分享

乔仲常:我留下了苏轼的影子和他的梦(100之66)

 虚室生白夜 2023-05-31 发布于浙江

是岁十月,步自雪堂,将归于临皋。二客从予过黄泥之坂,霜露既降,木叶尽脱,人影在地,仰见明月,顾而乐之,行歌相答』——苏轼的『后赤壁赋』是这样开始的。

后来根据苏轼的文章画『赤壁图』的作品很多很多,大多是乘船夜游景象。在这些画作里,北宋乔仲常的『后赤壁赋』图是那么与众不同,甚至可以说是『唯一』,因为在他的画里,苏轼不止留下了月照下的身影;画卷后段,苏轼的梦境也出现了,和苏轼一起出现。

苏轼的这次夜游有两个同伴,一个童子。乔仲常根据苏轼的文字,完整画出全部过程。

第一个场景里,苏轼等四人在岸边准备登舟,画家没像普通想法那样,画一轮明月,竟采用纯白描的笔法,用枯淡的墨笔,在地面浅浅皴擦出苏轼等四人的影子——而且这影子和每个人的体型动作极为合拍。

纸面是那么莹白,身影是那么轻淡,虽然没有明月,却让观者准确清晰地感受到了『白月光』——人影在地,没有人比乔仲常更能体味苏轼的心情和文辞了吧。

后面是根据苏轼文章内容,依次画出的六个场景:从朋友家拿取食物和酒;坐在石台上对月饮酒;苏轼孤身夜登山路;登舟夜游江水之上;夜游归来,苏轼已然入眠,并且做了一个梦;被梦惊醒的苏轼起床来到屋外,却一无所见,只有『白月光』铺满地面。

一个整洁的篱笆院落里,一个木柱瓦顶的小屋内,苏轼在床上和衣侧卧:他的面容很安详,紧闭的双眼告诉我们:他睡熟了!

然而,在他的床前却坐着三老者(其中一人是苏轼,他们在交谈),两人在画面左边,一人在右侧——须臾客去,余亦就睡,梦二道士,羽衣翩跹,过临皋之下,揖予而言曰:赤壁之游乐乎?问其姓名,  俯而不答,呜呼咦嘻,我知之矣: 畴昔之夜,飞鸣而过我者,非子也耶,道士顾笑……

这是苏轼的梦境,乔仲常利用极巧妙的设计画出它!

『后赤壁赋图』,纸本水墨长卷,纵约30厘米,横约560厘米,现藏美国纳尔逊-阿特金斯艺术博物馆。

乔仲常善画而不易得,一贵人待之三年,一日欣然索匹纸为作应真,数日而成,众像之外人物鬼神山水树石无不毕构——南宋楼钥这样记载。

简洁凝练的画法,清晰明了的画意,直接承袭李龙眠的白描笔法——让这卷画图充满文人气息,那么高洁,那么脱俗,还有『月下人影』『梦中之仙』,这脱离固定格式,立意新奇,质朴无华的风格,才是文人画最初的本色!

全图

    转藏 分享 献花(0

    0条评论

    发表

    请遵守用户 评论公约

    类似文章 更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