分享

十二首“发饰”诗词,不知是发饰美丽了诗词,还是诗词升华了发饰

 自然田野 2023-05-31 发布于云南
首发2023-05-30 06:36·快乐品诗词

俗话说,“女为悦己者容”,“发饰”就是女人们打扮自己的一个重要内容。中国古代“发饰”类型众多,其中,“笄”是一件很重要的“发饰”,从周开始中国女子十五岁称为“及笄”,可以出嫁。而“簪”则是一种男女都用的“发饰”,比较普通,男用“簪”更强调它的功能,而不是妆扮,老杜有诗云,“白头搔更短,浑欲不胜簪”。“簪”后来又发展成“搔头”,女孩就用得比较多了。再后来一个常用的“发饰”是“钗”,用得更加广泛,《红楼梦》中第二女主角名为“宝钗”,可见其影响力。而“步摇”则是一种贵族“发饰”,更强调它的美观和高贵,功能性就不强了。而“华胜”也是强调它的美观,而且工艺更为复杂,用得就更少了。相对而言,“钿”的使用就广泛得多,因为它相对简单一些。

“发饰”美丽了女人,吸引了男人,更是启发了诗人,从此,便留下了许许多多关于“发饰”的美丽诗篇,也不知道是“发饰”美丽了诗词,还是诗词升华了“发饰”,更可能是两者相互成全吧!

1. 玉簪

中国人喜欢玉,有悠久的玉文化,因此,玉被广泛应用到各种首饰上,这其中就包括“簪”,因此,这种类型的“簪”就被称为“玉簪”。明代诗人李梦阳在《相和歌·美人罗带长》中就重点描写了“玉簪”:

美人罗带长,风吹不到地。

低头采玉簪,头上玉簪坠。

低头采玉簪,头上玉簪坠

“美人罗带长,风吹不到地”,中国传统文化,形容美女喜欢用“衣袂飘飘”。除了衣袂可以飘飘,衣带也可以飘飘,甚至比“衣袂飘飘”更像仙女下凡。

美丽的女孩,她的罗衣衣带很长,微风吹来,衣带飘飘,却不着地。

“低头采玉簪,头上玉簪坠”,“玉簪花”,据传是由于它那洁白如玉的花朵极似中国古代妇女发髻上的簪子的缘故,故名玉簪。

低头采玉簪

她低着头采摘美丽的玉簪花,没想到她头上的玉簪却坠落在地,不知道哪一朵是玉簪花,哪一个是玉簪!

一句,“低头采玉簪,头上玉簪坠”,利用名字相同的两种物体来烘托气氛,这是诗词中常用的一种手法。比如,清代诗人查慎行就写过,“溪女不画眉,爱听画眉鸟”,同样美好!

就像“玉簪花”是通过玉簪来表现它的美丽,使人就算未见过它,只要看到了它的名字,就可以想象它的美丽。诗词中也有很多通过“发饰”来形容所咏对象的美丽的,比如这首宋代诗人王禹偁的《咏白莲·昨夜三更後》:

昨夜三更後,姮娥堕玉簪。

冯夷不敢受,捧出碧波心。

昨夜三更後,姮娥堕玉簪

“昨夜三更後,姮娥堕玉簪”,昨天晚上三更以后,就像是月宫中的嫦娥的一颗玉簪坠落到人间一样。

“冯夷不敢受,捧出碧波心”,“冯夷”,河伯,中国传统神话中的黄河水神。嫦娥的玉簪坠落下来,河里的河伯冯夷他不敢接受,双手捧着,在碧波荡漾的中心,生出了一朵美丽的白莲花。

这首诗,用神话的语言,形容白莲花就像玉簪,而且是嫦娥仙子头上的玉簪,坠落到了人间,河伯不敢接受,就变成了一只美丽的白莲花,写得非常美!

2. 笄

“笄”虽然比较普通,但因为“及笄”象征了女孩的成年,所以,“笄”又很重要。所以,诗词中也经常涉及到它。比如,这首清代诗人袁枚的《遣兴·爱好由来下笔难》,写的是诗人对诗词的琢磨,写得非常活泼:

爱好由来下笔难,一诗千改始心安。

阿婆还似初笄女,头未梳成不许看。

阿婆还似初笄女,头未梳成不许看

“爱好由来下笔难,一诗千改始心安”,我有这样一个爱好,就是从来都是下笔难,而下笔之后,一首诗呢,又要千改万改,之后才能心安。

这种爱好,就像“阿婆还似初笄女,头未梳成不许看”,就像我的老夫人,她现在还有刚刚十五岁的“及笄”女孩,从来不以素颜示人,非要梳妆打扮完了,才让你看。

写完一首诗,需要千万打磨,方才罢手,就像一个女子,非要经过时间的打扮,才能见人一样。这种比喻很有意思,也很活泼可爱!

在诗词中“笄”通常是用作“及笄”使用,比如,民国诗人徐搢珊就写过,“时样衣裳巧样妆,及笄娇女意扬扬”,形容少女的青春年华!宋代词人赵彦端也在《鹧鸪天》中写道,“一女青春正及笄。蕊珠仙子下瑶池”,都是描写女孩年方十五的花样年华!

一女青春正及笄。蕊珠仙子下瑶池

3. 玉搔头

“玉搔头”,其实是玉簪的一种别称。据《西京杂记》记载,汉武帝曾盛宠李夫人,后者经常在头上佩戴一些华贵的玉簪。有一次,汉武帝便将李夫人头上的玉簪取下,然后拿来搔头。自此以后,玉簪便有了"玉搔头"的称呼。既然"玉搔头"有这么美丽的传说,那诗人们爱使用它就不足为奇了。唐代大诗人白居易在《采莲曲·菱叶萦波荷飐风》中写到:

菱叶萦波荷飐风,荷花深处小船通。

逢郎欲语低头笑,碧玉搔头落水中。

逢郎欲语低头笑,碧玉搔头落水中

“菱叶萦波荷飐风,荷花深处小船通”,菱叶是贴着水面的,所以微风吹来,就容易荡起水波,而荷叶则高高出水,因此,会被风吹得晃动不已。在荷花的深处,有一艘小船经过。

一句,“菱叶萦波荷飐风”,表面上是写自然现象,实际上是写女孩的心思。

“逢郎欲语低头笑,碧玉搔头落水中”,还好在小船上,碰到了自己的情郎,欲语还休,只是低头笑,没想到动静过大,头上的碧玉搔头都落到了水中。

一句,“碧玉搔头落水中”,表现了女孩急于掩饰自己的窘态,又表现了女孩的青春靓丽。

明代女诗人杨玉香的这首《和铁厓·湖中女儿不解愁》,将戴"玉搔头"的女孩描写得更美:

湖中女儿不解愁,二三荡桨百花洲。

贪看花间双蛱蝶,蜻蜓飞上玉搔头。

贪看花间双蛱蝶,蜻蜓飞上玉搔头

“湖中女儿不解愁,二三荡桨百花洲”,西湖中得女孩青春年少,不解忧愁,她们三三两两荡着小船上了百花洲。“贪看花间双蛱蝶,蜻蜓飞上玉搔头”,百花洲开满了各种鲜花,鲜花上布满了蜜蜂蝴蝶,一个女孩贪看花间得双蝴蝶,一动不动,一只蜻蜓停在了她头上的"玉搔头"上。

一句,“蜻蜓飞上玉搔头”,这该有多美,仙女下凡也不过如此!

4. 玉钗

“钗”和“簪”的区别在于,“簪”是一股,而“钗”是两股,并且交叉。除了这个差别外,“钗”和“簪”就没有其他的差别,比如,它们都可以用玉质,而使用了玉质的“钗”,就被称为“玉钗”。关于“玉钗”的诗词也是很多的,而且有很多写得好的,比如,这首唐代诗人杨衡的《春梦·空庭日照花如锦》:

空庭日照花如锦,红妆美人当昼寝。

傍人不知梦中事,唯见玉钗时坠枕。

傍人不知梦中事,唯见玉钗时坠枕

这是一首典型的“宫廷诗”,“空庭日照花如锦,红妆美人当昼寝”,寂寞空庭中,太阳照在鲜花上,真是繁花似锦;而打扮完整的红妆美人无所事事,正是白天就睡着了。

“傍人不知梦中事,唯见玉钗时坠枕”,旁边服侍的侍女们不知道她在做什么梦,只见她辗转反侧,连头上的玉钗都时不时坠落到枕上。

俗话说,“女为悦己者容”,女孩是最重视自己的妆扮的,她无聊的只能睡觉,连玉钗都不管了,可见其心中的怨愤!

而这首元代词人徐再思的《凭栏人·髻拥春云松玉钗》,则轻松活泼得多:

髻拥春云松玉钗,眉淡秋山羞镜台。

海棠开未开?粉郎来未来?

髻拥春云松玉钗,眉淡秋山羞镜台

这里描写的是女孩在化妆等待情郎的情形。“髻拥春云松玉钗,眉淡秋山羞镜台”,乌黑的发髻像春天的云朵一样,因为还没化妆完成,所以,玉钗扣住的头发还松松的,还没画眉,眉毛很淡,像秋天的山峰一样,但这也足够使得妆镜台羞愧了。

其实,女孩心如小鹿乱撞,根本无心化妆,她在想,海棠花开了没有,如果没有开,我们去那里幽会,是否不够浪漫?最重要的是,情郎到底来不来。

整首词中,“松玉钗”、“眉淡秋山”,都表明女孩的心思不在化妆上,而是在考虑“海棠开未开?粉郎来未来”,是典型的热恋中的女儿形象!

5. 步摇

在所有的“发饰”中,“步摇”,因为它不但有静态的美,还有动态的活泼美感,这是其他“发饰”所没有的。如果在发钗上点缀一个可以活动的花枝,并在花枝上垂以珠玉等饰物,这就成了另一种首饰,名为“步摇”,因为插着这种首饰,走起路来,随着步履的颤动,钗上的珠玉会自然的摇曳。《释名·释首饰》中说到,“步摇,上有垂珠,步则摇曳”,“步摇”的美,可见一斑。宋代诗人陈世崇在《元夕·风飘蹀躞步摇轻》中写到:

风飘蹀躞步摇轻,相唤相呼去看灯。

笑整玉梅藏素手,香肩三角卸吴绫。

风飘蹀躞步摇轻,相唤相呼去看灯

“风飘蹀躞步摇轻,相唤相呼去看灯”,“蹀躞”,隋唐常见的一种功能型腰带。风吹动蹀躞飘扬,头上的“步摇”也轻轻的晃动;她们相互呼唤着去看灯会。

“笑整玉梅藏素手,香肩三角卸吴绫”,她们笑着,把整支的玉梅藏在洁白的手和手臂上,香肩耸动,吴地绫绸也卸了下来。

明代诗人陈言也在《艳曲·金凤钗头逐步摇》中写道:

金凤钗头逐步摇,花如双脸柳如腰。

最怜长袖风前弱,拽住仙郎尽放娇。

金凤钗头逐步摇,花如双脸柳如腰

“金凤钗头逐步摇,花如双脸柳如腰”,女孩走路时,“步摇”动作的幅度明显大很多,所以诗人说,金凤钗头像是在追逐“步摇”一样,而女孩的脸颊就像花儿一样,腰肢就像柳条一样。

“最怜长袖风前弱,拽住仙郎尽放娇”,身着长袖,在风前舞动,却要扮作娇弱,拽住了情郎尽情的撒娇。

一句,“金凤钗头逐步摇,花如双脸柳如腰”,尽显女孩的美!

6. 华胜

“华胜”,即“花胜”。古代妇女的一种花形首饰,通常制成花草的形状插于髻上或缀于额前。“华胜”可以说是最为复杂的一种“发饰”,因此,使用得相对较少。相对而言,关于“华胜”的诗词也就少了很多。这首清代诗人屈大均的《从塞上偕内子南还赋赠·谢家生日逢人日》,也不是专门写“华胜”的:

谢家生日逢人日,宜寿巧将华胜裁。

归去炎州有翡翠,为卿多作宝钗来。

谢家生日逢人日,宜寿巧将华胜裁

“谢家生日逢人日,宜寿巧将华胜裁”,“谢家生日”,谢安侄女谢道韫的生日,在春天。“人日”,正月初七。你的生日跟谢安侄女谢道韫的生日一样,都在正月,而且更是赶上了人日,正月初七。所以,很适宜做寿,我要让人将珠宝做一个“花胜”给你做礼物。

“归去炎州有翡翠,为卿多作宝钗来”,我们刚从炎州归来,带回来了很多翡翠,可以为你多做一些宝钗来祝寿!

明代诗人陈子龙有词云,“裁成华胜寄谁边,一春常是泪花前”,词人在外思念妻子,纵然有最美的“华胜”,也无法送到妻子身边,只能暗暗垂泪!

7. 钿

“钿”和“簪”一样,相对简单,但“簪”有绾发的功能,而“钿”则没有,只有纯粹的美颜功能,一般是用贵重物品做成花朵状的装饰品。“钿”在唐代比较流行,因此,相关的诗词也比较多。唐代诗人李康成在《采莲曲·采莲去》中写道:

采莲去,月没春江曙。

翠钿红袖水中央,青荷莲子杂衣香,

云起风生归路长。

归路长,那得久。

各回船,两摇手。

翠钿红袖水中央,青荷莲子杂衣香

“采莲去,月没春江曙”,女孩们都采莲去了,这时候,月亮落山了,春天的江上渐渐破晓。“翠钿红袖水中央,青荷莲子杂衣香”,女孩头戴翠绿色的花钿,两只长长的红袖,划船到了水的中央,那里有青青的荷叶,嫩绿的莲子,夹杂着罗衣的清香。

一句,“翠钿红袖水中央,青荷莲子杂衣香”,采莲人儿真是美到极致!

唐代女诗人鱼玄机也有一首关于“钿”的诗篇,即这首《折杨柳·朝朝送别泣花钿》:

朝朝送别泣花钿,折尽春风杨柳烟。

愿得西山无树木,免教人作泪悬悬。

朝朝送别泣花钿,折尽春风杨柳烟

“朝朝送别泣花钿,折尽春风杨柳烟”,每天早上都被送别的眼泪打湿了花钿,折尽了春风中的烟柳,消尽了春天的柳烟。

“朝朝送别泣花钿”,诗人应该是一早起来,开始打扮自己的时候,就开始哭泣,以至于泪水打湿了手上正要戴到头上的花钿。

“愿得西山无树木,免教人作泪悬悬”,希望西山不要有杨柳了,如果没有了杨柳,我也就不会折杨柳,也就不会为送行而泪洒当场了。诗人是不希望西山有杨柳,实际上是不希望有送别。因为杨柳枝就代表了送别。

    本站是提供个人知识管理的网络存储空间,所有内容均由用户发布,不代表本站观点。请注意甄别内容中的联系方式、诱导购买等信息,谨防诈骗。如发现有害或侵权内容,请点击一键举报。
    转藏 分享 献花(0

    0条评论

    发表

    请遵守用户 评论公约

    类似文章 更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