分享

文化传承 |儒学的几个基本概念

 森林一叶 2023-05-31 发布于湖北

     如果一个人人善良的群落里,来了一个恶人,他是很容易发达的。只需要编几句瞎话,或者找根烂棍子抓在手上。

     人们对此现象有一些描述:比如“好人不长久,恶人活千年”,比如“修桥补路曝尸荒野,杀人放火锦袍玉带”。

     恶看起来更容易生存,可这个人间为什么善越来越多呢?翻翻历史很容易发现这一点,横向比较一下也很容易发现这一点。人们可以独自夜行,可以把货物摆出来任人挑选,孩子们蹦蹦跳跳的玩耍……在古代,或者在当今的一些地区,这都是不可能的事情。

图片

     性本善显然不符合事实。假如性是本善的,那么人的任何行为都会是善的,又何来喋喋不休那么多行善积德的教诲呢?又哪里需要人们无限的追问什么是善呢?也就不会有法律监狱了。

     但性向善显然是真实的,不然这个人间也不会有越来越多的善。可是在恶更容易获得利益的情况下,人心里的善又是哪里来的?

     因为有善良的父母会保护子女,有善良的儿女会保护父母,这种保护只需要一点点善良就会发生,这种保护的表现会真正是英勇无畏、奋不顾身。只要人还是今天这样的繁衍方式,英勇无畏、奋不顾身就不会绝灭。

     这正是儒学的根源,从家庭伦理开始,从基本人性开始,探寻伦理与秩序。从自然赋予的基本人性出发,去论证价值。这根源是无法摧毁的。

图片

     修齐治平,在知识匮乏、教育稀缺的时代,是读书人必须承担的沉重责任。都会写字了,就应该出来为乡人写写家信。若是道理也读通了,就必须去为国家服役,以追求长久的太平。华夏读书人的家国情怀,也就是来源于此。学而优则仕,是因为要铁肩担道义,还因为仕而优则学:很多为国家服役的人,都没有读过书。

     今天学而优则仕似乎过时了,还隐隐带有三分贬义。那是因为今天知识和教育都世俗化了,人们可以有很多的选择,但是也要记得今天这种繁荣是这么多年一些读书人呕心沥血的结果,他们看不到心向往的结果死不甘心,要“家祭无忘告乃翁”。这就像今天的良田都是前人流血流汗从荆棘里一点一点刨出来的是一模一样。

图片

     对于读书人如何面对俗世,儒学也有非常明确的指导。“邦有道,谷;邦无道,谷,耻也”,“邦有道,贫且贱焉,耻也;邦无道,富且贵焉,耻也”,“君子固穷,小人穷斯滥矣”。读书人只能去推动善的发扬,不可以去助长恶的增长,任何时候都要坚守,绝不能由于窘迫而胡作非为。

    读了书还去戕害世间,称为文贼。文贼不应该是像如今流行的解释是剽窃文章,这样的小贼不值得一个专用名词去描述。何为贼?“贼仁者谓之贼,贼义者谓之残”,文贼,便是读了书还要狼心狗肺,损害仁义的那种人。

     古人的道理,是古人一点点积累出来的,付出了极大代价。今人学道理,也是要一点点积累,也要付出代价。幸运的人,是能遇到真正的善良来讲真正的道理,而不需要独自苦挣苦扎才能领会。这是天赋的真实含义:天赋予。而能化凛风刺骨为柔风拂面,也只需要一瞬间:就将苦挣苦扎,也视为天赋予好了,为的是道理。

    本站是提供个人知识管理的网络存储空间,所有内容均由用户发布,不代表本站观点。请注意甄别内容中的联系方式、诱导购买等信息,谨防诈骗。如发现有害或侵权内容,请点击一键举报。
    转藏 分享 献花(0

    0条评论

    发表

    请遵守用户 评论公约

    类似文章 更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