清乾隆 青花海水九龙纹天球瓶 清雍正 雍正款红绿彩云龙纹盖罐 清 嘉慶 洋彩黃地九龍洗 清 青花紅彩龍紋盤 清雍正 矾红彩九龙纹盘(正面) 美国圣路易斯美术馆藏清雍正 矾红彩九龙纹盘(底部) 美国圣路易斯美术馆藏明成化 青花九龙闹海纹碗(正面) 北京故宫博物院馆藏明成化 青花九龙闹海纹碗(内部) 北京故宫博物院馆藏明成化 青花九龙闹海纹碗(底款) 北京故宫博物院馆藏明 娇黄釉凸雕九龙纹方盂 (正面) 台北故宫博物院馆藏明 娇黄釉凸雕九龙纹方盂(底部) 台北故宫博物院馆藏明 玉九螭璧 北京故宫博物院馆藏北宋 耀州窑剔花九龙香薰 美国波士顿美术馆藏陈容,字公储,号所翁,福建长乐人[《金溪县志》作临川(今属江西)人,《图绘宝鉴》作福唐(今福建福清)人],生卒年不详。宋理宗端平二年(1235)进士,知平阳县。曾为国子监主簿、福建莆田太守,官至朝散大夫。诗文豪壮,暇则游翰墨,善画龙,宝祐(1253-1258)间名重一时。 ▕ 陈容 九龙图卷 局部 在陈容之前,龙的形象到了宋代几乎已成定式,《宣和画谱》列有『龙鱼门』。而至陈容时,绘画正处于由院体画向文人画转型的过程中,陈容正是这一时期的文人画家的代表,其关于龙的艺术创作也正处于突破定式的转型之中。《图绘宝鉴》说他『善画龙,得变化之意。泼墨成云,噀水成雾。醉余大叫,脱巾濡墨,信手涂抹,然后以笔成之。或全体,或一臂一首,隐约而不可名状者,曾不经意而得,皆神妙宝祐间名重一时,垂老笔力简易精妙,绛色者可并董羽,往往赝本亦托以传』。 陈容《九龙图》,纸本墨笔淡设色,纵46.3厘米,横1092.4厘米,美国波士顿美术馆藏。卷首有作者自题:『《九龙图》作于甲辰之春。此画复归于甥馆仙李之家,神物固有所属耶?』一般认为甲辰为南宋淳祐四年(1244)。 ▕ 陈容 九龙图卷 局部 画中的龙变幻多端,姿态各异,九条龙在险山云雾和波涛汹涌之中,或翻腾,或逃遁,或决斗,或小憩。第一条龙紧紧抓住巨石,翘首而待;第二条龙与雾气相互缠绕,回眸望向第一龙;第三条龙匍匐岩上,目光炯炯,斜视右方,四爪乍起凌驾于大石,神态凌厉;第四条龙被巨浪卷入猛烈的漩涡中,目光狰狞;第五条龙腾于半空与第六条龙作搏斗之态;第七条龙几乎被湮没于疾风骤雨之中;第八条龙则于弥漫的大雾中若隐若现,作奔走态;第九条龙伏卧山石,悠然于云水之间。龙与龙之间虚虚实实,张弛有度,饱含节奏之变化与凌人之气势。 ▕ 陈容 九龙图卷 局部 作者以白描勾线与水墨渲染相结合,以细笔勾勒全龙,龙身以稍重的墨色晕染,龙头刻画细腻,神态具显。鳞纹清晰可辨,一片片描绘工整,笔法老练而细腻,龙身以干笔皴擦表现粗糙与力量的质感,好似松柏之鳞纹。龙的变幻莫测与其无穷神力在笔墨之间进发,其以粗犷而沉稳的线条勾勒,细腻的水墨烘染出云起水涌之状,更加有力地揭示了龙的精神内涵。整幅画面的墨色渲染浓淡有致,恰如其分,干湿变化也浑然天成。 ▕ 陈容 九龙图卷 局部 宋末庄肃谓陈容『善画水龙,得变化隐显之状,罕作具体,多写龙头』;清代葛金烺则认为『所翁写龙,全龙在胸,蒙以云气于云势开合中,云腾攫盘旋之态,干湿互用,虚实相生,象物之法,不施不宜』。徐邦达将《九龙图》视作『所见所翁画最精之品』。学界从笔墨风格、款题、书法和印章等多方面判断本卷为陈容真迹。拖尾有元代董思学、张嗣成、吴全节、欧阳玄、张翥、王伯易等跋,卷中钤有清代耿昭忠及清内府鉴藏印。本图曾经清代耿昭忠、乾隆及嘉庆内府、恭亲王府递藏,经《石渠宝笈初编》《佩文斋书画谱》著录。 宋·陈容 九龙图卷 欣赏 |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