配色: 字号:
河北省2023届高三学生全过程纵向评价(一)历史试题
2023-05-31 | 阅:  转:  |  分享 
  
绝密·★启用前河北省2023届高三学生全过程纵向评价(一) 历 史班级: 姓名: 注意事项:1.答卷前,考生务必将自己的姓名、班级和考
号填写在答题卡上。2.回答选择题时,选出每小题答案后,用2B铅笔把答题卡上对应题目的答案标号涂黑,如需改 动,用橡皮擦干净后,再选
涂其他答案标号。回答非选择题时,将答案写在答题卡上,写在本试 卷上无效。3.考试结束后,将本试卷和答题卡一并交回。一、选择题:本题
共15小题,每小题3分,共45分。在每小题给出的四个选项中,只有一项是符合 题目要求的。1.文字最初是用于祭祀活动。西周时期,周天
子垄断青铜器铸造权和对文字的解释权,并将刻有铭文的青铜器赠予诸侯,由诸侯带到各自的封地。周天子旨在A.确立君主集权
B.强化祭祀活动C.构建政治认同 D.统一全国文字2.商鞅变法规定:
“民有二男以上不分异者,倍其赋。”秦汉王朝受其影响,农村不许同姓聚居, 农村都是杂姓村。“乡”“里”划分的依据主要是户口数量,
并随着户口的增减而不断进行调 整。秦汉的上述举措A.推动了小农经济的形成 B.有利于削弱地方强宗大族C.破坏
了社会秩序的稳定 D.加速了宗法制度的瓦解3.西晋时期,司徒府的左长史掌管着中正品评,获得中正品第的地方士人
就被记入司徒府的名册,成为“司徒吏”,等候吏部任用,成为一个候选群体。他们定期到中央服役,不受地方官管理。 这说明九品中正制A.具
有选官中央化的意义 B.完善了官员考核制度C.助推庶族地主势力上升 D.缺乏严密的选官
程序4.图1为现存于中国国家博物馆的“唐三彩骆驼载乐俑”,其生动形象地展现了流行于长安城的百戏中的杂技节目“骆驼载乐”。该作品可以
印证A.西域风情与中土文化开始交融 B.唐朝文化具有包容性C.中国古代的制瓷技术领先世界 D.异域
乐舞艺术的普及5.明朝官员顾清在《松江府志》中写道: “松之风俗见于志者几变矣。”譬如,婚嫁时的聘礼与妆奁之盛大逾越古礼,丧祭的陈
设和过程也变得繁复冗赘,书翰用素纸者日少,而用金笺者日 多等。这反映出A.思想界出现提倡个性自由倾向 B.经济重心
南移提高生活水平C.商品经济的发展影响社会风尚 D.自然经济解体推动习俗变迁6.1864年,王韬有感于西方各国与中
国通商贸易之情景说: “合地球东西南朔九万里之遥,胥聚于我一中国之中,此古今之创事,天地之变局,所谓不世出之机也。”这表明 A.清
政府已经放弃闭关自守政策 B.知识分子反对列强瓜分中国C.中国扭转了对外贸易逆差局面 D.仁人志士
积极探索国家出路7.武昌起义前十年间,长江中下游地区连绵不断的灾荒,造成数量惊人的饥民、游民。十年间发生了典型的长沙抢米和莱阳抗捐
事件,人们也开始将对灾荒的应对能力,视为对清政府的政治 考验。这说明A.自然灾害直接引发辛亥革命 B.清王朝社会
治理能力严重衰微C.清政府的统治根基发生动摇 D. “天人感应”观念影响国民思想8.南洋兄弟烟草公司在给北洋政府
财政部的信中说:“今则外商烟厂林立于内地,就地行销,俱无征税……敝公司烟草既纳进口征税,复纳子口半税、杂捐、附加等税,负担既重,成
本加多, 虽出品优美,诚难与外货竞卖。”这表明当时A.军阀割据混战阻碍了社会经济发展 B.实业救国成为社会的主流思潮C.民族
工业发展缺乏良好的政策环境 D.列强以商品输出抢占国内市场9.1939年1月,陕甘宁边区第一届参议会在延安召开。参议员由选民
直接选举产生,任期3年,政府也可聘请勤劳国事并在社会、经济、文化各方面有名望者为议员,但名额不得超过议员总数 的1/10。中国共产
党旨在A.完成革命中心转移 B.推动国共合作抗日C.巩固工农革命政权
D.凝聚民族战争力量10. 表1时间社会主义精神文
明建设成就社会主义革命和 建设时期全社会形成健康向上的道德风尚,热爱党、热爱社会主义的政治氛围,关心集 体、无私奉献、全心全意为人
民服务的行动准则,互相关心、互相爱护、互相 帮助的新型人际关系20世纪80年代五讲四美三热爱20世纪90年代开展创建文明城市、文明
村镇、文明行业三大系列活动;颁布《爱国主义教育 实施纲要》2001年颁布《公民道德建设实施纲要》中共十八大提出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表
1是新中国不同时期社会主义精神文明建设的成就(部分)。这表明A.法律和道德协同发力提升国家执政能力B.思想道德建设与科学文化建设相
得益彰C.调节人际关系是社会主义精神文明建设的灵魂D.社会主义精神文明为现代化建设提供精神动力11. 《汉谟拉比法典》普遍采取案例
汇编的形式,每一条都以假设句“如果……”开始。例如,第 249条: “如果一男子雇一头牛,神使之罢工而且该牛死掉,那么租牛者可以神
的名义发誓并 且免去责任。”对此解读正确的是A.法典具有明显习惯法的痕迹 B.法律规定体现公正与公平原则C.古巴比伦王
国重视保护私产 D.法典旨在维护奴隶主阶级利益12.12、13世纪时,西欧越来越多的城市与国王结成同盟,即国王授予城市具
有法律意义的“特许状”。通过特许状,城市的市民不再负担封建义务,他们拥有自己立法、司法和征税、铸币等 权利,城市以金钱和人力支持国
王。这表明,西欧城市自治A.促进了封君封臣制度的产生 B.符合国王权力加强的需要C.得益于近代民族国家的支持
D.源于新型生产方式的推动13. 图2、图3是关于阿杜瓦战役的绘画。图2是20世纪初埃塞俄比亚人所绘,描绘了传说中埃塞俄 比亚英雄
身穿传统服装,在皇帝孟尼利克二世指挥下作战的场景;图3则是刊登在英国《图片报》上的绘画,其试图粉饰意大利人的失败,强调他们寡不敌众
却顽强作战。这种差异说明A.绘画源于艺术的想象 B.新闻稿更具真实性C.历史记录具有政治性
D.两则史料不可互证14.二战后,美国就是否向苏联及其势力范围内的国家提供经济援助展开讨论,决策层大多数人把苏联看作一个破旧
的售货机,声称: “你要是不理它,它是不会给你东西的;如果你使劲地摇显它,它肯定就能够出来一些东西,但未必是你需要的。”这反映出A
.两大阵营对峙局面已形成 B.战时的同盟关系正式破裂C.美苏对峙延伸到经济领域 D.世界多极化趋势逐渐
加强5 面对反全球化浪潮,有学者认为,目前世界上发展潜力最大的是自贸区机制。在“区块”内部 由于地理因素的相关性而形成经济利益
相关性,再加上一个地区内部的文化相近、传统密切等 原因,区块内各经济体会有更强的意愿彼此合作。在此,该学者A.尝试预测未来全球化新
趋向 B.否定全球化的趋势C.强调地理因素决定经济利益 D.反对美国霸权主义二、非选择题:本题共4小题,共55分。16.(12分)
阅读材料,完成下列要求。材料清代,上自官方下至民间,对医籍的校释整理形成了一个风潮,这一现象呼应了朴学传统(考据学)。清代医书的校
诂,修正了不少前人的错误。举例而言,如《灵枢·营气》中“营气之道……上行注足阳明,下行至跗上,注大指间,与太阴合,上行抵髀,从脾注
心中”一段,《甲乙经》作“营气之道……上行抵脾,从脾注心中”,《内经》注家多随文衍义,如明代医家马莳注为“上行抵髀,即阴陵泉、血海
、箕门等穴,俱在髀之内廉,属脾经穴”。清代段玉裁《说文解字注》解“脾”“髀”为:“古文以脾为髀字”,依段氏注,此处所存之惑则迎刃而
解。传统的天人相应的自然观与身体观是中国哲学与医学的观念。朴学运动中重塑的中国医学,其人文主义的表现有着自身的特点。近代以来,伴随
西学东渐,中医学的知识结构、理论体系、诊疗制度等都发生了深刻变化。但中医学与西方近代医学之间的关系一直存在着一定的张力,中医学没有
像有些传统学科一样完全被西学所俘虏,直至今日还保有着独立的理论体系与实践方法,而且有着越来越受到认同的趋势。-—摘编自张树剑《复古
与开新:清代医学的朴学化及其精神变革》(1)根据材料并结合所学知识,概括清代中医学发展的特点。(6分)(2)根据材料并结合所学知识
,阐释中医学“直至今日还保有着独立的理论体系与实践方法”的缘由。(6分)17.(13分)阅读材料,完成下列要求。材料 表2经济/政
治转型社会转型日常生活的改变发展出基于工业和工厂的劳动力雇佣制度城市化,人口密度的增加劳动分工的加强,工作时间和休闲时间的正式分离
劳动从乡村到城市,从户外转向户内,从家庭小作坊转移到工厂和矿场庞大而缺少人情味的工作环境,恶劣的工作条件薪水制劳动制度财富重心从土
地转向大规模的企业,权力集中于少数工厂和矿主工人为数众多,但是缺乏组织,势单力孤,日常生活一成不变城市化和工厂一—住宅混合型城区就
近工作的便利,但是被日益加剧的空气污染和水污染所抵消;肮脏的环境,城市人口密集,缺少公共卫生设施霍乱、痢疾等疫病以及肺结核等慢性疾
病发生的几率增加了市政府和中央政府管辖权的加强产生“公共卫生”观念,以此减少疾病和瘟疫,降低婴儿死亡率等城市规划的加强以及公共卫生
设施的建设提高了人均寿命,改善了城市的居住环境全球贸易的增长货物与贸易商在全世界各个港口城市加快流动;财富的创造迅速增加进口货和奢
侈品以及技术创新在实现工业化的国家快速普及——摘编自[美]菲利普·费尔南德兹《世界一部历史)表2叙述了19世纪工业革命时期的社会。
从表2中提取相互关联的历史信息(两个或两个以上),自拟论题,并结合所学知识予以阐释。(要求:写明论题,逻辑清晰,史论结合。)18.
(18分)阅读材料,完成下列要求。材料一宋代宗族活动进一步下移,庶民化的宗族开始参与社会治理,基层官府依托地方宗族行使权力,主导乡
村基层治理,但同时又试图以地域性行政组织来取代宗族组织,削弱其权力地位。理学家主张恢复古代宗法、重建宗族制度。北宋张载认为宗法能够
“管摄天下人心,收宗族,厚风俗,使人不忘本,须是明谱世系与立宗子法,宗法不立,则人不知统系来处”。当时朝廷采纳了这些想法,鼓励士大
夫阶层建宗祠,修族谱。明中叶以后,基层政权通在宗族内部推行乡约或依据乡约的理念制定宗族规范,实现了宗族的组织化。明清实行保甲制,宗
族的互助功能大大加强,通过宗族公共财产来济贫、助学,宗族的社会保障功能加强,呈现出一种自治性的倾向。——摘编自张绍良《宗族组织与基
层治理关系探析》材料二中国共产党成立后,通过了一系列组织方式将四分五裂、“一盘散沙”的中国组织起来,实现了民族独立。在民主革命时期
,中国共产党探索出一条“农村包围城市”的道路,在乡村社会进行“阶级化”的方式,通过“划成分”“戴帽子”等措施强化农民的阶级意识,实
现对农民的组织动员。新中国成立后,党通过土地改革、集体改造、政党下乡等三大组织化方式,推动国家对农村基层社会的政治整合。1955年
,农村党员总数达到600万至700万,自此以后,党组织基本下沉和覆盖了所有乡村,将原先离散化的传统乡村吸纳到党的组织体系之下。改革
开放后,伴随着人民公社体制解体,国家权力开始从乡村抽离,乡村社会出现了短暂的“治理真空”,经济体制改革的不断深化助推了乡村基层治理
体制向村民自治体制转型。——摘编自颜德如《中国共产党百年来对基层治理的探索:基于组织化的视角》(1)根据材料一并结合所学知识,指出
宋代以后宗族基层治理的特点。(6分)(2)根据材料二并结合所学知识,列举中国共产党基层治理的措施,并分析其意义。(12分)19.(12分)阅读材料,完成下列要求。材料随着全球化的逐步推进。发明人才流动的全球化逐渐形成,其中,基于全球发明人才流力人数最多的20余路径发现,双向流动路径基本是同时出现的,且流动人数也非常相似。这意味着一国向另一国大量流出发明人才的同时必定伴随着相当程度的流入。下面图4、图5以美国,德国,日本,中国等国家为例分别展示了人口流入、流出情况。读图,概括两幅图反映的人才流动数据信息,并分析说明影响人才流动的因素。学科网(北京)股份有限公司 zxxk.com学科网(北京)股份有限公司
献花(0)
+1
(本文系大高老师首藏)