配色: 字号:
湖北省荆荆宜三校2023届高三9月联考历史试题
2023-05-31 | 阅:  转:  |  分享 
  
2022年湖北省荆荆宜三校高三上学期9月联考高三历史试卷一、选择题1. 西周至春秋时期,史籍中常有“国人皆咎公”“以说(悦)于国人”“国人不
欲,故出(驱逐)其君”“盟国人于毫社”“国人助之”等记载。这表明该时期( )A. 宗法分封制逐渐崩溃B. 民主思想影响深远C.
民本思想成为社会主流D. “国人”的政治势力强2. 汉、魏时期的州郡长官可以自行选用僚佐;北周、北齐以来,州郡僚佐已多归吏部选授
;至隋朝时,地方大小之官,悉由吏部任命,而且县佐须用别郡人。材料中地方官选用的变化( )A. 保证了政权的稳定性B. 加强了专
制集权政体C. 提高了地方官员素质D. 消除了地方割据根基3. 唐朝扬州位于长江和大运河交汇处,最为重要;唐末遭到严重破坏,盛况不
复。北宋设市舶司后,明州(今宁波)发展迅速,“凡中国之贾,高丽与日本诸蕃之至中国者,进出唯明州一港”。影响唐宋时期长江三角洲港口体
系变迁的最主要的原因是A. 经济重心的南移B. 海外贸易的拓展C. 政治局势的变化D. 政府政策的导向4. “镇”最初是县城之外军
事要塞的专称。宋代以后,一些镇的工商业逐渐发展起来,朝廷在那里“设官以镇防”的同时,还兼管“火禁,或兼酒税事”。到明代中叶,市与镇
的分野消失,市镇成为县城以下乡村地区工商业集镇的统称。由此可知,宋代以后镇的发展( )A. 表明中央放松了对地方军事控制B.
巩固了传统的乡村社会秩序C. 体现了政府对商业活动监管的松弛D. 便利了农村居民的物品交换5. 明末清初时期,传统文学作品中的“好
奇”内涵发生变化,“奇”不再是以往描写牛鬼蛇神,而是在“耳目之内”“日用起居”中发现“奇”。这说明,“奇”的变化( )A. 反
映了封建迷信日渐淡薄B. 适应了市民阶层文化需求C. 深受宋明理学思想的影响D. 标志着世俗文学开始兴起6. 如表是1875—18
94年甲午战争前夕,洋务派开办新式煤矿(部分)的情况。这可以用来说明新式煤矿的开办( )开办年份煤矿名称创办者开办原因1875
直隶磁州煤矿直隶总督李鸿章机器制造局和轮船招商局用煤1876台湾基隆煤矿两江总督沈葆桢福州船政局、军工厂等用煤1879湖北荆门煤矿
直隶候补道盛宣怀机器制造局和轮船招商局用煤1880山东峄县煤矿安徽寿春候补知县——1882江苏徐州煤矿知府胡恩燮——1891湖北大
冶煤矿湖广总督张之洞汉阳铁厂用煤A. 实现了政府对煤炭资源的垄断B. 抵制了列强对华的资本输出C. 加剧了地区经济发展的不平衡D.
促进了中国近代工业的发展7. 新文化运动时期,一位思想家撰文指出:“新道德既是随着生活的状态和社会的要求发生的,就是随着物质的变
动而有变动的,那么物质若是开新,道德亦必跟着新……因为物质与精神原是一体,断无自相矛盾、自相背驰的道理。”据此可知其A. 初步具备
马克思主义思想B. 认为道德重塑是社会进步的根本C. 主张学习资产阶级新道德D. 赞同社会进化论适者生存的主张8. 如图为闽西工农
银行股票示意图。该股票( )A. 具有鲜明的思想性和政治性B. 说明根据地群众踊跃参加革命C. 表明根据地的补给严重不足D.
反映出根据地保护工商业发展9. 据统计,1935年全国国有厂矿资本总额仅占当时登记厂矿资本总额的11%,到1942年国家资本在工业
总资本额中占到了69.58%,且主要分布在冶炼、能源机械、电器等重工业部门。这一变化说明( )A. 民族私营工矿企业受到了摧残
B. 中国工业结构实现了合理调整C. 国家加大了对战时工业的投入D. 抗战刺激了中国经济迅速发展10. 1956年,评剧电影《刘巧
儿》风靡全国,那时候大多数男女老少都会唱上几句著名选段:“我爹在区上已经把亲退呀,这一回我可要自己找婆家呀!”这反映出当时新中国(
)A. 影视业呈现繁荣局面B. 人们精神生活丰C. 男女都实现婚姻自由D. 新社会风尚的流行11. 政厅公餐是在雅典城邦政厅
内所举办的一项宴会活动,早在公元前6世纪,在政厅享用公餐似乎已成为雅典人的一种惯例,政厅公餐的参加对象依据身份和频率可分为一次性进
餐和终身公餐。公元前420年左右刺杀僭主者获得了带有世袭特点的终身公餐的特权,公元前394年或公元前393年,萨索斯岛的斯陶里斯获
得公民权前后享受到了不同的政厅公餐。根据材料可知,政厅公餐A. 体现公民权的开放性B. 起源于民主政治奠基时期C. 具有荣誉性和政
治性D. 反映了雅典大众民主政治12. 14世纪,西欧一些城市成立了城市同盟并制定了同盟法律,于是出现了一个所谓“法律圈”现象,如
德意志地区莱茵河畔法兰克福的法律为49个城市所采用。这一现象主要反映了A. 城市经济发展的需要B. 国家统一趋势的加强C. 基督教
会实力的削弱D. 欧洲大陆法系的形成13. 有学者指出,在1776~1786年的美国国会中,各州代表被称为“代表”,而非“议员";
1787年后,各州代表则以国会议员身份被称为众议员和参议员,他们不再是各州派驻中央的使节。这一变化反映出A. 美国中央集权体制的建
立B. 分权与制衡原则得到贯彻C. 美国分裂因素已经被消除D. 美国联邦体制的逐步确立14. 如表是《全球文明史》对1750年到1
914年这段西方国家历史主题的描述,其实它忽略了一些重要的主题,下列选项作为补充,正确的是( )一是推动经济和社会转型的工业化
二是1789年到1848年的革命年代中的政治剧变三是西欧的制度和价值观输出,扩展了西方文明的地理范围A. 社会主义运动兴起B. 亚
非拉民族解放运动兴起C. 全球新航路的开辟D. 国家垄断资本主义的兴起15. 苏(俄)联在七十余年的历史进程中,经历了如图所示的几
次较大规模的政策调整。这些政策A. 有利于巩固工农联盟B. 巩固了集体农庄的基础地位C. 贯穿计划经济的理念D. 反映出农业问题的
复杂性16. 下图是20世纪90年代,西方报刊上的一幅漫画。该漫画反映了A. 发达国家一致强力推进自由贸易B. 欧洲内部充斥着反一
体化的声音C. 发展中国家的崛起冲击着国际经济旧秩序D. 发达国家的一些产业面临经济全球化冲击二、非选择题17. 阅读材料,完成下
列要求。材料一 “故宫”一是指故宫建筑群,又名紫禁城,是明清两朝24位皇帝居住及处理国家政务的场所;二是指故宫博物院,是我国最著
名的博物院和世界顶级的博物馆,收藏有180余万件(套)珍贵文物,是五千年中华优秀传统文化的守护者和传承者。关于紫禁城的修建,故宫博
物院原副院长朱诚如教授有高度的概括,他认为紫禁城肇建于明朝“永乐之治”,定格于清朝“康乾盛世”。故宫建筑群城墙以内的总面积达72万
平方米,有殿宇、宫室近1万间,现存建筑面积16.7万平方米。故宫前三殿太和殿、中和殿和保和殿的三次改名,在中轴线上的位置、内部结构
布局,楹联和内部陈设等,是中国传统社会的政治伦理和文化观念的充分体现。——摘编自阎崇年《故宫六百年》材料二 1912年,溥仪退位
。将故宫改建为博物院的计划,很快提上了民国政府的议程。两年后,“古物陈列所”正式成立,紫禁城初次向公众开放,成为一时盛事。1925
年,故宫博物院成立,作为明清皇宫的紫禁城正式向普通百姓开放。北京故宫于1987年被列入《世界遗产名录》,是中国在1985年加入联合
国教科文组织世界遗产委员会成员国之后第一批被列入这一名录的珍贵遗产。近年来,故宫博物院充分挖掘包括故宫历史、故宫建筑和故宫文物在内
所蕴含的文化价值和民族精神,在加强学术研究、国际交流和举办各类专题展览的同时,策划了百姓喜闻乐见的文化活动,比如“紫禁城里过大年”
“紫禁城上元之夜”活动和线上直播等,深受好评。故宫文创产品不仅体现出了历史性和知识性,还以其趣味性和实用性走进千家万户。——摘编自
彭勇《故宫:了解中国历史文化不可或缺的窗口》(1)根据材料一并结合所学知识,概括故宫的特点及特点形成的原因。(2)根据材料一、二并
结合所学知识,说明故宫的变化,并简析其意义。18. 阅读材料,完成下列要求材料一 1988年我国第一条 高速公路——沪嘉高速公
路建成通车,到2021年底,全国高速公路通车里程已达16.91万公里,稳居世界第一。我国的高速公路规划主要由国家交通主管部门会同国
务院有关部门并商省级政府编制,地方政府也有高速公路规划的自主权。1998年亚洲金融危机之后,我国加快了高速公路等基础设施的建设步伐
,鼓励高速公路建设单位从银行借贷融资。由此,高速公路建设的资金来源主要是自筹资金、政府预算资金、银行信贷资金和国外资金组成,银行贷
款所占的比例越来越大。这种“贷款修路,收费还贷”的高速公路发展模式,刺激了我国高速公路建设的快速发展。——摘编自王金余《中美高速公
路发展模式比较研究》材料二 2015—2021年中国高速公路里程数及高速公路固定资产投资额统计表年份高速公路里程(单位:万公里)
高速公路固定资产投资额(单位:亿元)高速公路固定资产投资增长率(%)201512.357949.9717201613.108235
.323.6201713.659257.8612.4201814.2699727.7201914.961150415.420201
6.101347917.2202116.91515112.4——整理自中国交通运输部各年度《交通运输行业发展统计公报》材料三 美
国第一条 高速公路是1937年开始修建的宾夕法尼亚州收税高速公路,到2009年已经完成以州际公路为核心的高速公路网。美国的高速公
路由联邦与州按9:1的比例共同出资建设。其中联邦出资主要来源于“公路信托基金”,其资金来源主要是燃油税、轮胎税、润滑油税、卡车和拖
车购置税、联邦重型汽车年度使用税等,其中燃油税几乎占了整个联邦公路信托基金收入的90%。美国十分注重对公路交通需求及其影响的定量分
析,通过大量的调查研究,形成了针对不同地区不同公路的一系列模型和参数,为公路规划和建设提供了有力的研究基础。——摘编自边策《中国高
速公路与美国高速公路发展比较研究》(1)根据材料一、二并结合所学知识,概括改革开放以来中国高速公路快速发展的原因。(2)根据上述材
料并结合所学知识,简析中美两国在高速公路建设方面的不同。19. 阅读材料,完成下列要求。材料一 古希腊历史学家希罗多德(约前48
4—约前425年)所著《历史》,主要记述了希波战争中希腊人的胜利,其涉及的范围包括地中海地区、多瑙河外、两河流域、波斯,以及此外以
北的草原地带,这大体上就是希腊人当时所知道的世界。18世纪,法国启蒙思想家伏尔泰(1694—1778年)所著的《论各民族的风俗与精
神》,不仅突破了基督教神学对史学的束缚,而且突破了自古以来传统史学以局部世界为全部世界的局限。伏尔泰跨出欧洲的狭隘范围,把欧、亚、
非、美几个大洲的国家和民族都写入历史,试图勾画一幅全新的、完整的世界历史图景。——摘编自吴于廑《世界史》材料二 中国古代历史学家
司马迁(约前145年—?)所著《史记》,全书的主体是汉天子统治之下的中国,其所记史事的地理范围,东起朝鲜,西迄大夏、安息,几乎是亚
欧大陆的一半,司马迁笼统地称这个已知的世界为“天下”,这大体上就是中国人当时所知道的世界。19世纪,魏源(1794—1857年)在
《四洲志》稿本的基础上,写成《海国图志》50卷,1852年又扩充到100卷。这部书比较系统地介绍了世界许多国家的历史、地理、政治、
经济以及船械制造等,是当时东方国家中最为详备的列国志式的世界历史与地理巨著。——摘编自葛懋春主编《历史科学概论》(1)根据材料并结
合所学知识,概括希罗多德与司马迁所著史书的共同特点。(2)根据材料并结合所学知识,分别说明《论各民族的风俗与精神》与《海国图志》成
书的历史背景。20. 阅读材料,完成下列要求。材料 在研究中国近代史的进程时,某学者提出了近代中国经历从“沉沦”到“谷底”再到“
上升”的基本规律,并以此为据对中国近代史阶段特征进行归纳。阶段特征1842年到1901年近代中国历史不断“沉沦”的时期1901年到
1920年近代中国“沉沦”到“谷底”的时期1921到1927年近代历史明显出现了“上升”趋势十年内战时期“上升”与“沉沦”的交织,
“沉沦”因素略占优势抗战时期主要是“上升”因素起作用解放战争时期是“上升”与“沉沦”相交织,“上升”因素起了主导作用——摘编自张海
鹏《唯物史观与民国历史人物评价思考》根据材料并结合所学知识,从表格中任选一个阶段,并运用史实予以阐述。(要求:明确指出阶段及特征,
史实准确,论证充分,表述清晰。)2022年湖北省荆荆宜三校高三上学期9月联考高三历史试卷一、选择题【1题答案】【答案】D【2题答案
】【答案】B【3题答案】【答案】C【4题答案】【答案】D【5题答案】【答案】B【6题答案】【答案】D【7题答案】【答案】A【8题答
案】【答案】A【9题答案】【答案】C【10题答案】【答案】D【11题答案】【答案】C【12题答案】【答案】A【13题答案】【答案】
D【14题答案】【答案】A【15题答案】【答案】D【16题答案】【答案】D二、非选择题【17题答案】【答案】(1)特点:兼具政治和
文化功能(功能多样);修建时间长;规模大;布局规整;体现中国传统文化。(5选3)原因:专制主义中央集权制强化;明清前期国家统一,国
力强盛;受儒家思想的影响;中华文化源远流长,影响深远。(4点) (2)变化:从政治功能为主到文化功能为主;由皇家宫殿到向公众开放;
体现专制到民主的转变。影响:有利于继承和传播优秀传统文化,弘扬民族精神;有利于文物和文化遗产的保护;丰富百姓的生活。【18题答案】
【答案】(1)原因:①改革开放,经济发展迅速,公路交通运输需求大幅增长;②高速公路投资快速增长,资金来源多样化;③亚洲金融危机刺激
了我国加快高速公路等基础设施的建设步伐;④“贷款修路,收费还贷”的高速公路发展模式的刺激;⑤各级政府部门重视高速公路的规划与建设。
(任答3点) (2)不同:①美国的资金主要来源于以燃油税为主体的公路信托基金;中国高速公路建设资金主要来源于银行贷款。②美国的高速
公路建设起步较早;中国的高速公路建设起步晚、发展速度快。③美国高速公路规划重视对公路交通需求及其影响的定量分析;中国由国家主导高速
公路的规划、建设,地方政府也有规划自主权。(任从两方面对比回答)【19题答案】【答案】(1)特点:历史记载范围小记载局限于某一中心
地区民族观狭隘对后世影响深远。 (2)《论各民族的风俗与精神》成书的历史背景:资本主义经济进一步发展,新兴资产阶级壮大新航路开辟,
世界市场拓展,突破了地理空间的局限近代思想解放运动促使人们突破神学的束缚。《海国图志》成书的历史背景:列强侵略,民族危机加深国门被
迫开放,先进分子开眼看世界清朝经济、科技、军事等的落后西学东渐,冲击天朝上国观念。【20题答案】【答案】示例1842年到1901年是近代中国历史不断“沉沦”的时期19世纪上半期,西方资本主义国家在工业革命的推动下,积极向外扩张,从1840年到1901年,列强相继发动了鸦片战争、第二次鸦片战争、中日甲午战争、八国联军侵华战争等一系列侵略战争,强迫清政府签订了《南京条约》、《马关条约》、《辛丑条约》等不平等条约。列强对中国发动的侵略战争,严重践踏了中国的国家主权。政治上,破坏了中国的领土完整,严重损害了中国领海、关税、司法等方面的主权。列强还在经济上疯狂地向中国倾销商品和掠夺原料,同时通过政治贷款、勒索赔款、在中国设厂筑路等,控制中国的经济命脉。在列强的枪炮下,中国国门洞开,由一个主权独立的国家逐渐沦为受外国支配的半殖民地半封建国家,是近代中国历史不断“沉沦”的时期。学科网(北京)股份有限公司 第1页/共1页
献花(0)
+1
(本文系大高老师首藏)