分享

国企打工人必备:要有积累素材的意识

 国企文库 2023-05-31 发布于湖北

积累素材,善于分类是写好任何文章的关键,公文写作尤甚。

一般说来,公文写作不用临时去搜集、发掘素材。如要写会议纪要,会议记录、会议简报等就是素材,只要把相关的素材按照写作目的和恰当的方法综合到一起即可。

但如果方法不对头,综合到一起后仍是头绪纷繁、一团乱麻。而且总有“剪不断,理还乱”的感觉。

因此,治“乱”是第一位的。

如何治“乱”?要靠对素材进行科学的分类,即把原始素材同类相聚、归堆。

就公文写作的素材积累而言,大体上有以下四个原则。

1.积累那些感受最深的材料或工作环节

面对大量角度各异、载体不同的写作素材,要选择其中自己感受最深,不但知其然,而且知其所以然的材料,这是把公文稿件写出个性的重要条件之一。

2.积累那些能说明观点的材料

每一篇公文都应有一个集中鲜明的主旨,文稿中的每一个层次还应该有一个具体的观点。凡能印证或说明主旨与观点的素材要保留,其他的素材只有割爱,或另派用场。

俄国著名的短篇小说家契诃夫说过:“要知道,在大理石上刻出人脸来,无非是把这块石头上不是脸的部分剔掉罢了。”

“大理石”就是我们所说的可供利用的所有素材,这里的“人脸”就是我们所说的“主旨或观点”。只有把“大理石”(素材)中不是“人脸”(主旨或观点)所需要的那部分去掉,“人脸”(主旨或观点)才能显露出来,否则,就仍然是“大理石”(素材)。

3.积累那些典型的、有代表性的材料

写作素材经分类后,由于同类相聚的缘故,在某一类名下同类型、同角度的素材可能有很多,如果把同样的材料都写进去,不但会导致繁杂冗长,而且还会造成主次不分,冲淡重点。

4.积累那些有新意的或最近发生的素材

公文有很强的时间性,所选择的素材应该是最新的。特别是各类数据时刻都在变化,一定要认真核对,及时更新。

总之,选择的关键是处理好取与舍、详与略的问题。即在一篇文稿中写什么,不写什么,什么多写,什么少写,必须通盘考虑,恰如其分。如果把所有的素材都不加选择地堆砌到文稿里面必然是面面俱到,没有重点

国企打工人没有容易二字可言,在这里,送一句话给屏幕前面的你:事常与人违,事总在人为。

    本站是提供个人知识管理的网络存储空间,所有内容均由用户发布,不代表本站观点。请注意甄别内容中的联系方式、诱导购买等信息,谨防诈骗。如发现有害或侵权内容,请点击一键举报。
    转藏 分享 献花(0

    0条评论

    发表

    请遵守用户 评论公约

    类似文章 更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