分享

东野一年扩军百万,华野打了两年零增长,陈毅曾愤怒地总结了原因

 图书馆收藏文库 2023-05-31 发布于山东

在四大野战军之中,以四野和三野的军力最为强大,不仅人数多、枪械多、装备也多。以四野为例,在入关之时,其野战兵力就已经达到了80万之众,加上地方部队,妥妥的百万大军。

文章图片1

当时东野各纵队师团大大超员。12个步兵纵队,每个纵队4个师5万多人。华北部队两个兵团7个纵队,总计13万人。东野的一个纵队,就能比得上华北一个兵团。到了1950年1月,四野军力就已经达到150万人。

反观华东野战军,其建军之初,也就是1947年1月,大约有58万兵力,其中主力纵队大约27万人。淮海战役后,华野被改编为第三野战军,其部队总数竟仍然只有58万人。到了1949年冬,解放战争进入尾声之时,第三野战军也刚刚满90万人,也就比四野入关时多一点。

要知道,东野和华野的起点其实差不多。东野整军、建军之时,野战军总数也是27万人。那么为何东北野战军能够在短短一年的时间内扩军百万,而华野军队总数却原地踏步呢?

一、罗荣桓用三招扩军百万

东北野战军从30万扩充到80万,仅仅只用了短短不到一年的时间。而在这方面,罗荣桓和林彪都起到了决定性的作用。

在扩军方面,有“政工元帅”之称的罗荣桓可谓是立下了盖世奇功。四平战役之后,毛泽东给了林彪史无前例的权力,将东北的党、政、军大权,都交给了林彪。为了让林彪安于战场指挥,毛泽东知人善任,将根据地以及军队建设,都交给了罗荣桓、高岗以及陈云等人。

文章图片2

早在抗日时期,罗荣桓就是建设根据地,创建正规野战军的高手。其中,我军之中最为强大的山东抗日根据地,就是罗荣桓的杰作。可以说陈毅、粟裕手中20多万野战军,都是罗荣桓苦心经营的结果。

解放战争爆发后,罗荣桓将他的天赋带到了东北。四平战役之后,东北民主联军损失惨重,其战斗骨干遭到了严重的损失,开小差、倒戈的现象层出不穷。为了重整旗鼓,罗荣桓临危受命,开始了他的整军工作。

罗荣桓到任之后,主要做了三项工作:剿匪、土改以及整军,哪一项都很棘手,哪一项都至关重要。三项工作只要有一项没做好,就有可能导致全盘皆输的结果。

首先是剿匪,罗荣桓和林彪之所以强调要剿匪,是因为国民党把持着城市,而土匪则把持着农村。我军正面与国民党交战,而土匪则在后面骚扰、捣乱,让我军连觉都睡不了。不仅如此,土匪还威胁恐吓广大的农民,让他们不敢帮助我军,也不敢参加人民解放军。

文章图片3

其次是土改。在我军进行大规模的土改之前,东北人民将国民党军视为正统,反而将我军误认为匪。我军来了,老百姓都关门闭户,别说是食物,就连水也不肯为我军提供;国民党军来了,老百姓则张灯结彩、箪食壶浆相迎。

正因为老百姓不配合,我军饿了,没人提供粮食;受伤了,没人愿意帮忙收容;天气冷了,也没人帮助解决被服。林彪曾感叹:“东北毕竟不是江西老苏区啊!”

很显然,如果争取不到民心,是没有人愿意主动参加解放军的。

最后是整军。抗战结束后,我军出关之初,曾吸纳了大量部队。但由于征兵工作做得十分粗糙,导致玉石难分,部队里涌入了大量流氓、地痞、宪兵、土匪、伪警察等坏分子。这些坏分子的存在,不仅不能提升我军的战斗力,反而经常开小差甚至叛逃。平时也像往常一样欺压百姓,败坏我军的名声。

文章图片4

因此在扩军之前,我军必须改造刚入伍的新兵,必须要剔除这些坏分子,彻底纯化为革命武装。

罗荣桓戴着眼镜,身体也不好,看起来像个文弱书生。但是他好就好在认真细致、重视细节、讲究谆谆善诱、循序渐进。通过秋风扫落叶一般的剿匪战争,我军将农村基层从土豪劣绅以及土匪手中夺了过来,建立了精干而稳固的农村基层政权。

通过暴风骤雨一般的土改,农民们得到了土地,民心也渐渐站在了我军的一边。为了保护自己的胜利果实,农民们踊跃参军,投入到推翻国民党反动统治的战争之中。而这些农民,成为了我军最为巩固的兵源,陈云曾说:

“由于进行了土地改革,贫苦农民翻了身,我们党才能在东北站住脚、扎下根,我们的部队才能有这么充足的兵源,、那么充足的粮草,来和美式装备的国民党军较量。”

剿匪和土改完成后,罗荣桓开始进行大刀阔斧的整军以及扩军运动。在整军之前,我军扩军主要依靠补充俘虏兵。然而单靠俘虏兵补充部队,是不能保证战斗力的,随着战争的深入,从内陆来东北的老战士越打越少,俘虏成分越来越多,就会出问题。罗荣桓认为,要想我军在短期内得到大发展,还是要依靠广大人民群众,从贫苦农民中招收新战士。

文章图片5

一方面,罗荣桓花了很大力气,将坏分子从军队中剔除,凡是当过土匪、伪军和伪警察的都不要。抽大烟的、身体不合格的、有心病的也不要。

另一方面,广招翻身贫农,建设强大的二线兵团。组建方法是动员大批工农群众入伍,抽调一批主力部队和地方部队的干部和老战士为骨干,不经过地方部队逐步升级的阶段,直接编为独立团。经过短期训练后,即补充主力或编成新的师。

这项工作就是由罗荣桓亲自主抓的,各地方军区实施。在罗荣桓的主持之下,东北野战军以惊人的速度扩张。到1948年8月,东北野战军主力部队由38万人扩充至70万,加上地方部队30多万人,总兵力达到105万。可谓是真正意义的百万大军。反观国民党军,陈诚竭尽全力征兵、调兵,也才征集了54万军队,仅是我军的一半。因此我军仅用一年的时间,就解放了东北97%以上的领土,为辽沈战役的胜利奠定了坚实的基础。

二、林彪也功不可没

“兵贵精,不贵多”,缺乏训练的军队无疑是乌合之众。而四野大军人数不仅多,而且特别精锐。毛泽东曾评价四野大军:“林彪的部队,壮得很。”黄永胜曾说:“就凭我们东北野战军,就足以和蒋介石争天下了。”

东北野战军为何如此精锐?首先,东野的装备非常好,我军出关后,缴获了大量原关东军的部队,拥有大量机枪以及火炮,甚至还有一些坦克。

文章图片6

其次,林彪对于部队的训练抓得非常严格。

林彪为人不苟言笑,但却特别珍惜战士的生命。当部队遭遇了惨重伤亡,一向很少有表情的林彪也会流泪。

四平战役后,东北民主联军遭到了惨重的伤亡。林彪痛定思痛,决定改变训练方法、革新战术,全面提高我军各级指挥员的素质和战术。

林彪平时不说话,但讲起战术来却不厌其烦。大会小会反复叮嘱,反复强调,手把手地教。将一点两面”“三三制”“四组一队”等六大战术原则深入贯彻到东北每个指战员的心中,包括文盲战士也不例外。

每次打完仗,林彪都会命令各纵队和各师指挥员汇报作战经验,检讨失误和不足。每当大仗即将打响,林彪就会命令各部派遣一批营、团干部到军政大学参加集训。平时林彪会让有文化、有经验的干部进行演讲。而有时候,林彪甚至会亲自上阵,为军官们上课。

文章图片7

1948年2月17日,林彪在冬季作战的间隙,从双城总部赶到哈尔滨,为军政大学的干部做了一天的报告,讲得就是“四快一慢”。以往沉默寡言的他,刹那间变得滔滔不绝。讲完后,林彪做了总结发言:

“学习战术的最好方法是学战史,学很多的战例,战后的检讨,整理自己的经验,吸收人家的经验,加上演习,好好掌握了几条,正确应用到实际中去,就能打垮蒋介石。”

在林彪的一手培训下,东北野战军的作战能力大大提升。不仅攻坚、野战能力大大加强,伤亡也大大减少。

四野人数远比三野多,但伤亡却远比后者为少。整个解放战争,四野伤亡20万人,而三野则伤亡60万,是前者的三倍。

对一支军队的评价,莫过于他敌人的评价。杜聿明在和傅作义谈及东北野战军时,曾噤若寒蝉地说:“关外共军远比关内共军强。”他还预测,东北野战军入关后,将在一年之内横扫全国。

辽沈战役后,关内国军更是患上了“恐狗皮帽子症”。这是因为东北野战军的制式装备,就有狗皮帽子。傅作义听闻东野入关后,吓得魂不附体,慌忙龟速进北平和天津,最终被团团围困;淮海战役时,国民党军也因为看到了“狗皮帽子”部队而军心崩溃。事实上,他们所面对的依然是华野部队。只是因为华野得到了东野的物资援助。

蒋介石缴获了林彪亲自编写的战术册子后,甚至将其刊印,发给将军甚至基层士兵学习。抗美援朝战争之后,美军战史也评价,四野的38军、39军、40军,要远远强于其他野战军出身的军队。

三、华东野战军的难言之隐

说完了四野为何扩军如此迅速,现在也要说说三野大军为何打了2年,人数却“零增长”。

与东北野战军相比,华东野战军缺乏一个稳固的后方。华东军区的二级军区虽说不少,自南而北分别是苏中、苏北、鲁南、鲁中、胶东、渤海,共6个军区,但苏中、苏北两区只有军队而无根据地,江苏全省基本都被国军控制了。

在国民党发动重点进攻之后,我军主要是内线作战,国民党军在山东长驱直入。虽然他们屡遭惨败,但同时也对我根据地造成了严重破坏。国民党军每到一个地方,就会将“还乡团”带回来。在蒋介石的纵容下,这些土匪恶霸对翻身农民进行了惨无人道的报复,让齐鲁人民遭受了严重的灾难。

文章图片8

七月分兵之后,山东根据地更是差点全境沦陷,连首府临沂以及后方胶东都丢了。相比之下,东北野战军虽然也损失了很多根据地,但北满根据地却一直很巩固。因此东野有能力、有余力进行整军和扩军,但山东根据地却没这个条件。

更要命的,是华野部队极其缺乏训练,战术较为落后。而这也给华野造成了巨大的人员伤亡。

1948年1月,陈毅总结一年的战果,做了名为华东地区一年自卫战役的年度初步总结》的报告。在报告中,陈毅愤怒地说:

“华野一年伤亡七万人,这表现了我们的英勇,也说明了我们战术战斗的蠢笨和落后,伤亡很大,否则伤亡是可以减少的。直到现在,我们仍然保持着北伐时期的战斗方式,人海战术,采取波浪式的集体冲锋。”

1947年,华东野战军的战绩可谓是无人出其右。但在人员牺牲上,也冠绝所有解放区。战术的缺憾,一直制约着华东野战军人数的增长。损失太多,却难以补充。因为在历次战斗中,损失的大多是战斗骨干;而补充进来,却是国民党军的俘虏兵。而教育、改造俘虏兵,是需要很长时间的。

文章图片9

因此华野虽然不断取得胜利,但最终因临朐、南麻之败,不得不退出山东,转向中原进行作战。很显然,华野在山东已经坚持到了极限。

当时,华野战术的落后,甚至连国民党军俘虏也看不下去。他们说:

“你们的战略很凶,我们只是在战略上失败了。”

一些被俘的师长、旅长也说:

“共军不懂军风纪,武器杂乱,甚至连口令都喊不好,有时候闹笑话。”

。“你们的指挥是肉弹战术,采用集团冲锋,英勇固然好,就是要多死人。”

他们甚至不服气地说:“你们这样的军队是怎么打胜仗?”对此,我军只好回答:“不管怎样,总是把你们俘虏来了。”

许多华野基层指挥官自“大老粗”为荣,甚至出现了“解放战士”指挥营长打仗的笑话

例如我军一个营长指挥三个连去攻打一个村的敌人。村外有个开阔地,营长不用迫击炮和机枪进行掩护,直接让战士们向前冲击。结果敌军等我军冲到七八十米的位置,立即用机枪反击,一次就死伤七八十人。

文章图片10

后来一个解放战士说:“你应该用机枪封锁敌人的枪眼,掩护冲锋。”随后营长果然用三挺机枪封锁了敌人的枪眼,终于压制住敌人的火力。随后营长指挥士兵们发动冲锋,最终逼降了敌军,未损一人。

要知道,这名解放战士在国军中不过是一个班长。在战术上,我军营长竟不如国军一个班长。

为了快速加强华野将士的战斗素养,陈毅、粟裕不得不“化敌为我”,尽快吸纳有经验的解放战士。

解放战争第一年,华野俘虏敌军26万人,除了少数军官送到后方学习改造,部分伤兵、身体条件差的释放外,绝大部分都补入我军各部队。

其中孟良崮战役后,我军俘虏了74师的2万多名俘虏。陈毅不惜违反规定,决定一个也不放走,而是将其拆散,补入各部队,希望这些精兵能够帮助我军将士快速进步。

为了让有经验的解放战士感到光荣,感到被需要,我军往往会积极为他们评功评奖,给他们挂上红布条,升为班长甚至排长。很多解放战士高兴地说:

“在蒋介石那里,当兵一辈子也升不了,到解放军不几天就升了班长。”

补充俘虏,虽然能有效提升我军的战斗力,能够保持华野大军的建制完整,但却无法像“林彪练兵”那样,从根本上解决战术素养低的问题。在淮海战役中,战术蠢笨所造成的不必要伤亡依然大得惊人。

文章图片11

特别是在碾庄圩战斗中,我军在全歼黄百韬兵团的同时,遭遇了极为惨重的伤亡。伤亡人员多是各部的战斗骨干,排、连、营各级干部伤亡很大,缴获还小。有一个连上报有220人伤亡。这个连满编为120人,由于不断补充兵员,以至于伤亡人数已经达到满编数的两倍。如此血战,让很多部队在战斗中不断叫苦:

“伤亡太大了”“部队不充实了”“不能再打!”

为了加强攻势,粟裕不得不加快将俘虏补充入部队的速度,往往早上还是国军士兵,晚上就是解放战士了。

淮海战役结束之后,华野和中野一起歼敌55万人,但自身伤亡也超过了10万。战斗期间,粟裕禁止部队上报伤亡数字。但他却依然被山一样的压力所摧垮,血压一度达到220。黄百韬自杀后,粟裕更是一头晕倒。战士们的流血牺牲,给粟裕造成了太大的心理和生理创伤。渡江战役之后,粟裕就彻底病倒了,以至于错过了抗美援朝战争。

而到了抗美援朝战争,三野在战术上的不足,依然为扩大战果造成了极大的困扰。例如在长津湖之战中,三野第九兵团就遭到了惨重的损失。除了零下40度的极寒,战术上的失误也是不容忽视的。事实上,并不是所有部队都掌握了四野的“六大战术原则”。

由于对美军火力认识不足。第九兵团在战场上,不止一次出现集团式的密集冲锋,然后被美军凶猛的火力所收割。在美军战史中,他们对于第九兵团的评价不如四野部队。只是认为9兵团第27军,只比38军、39军和40军稍差一点。

陈毅、粟裕并非不懂练兵,但山东的战况让他们没有练兵、整兵的空间。面对这样的局面,他们也很无奈。

    本站是提供个人知识管理的网络存储空间,所有内容均由用户发布,不代表本站观点。请注意甄别内容中的联系方式、诱导购买等信息,谨防诈骗。如发现有害或侵权内容,请点击一键举报。
    转藏 分享 献花(0

    0条评论

    发表

    请遵守用户 评论公约

    类似文章 更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