分享

一个普通老师发现了《道德经》的错误,被出土文物所证实

 timtxu 2023-05-31 发布于上海

南宫尉教授的微信内容,无头无尾,无因无果,语无伦次,吊诡莫名。问之,不回信息;思之,不得其解。今日催问再三,方说与我听。感觉他说的虽然有点离奇,细思,却很受益。

他的主要内容是:

1、你见过愉快的哭泣吗?2、谁能面对生死抉择,而能恬淡处之且能全生避害?3、“美兵”就是不祥之物吗?4、无欲方可成圣?5、谁打胜了仗不庆贺,反而要办丧礼?6、正当防卫属于“无为”吗?

一个普通老师发现了《道德经》的错误,被出土文物所证实

一个普通老师发现了“以悲哀之情的哭泣”是画蛇添足,徒生歧义

既然是“哭泣”,为何要添加副词“悲哀”?莫非还有“欢乐”哭泣之说?惜墨如金的老子为何不简略为“杀人众,哀泣之?为何要用“以悲哀泣之”的啰嗦句式,且易生歧义?到底是老子错了,还是后人誊抄出错?

原来南宫教授这句话是针对《老子》31章“夫兵者,不祥之器”章而言的,原句是:“杀人众,以悲哀泣之。”

一个普通老师发现了《道德经》的错误,被出土文物所证实

对此句,历来的注释者都把它理解为:杀死的人多,用悲哀的心情哭泣他们——既然是哭泣,不以悲哀的心情,难道还有“以欢乐心情的哭泣”吗?

我说这是你发现的吗?他说是罗运贤老师发现的,半个世纪后出土的帛书和楚简,证明罗老师的推测是对的。

罗运贤,民国时期人,1928年,刚从国立成都高等师范学校国文部毕业,就出版了《老子余义》一书,其中就提到“杀人众,以悲哀泣之”中的“泣”字,他断定这是后人誊抄时出现的讹误,因为“泣”与“悲哀”连用不规范,他认为这个字应该是“莅(涖)”字,是处置,而非哭泣。

一个普通老师发现了《道德经》的错误,被出土文物所证实

这个勘误并没引起大众的注意。直到1973 年和1993年,随着长沙马王堆帛书《老子》甲乙本、荆门郭店竹简本《老子》的出土,罗运贤先生的这一发现才被学界所重视。复旦大学出土文献与古文字研究中心教授,文字学家裘锡圭先生击节称道:“可谓卓识!”

这个字原文是左边一个“兑”字,右边一个“支”字,整理着读作“位”,通假“莅”,与帛书意相同。同样证明了当年罗运贤老师推测的正确。

一个普通老师发现了《道德经》的错误,被出土文物所证实

“恬淡为上,胜而不美”的历史悬案终结于一个私立学校的老师

“恬淡为上,胜而不美”出自传本《道德经》第31章,西汉以来的《道德经》注解者,多数将它理解为当战争没法避免而不得不应战的时候,应该淡然处之,取得胜利而不得意洋洋。因为文通字顺,似乎还能解得通,也就没有受到广泛关注。

可是,传本本《道德经》都是“恬淡为上,胜而不美”。南宫说:既然兵器是凶煞之器,“不得已而用之”,若“战胜则以丧礼处之”,那是多么庄重的大事件,为何却要“恬淡为上”?

80年前,劳健先生就对“恬淡”一词提出质疑,他说:用兵而言恬淡,虽强为之辩,终不成理。他认为应为“銛锐”,这一说法为出土文物所确证。

一个普通老师发现了《道德经》的错误,被出土文物所证实

帛书甲乙本分别写作“銛袭为上,勿美”和“銛x(竖心旁加龙,结实、壮之意)为上,勿美”;楚简本则是“铦x为上,弗美也”,文字学家裘锡圭先生读作“铦功”。功,本意是用力打夯,含有实在的意思。

就是说,传本是“恬淡”,出土本是“铦锐”或“铦功”,前者形容的是人的闲适情态,后者描述的是兵器的锋利。

因此,“恬淡为上,胜而不美”的意思是说:面对战争,在不得已用兵的情况下,保持恬适的心态是最好的,即便获胜了也不要赞美。

一个普通老师发现了《道德经》的错误,被出土文物所证实

而“铦功为上,弗美也”的意思就是说:在不得已用兵的情况下,兵器以锋利为上,不要美饰它。这里的美饰指的是“兵器”,传本是“胜而不美”,转向了“战争”。

按照劳健、裘锡圭、刘笑敢等人的理解,只有“铦锐(功)为上,弗美也”,才能跟“弗美之”语意连贯,即兵器锋利即可,无须美饰,美饰兵器都是乐于杀人的,乐于杀人就“不可以得志于天下矣”。

南宫尉教授因此感叹:所谓“恬淡”的泰然并能轻易获胜,那是阿q精神胜利法,分明是纸上谈兵的书生之见!

老子被后人神化,不就与“恬淡”而能获胜之类的传统解读有关吗?

所以,“铦锐(功)为上,弗美也”就是说不得已而用兵,兵器锋利即可,不要美化它。因为它本来就是凶煞之器,美化它不就是喜欢杀戮吗?

一个普通老师发现了《道德经》的错误,被出土文物所证实

是“夫佳兵者,不祥之器”,还是“夫兵者,不祥之器”?

传世本方面,河上公本、王弼本、傅奕本都是“夫佳(美)兵者不祥之器”,都有美饰兵器,或以炫耀武力为美事的意思。

出土文物方面,帛书甲乙本《老子》均是“夫兵者不祥之器”,没有“佳”或“美”,战国楚简《老子》则没有这句话。

比较:兵器不是吉祥之物,简洁明了,不在于强调兵器知不知名,优不优良,故以“兵者不祥之器”为佳,且不易产生歧义。

一个普通老师发现了《道德经》的错误,被出土文物所证实

是“有道者不处”,还是“有欲者弗居”?

其实这两者含义接近,但河上公、王弼等强调“道”的地位作用,故改“有欲者”为“有道者”。其实老子不是禁欲者,帛本第一章、二十四章和三十一章都出现了“有欲”即“为道”的说法,道无欲,何以万物生生?

刘殿爵先生认为,老子的“欲”乃是“大欲”,何谓大欲?法自然也。就是实现天下大治,社会自然、富足与祥和。

为何“有欲者弗居”?因为“物或恶之”,河上公解释说:兵动则有所害,故万物无有不恶之者。以实现天下自然和谐为“大欲”的人,不会轻易动兵。所以,圣人不是“禁欲主义者”。

一个普通老师发现了《道德经》的错误,被出土文物所证实

什么人战胜了不但不庆贺,反而要以丧礼处之?

老子说:兵器是不祥之器;若不得已而战,则兵器锋利即可,无须美饰,但凡美饰兵器的,都是乐于杀人的;杀死的人多,以悲伤之情处置之;战胜了也不要庆贺,而要以丧礼的形式处理。

本章论述的是具体的事和物——兵器、杀人众、战胜,即便是“乐杀人”,也是指事而非人。而传本均是“乐杀人者”似乎是指人。但帛书甲乙本与楚简本都没有“者”字,即论事不论人。

什么样的战争才是道法自然的?什么样的战争才是“不道”的?

自然,是自发的和谐安定状态;战争,是一种迫不得已的生死存亡较量。但突如其来的战争会打破原本和谐问问你定的状态。

一个普通老师发现了《道德经》的错误,被出土文物所证实

那么,战争一定是违背自然的吗?

所谓自然,即自自然然,自然而然,是发自本心的需要,但当外力的影响超过自己能承受的成都,那都是不自然的了。

对于国家的“自然”而言,无论是强敌的恃强侵略,还是国家内部权力之间的对立,都不是自然的。若是出于自身的发展需要,主动引进外国技术、装备、人才,对双方都有利,这是自然的;若是出于殖民需要进行技术和文化殖民,那就不是自然的。

当大国能“知其雄守其雌”,正面发挥自己的国际影响,承担更多的国际责任,“大国以下小国则取小国,小国以下大国则取于大国”,实现和谐双赢的时候,那就是自然的。

一个普通老师发现了《道德经》的错误,被出土文物所证实

当下的世界,依然是强权主导的世界,强权确定包括价值观在内的一切标准、原则,而这些标准、原则,无一不是在坚船利炮胁迫下“强力”形成的,这些都不是“自然”的,那些曾经被奴役、被瓜分的殖民地独立国家,要想争取平等的话语权,从非自然走向自然,实现真正的“自化、自正、自富、自朴”,还有很长的路要走。

    本站是提供个人知识管理的网络存储空间,所有内容均由用户发布,不代表本站观点。请注意甄别内容中的联系方式、诱导购买等信息,谨防诈骗。如发现有害或侵权内容,请点击一键举报。
    转藏 分享 献花(0

    0条评论

    发表

    请遵守用户 评论公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