分享

璀璨的琉璃简史(3):秦汉三国琉璃——工艺提升,但地位受撼

 噜噜1kc9zdbd2d 2023-05-31 发布于北京

中国琉璃,有着比古陶瓷更加璀璨夺目的历史。从诞生到宋朝的几千年时间里,琉璃一直受到皇权和王侯将相等贵族的青睐,和美玉一样,被奉为神灵之物,代表纯洁和洁净,具有君子风范,是古代文化的载体和象征。

大致从宋朝起,琉璃渐渐走入民间。后来也和陶瓷一样,随着时代发展和技术进步,如今已经变得极其平凡而普通。

而玻璃制造,源于西域和欧洲,比中国早得多。海上和陆地丝绸之路的开启,玻璃制品和玻璃制作技术,随经济贸易文化交流进入中国,对中国古法琉璃,产生巨大冲击。

琉璃,其实就是玻璃的一种,只是工艺不同。在古代,由于认知有限,人们把琉璃和玻璃混为一谈······一部琉璃文化史,印衬古丝绸之路的辉煌,也展现对外开放的必要。

(三)

秦汉三国琉璃——工艺提升,但地位受撼

秦统一天下之后,各地经济贸易和文化交流频繁,大规模建设也相继开始,修皇宫、修都城、修长城、修陵墓忙得不亦乐乎,虽然只有短短的36年,但和制陶技术一样,琉璃的成就为汉代打下基础,起到了承上启下的作用。由于大修宫阁殿宇的需要,这时出现雕刻的瓦当并涂上一层薄釉——琉璃瓦这种皇家专用建筑材料诞生。秦代的瓦当具有划时代的意义,一是集中了全国的能工巧匠,既制作精良,又融合了各地文化;二是瓦当图案并没有体现皇权崇拜,而是以写实手法,取材于社会生活,多以水波纹、树木、树叶、动物等图案为主,这种自然唯美的风格,对以后的汉画、石刻乃至中国画艺术,都产生了深远的影响。

文章图片1

秦代琉璃瓦勾头

秦代琉璃延续了战国传统和地位,仍以仿玉为主,地位很高。秦代仿玉琉璃壁、琉璃璜常常和玉璧、玉琮、玉圭、玉璋、玉璜一样,作为礼天祭器使用,琉璃壁的种类有所增多,大致可分为谷纹璧和蒲纹璧两大类,其中谷纹璧占大多数,而谷纹璧也多种多样,有单面、双面、乳丁状、芽谷、壁面等,有的粗大稀疏,有的细小密集,有的一周弦纹。秦代的其他琉璃还是配饰居多,常与玉、玛瑙串在一起,供王侯将相等贵族佩戴。

文章图片2

汉早起仿玉琉璃谷纹环

到两汉时期,琉璃的制造水平有了很大的提高,器物的透明度已经接近后世的玻璃了,这在当时是很受世人惊叹的。如汉代杨雄的《羽猎赋》记载:“方椎夜巩琉璃”,《汉书·邹阳传》记载:“臣闻明援珠,夜巩壁。”班固在《西都赋》里说汉皇宫昭阳殿“翡翠火齐,流耀含英,悬黎垂棘,夜光在马”,夜巩、悬黎都是指琉璃。

文章图片3

西汉绿色玻璃璧

汉代琉璃制作技术的进步,得益于两方面的因素,一是对火的控制,炉温的提高,在熟练掌握草木灰使用之外,也开始掌握使用铅丹作为助熔剂的技术;二是学习吸收了西域和欧洲的玻璃制作工艺。对烧制炉温的控制和提升,可以从陶器——硬陶——原始瓷——瓷器的出现历程可以佐证。我在《中国陶瓷文化略谈》(六)中提到过,两汉时期是硬陶、原始瓷多见,最终诞生瓷器的重要时期。

文章图片4

西汉绿色琉璃璧 直径12.9厘米 孔径3.2厘米 厚0.4厘米

1971年合浦县望牛岭2号墓出土,通体透亮,略有裂纹。广西博物馆藏

汉代制作的琉璃依然以仿玉为主,种类包括礼器、饰品、葬具、容器、印章、带钩为主,而且极其珍贵。西汉桓宽的《盐铁论》中记载:“璧玉、珊瑚、琉璃成为国之宝。”在两汉之间,琉璃受到人们更加崇尚和追捧的原因,可能与佛教在中国生根、发芽和传播有关。

文章图片5

西汉琉璃带钩,半透明,外形与金属带钩相同,广州出土

湖南长沙沙湖桥西汉墓出土了一件罕见的半透明深绿色琉璃矛,长18.8厘米,刃宽2.2厘米,矛为翠绿色,通体透明,矛尖稍为圆钝,两侧刃不锋利,矛柄为圆柱形,近刺身处较粗,中部有一凸起形圆球。这件玻璃矛为通体一次铸成,铸工精细,表面有明显打磨痕迹。以琉璃为原料製作的兵器,在我国出土文物中仅此一例,这显然不是实用之物,应为礼器玉矛的仿制品,或当仪仗用器,或为陪葬而特制的明器。

文章图片6

西汉墓出土琉璃矛,1956年长沙沙湖桥出土

广州象岗西汉初年南越王墓出土了11对蓝色琉璃牌饰,都是鎏金铜框嵌蓝色板块琉璃。出土时这些牌饰大多位于第二代南越王赵眜的胸腹两侧,是最为重要的随葬品之一。牌饰上的玻璃厚薄一致,色泽晶莹,透明如镜,其中包含的气泡极少,经过检测,这些蓝琉璃是古法生产的本土琉璃。这说明西汉汉代的琉璃制造已经达到相当高的水平。

文章图片7

广州南越王墓出土琉璃牌饰(西汉)

南越国,又称为南越或南粤,在越南又称为赵朝,是约前203年至前111年存在于岭南地区的一个国家,由秦将赵佗建立,国都位于广州市番禺,全盛时疆域包括今天广东、广西的大部分地区,福建的一小部分地区,海南,香港,澳门和越南北部、中部的大部分地区。南越国共存在93年,历经五代君主,于公元前111年,被汉武帝刘彻出兵剿灭。

文章图片8

西汉琉璃龟型器 1982年合浦县文昌塔1号墓出土 广西博物馆藏

西汉还出现较大的仿玉薄壁琉璃容器,河北满城西汉中山靖王刘胜墓出土2件琉璃耳杯,1件琉璃盘,都为翠绿色呈半透明状,器物的部分表面因腐蚀而凹凸不平,但整体晶莹如玉,制造年代为公元前113年。刘胜乃汉景帝刘启之子,封中山靖王,位于河北省保定满城县一带。三国的刘备就号称是中山靖王的后人,只不过沦为靠卖草鞋为生,直到和关羽、张飞“桃园三结义”。

文章图片9
文章图片10

西汉 琉璃盘、琉璃耳杯 满城汉墓刘胜墓出土 河北省博物馆

刘胜墓中还出土了一件镶琉璃铜壶,制作非常精美,它用镶嵌银和琉璃作为装饰,把壶体打扮得绚丽多彩。装饰方法是在铜壶体上做出三角形或菱形格子纹,边缘鎏金,边缘交叉处镶银珠,格子里镶三角形或菱形绿色琉璃片。壶底刻有“长乐食宫”的铭文,“长乐”指汉代皇宫长乐宫,这应该属于皇宫赐予刘胜使用的,从此壶可以窥见汉代皇宫的奢华程度。据《史记·五宗世家》记载,刘胜“为人乐酒好肉”,这壶便是刘胜使用过的精美酒器之一。

文章图片11

西汉 镶琉璃铜壶 满城汉墓刘胜墓出土 河北省博物馆

汉代自张骞出使西域之后,丝绸之路开通,长安经中亚直通罗马,东西经济、文化、宗教交流频繁,加上沿海对外交流开启,西方琉璃器物也源源不断传入中国。在洛阳、内蒙古、新疆、江苏、广东、广西等地的汉代墓葬中,开始出现西方的玻璃碗、盘、杯瓶等器物。例如1954年在广州横枝岗西汉墓出土了3件一样的深蓝紫色琉璃碗,其颜色半透明,广口圆腹平底,模制成形。外壁经过打磨,此碗与公元前1世纪罗马的同器形极其相似,有可能是我国出土的最早的从罗马帝国进口的玻璃容器。据《后汉书·西域传》记载:“...土多金银奇宝,有夜光璧、明月珠、骇鸡犀、珊瑚、虎魄、琉璃、琅玕、朱丹、青碧。”

文章图片12

西汉蓝色琉璃碗,罗马制造,1954年广州横枝岗出土

张骞从西域大月氏国带来西方玻璃制品和玻璃制作技术,包括新型的助熔剂如纯碱和玻璃吹塑技术,使汉朝的琉璃制作水平进一步提高,器型多样化,包括一些盘、碗、杯、瓶等复杂器型,琉璃的透明度也进一步提高,更趋玻璃化。

文章图片13

西汉弦纹琉璃杯,1987年合浦文昌塔70号墓出土,广西博物馆收藏。

汉朝的琉璃制品和琉璃制作技术也通过丝绸之路往西传播,在新疆和田阿克苏古城发现有镶嵌琉璃珠。

文章图片14
文章图片15

汉代琉璃项链 新疆阿克苏出土

广西合浦港是海上丝绸之路的始发港之一,汉武帝时期便开始对外通商。在合浦地区已发掘了800多座汉墓,发现了数量众多的黄金、琉璃、玛瑙、水晶等饰品,其中黄金饰品带有印度、希腊风格,可见当时的贸易繁荣。

文章图片16

广西合浦汉墓考古发掘现场

说到这里,有朋友不禁要问,这些透明的杯子,到底是琉璃还是玻璃?这要分清角度。从现代人看来,他们是有区别的,琉璃是琉璃、玻璃是玻璃,成分、工艺都不一样。但是,因没有分析物质成分的技术手段,在当时汉朝人看来,他们一样是琉璃,当西域、欧洲精致的玻璃制品输入中国,着实让国人大吃一惊,竟然有如此精美的琉璃制品!

文章图片17

西汉蓝色弦纹琉璃杯 1988年广西合浦汉墓出土 广西博物馆藏

可以想象,当时的对外开放对国人带来不小的冲击。因为长期以来,琉璃的珍贵程度至高无上,尤以晶莹剔透为最佳,当发现西域还有了更精致、更透明宝贝时一定震惊!第一个冲击是,自古以来琉璃的崇高地位受到了挑战,第二个冲击是感觉到必须赶快学习别人的技术。所以汉代之后,传统的琉璃制造技术逐渐被西域的玻璃吹制技术所取代,琉璃工艺进入转型期。

文章图片18

西汉蓝料穿珠,1975年合浦县堂排出土,广西博物馆收藏

事实上,琉璃作为王侯将相等少数人享用的珍品,并不为广大社会百姓所接触,这也在规模和创新上带来很大的局限性,限制了它自身的发展,受到外来技术的冲击是必然的。即使这样,在当时的汉朝,琉璃地位受到冲击,但包括外来玻璃在内的所有琉璃制品,依然非常珍贵,依然只为贵族享用,与普通百姓的生活无关。据记载,喜好神仙的汉武帝刘彻,在他起祠神屋的门窗上都装上琉璃,“琉璃为之,光照洞彻”,把窗户装修得“窗明几净”;同样还有能做掌上舞的赵飞燕居住在昭阳殿时,“窗扉多是绿琉璃,亦皆照达,毛发不得藏焉”。

文章图片19

西汉琉璃碗

到了东汉,琉璃的烧制技术与秦和西汉相比,又有了较大的进步,琉璃器不仅表现为透明度提高,而且品种增多,其中琉璃珠有圆、椭圆、橄榄形、网坠等式样。琉璃器的色彩蓝色为主,也有青、淡青、绿、乳白、月白、红、紫褐、黑等。珍贵的琉璃器给使用者带来愉悦,也给文学创作带来灵感,这在同时期的文学作品中多有体现。

文章图片20

汉代淡绿色玻璃杯 1987年合浦县文昌塔70号墓出土 广西博物馆藏

东汉王充在《论衡·率性篇》中记载了琉璃仿玉的制作过程:“然而道人消烁五石,作五色之玉,比之真玉,光不殊别,兼鱼蚌之珠,与《禹贡》璆琳皆真玉珠也。然而随侯以药作珠,精耀如真,道士之教至,知巧之意加也。阳遂取火於天,五月丙午日中之时,消炼五石,铸以为器,磨砺生光,仰以向日,则火来至。此真取火之道也。”王充所讲的琉璃制作过程学习了西域技术,与玻璃制作过程大体一致,可见在汉代人看来,玻璃也是琉璃。

文章图片21

东汉早期(25-220)琉璃剑璏,合浦县博物馆收藏

王充同时指出,琉璃绚丽多彩、晶莹璀璨,但清脆易碎,不耐高温,难以适应忽冷忽热的环境。可见汉朝人对玻璃的特性逐渐有了认识。

文章图片22

东汉玛瑙琉璃珠饰,广东徐闻出土,广东省博物馆收藏

虽然东汉琉璃的制作开始逐渐向实用器皿转变,但琉璃装饰品依然受到人们的青睐,它还保持着和玉石、玛瑙一样的尊荣。

文章图片23

东汉 玻璃杯 1955年广西贵县出土 中国国家博物馆

对比一下瓷器。东汉时期,琉璃与陶瓷并行发展,瓷器诞生于东汉时期的南方越窑,而且开始时质地粗糙,并不为社会上层所青睐,但此时的琉璃(含玻璃),早已被王侯将相阶层尊享了几百年。下图有东汉末期、三国吴的瓷器——青釉堆塑谷仓罐作对比,是迄今为止发现的我国最早瓷器之一。

文章图片24

东汉 湖蓝色玻璃杯 1990年广西合浦黄泥岗M1出土 合浦汉文化博物馆

文章图片25


最早的瓷器之一,三国吴,青釉堆塑谷仓罐

东汉时期的琉璃器不仅表现为较高的透明度,而且品种形式多种多样,色彩以蓝色为主,兼有青、淡青、绿、乳白、月白、红、褐、紫、黑等。

再看看汉代的琉璃建筑。

文章图片26

山西省洪洞广胜寺飞虹塔,始建于西汉,重修于明

山西省洪洞广胜寺飞虹塔,始建于西汉,重修于明代,是我国始建年代最早、最完整的大型琉璃古塔,十三级,高47.31米,塔身青砖砌成,各层皆有出檐,檐下有斗拱、倚柱、佛像、菩萨、金刚、花卉、盘龙、鸟兽等各种构件和图案,捏制精巧,彩绘鲜丽,至今色泽如新。塔中空,有踏道翻转,可攀登而上,设计十分巧妙。

文章图片27

山西省洪洞广胜寺飞虹塔,始建于西汉,重修于明

飞虹塔塔身以赤橙黄绿青蓝紫七色琉璃装饰,从上到下玲珑剔透,异彩缤纷,欲飞似动,在阳光下熠熠生辉,犹如一道绚丽的彩虹。

文章图片28

山西省洪洞广胜寺飞虹塔,始建于西汉,重修于明

飞虹塔反映了我国琉璃工艺的高超水平,为我国琉璃塔中的代表作。

程彦林 于北京

    本站是提供个人知识管理的网络存储空间,所有内容均由用户发布,不代表本站观点。请注意甄别内容中的联系方式、诱导购买等信息,谨防诈骗。如发现有害或侵权内容,请点击一键举报。
    转藏 分享 献花(0

    0条评论

    发表

    请遵守用户 评论公约

    类似文章 更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