分享

璀璨的琉璃简史(1):琉璃的概念及琉璃的诞生——源于青铜冶炼

 噜噜1kc9zdbd2d 2023-05-31 发布于北京

中国琉璃,有着比古陶瓷更加璀璨夺目的历史。从诞生到宋朝的几千年时间里,琉璃一直受到皇权和王侯将相等贵族的青睐,和美玉一样,被奉为神灵之物,代表纯洁和洁净,具有君子风范,是古代文化的载体和象征。

文章图片1

大致从宋朝起,琉璃渐渐走入民间。后来也和陶瓷一样,随着时代发展和技术进步,如今已经变得极其平凡而普通。

而玻璃制造,源于西域和欧洲,比中国早得多。海上和陆地丝绸之路的开启,玻璃制品和玻璃制作技术,随经济贸易文化交流进入中国,对中国古法琉璃,产生巨大冲击。

琉璃,其实就是玻璃的一种,只是工艺不同。在古代,由于认知有限,人们把琉璃和玻璃混为一谈······一部琉璃文化史,印衬古丝绸之路的辉煌,也展现对外开放的必要。

(一)

文章图片2

何为琉璃——这很难用一两句话说清楚

文章图片3

如果琉璃指的是一种材质,那么你可以理解为“琉璃就是古代的玻璃”,主要成分都是石英砂、水晶等,它既能够制作琉璃器皿,也能够涂在陶器、瓷器、瓦当的表面,形成一层既美观又实用的“玻璃釉”或“琉璃釉”。不同的历史时代,对琉璃有着不同的称呼。现代的琉璃,其实就是一种玻璃或人造水晶。

文章图片4

如果琉璃指的是一种制品,那么琉璃包括古法琉璃制品、琉璃建筑、琉璃瓦当、进口玻璃器皿、现代琉璃制品等。从现代角度,琉璃应该属于玻璃的一种。至于如今廉价的随处可见的日用玻璃及其制品,本文将不涉及。

文章图片5

琉璃有着非常辉煌耀眼的历史,曾经作为精美尊贵的珍品,为统治阶层占有和享用,有着和金银、玉翠、青铜器一样的地位和美誉,深受青睐。甚至琉璃可以代替佛舍利,以供后世敬奉。

文章图片6

琉璃的诞生——源于青铜冶炼

琉璃有外来说和中国首创说两种。比较公认的说法是琉璃是在冶炼青铜器的过程中,由于使用了石英砂作为辅料,而石英砂在混合了草木灰之后,经过冶炼过程中产生的高温而熔化,产生了副产品——琉璃。所以琉璃是伴随青铜器制作而诞生的。后经实验证明,草木灰是石英砂的助熔剂之一。三国时吴国人万震所撰《南州异物志》中有记载:“琉离本质是石,欲作器,以自然灰治之。”

文章图片7

商、西周时期原始瓷,涂有釉层

由于学术界对谁是世界最早青铜器尚无定论,有的说是伊朗南部、土耳其和美索不达米亚一带(大约公元前5000左右),有的说是欧洲(大约公元前4000左右),而中国的青铜文化起源于黄河流域,始于公元前约2500年左右。既然谁是最早青铜器无法定论,那么谁是最早的琉璃也同样无法定论,因此我对很多书籍上说琉璃起源于中国是不赞同的。

文章图片8

商、西周时期原始瓷,涂有釉层

但是,无论青铜器还是琉璃的起源,跟陶器的起源一样,可能是多源的,也就是说在各个区域文明史中,不一定存在相互学习或继承的关系,他们的诞生,仅仅源于自身文明的独自探索和不断发展。既然如此,我也就不必花时间和精力去研究谁先谁后,本文只写与中国文化有关的琉璃。

文章图片9

商、西周时期原始瓷,釉层加厚

目前考古发现,我国最早的琉璃出现在3000多年前的西周时期,那时古人就造出了晶莹闪亮、温润光滑的琉璃装饰品,并把它们和珍贵的珠玉宝石一样使用。

文章图片10

宝鸡弓鱼国西周墓地出土串饰,其中灰蓝、灰绿色料管即釉砂制品

商朝是我国历史上第二个朝代,也是第一个有直接文字记载的朝代,因在河南安阳的殷墟建都273年,也称殷商。在殷墟陆续发掘的13座王陵大墓和2000多座陪葬墓里,相继发现制作精美的青铜器、玉器、石器和一些带有玻璃质透明釉的陶器。这些薄薄的玻璃釉层的主要成分就是石英砂,而且往往伴随着青铜器而存在。

文章图片11

郑州出土的商中期青釉印纹尊,器身是棕色的琉璃釉

我在《中国陶瓷文化略谈》中讲过,陶器的发明和使用催生了青铜器的制造和发展。而在青铜器的冶炼过程中,冶炼工具陶器表面的石英砂,在草木灰的催化下部分熔化,形成了光滑透明的玻璃釉层,先民们发现这个特性之后加以利用,制作一些晶莹剔透的琉璃管,并作为珍贵的装饰品供统治阶层享用。这就是在众多殷商时期墓葬中,发现带釉的透明、半透明琉璃管的原因。尽管这个时期无法制造较大的器皿,但殷商应该看作我国琉璃制作的萌芽期。

文章图片12

平顶山西周晚期应国墓地出土釉砂制品

到了西周时期,琉璃烧制趋于成熟。据《穆天子传》记载:“周穆王登采石之山,命民采石铸以为器”,就是烧制琉璃。那时称琉璃为璆琳、瑠璃、璢璃、壁流离等。西周出土琉璃很多,如上图宝鸡弓鱼墓、平顶山应国墓等。西周的琉璃管是从琉璃珠发展而来,主要是仿制玉管。西周时期琉璃的外表缺少玻璃光泽,质地粗糙疏松,没有达到玻化状态,无透明性,做工不规整,颜色也不艳丽。

文章图片13

曾侯乙墓出土春秋时期(楚国)镶嵌玻璃珠

到了春秋战国时期,琉璃的工艺有所改进,比西周的工艺要精美,使用也比较广泛。曾侯乙墓,位于湖北随州,是战国时期曾国的一个诸侯姓姬名乙的墓,他不仅富有,还是一位音乐家、熟悉车战的军事家,他墓里出土了15000多件珍贵文物,大多为国家级国宝,现存于国家博物馆和湖北省博物馆,墓的原型已经移植在武汉的湖北省博物馆,其中著名的文物有战国战车、战国编钟等。

文章图片14

甘肃地区出土战国时期镶嵌玻璃珠

在这一时期的墓葬发掘中,出现了蜻蜓眼式的玻璃珠,如河南省固始侯古堆墓(葬于公元前504年的吴国太子夫差之妻),发现了3颗蜻蜓眼式琉璃珠,制作精美。

文章图片15

河南辉县出土战国时期的带钩(鎏金镶玉银镶琉璃)

1976年在河南辉县发掘的战国墓葬中,不仅有精美的琉璃穿戴饰品,还有吴王夫差剑,在剑上还发现装饰有蓝色的琉璃,该剑宽5厘米、长59.1厘米,剑上铸有篆书阴文“攻痦王夫差自乍其元用”10个字,现藏于国家博物馆。

文章图片16
文章图片17
文章图片18

吴王夫差剑,剑格镶有蓝色琉璃

夫差是春秋时期吴国国君,阖闾之子,公元前494年攻破越国,使越国屈服,当时越王叫句践,失败后屈辱并“卧薪尝胆”,以积蓄力量灭吴报仇。

文章图片19
文章图片20
文章图片21

越王句践剑,剑体上刻有8个错金鸟篆体“越王鸠浅,自乍用剑”

越王句践,春秋时期越国国君(约前520年―前465年),大禹的后代,姓姒,名句践,又名鸠浅、菼执,允常之子,被吴国打败后曾屈服求和,卧薪尝胆,立志图强,使越国强盛并战胜吴国。据《越绝书》记载,越王句践曾特请龙泉宝剑铸剑师欧冶子铸造了五把削铁如泥的稀世宝剑。其中,在湖北省江陵望山楚墓出土的越王句践剑的剑格上,也发现镶有蓝色琉璃。该剑制作异常锋利、精美。

文章图片22
文章图片23

越王句践剑上的细部特征,蓝色部分是琉璃,绿色部分是绿松石

关于“琉璃”两字的由来,还有一个传说。在越王句践之前,琉璃并不叫琉璃,相传越国的范蠡为刚刚继任王位的句践监督铸剑师欧冶子铸剑,历时3年才铸成。当句践剑铸成之时,范蠡在剑模内发现了一种神奇粉状物质,与水晶融合后,晶莹剔透,硬度很大,范蠡认为这种物质经历了千锤百炼,还有了水晶的阴柔之气和王者之剑的霸气,可谓天地阴阳造化至极。他把这种从铸剑时产生的物质叫“剑道”,并把它献给越王句践。句践念及范蠡铸剑之功,把剑道赐予范蠡,并以范蠡的“蠡”字命名。当时,范蠡遇到西施,为她的美貌折服,就把被越王命名为“蠡”的宝贝打造成首饰送给西施。同年因为战事,西施不得不舍情取义,被迫前往吴国和亲,临别时将“蠡”送还。传说中西施的眼泪滴在这“蠡”上,天地日月为之所动,至今还可以看到泪水在其中流动,被后人称之为“流蠡”,琉璃就是由流蠡的谐音演变而来。

文章图片24

范蠡(公元前536年—公元前448年) ,字少伯,又名陶朱公、鸱夷子皮,华夏族,春秋时期楚国宛地三户(今河南淅川县滔河乡)人,以经商致富而广为人知,被生意人奉为鼻祖和偶像,后世奉他为财神,是我国历史上著名的政治家、军事家、经济学家和道家学者。他年轻时就学富五车,上晓天文下识地理,文韬武略无所不精,著有《计然篇》、《陶朱公生意经》《卢氏本草经》等著作。经过20年的卧薪尝胆,越王句践终于在范蠡的帮助下消灭了强大的吴国。之后范蠡毅然挥别了苦苦挽留的越王,带着西施飘隐而去,改名陶朱公,做起了生意,成为了财神。越王句践剑和吴王夫差剑上的剑格处都镶嵌着当时极其名贵的琉璃。两位纠葛一生的春秋霸主,随身的佩剑上都将琉璃作为主要配饰,可见琉璃的显赫。

程彦林 于北京

    本站是提供个人知识管理的网络存储空间,所有内容均由用户发布,不代表本站观点。请注意甄别内容中的联系方式、诱导购买等信息,谨防诈骗。如发现有害或侵权内容,请点击一键举报。
    转藏 分享 献花(0

    0条评论

    发表

    请遵守用户 评论公约

    类似文章 更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