分享

天然珍珠成因及简介

 钱首相小泉 2023-05-31 发布于江苏
珍珠是一种自古以来就非常流行的珠宝,其光洁的外观,特征的光泽广受大众的喜爱,更是有许多诸如“露似珍珠月似弓”、“大珠小珠落玉盘”这样脍炙人口流传千古的赞美之诗句。大家对珍珠如此喜爱,那么大家是否知道珍珠是如何得来的呢?今天就一起来聊一聊珍珠是怎么来的吧。

Image

颜色各异的珍珠

天然珍珠一般采自贝类及海螺体内,它们的成因大同小异:一般是因为外界有异物(如小的石子,小虫等)进入贝类及海螺体内,这些生物的外套膜会受到刺激,从而分泌出珍珠质和钙质形成珍珠层包裹住异物以减少刺激,随着时间的推移,包裹着异物的珍珠层越来越厚,便形成了珍珠,这便是有核珍珠的成因。同时还有一种情况是当没有明显珠核时,有时贝类生物外套膜受到刺激或细胞非正常增殖,也会生成珍珠囊并分泌珍珠质,同样可以形成珍珠,这便是无核珍珠的由来。

Image

珍珠贝

在养殖珍珠中,有核珍珠有时可以根据需要制作成各种形状的珍珠,而无核珍珠形状难以控制,一般很难生长成正圆形。贝类珍珠可以形成的颜色很多,有常见的白色、浅粉色珍珠,也有珍贵的金色,黑色珍珠等,根据贝类的品种,生长条件,所处环境的不同,产生珍珠的颜色,形状,大小等特征都有着非常大的变化。

Image

海螺珠

海螺珠又名孔克珠,优质者相对比较少见,颜色一般为粉红色至玫瑰红色为主,其他颜色较少发现。海螺珠形状一般以椭圆形为主,形状规整者同样不多见,若是有一颗颜色,形状,大小都完美的海螺珠,则其价值也往往不菲。海螺珠最主要的特征是其具有火焰状的纹理结构,其他珍珠及人工制品目前较难完美仿制此种结构,同时倚靠火焰状结构和较为特征的颜色也可以很容易把海螺珠和其他珍珠区分开来。

Image

海螺珠的火焰纹理

    另外还有一种用较厚的贝壳或者螺壳磨成圆形,表面涂上一层珍珠质涂料的品种,市场上有时把此品种也叫做“海螺珠”,不过此品种只有贝类、螺类生长的层状结构,缺乏海螺珠特有的火焰纹理,很容易便可以区分开来。以上即为天然珍珠的成因及简单的区别。

    本站是提供个人知识管理的网络存储空间,所有内容均由用户发布,不代表本站观点。请注意甄别内容中的联系方式、诱导购买等信息,谨防诈骗。如发现有害或侵权内容,请点击一键举报。
    转藏 分享 献花(0

    0条评论

    发表

    请遵守用户 评论公约

    类似文章 更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