分享

江苏省徐州市2023届高三高考考前模拟地理试题

 hjh2004 2023-05-30 发布于福建

一、选择题组

北斗七星由七颗星组成,找到“天璇”和“天枢”后,用假想的线连接起来,将线段向“天枢”方向延长五倍,便可找到北极星。下图为“3月中旬某研学小组某日北京时间18时拍摄并标注的星空图”。据此完成下面小题。

图片

1.绘制时该同学面朝(   

A.东北       

B.西北      

C.东南       

D.西南

2.拍摄地可能位于(   

A.昆仑山脉      

B.云贵高原       

C.台湾山脉       

D.辽东丘陵

【答案】1.A    2.C

【解析】1.读图,根据材料信息可知,北极星位于北斗七星的“天璇”和“天枢”两颗星的延长线上,将假想线段从“天璇”向“天枢”方向延伸,延伸至“天璇”和“天枢”之间距离的五倍处,大约就是北极星的位置。从图示区域看,北极星位于图片的左下角位置,北极星指示的方向为正北,北斗星位于图片的中间部位,因此,绘制该图时该同学面朝东北方向。故A选项正确,BCD选项错误。

2.3月中旬,太阳直射赤道附近,但是北半球还是昼短夜长,但是昼夜长短差异较小,日出时间靠近6时,日落时间接近18时。图中拍摄时间是北京时间18时,已经进入夜晚,天空一片黑暗,说明该地应该位于120°E经线以东地区,由此判断,拍摄地点不会是昆仑山脉和云贵高原,因为这两地区位于120°E经线西方,北京时间18时,还处于白昼时段。再从北极星的仰角判断,因为北半球某地北极星的仰角等于当地的地理纬度,图中北极星的仰角较小,说明该地纬度较低。因此,在台湾山脉和辽东半岛两区域相比,拍摄地可能位于台湾山脉。故C选项正确,ABD选项错误。

【点睛】大熊座7颗主要亮星组成勺子的样子,一般叫做北斗七星;仙后座的5颗主要亮星组成拼音字母W的样子。这两个星座,可以帮助我们找到北极星。 大熊座和仙后座在天空中的位置,刚好隔着北极星遥遥相对。对于我们居住在北半球中纬度地区的人来说,到了春天,天黑后不久,北斗七星在东北方向,仙后座在西北方间。

滩坝又称砂粒堤,是湖滩和坝的总称,是滨浅湖区常见沉积体,其形成分别受沿岸流和波浪控制。青海湖是我国最大的内陆湖,因气候变化形成多条滩坝。下图为“近18Ka(千年)以来青海湖湖平面升降曲线图”。据此完成下面小题。

图片

3.每一期滩坝形成过程中,湖岸线(   

A.相对稳定       

B.不断迁移       

C.向陆移动       

D.向湖移动

4.可目测到的古滩坝中,距现今湖平面最远的形成于(   

A.距今18-11.7千年       

B.距今11.7-8千年

C.距今8-5千年       

D.距今5千年-至今

5.古滩坝(   

A.整体走向垂直于湖岸       

B.组成物质粒径相同

C.湖滩砂体向湖坡度缓       

D.所含砂粒棱角分明

【答案】3.A    4.C    5.C

【解析】3.滩坝的形成分别受沿岸流和波浪控制,只有在相对稳定的沿岸流和波浪的影响下,砂粒才能稳定的沉积从而形成滩坝,而沿岸流和波浪相对稳定时期湖岸线也相对稳定,A正确;湖岸线不断迁移说明沿岸流和波浪不稳定,沉积环境不稳定,不利于滩坝的形成,B错误;如果湖岸线向陆地移动,说明波浪作用强于沿岸流,这样的情况下不利于形成稳定的沉积环境,不利于滩坝的形成,C错误;湖岸线向湖移动,说明波浪作用弱于沿岸流,这样的情况下不利于形成稳定的沉积环境,不利于滩坝的形成,D错误。故选A。

4.如图示距今8-5千年之间青海湖的湖平面海拔最高,说明青海湖的湖水面积最大,青海湖的波浪作用可达的范围更广,沿岸流与波浪的共同影响地区相应的也会更加远离现在的湖平面,形成的滩坝也就距离现今湖平面最远,C正确;其他选项的时间内湖平面海拔较低,所以形成的滩坝距现今湖平面较近,ABD错误。故选C。

5.滩坝是受沿岸流和波浪控制的,其整体走向应接近平行于湖岸,A错误;不同地区的沿岸流和波浪的强度会有所差别,携带和沉积的物质粒径也会出现差别,不可能出现组成物质粒径相同,B错误;古滩坝的沉积物质都是经过搬运作用再沉积的,流水搬运途中沉积物质会被不断磨圆,不会出现棱角分明的现象,D错误;由于滩坝受湖水的波浪作用,波浪向岸边冲去速度不断减缓,沉积作用越来越强,所以出现湖滩砂体向湖坡度缓,C正确。故选C。

【点睛】 滩坝是滨浅湖区常见的砂体,是滩和坝的总称,在其形成过程中主要受波浪和沿岸流控制滩砂多与湖岸线平行发育,分布于滨湖区,呈席状或较宽的带状。

下图为“某年1至2月份一次天气系统生成过程中,沿26°N剖面温度分布示意图”。据此完成下面小题。

图片

6.该天气系统是(   

A.冷锋       

B.暖锋       

C.准静止锋       

D.气旋

7.2月1日可能有阴雨天气的地点是(   

A.甲       

B.乙       

C.丙       

D.丁

8.此次天气系统消亡的原因可能是(   

A.高原原面冷却强烈       

B.地形阻挡作用的变化

C.植被生长日趋繁盛       

D.副热带高压西伸北进

【答案】6.C    7.D    8.B

【解析】6.由材料可知,冷暖空气受到地形的阻挡,在该地区势均力敌,来回摆动,属于准静止锋,C正确。冷锋是冷气团主动向暖气团移动的锋,暖锋是暖气团主动向冷气团移动的锋,此处判断为准静止锋更加准确,AB错误。根据材料无法推测气旋的情况,D错误。故选C。

7.据所学可知,锋面处于冷暖空气交汇处,气温变化幅度大,2月1日地面气温变化幅度大的地区位于图中东部-5°C~0°C之间区域,故此处为准静止锋的位置,阴雨天气发生在冷锋后暖锋前,据图可知丁处属于冷锋后暖峰前,阴雨天气可能性大,D正确;甲乙位于暖气团影响区域,丙位于冷锋前暖锋后,天气晴朗,ABC错误。故选D。

8.高原原面冷却指的是高原地区地表温度的降低。虽然高原原面冷却可能导致天气的变化,但它通常不会直接导致准静止锋天气系统的消亡,A错误。2月1日是冷空气向西移动形成的锋面系统,随着自东向西移动,地势抬升,受地形阻挡作用增强,冷空气势力减弱,最后此天气系统逐渐消亡,B正确。植被生长在短时间内不会日趋繁盛,不会导致准静止锋天气系统的形成或消亡,C错误。夏季副热带高压西伸北进,此时受其影响概率较小,D错误。故选B。

【点睛】因冷气团移动速度快,因此在冷锋中冷气团推动锋面快速移动,暖气团迅速抬升,因此冷锋坡度大;而暖锋中暖气团缓慢爬升到冷气团之上,推动锋面缓慢移动,故暖锋坡度小。

红树林喜热耐盐,生长于潮间带。潮间带是指平均最高潮位和最低潮位之间的海岸。下图为“台湾海峡附近区域示意图”。据此完成下面小题。

图片  

9.图示范围中,最适宜红树林生长的区域可能是(   

A.福建沿海       

B.台湾东岸       

C.台湾西北      

D.台湾西南

10.台湾海峡两岸红树林分布差异较大,影响因素有(   

①海岸类型

②海陆位置

③洋流性质

④纬度位置

A.①②       

B.①③      

C.②③       

D.②④

11.该区域红树林的主要服务功能是(   

A.涵养水源       

B.提供木材       

C.调节径流       

D.保护生物多样性

【答案】9.D    10.B    11.D

【解析】9.红树林,喜热耐盐,生长于潮间带,由图可知福建沿海、台湾西北相对于台湾西南纬度高,且易冬季易受沿岸大陆寒流影响,气温低,相对于台湾西南不是红树林生长的最佳区域,AC错误;台湾东岸海水深,红树林适合生长在浅海中,B错误。故选D。

10.由图可知,台湾海峡东侧流经洋流为暖流,水温高,红树林以热带树种为主,海峡西岸,冬季由沿岸寒流影响,水温低,以亚热带树种为主,热带树种少,数量也少,③正确;海峡两侧海岸类型也不同,不同红树林分布于不同类型的海岸中,①正确;海峡两侧的纬度位置、海陆位置也没有明显的差异,②④错误。故B正确,ACD错误。故选B。

11.红树林里的动物主要是海生的贝类,常见的有筛目贝、砗蠔、栉孔扇贝、糙鸟蛤和马蹄螺、凤螺、粒核果螺和几种寄居蟹,红树林里还有各种鸟类,多半属水鸟和海鸥一类,也有一部分陆栖鸟类出没于红树林带,所以该区域的红树林的主要服务功能是保护生物多样性,D正确;该区域的红树林位于沿海地区,涵养水源、调节径流不是其主要服务功能,AC错误;可以提供木材,但不是该区域红树林的主要服务功能,B错误。故选D。

【点睛】红树林是热带、亚热带海岸带海陆交错区生产能力最高的海洋生态系统之一,在净化海水、防风消浪、维持生物多样性、固碳储碳等方面发挥着极为重要的作用。近年来,中国红树林保护修复取得积极进展,初步扭转了红树林面积急剧减少的趋势,但红树林总面积偏小、生境退化、生物多样性降低、外来生物入侵等问题还比较突出,区域整体保护协调不够,保护和监管能力还比较薄弱。

城镇化是指一个地区常住于城镇的人口占该地区总人口的比例。一般来说,县域内人口流出越多,该地区城镇吸引力越弱。而近年来四川县域城镇化中,却呈现了人口流出越多城镇化速度越快的情况。下图为“四川省县域城镇化模式示意图”。据此完成下面小题。

图片

12.影响四川省县域城镇化速度较快的主要因素是(   

A.就业机会      

B.家庭团聚      

C.公共服务       

D.生活成本

13.未来四川省县域城镇化水平增长潜力较小的最主要原因是(   

A.农村人口减少       

B.收入返还减少       

C.城镇环境恶化       

D.房价增长过快

14.促进县域城镇化合理发展的重要途径是(   

A.加强基础设施建设      

B.提高人口出生率

C.限制劳动力流出量       

D.促进产业发展

【答案】12.C    13.A    14.D

【解析】12.由图可知,本地城镇化的主要动力为求学、陪读、养老等社会服务行业,所以影响四川省县域城镇化速度较快的主要因素是公共服务,C正确;由图可知大部分年轻劳动力迁出本地,说明当地就业机会少,A错误;由图可知家庭是分离的,B错误;本地生活成本低相对于大城市的生活成本低,但不是四川省县域城镇化速度较快的主要因素,D错误。故答案选C。

13.由上题可知影响四川省县域城镇化速度较快的主要因素求学、陪读、养老等社会服务行业,随着农村人口的外迁,农村人口减少,使其农村人口由于求学、陪读、养老的人口大量减少,使其县域城镇化水平增长潜力较小,A正确;由上面分析,收入返还减少、城镇环境恶化、房价增长过快都不是县域城镇化水平增长潜力较小的最主要原因,BCD错误。故答案选A。

14.工业化是城市化的动力,所以要从根本上推进城市化,必须要发展城市的产业,所以促进县域城镇化合理发展的重要途径是促进产业发展,D正确;加强基础设施建设、提高人口出生率、限制劳动力流出量都不能从根本上推进县域城镇化,ABC错误。故答案选D。

【点睛】城市化一般指农业人口转化为非农业人口,农村地区转化为城市地区,农业活动转化为非农业活动的过程。城市化的主要表现为城市人口增加、城市人口在总人口中的比重上升和城市用地规模扩大。

多中心结构的城市具有缩短通勤时间和距离的潜力。上海和杭州都是多中心结构模式城市,具有多个就业中心地。下图为“上海和杭州市就业中心及周边通勤距离统计图”。据此完成下面小题。

图片

15.同等规模的城市,通勤距离最近的模式是(   

A.图片       

B.图片

C.图片       

D.图片

16.上海和杭州就业中心地对通勤距离影响显著的范围分别是(   

A.5千米3千米      

B.7千米5千米

C.3千米4千米       

D.9千米7千米

17.距就业中心地3千米范围内,上海和杭州平均通勤距离差异的影响因素可能是(   

A.人口密度       

B.性别结构       

C.公共交通       

D.租房率

【答案】15.C    16.A    17.D

【解析】15.读图可知,向心型是单中心空间结构的通勤模式,通勤距离长,通勒效率低,A错误;离心型是指外围中心具有更强吸引力,能吸引更多中心地区的居民到外围中心工作,通勤距离长,通勤效率低,B错误;交叉型是指居民前往就近的中心工作,长距离通勤较少,通勤距离最短,通勤效率最高,C正确;错位型是指居民未前往就近的中心工作,有更多中心地区的居民到外围中心工作,工作地与居住地错位,通勤距离最长,通勤效率低,D错误。故选C。

16.读图可知,上海市距就业中心5千米内,随着距就业中心距离增加,通勤距离增加,距就业中心5千米外通勤距离波动变化,说明上海就业中心对通勤距离影响显著的范围为5千米;杭州市距就业中心3千米内,随着距就业中心距离增加,通勤距离增加,距就业中心3千米外通勤距离波动变化,说明杭州就业中心对通勤距离影响显著的范围为3千米,A正确,BCD错误。故选A。

17.读图可知,距就业中心地3千米范围内,上海的平均通勤距离明显低于杭州,是因为上海市租房率较高,居民在离工作地较近的地方租房,D正确;人口密度和性别结构不影响通勤距离,AB错误;公共交通影响通勤效率,但不影响通勤距离,C错误。故选D。

【点睛】通勤距离是从家中往返工作地点的距离,通勤是工业化社会的必然现象。随着城市规模不断扩大,部分居民的通勤距离会越来越大。

根据江汉平原农户日常消费活动的场所,可将该地的日常消费区位类型归结为村庄、集市、乡镇、县区四个等级,其中集市为乡镇政府所在地以外的乡村基层商业中心。下图为“2007年和2017年农户日常消费区位类型的变化示意图”。据此完成下面小题。

图片

18.江汉平原农户低等级商品消费场所的变化趋势是(   

A.向低等级消费地集聚       

B.向高等级消费地分散

C.向低等级消费地分散       

D.向高等级消费地集聚

19.该地农户较高等级商品消费区位类型发生变化的根本原因是(   

A.消费需求提高     

B.出行距离缩短

C.交通可达性提高      

D.高级购物地增多

【答案】18.C    19.A

【解析】18.读图可知,江汉平原农户的蔬菜、日常用品等低等级商品消费场所在村庄的消费人次占比提高,而在乡镇的消费人次占比下降,而村庄比乡镇等级低、且数量更多,分布更广,因此江汉平原农户低等级商品消费场所的变化趋势是向低等级消费地分散。综上所述,C正确,ABD错误,故选C。

19.读图可知,该地农户高档家电等较高等级商品消费在县区的消费人次占比提高,说明居民对高等级消费品的需求增大,消费需求提高,A正确;去往县城消费出行距离变长,B错误;交通可达性提高促进了农户去高等级消费地消费,但这不是该地农户较高等级商品消费区位类型发生变化的根本原因,C错误;高级购物地并没有增多,D错误。故选A。

【点睛】城市等级越高,服务范围越大、服务种类越多、彼此间距离越远、数量越少。

耕地经济价值由耕地上粮食作物总产值与经济作物总产值构成,将粮食作物产值与耕地经济价值的比例定义为粮耕价值比。下图为“2004-2020年中国粮耕价值比及耕地经济价值变化趋势图”。据此完成下面小题。

图片

20.图中四条曲线分别对应(   

A.粮耕价值比   粮食作物价值   耕地经济价值   经济作物价值

B.粮食作物价值   耕地经济价值   经济作物价值   粮耕价值比

C.粮耕价值比   耕地经济价值   经济作物价值   粮食作物价值

D.粮食作物价值   粮耕价值比   耕地经济价值   经济作物价值

21.导致粮耕价值比变化的因素是(   

A.比较收益       

B.气候变化       

C.国家政策      

D.科学技术

22.下列地区中粮耕价值比最高的是(   

A.珠江三角洲       

B.三江平原       

C.江汉平原       

D.成都平原

【答案】20.A    21.A    22.B

【解析】20.甲曲线比重呈降低的趋势,现今的趋势是相同耕地面积上粮食作物的价值没有耕地上经济作物的价值高,所以粮耕价值比是降低的,排除B、D;乙曲线价值最低,应该是粮食作物价值;丙是耕地经济价值,耕地是粮食作物价值和经济作物价值产生的基础,曲线值较高;丁是经济作物价值,经济作物价值介于粮食作物价值和耕地经济价值之间。故选A。

21.导致粮耕价值比变化的因素主要是相同耕地面积上粮食作物的价值没有耕地上经济作物的价值高,是比较收益导致的,与气候变化、国家政策、科学技术关系不大。故选A。

22.粮耕价值比最高就应该是粮食产量大的地区,而我国现今产量大区是东北地区,故为三江平原;珠江三角洲 、江汉平原和成都平原工业化的快速推进,耕地被大量占用,粮食产量有所降低。故选B。

【点睛】东北地广人稀,耕地集中连片,土壤肥沃,灌溉水源充足,地形平坦,便于大型机械化生产,温带季风气候,雨热同期利于谷物生产,当今是我国重要的商品粮基地。

二、综合题

23.阅读图文材料,回答下列问题。

材料一  查亚峰位于世界第二大岛——新几内亚岛,是大洋洲最高峰(5030米)。查亚峰顶是上新世海相沉积岩,隆升始于第四纪。

材料二  查亚峰是世界攀登难度最高的山峰之一,下左图为“查亚峰地质演化示意图”,下右图为“查亚峰景观图”。

图片  图片

(1)运用板块构造学说,分析新几内亚岛抬升的原因。

(2)判断查亚峰位于图中所处位置,并简述其形成过程。

(3)相比较攀登珠穆朗玛峰,说明登山者在攀登查亚峰时的特别注意事项。

【答案】

(1)位于太平洋板块、印度洋板块和亚欧板块的消亡边界;板块碰撞挤压,地壳抬升运动显著;火山等地壳活动频繁。

(2)乙处。查亚峰所处地区几百万年来岩层受水平挤压,形成褶皱构造,岩层断裂后并继续抬升;查亚峰周围地区多为背斜顶部或向斜两侧,较易被侵蚀;查亚峰所在地区位于褶皱构造的向斜槽部(轴部、核部),因挤压岩层较紧实,难以被侵蚀,而成山岭。

(3)地形陡峭复杂,对攀登者体能和技能要求严格;查亚峰所处地区气候恶劣,常年大雨,极易滑坡、涌水,路滑破碎攀登难度大;需要通过热带雨林地带,昆虫、疾病灾害风险大。

【分析】本题以查亚峰为材料设计试题,涉及板块构造学说、山峰形成及登山注意事项等知识,考查学生获取和解读地理信息、调动和运用地理知识、描述和阐释地理事物的能力,培养学生区域认知和综合思维的素养。

【详解】(1)结合材料可知,新几内亚岛位于太平洋板块、印度洋板块和亚欧板块三大板块交界处的消亡边界,板块挤压碰撞使地壳抬升;再加上板块交界处岩浆活动频繁,火山等较多,使新几内亚岛地势不断抬高。

(2)结合上题分析,新几内亚岛位于太平洋板块、印度洋板块和亚欧板块三大板块交界处的消亡边界,该地岩层受到水平挤压严重,形成褶皱,后来岩层承受不住断裂,断裂后岩层继续抬升;结合左图分析,查亚峰周边地区位于背斜顶部或向斜两侧,岩石性质疏松,容易被侵蚀;而查亚峰所在地区位于向斜槽部,槽部受到挤压力,岩石性质坚硬,不容易被侵蚀,因此向斜槽部即乙处形成查亚峰。

(3)读图可知,该山地形陡峭,对攀登者体力和技能要求严格;该地为热带雨林气候,全年降水较多,极易产生滑坡、涌水等,道路湿滑破碎,攀登难度大;热带雨林气候,昆虫、大型动物、疫病较多,容易危害攀登者。

24.阅读图文材料,回答下列问题。

材料一  江苏省是中国主要粮食生产区之一,处于以淮河-灌溉总渠一线为界的气候过渡地带。全省自然条件状况满足了不同种类农作物的生存条件。

材料二  下左图为“1990-2019年江苏省主要粮食作物播种面积变化示意图”。下右图为“江苏省主要粮食作物种植结构空间分布图”。

图片图片

(1)描述江苏省粮食作物播种面积的时空分布特点。

(2)从气候角度分析江苏省小麦和水稻种植的分布差异。

(3)请为江苏省粮食安全提出可持续发展建议。

【答案】

(1)粮食作物以水稻和小麦为主,2010年之后,小麦种植面积超过水稻;粮食种植面积苏北地区所占比重增大,苏南地区所占比重减小。

(2)淮河以北地区以小麦和水稻为主,淮河以南地区以水稻种植为主。原因:淮河以南地区属于亚热带湿润型季风气候,热量充足,降水丰富,更适宜水稻种植;淮河以北地区属于暖温带湿润、半湿润型季风气候,夏季高温多雨,可以种植水稻,低温时间长,降水相对少,冬小麦可以生长。

(3)加快建设高标准农田;提高农业机械化水平;通过现代化改造,提升农业社会保障与服务体系;提升粮食种植的经济效益。

【分析】本大题以江苏省为材料设置试题,涉及农业等相关内容(知识点),考查学生对材料解读与分析能力、有效信息的提取能力,提高相关知识的迁移应用素养。

【详解】(1)由材料可知,江苏省的主要粮食作物是水稻和小麦。自2010年以后,小麦的种植面积超过了水稻的种植面积,表明小麦的重要性在该地区有所增加。苏北地区水稻-小麦组合型的比重较大,粮食种植面积大,与苏北地区相比,苏南地区在粮食种植面积中所占的比重减小,存在种植其他作物的情况。

(2)淮河以南地区以水稻种植为主:该地区属于亚热带湿润型季风气候,夏季热量充足,降水丰富。这种气候条件非常适宜水稻的生长,因为水稻对高温和湿润的环境有较高的要求。淮河以北地区以小麦和水稻为主:该地区属于暖温带湿润、半湿润型季风气候。夏季高温多雨,适宜水稻的种植。而冬季的低温时间较长,降水相对较少,这为冬小麦的生长提供了合适的条件。

(3)加快建设高标准农田可以改善土地利用效率,提高农作物的产量和品质,从而增加粮食产量,确保粮食供应。通过推广和应用现代农业机械设备,如收割机、播种机、施肥机等,可以提高粮食生产的效率和规模,增加产量,并减少农业生产过程中的资源浪费。农业社会保障和服务体系的现代化改造包括完善农民的社会保障制度、提供农业技术培训和咨询服务、改善农村基础设施等。通过技术创新、品种改良和科学管理等手段,提升粮食种植的经济效益可以吸引更多的农民从事粮食生产。

25.阅读图文材料,回答下列问题。

材料一  在全球气候变暖的背景下,青藏高原冻土退化严重,极大的改变了寒区水文地质环境。风火山流域位于青藏高原腹地北麓河的支流流域内,采样研究发现,该流域不同位置植被状况差异显著。下图是“风火山流域位置示意图”。

图片

材料二  下图是“2017年4至2018年4月降水量与气温变化示意图”。

图片

(1)推测风火山流域地区的土壤特征及其成因。

(2)判断该地区不同坡向植被受气候变化影响退化程度的差异并分析其原因。

(3)推测在全球变暖的背景下,该地区坡顶与坡底植被变化的趋势并分析其原因。

【答案】

(1)区域内多年冻土较为发育,土壤贫瘠浅薄。原因:海拔较高,气候寒冷,热量不足,水分条件差,植被群落总量小,土壤发育缓慢。

(2)阳坡植被退化程度大于阴坡;原因:阳坡由于光照时间较长,土壤温度较高,蒸散发强度强于阴坡,土壤湿度下降更大,植被退化显著。

(3)趋势:坡顶植被退化严重,坡底基本不变。原因:坡顶植被因水分条件变差而退化出现荒漠化现象;坡底由于汇流,水分条件稳定性好,土壤不易发生显著退化。

【分析】本题以风火山流域位置示意图为材料,设置3道小题,涉及影响土壤的形成条件、气候变化对植被的影响等相关知识点,考查学生获取和解读地理信息、调动和运用地理知识的能力,体现区域认知、综合思维的学科素养。

【详解】(1)风火山流域位于青藏高原腹地,海拔较高,气候寒冷,有冻土发育。区域内热量不足,水分条件差,植被群落总量小,土壤发育缓慢,土壤贫瘠浅薄。因此区域内多年冻土较为发育,土壤贫瘠浅薄。

(2) 在全球气候变暖的背景下,青藏高原冻土退化严重,极大的改变了寒区水文地质环境。阳坡由于光照时间较长,土壤温度较高,蒸散发强度强于阴坡,土壤湿度下降更大,右图土壤水分条件不足,植被退化显著。因此阳坡植被退化程度大于阴坡。

(3)根据上题可知,在全球气候变暖的背景下,青藏高原冻土退化严重,极大的改变了寒区水文地质环境。坡顶水分蒸发及下渗是土壤水分不足,植被因水分条件变差而退化出现荒漠化现象;坡底地势低,由于径流汇聚,水分条件稳定性好,土壤不易发生显著退化。因此在全球变暖的背景下,该地区坡顶与坡底植被变化的趋势是坡顶植被退化严重,坡底基本不变。

1.《高考地理小专题100例(自然地理)》目录

2.《高考地理小专题100例(人文地理)》目录

3.《中国地理小区域100例》总目录

4.《世界地理小区域100例》总目录

5.《高考地理小专题100例(自然地理)》获取方法

6.《高考地理小专题100例(人文地理)》获取方法

7.《中国地理小区域100例》获取方法             

8.《世界地理小区域100例》获取方法

9.可编辑2021年世界区域地理复习资料包免费送!

10.《基础地理教程》电子书获取方法

图片

你的支持是我最大的动力,扫一扫上面二维码加入学习吧。

适用对象:高二,高三全体学生,高中地理老师,地理旅游爱好者

部分图文

    本站是提供个人知识管理的网络存储空间,所有内容均由用户发布,不代表本站观点。请注意甄别内容中的联系方式、诱导购买等信息,谨防诈骗。如发现有害或侵权内容,请点击一键举报。
    转藏 分享 献花(0

    0条评论

    发表

    请遵守用户 评论公约

    类似文章 更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