分享

汉医基础——治则1

 吴宣蓉图书馆 2023-05-31 发布于广东

    今天我们学习汉医基础理论的疾病治疗原则,简称“治则”。治疗必须遵循的原则共有七个:早治防变,治病求本,扶正祛邪,调整阴阳,调理气血,调理脏腑,三因制宜。

    第一个是早治防变,是指疾病发生初期阶段力求做到早诊断、早治疗,把疾病消灭在萌芽阶段,防止深入传变或恶化。例如感冒初起用发汗的方法让风邪随着汗液排出体外,如果高烧不出汗的患者还要给他手指尖放血,让邪气随血液排出。吃错了东西马上催吐或者泻下,促进毒物的排出。这些都是早治防变的体现。我们前面提过的“见肝之病知肝传脾,当先实脾”也是早治防变的体现。

    第二个原则是治病求本。所谓“本”,指的是疾病的本质特点,相对而言,疾病的外在现象就叫做“标”。不同情况下,标和本所指的内容不一样。就邪正盛衰而言,正气是本,邪气是标;就病因与症状而言,病因是本,症状是标;就原发病和继发病而言,原发病为本,继发病为标;就表里病位而言,脏腑病为本,体表经络病为标。

    所谓“治病求本”并不是说一定要或者只能够治本。治标还是治本,这只是一个优先程度的问题。当患者外在表现比较紧急,痛苦程度比较严重的时候,即使它不是疾病本质,也要先针对症状进行“对症治疗”。而多数情况下患者外在表现并不是很紧急的,那我们就切切实实针对疾病的本质进行治疗。例如因为脾胃虚弱导致饮食积滞,脾胃虚弱是本,饮食积滞是标,一般治疗都是直接健脾,通过脾胃的运化消除积食。但如果饮食积滞比较厉害而出现严重的肚子痛拉肚子的时候,我们就要先清除体内的积食,等症状缓解之后再调理脾胃。

    一般疾病临床表现跟本质的阴阳寒热虚实属性一致,我们治疗就是要逆转、消除这种不舒服的表现,这种治疗汉医称为“正治”,常用的方法有:寒者热之,热者寒之,虚则补之,实则泻之。寒者热之是指用温热的方法治疗寒性病证,热者寒之是指用清凉的方法治疗热性病证,虚则补之是指用补益的方法治疗正气不足的病证,实则泻之是指用驱邪的方法治疗邪气有余的病证。我们遇到的大多数疾病都是采取正治的方法。

    疑难病和危重病往往外在表现与疾病本质不相符,高明的汉医在治疗这些疾病的时候会抓住疾病本质,顺从疾病的外在表现进行治疗,称为“反治”。常用的反治法包括:寒因寒用,热因热用,塞因塞用,通因通用。

寒因寒用是指用清凉的方法治疗真热假寒的病证。真热假寒证本质是热邪亢盛,格拒阴气在外,形成外在的寒性表现,也是阳盛格阴的表现,具体可以参考前面病机学说阴阳失调的章节。用清凉的药物或针刺推拿等外治方法,根本目的是解除内在的热邪,因为使用的寒凉治法与患者外在的假寒表现属性相似,所以称为寒因寒用。

    热因热用是指用温热的方法治疗真寒假热的病证。真寒假热证本质是寒邪旺盛,格拒阳气在外,形成外在的热性表现,也是阴盛格阳的表现,具体可以参考病机学说阴阳失调的章节。用温热的方法,根本目的在于驱散体内的寒邪,因为使用的温热法和患者外在的假热表现属性相似,所以称为热因热用。

    塞因塞用,是指用补益的方法治疗具有闭塞不通症状的虚证。虚证出现闭塞不通的症状,是因为正气不足导致病理产物积聚,就是病机学说中讲过的因虚致实。补益方法看上去像是会加重闭塞不通的症状,但正因为抓住了正气不足的疾病本质,使用后反而会促进病理产物的消散排出,解除闭塞症状,因此这种治法称为“塞因塞用”。

    通因通用,是指用疏通的方法治疗气血津液流失的病证。气血津液流失一般是属于虚证,需要补益收敛,但在疑难病证中,邪气旺盛到严重程度时也会导致气血津液大量流失,例如积食或宿便刺激肠道分泌过多液体,造成津液流失;瘀血阻滞血脉导致出血,血液大量流失。这就是前面讲过的“因实致虚”。这时候补益收敛只会助长邪气,必须针对病邪进行治疗,宿便和积食要泻下大便,瘀血要活血祛瘀,尽管治疗初期腹泻或出血等症状会有所加重,但随着治疗的继续,所有不舒服的症状都会得到很快好转。

    正治与反治都是针对疾病本质进行治疗,都属于治病求本的范畴。尤其是反治法,明显区别于西医的治疗思路,是体现汉医哲学智慧与丰富经验的治疗原则与治疗方法。

    第三个原则是扶正祛邪。大家回忆一下前面病机学说讲过的邪正盛衰关系。正气是指气血津液恰到好处的阴阳平衡状态,并不是指物质越多越好或者功能越强越好。正气不足会生病,但所谓的“正气”过多了就变成病邪。所谓扶正并不要单纯理解为吃补品,体育锻炼也不能缺少。对不足的我们要补,这是大多数人理解的扶正,还有一种是过多的物质、过强的功能需要削弱,这也是扶正的治疗。

    扶正的方法有很多,最重要的不是吃药,而是把每天的正餐吃正确。在我个人的观念中,汉医汉药并不存在所谓“补药”的概念,所谓的“补药”其实应该叫做“兴奋剂”或者“强壮药”,例如补气的参类、黄芪、大枣等等,补血的当归、芍药、枸杞等等,养阴的生熟地、麦冬、玉竹等等,补阳的巴戟、苁蓉、海马等等,它们能提升人体的功能,让人觉得更强壮有力,更精神饱满,但这些所有功效都是暂时的,如果没有足够的营养支持,无论吃多少也只能取得一时的效果,药效过了之后原来是什么状态还是什么状态,甚至更差,特别是所谓补肾的那些药物。在我个人观念中,唯一能称为“补品”的就是食物,真真正正能为我们提供最大量需要、最重要的营养。“兴奋剂”或者“强壮药”我们叫“药品”,药品和食物的最大区别在于,食物是指可以让绝大多数人群长期大量食用而不引起明显副作用或毒性的物质。就像米饭、蔬菜等,就算全国甚至全世界所有人一直吃几十年也不会引起明显毒性或副作用,这就是食物。那如果换成所谓的补品,能保证让全世界人民一直安全吃几十年吗?所以,扶正最重要做的,是把我们每天该吃的食物吃正确,吃杂一些,种类多样,每种食物都不宜太多,吃饭需要定时定量,不能不吃早餐或不吃某一餐,也不能一餐吃得很少,另一餐又暴饮暴食。

    所谓的驱邪,则是指祛除外部的病因和消灭内部的病理产物。驱邪的方法很多,包括发汗、催吐、泻下、清热、散寒、祛湿、活血、化痰等等。所有疾病都是因为邪气旺盛和正气不足共同导致的,只是两者轻重程度不一样,驱邪之后必然会对正气有不同程度的损伤。以邪气旺盛为主的,我们先驱邪后扶正,防止复发;以正气不足为主的,我们先扶正后驱邪,防止驱邪的时候过度损伤正气,导致疾病恢复缓慢或复发。

    今天我们学习了汉医基础理论的部分治疗原则,希望对大家理解汉医治病思路有所帮助。下次我们继续学习剩下的治疗原则,感谢大家收听,再会。

(作者简介:广州中医药大学中医学,针灸推拿双专业学士,中西结合神经病学硕士,中山大学神经病学博士。现任深圳市李盈中医诊所负责人,深圳龙华区医调委人民调解员,龙华区社会医疗机构行业协会副会长。本资料根据 李盈 博士 于9月29日在微信群上为大众所做的健康讲座整理而成。)

    转藏 分享 献花(0

    0条评论

    发表

    请遵守用户 评论公约

    类似文章 更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