分享

为何古时候妃子下葬时,都要把肛门堵上?这正是古人的智慧之处

 [南国风] 2023-05-31 发布于浙江

孙殿英在盗掘北京清帝陵的时候,不但取出了慈溪太后口中含着的宝珠,而且坚持要除去慈溪太后全身衣物。消息传出,全国一片大哗,人们纷纷谴责孙殿英的荒淫无耻。

可是有些学者却暗暗心惊,直呼孙殿英的懂行和狠辣。在他们的猜测中,孙殿英不是为了扒光慈溪太后开眼界,而是盯上了隐藏在慈溪太后身体内部的宝贝。这个宝贝,只有熟悉中国传统丧葬文化才知道藏在哪里。

究竟是什么样的宝贝才能让孙殿英宁愿冒天下之大不韪,也要扒了慈溪太后所有的衣服呢?这个要从中国由来已久的丧葬文化说起。在古代,像慈溪太后这种身份的皇妃贵妇下葬是要堵住肛门,并且这个用来堵肛门的东西都是用极品好玉特殊制作而成的。

中国历史上丧葬文化非常博大精深,而且越是身份高贵的人,对这种文化的重视程度越高。古埃及人只是掏空了身体做成干尸模样的木乃伊就已经让世界为之瞠目结舌,而中国古代对于死后身体的做法简直超出了人们的想象。

在古代无论贫富,对于死者在下葬前就会讲究封九窍。就是眼耳鼻舌等全身九个窍口要用器物遮住或塞住。普通人可能用陶瓦铜木等材料,而富贵人家通常会用玉器。就连肛门这种隐私部位也在其的范围内。即使是身份尊贵,常人难得一见的皇室王妃在死后,也会被整理遗容的人用玉塞住肛门。

这不是对死者的亵渎,而是中国古代丧葬文化的特殊之处。即使妃子们也不会对于死后塞堵肛门感到尴尬。相反,这种工作进行得越细致,死者的家属反倒感觉到越满意,自尊心也会得到更大的满足,在他们看来,这种仪式能够让亡灵在另一个世界里更加安宁。

为什么在古代会出现这种丧葬礼制呢?

首先,中国的神学文明历史悠久,对于死亡,并像古埃及人那样将尸体看做是灵魂归来后可以重新穿起的衣服。中国古代将自己的身体称作元身,而元身如果出现损伤,会在死者未来修神成仙获取长生的过程中起到巨大的阻碍。传说中的铁拐李原本是翩翩佳公子,就是因为元身被毁才不得不附身在乞丐尸体上,变成后来又跛又丑的模样。

古人们将死亡看做是另一种形式的修炼,这种修炼强调精元不漏。几乎所有的高等神仙都会经历一个阶段,叫做不漏金仙。基于这种渴望,人们才不论身份高低,在下葬之前如此重视自己尸体九窍的封堵。唯一不同的是,有身份的人会采用精美的玉器做为封堵的材料,因为玉在古代人的眼里是高贵纯洁的象征。

所以后来出土的汉代中山靖王墓中,不但挖掘出举世闻名的金缕玉衣,更重要的在墓室中还发现有两套九窍塞。这是目前关于下葬前封堵九窍的最重要、年代最早的物证史料,对古代丧葬文化的研究具有非常重要的价值。

当然,古代对妃子们进行隐私部位的封堵,还有技术层面的要求。古代身份尊贵人往往希望自己死后身体可以永存。这就需要古代整理尸体的人在死者下葬之前对尸体采取防腐措施。而古代的科学技术手段有限,古埃及人采取的方式是将尸体的内脏全部取出,填充以各种香料,从而使尸体逐渐变成干尸。而中国古代使用的防腐方法是使用水银。

根据《史记》记载,中国至少在秦始皇的时候就已经知道水银对尸体的防腐效果。秦始皇不仅对自己的尸体使用水银,而且在整个墓室中采用水银模拟江河湖海。至今,根据考古学家的探测,秦始皇墓区的土壤中仍存在着大规模的水银蒸汽。

而对身份尊贵的人下葬进行九窍封堵,也是防止死者体内注入的水银泄漏,造成死者尸体不能长久保存。同时,也正是出于尸体防腐方面的考虑,中国丧葬文化中也出现了停尸的规定。

这个礼制要求刚去世的人不能立即下葬,尸体必须在家中最显眼的地方摆放几天。一方面是家属和亲朋好友需要进行祭拜,另一方面就是便于观察死者体内的水银是否有泄漏的情况。因为水银泄漏不仅会损伤死者的身体,还会削弱防腐的效果。

当然,这种封堵九窍的做法已经随着历史的变迁而消亡了。现在国家提倡仪葬简办,并且实行火化制度。所以一般家庭都对这种传统仪式进行了简便化。死者去世时,殡仪馆会有成套的,塑料镀金色的九窍塞提供。比如口中含的小金锭等等,材质上一般都是可燃的,随着尸体火化最终化为灰烬,这种简化的形式,一方面便于家属收敛骨灰,另一方面也正是对这种封堵九窍习俗的一种延续。

    本站是提供个人知识管理的网络存储空间,所有内容均由用户发布,不代表本站观点。请注意甄别内容中的联系方式、诱导购买等信息,谨防诈骗。如发现有害或侵权内容,请点击一键举报。
    转藏 分享 献花(0

    0条评论

    发表

    请遵守用户 评论公约

    类似文章 更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