分享

不能忘记中国古都城的辉煌|读《中国古都城地图》的启示

 北京的骑士 2023-05-31 发布于北京

 闲来翻书,手头边正好有一本中国地图出版社新近出版的历史题材的图书《中国古都城地图》,于是展读开来,竟不能一时放下,看着看着就走入了作者为我们构造的这个庞大的中国古都城世界,由此还发生了感叹:原来华夏大地竟有如此之多的古都呢!
我是一个历史迷,平时没事就爱翻阅历史书。读历史虽然有时很沉重,但是更多的如英国哲人培根所言“读史使人明智”。这个“明智”,就是当你了解了更多历史真相之后,就会更加充满人生智慧、文化智慧。

图片

古今中外的历史,浩如烟海,读起来的确需要毅力,也需要一些方法。对很多历史学家而言,读历史是在研究历史,是“治史”。然而,对绝大多数读者来说,读历史是凭着热情和兴趣。不过,在我看来,读历史,也要找好角度,是从哪个角度切入?否则,茫茫史海,了无头绪。因此,专题史也是我们管窥历史风貌的一把金钥匙。
应当说,从中国古都城来切入华夏五千年的文明,也是一个十分不错的角度。更何况,作为历代都城的本身,无论大小都不会太平凡,都会上演着跌宕起伏的故事和如烟往事。据专家考证,在中华五千年的历史发展中,竟有近220个地方作为古都存在。
图片
提到古都,大家首先想到的可能是西安、洛阳、南京、北京,这四个古都并称为四大古都。在此之后,又有了五大、六大、七大、八大、九大古都。到了2016年,全国学术界一直认定成都也具备古都条件,于是随着成都加入到古都的行列,全国有十大古都的说法被广泛采纳。

本书作为一本编著类的历史学术书,作者学术站位很高,视野开阔。对中华5000年的文明进行了深度开掘。全书洋洋洒洒,分作四大部分,30多万字。通俗易懂地介绍了中国从三皇五帝到中华民国各历史时期主要政权的定都、迁都情况和历朝历代选择古都城的历史、地理原因,以及中国各省、自治区、直辖市境内建都情况,并配附历代都城简图、迁都情况简图、行政区划建都情况简图、古都城图等。向读者普及了古都城知识,张扬了中国古都文化。

图片

对历朝历代的古都,绝不能简单地当做一个城市来看,因为无论是全国性政权还是区域性政权,作为古都的城市,都是当时全国或者某一区域政治、经济、文化的中心。
如洛阳有3000多年的文明史,城市的兴起距今有四千多年的历史,从公元前二十一世纪中国第一个王朝--夏朝的建立起,先后有13个朝代在此建都,有“九朝古都”之称。自古以来,这里墨客骚人云集,因此有“诗都”之称,牡丹香气四溢,又有“花都”的美誉。洛阳也是中华民族文化的摇篮,以“河图洛书”为代表的河洛文化是华夏文明的源头。

图片

再如西安,也是十三朝古都。西安,在《史记》中被誉为“金城千里,天府之国”,是中华民族的发祥之地,1981年联合国教科文组织把西安确定为“世界历史名城”,是国务院公布的国家历史文化名城之一。从古到今曾用名中,以“长安”最为长久和著名。长安,意为“长治久安”,是中华文明史及东方文明史上最负盛名的都城。西安是人类历史上最早的城市之一。这两个地方的变迁史,都值得读者去深入追寻探讨。
经过作者的条分缕析,一般人过去经常忽略的城市,也曾做过或长或短的古都。如夏朝是中国历史上建立的第一个朝代。《白虎通》说夏朝都城通称“夏邑”,但夏朝都城繁多,大都需要考证。古史记载的夏朝都城就有晋阳、平阳、安邑、阳城、阳翟、斟、斟灌、阳夏、帝丘、纶邑、原、老丘、西河等,而前五个都是禹的都城。而老丘作为夏朝都城长达200 多年。

图片

本书作为专题历史普及书,不可能像历史通史那样,进行详细地描述古都的发展史。基本上都是介绍式地把各个古都的发展演变梳理了一遍,让读者对这些古都有了一个全貌式的基本了解。我以为,读者如果对哪个古都感兴趣,可以更深入地选读一些具体介绍某个古都的读物来研读。
为了加大本书的普及力度,本书的一大特色是:左图右史。作者尽可能地为读者提高所介绍的古都的历史地图,从而加深读者对古都的认识。我以为读这本书,要同阅读中国通史结合起来读,这样才能更深地了解中华五千年历史的格局。

图片

这本书还起到了阅读中国史的辅助作用,是读者学习中国史的一个阶梯。因为每一个古都都是时代风云的缩影,它的兴衰与发展都与时代密切相关。不过,我在阅读也发现,整本书的叙述风格略显平淡,如果在其中增加一些有关古都的历史故事,读者阅读起来就会更加兴趣盎然。
最后我还想特别肯定的是,本书的装帧也别具一格。黄色的镂空古都抽象护封,配以红色封面映衬,十分古朴隽永并有艺术内涵。全书的版式也舒朗大方,令人赏心悦目,这些设计因素无疑也增加了读者的阅读兴趣。

图片

这是一本放在案头,随时可以翻看的历史普及读物佳作。由此,我还想到,中华历史的博大精深,还有无数个有待发掘的历史专题,值得学者、专家和出版人来开掘。作为在历史读物出版方面有着很深出版底蕴的中国地图出版社,还应当继续开掘这类读者喜爱的专题历史读物,来满足读者学习历史的渴望。

    本站是提供个人知识管理的网络存储空间,所有内容均由用户发布,不代表本站观点。请注意甄别内容中的联系方式、诱导购买等信息,谨防诈骗。如发现有害或侵权内容,请点击一键举报。
    转藏 分享 献花(0

    0条评论

    发表

    请遵守用户 评论公约

    类似文章 更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