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伤寒论·辨厥阴病脉证并治》:“干呕,吐涎沫,头痛者,吴茱萸汤主之。” 《兰室秘藏·头痛门》:“厥阴头项痛,或吐痰沫,厥冷,其脉浮缓,吴茱萸汤主之。” 吴茱萸汤,为治疗厥阴头痛之代表方。 此类头痛多因肝寒浊阴上逆,因此头痛强烈。 吴茱萸可以温散厥阴肝经的寒气,寒气一散,头痛也就消失了。 一般的头痛,可以用袪风、通经络的药去治,但是吴茱萸汤证的头痛,袪风、通经络没用。一定要把肝胃的阴寒解决,这个头痛才能缓解。 原方为吴茱萸9g,生姜18g,人参9g,大枣十二枚。用量仅供参考。 吴茱萸为君,禀辛热疏利之性,功擅暖肝、温胃、降逆、止痛,《神农本草经》谓其“主温中、下气、止痛......”,可以说是对吴茱萸功效的高度概括; 配合人参、大枣补益中焦,为臣;生姜和胃止呕,为佐使之药。 对于厥阴头痛而伴有恶心、呕吐,甚则呕出涎沫者,使用本方尤为贴切。 《冷庐医话·头痛》:“厥阴之脉会于巅顶,故头痛在巅顶。” 指出了厥阴头痛的典型症状:头痛,以巅顶部头痛为主,有的或伴有呕恶、吐涎等。 如果一个人的头痛长年不愈,你如果问他:“会不会头痛的时候想吐?” 如果会,吴茱萸汤对于头痛又呕吐的,基本上是一剂见效。 大多医家认为,厥阴头痛不应局限于巅顶头痛,某些偏头痛、目睛胀痛等不适亦可归于厥阴头痛范畴。 现代医家胡希恕曾云:“剧烈头痛或头晕而呕吐者,或恶心欲吐无热像者,本方具有捷验。偏头痛,尤其偏于左侧者,大多属于本方证......” 临床上有些偏头痛患者,尤其伴有头部畏寒、畏风,或头痛遇冷加重者,若以寻常思路治疗,往往疗效不佳。 此寒凝肝脉,有寒故痛也。 临床尚有头痛伴目睛胀痛不适,或仅以目睛胀痛不适为主诉者,亦可以吴茱萸汤治疗。 因足厥阴经“系目系”,谓眼球及其与脑组织的脉络联系,寒凝肝脉,气血不畅,则目睛胀痛不适,此种症状多见于高血压、青光眼患者,临床亦较多见。 总之,厥阴头痛之临床表现多样,并伴有整体或局部怕冷等症状,如畏寒喜暖,尤其头部畏寒、畏风,舌质淡,苔白,脉弦等。 部分患者尚伴有消化系统症状,如呕恶、吐涎、胃脘胀满,其病机为肝胃虚寒、浊阴上逆,方用吴茱萸汤加减。 有学者指出了吴茱萸汤尚能治疗痰饮头痛,临床尚有一些慢性头痛患者,在辨证方中加入单味吴茱萸可提高疗效,临床上应当引起重视。 另外,西医各种治疗方法无效的头痛大部分都属于吴茱萸汤证。 |
|
来自: 杏林行者eezn1o > 《待分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