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747年,65岁的孙嘉淦请辞归乡,乾隆同意了。回家当日,有人偷偷报信给乾隆,信上说孙嘉淦偷运了十几箱黄金。乾隆一手把信拍在桌上:“派人给他抓回来!”然而,乾隆检查完箱子后,却赏赐了他。 电视剧《雍正王朝》里面塑造了,作者二月河塑造了一个虚构的人物,就是为官十分“一条筋”的孙嘉诚,而历史上的确有这样一位当官为名的好清官,这就是孙嘉淦。 孙嘉淦出生于山西省一个贫困的家庭,他打小就知道只有靠读书,才有出路才可以实现自己的人生抱负,于是他在课业上十分的用功,终于在康熙五十二年的时候,考中了进士。 当年也是康熙的大寿,皇帝大笔一挥举办了一场隆重的生日宴会,孙嘉淦却因为相貌丑陋,只是被安排了一个地位卑微的官职,自然是没有资格出席康熙的贺寿典礼。 但是孙嘉淦对于这些其实并不在意,他在意的是否可以当官为百姓谋取福祉,希望依靠自己的力量造福一方。 但是性格耿直的孙嘉淦在官场上处处受制,没有人原因搭理这个一片赤城的大好人。 官场上的人更加关心的是自己的切身利益,当然不会有人喜欢说实话的孙嘉淦,所以孙嘉淦在康熙朝并没有受到重用。 四阿哥胤禛在经历九子夺嫡的激烈竞争之后,终于顺利继承大统。 成为皇帝之后的胤禛,自然是开始着手于收拾这些曾经与他你死我活的兄弟,如果没有他们的碍手碍脚,自己的很多政令可以贯彻地更加的顺利,而不是向现在一样处处受到打压。 当初自己还是皇子,如今已经贵为九五之尊,自然要好好对付这些有不臣之心的兄弟们。 就在雍正打算大展拳脚的时候,孙嘉淦不合时宜的上书,希望皇帝可以“亲兄弟,停止捐官,西北修兵”的建议。 这简直就是掀了雍正的逆鳞,这样的上书不就等同于在赤裸裸地责备雍正对兄弟残酷无情,官场上卖官卖爵,并且劳民伤财的西北征战。 每一件事都精准无比地戳中雍正的痛点,真是“孰可忍孰不可忍”,雍正十分地生气,打算狠狠地处置孙嘉淦这个愣头青。 幸好经过大学士朱轼劝诫:“皇上,孙嘉淦冒犯天威有罪,但是他的勇气和胆量实在是令人佩服!” 雍正听闻朱轼的劝告,回头一想的确如此,孙嘉淦与一般趋炎附势,逢迎拍马之辈实在天差地别。 他觉得孙嘉淦可以委以重任的人,于是愈发的重用孙嘉淦。 雍正把督造雍正朝新货币的事情,交给了孙嘉淦去执行。 经过调查研究,孙嘉淦发现如果沿用康熙朝制造货币的方法,铜和银对半掺和制造流通货币,最大的既得利益者是官员和商人,最终受到是老百姓的利益受到损害。 所以孙嘉淦上书提议雍正皇帝修改铜和银的调和比例。 这样的做法无疑是触犯了大多数官员的利益,但是雍正皇帝十分信任孙嘉淦,最终还是采纳了孙嘉淦的建议。 虽然得到皇帝的重用,但是孙嘉淦的很多行为处事,都大大侵犯了绝大多数贪官污吏的利益,他们私底下总是想着法子要对付孙嘉淦这个眼中钉肉中刺。 可以说雍正朝期间,孙嘉淦受到了雍正帝的宠信。 到了乾隆朝,刚正不阿的孙嘉淦依然受到乾隆的信任,此时他已经做到刑部尚书的位置。 由于为官多年,工作兢兢业业的孙嘉淦,已经很多年没有回老家侍奉双亲了,加上身体也不是很好,他上书乾隆帝打算辞官告老还乡。 乾隆帝批准了孙嘉淦的请辞,孙嘉淦带着几名贴身仆人,随行的行李箱足足有十几个大木箱子,需要用马车拖着才可以前行。 这样的情景正好正中昔日政敌的下怀,他们联合了好几十名官员,一起签署了告发孙嘉淦贪污腐败的弹劾书,告知乾隆帝孙嘉淦带着十几车车贪污得到的金银财宝,一起运回老家。 乾隆帝看到弹劾书,自然是十分地生气,命令宫中的侍卫前往抓拿孙嘉淦。 很快还没走多远的孙嘉淦,就随同他的十几车“金银财宝”被押到乾隆帝面前。 乾隆命令办案人员逐一打开孙嘉淦的木箱子,却出现了惊人的一面,木箱子里只是装着石头,完全没有金银财宝的影子,这实在是让人疑惑。 “陛下微臣为官多年,不希望回到家乡,让家乡人以为我再官场受到不好的待遇,对陛下产生不好的谣言,这些石头是为了人掩人耳目!” 孙嘉淦知道乾隆不理解,于是说出了原因。 乾隆感慨孙嘉淦实在是一个正直守法的好官员,于是他叫士兵们清点孙嘉淦的木箱子中的石头重量,并且赏赐了孙嘉淦同等重量的银两,足足有五千两,不得不说好有人有好报! 参考文献: (1)《清朝记实录》 ![]() ![]() ![]() |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