分享

不出十味药,解决顽固高热

 西医也在学中医 2023-05-31 发布于日本
原创2023-05-31 12:00·悦读中医

小编导读

说起发热,大家难免会感到紧张,若是遇上持续难退的顽固性高热,那对于人体的消耗则是巨大的,随着时间的推移,人的情绪、体力、信心都会被反复波动的体温而逐渐折磨殆尽。曾祥珲教授擅用经典经方治疗高热,下面就请和小编一起来感受经典古方的奇效。

初诊

何某,女,46岁。2020年3月2日入院。

主诉:发热1周。

现病史:患者于1周前开始出现发热,最高体温达40℃,伴恶寒、头痛、无汗、疲倦乏力等不适,自服美林后体温有所下降,但仍反复高热,遂至我院急诊就诊。查血常规示WBC(白细胞计数)4.13×109/L,NEUT%82.6%,LYM%16.0%;hsCRP 57.90mg/L;降钙素原0.34ng/mL;胸部CT提示右肺中叶少许感染灶、双下肺慢性炎症。急诊考虑“肺炎”,予抗感染、补液支持、退热等对症治疗后,患者仍有反复发热,持续在40℃左右。两次新冠病毒核酸检测阴性,现为求进一步诊治,遂由急诊拟“肺炎”收入我科。

诊查:神清,精神疲倦,发热,T40℃,无恶寒,头痛,以前额痛为主,无汗,四肢乏力酸痛,无力行走,口干口苦口渴,饮水多,口腔及咽喉溃疡,气促,无咳嗽咳痰,纳眠差,大便难解、日1次,小便赤热、量少。舌红,少苔,脉濡滑数。下眼睑淡红,腹满,下肢甲错,四肢温。

既往史:无特殊。

月经史:既往规律,LMP2020-02-04至今仍淋漓不尽。

辅助检查:入院后查血常规示WBC 4.85×109/L,NEUT%75.4%,LYM%12.0%,Hb(血红蛋白)106g/L。降钙素原 0.42ng/mL。血沉95mm/h;hsCRP 114.20mg/L。尿常规示尿潜血(+++),尿红细胞计数91.1/μL。纤溶二项示D-二聚体9.45mg/LFEU,FDP26.80mg/L。肝功项示AST 62U/L,ALB 33.0g/L,TBIL 17.2umol/L,DBIL 14.0μmol/L。肥达试验及外斐实验均阴性。心电图示窦性心律;电轴右偏。

中医诊断:发热(少阳阳明太阴合病)。

西医诊断:①肺炎;②肝功能异常;③脂肪肝。

基础病机:表束,伤营;太阴伤血,里虚,水饮;阳明里热,里结,外燥,外热,水热。

辨证分析:患者四肢乏力酸痛、头痛、气促属表束,失眠为伤营;太阴层面,月经延长为伤血,纳差为里虚,小便不利、量少为水饮;阳明层面,舌红、少苔、口干口苦口渴、饮水多、口腔及咽部溃疡为里热,腹满为里结,小便赤热、口腔及咽部溃疡为水热;肌肤甲错为外燥;手温为外热。本病以发热、头痛为所急所苦,通过分析表里之病机,为外感起病,现表邪逐渐入里,表有邪气未解,里有阳明结热灼伤津液,伴水热互结,攻冲于上焦及表位,有表里虚实寒热俱存之少阳病病机特点,且为阳明水热突出(第一层病机)的少阳阳明太阴合病。里虚为胃津虚。

处方:《千金》百痛壮热方。

淡豆豉48g,生石膏48g,赤芍24g,柴胡24g,知母24g,栀子24g,黄芩18g,升麻18g,苦杏仁18g(打碎),大青叶18g

用法:每日2剂,加水1000mL,煮取300mL,分3次服。

处方分析:方中以栀子、赤芍、黄芩、知母清泄水热、养津,升麻、柴胡解表,大青叶苦泄实热、辟秽解毒,石膏清热解肌生津,淡豆豉健胃解表,杏仁解表化饮。

二诊

3月5日:患者入院后日进2剂《千金》百痛壮热方,次日患者四肢乏力酸痛、无力行走明显好转,可下床活动,热势有所下降,3天经服6剂上方后,患者精神好转,热势回落。现发热,T38℃,少许头痛,四肢乏力酸痛基本缓解,无口苦,口渴饮水多、量约3000mL,胃纳较前改善,眠可,小便黄,量少,解水样便。舌暗红,少苔,有裂纹,脉滑。口唇干裂,口腔及咽部溃疡,四肢温,下肢肌肤甲错,手稍凉。

辨证分析:现口干明显、口唇干裂、舌苔有裂纹应考虑热病后期,火热伤津,津液耗伤。

治以退虚热、益气津为法,予竹叶石膏汤内服。

淡竹叶12g,石膏100g,人参12g,麦冬48g,生半夏24g,炙甘草12g,山药30g

用法:
加水900mL,煮取300mL,分3次服。

处方分析:方中竹叶、石膏清热生津补虚,人参、炙甘草、山药(代粳米)益气养津液,麦冬养益胃津,生半夏温润降逆。

三诊

3月6日:经进1剂竹叶石膏汤后,精神可,口渴明显好转,已无发热。偶有少许头痛,咽痒,少许咳嗽,少痰,盗汗,四肢偏凉,纳一般,眠可,大便稀,小便较前增多顺畅。舌暗红,苔薄黄,脉细滑。口唇干裂好转,口腔及咽部溃疡好转,下眼睑淡红,下肢肌肤甲错,手凉。

辨证分析:患者口渴缓解,手由温热转凉,小便较前顺畅,阳明里热、水热之势渐解。现患者咽痒、头痛、手凉,考虑里邪出表,以发散解表、清热养津为则。

中药辨证予《千金》桂枝知母加麻黄汤。

桂枝6g,知母18g,黄芩12g,赤芍12g,甘草6g,麻黄6g

用法:
加水800mL,煮取300mL,分3次服。

处方分析:桂枝配麻黄辛温发散表寒,量小且不助热伤津;知母、黄芩清热,赤芍合知母养津清热,甘草和胃调中。

四诊

3月8日:患者服上方2剂后,已无咳嗽咳痰,无咽痒,无头痛,无盗汗,四肢稍凉,无口干口苦,纳眠可,二便尚调。舌暗红,苔薄黄,脉细滑。查体:口腔及咽部溃疡基本缓解。3月7日复查血常规示WBC 8.37×109/L,NEUT%55.7%,LYM%28.8%,Hb 110g/L;hsCRP 14.9mg/L;钙素原0.11ng/mL。胸部CT(对比2020年2月27日胸部CT片)示左肺上叶下舌段、右肺中叶、双肺下叶散在炎症,炎症病灶较前增多,建议复查。

辨证分析:患者已无发热,但四肢凉,考虑热病后期,气津不足。

予《千金》桂枝竹皮黄芩汤带药出院。

桂枝6g,竹茹24g,黄芩12g,白芍12g,甘草6g,当归6g,川芎6g

用法:加水800mL,煮取300mL,分3次服。

处方分析:桂枝辛温,走表透邪;竹茹甘寒清热,生津补虚;黄芩、白芍、甘草以黄芩汤之意清热养阴;小剂量当归、川芎养益津血。

出院后2周,患者送来锦旗和表扬信,当时随访患者,均无不适。

经方实战指南

《经典经方原方原量临证录》

本书为曾祥珲教授对临床常见疾病、部分疑难病使用经典经方体系辨治过程的医案记录。全书主要分为四部分:第一部分为理论体系,通过对经典经方理论体系的整体介绍,阐析基础辩证理论;第二部分为临床带教,通过对病例病机的详解,以点带面,串联了相关的知识点;第三部分为临证实战,其中每个案例都有细腻的理法分析,使读者能举一反三,触类旁通;第四部分为师徒大讲堂,让读者能更加系统地学习相关知识。


本文仅作知识分享,不构成对任何药物或治疗的推荐和推广,不能代替专业医生的医疗建议。如有诊疗需要,请咨询和联系正规医疗机构。

    本站是提供个人知识管理的网络存储空间,所有内容均由用户发布,不代表本站观点。请注意甄别内容中的联系方式、诱导购买等信息,谨防诈骗。如发现有害或侵权内容,请点击一键举报。
    转藏 分享 献花(0

    0条评论

    发表

    请遵守用户 评论公约

    类似文章 更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