配色: 字号:
河南省信阳市普通高中2022-2023学年高三上学期第一次教学质量检测历史试题
2023-06-01 | 阅:  转:  |  分享 
  
★2022年10月21日2022 — 2023学年普通高中高三第一次教学质量检测历史本试卷分第I卷(选择题)和第II卷(非选择题)两部分。满
分100分。注意事项:1.答题前,考生务必将自己的准考证号、姓名、班级填写在答题卡上。2.第I卷每小题选出答案后,用2B铅笔把答题
卡上对应题目的答案标号涂黑,如需改动,用橡皮擦干净后,再选涂其他答案标号。第II卷用0.5mm黑色墨水签字笔在答题卡指定区域书写作
答,在 试题卷上作答,答案无效。第I卷(选择题共48分)本卷共24个小题,每小题2分,共48分。在每小题给出的四个选项中,只有一项
是最符合题目要求的。1.《左传》记载“昭公六年三月,郑人(子产)铸刑书”,遭到叔向的坚决反对;记载昭公二十九年冬,赵鞅 “遂赋晋国
一鼓铁,以铸刑鼎,著范宣子所为刑书焉”,孔子说:“晋其亡乎,失其度矣……民在鼎矣,何以尊贵?贵何业之守?贵贱无序,何以为国?”这表
明当时A.奴隶制走向瓦解封建制确立B.限制了“临事制刑,不豫设法”的局面C.确立了新兴地主阶级的统治D.成文法成为新势力反对旧势力
的武器2.下图为西汉长安城的平面示意图,对该图所示信息理解准确的是西汉长安城A.城市商业活动受到严格的时间控制B.市紧邻宫殿,说明
政府支持商业C.宫殿占地广阔,城市政治职能突出D.确定了历代王朝都城的基本格局3.唐初政府明文规定“工商杂类不得预于士伍”。但唐中
期以后禁令被取消,商人可以参加科举考试和进入学校,甚至进入两馆、太学学习。韩愈曾描绘这种情况:“国家典章,崇重庠序。近日趋竞,未复
本源,至使公卿子孙耻游太学,工商凡冗或处上庠”。这一转变反映出A.商人社会地位有所改变B.歧视商人的社会风气消失C.封建国家出现财
政收入困难D.封建国家放弃重农抑商政策4.唐朝中央的最高监察机关御史台被人称为“人君耳目”。但御史纠弹正确与否,则又受到尚书左、右
仆射和左、右丞的审查。《旧唐书?职官志》在谈到仆射的职责时说:“御史纠劾不当,兼得弹之。”御史台与尚书省的这种关系反映出A.尚书省
统辖御史台B.御史台不能监察尚书省C.御史台与尚书省互相制约D.皇权受到相权牵制5.宋朝在官员任用制度上,有官、职、差遣之分,即所
谓“其官人授受之别,则有官、有职、有差遣。官以寓禄秩、叙位著,职以待文学之选,而别为差遣以治内外之事”。该材料A.反映宋代实行官员
职务与级别分离制度B.说明宋代机构重叠、官职混滥C.说明宋代官僚制度日趋科学合理D.反映宋代官员任用名不副实6.元世祖统一了元代的
钞法,先后发行了以银为本位的“中统宝钞”和“至元宝钞”,作为元朝法定货币。 《马可波罗游记》记述:“这种纸币的制造,无论它的规格和
认可手续,都和真正的纯金币或纯银币那样 郑重可信”。“这种纸币大量制造后,便流通于大汗所属领域的各个地方,没有人敢冒生命危险拒绝支
付使用”。据此可知A.纸币是元朝时政府发行的唯一货币B.该纸币流通范围遍布亚欧各国C.该纸币可在元朝统治范围内无限制的使用D.元朝
时政府禁止金属货币的使用7.明朝在产银地区开设银场,征收银课;民间私采也很多,“严禁不能止”;还从对外贸易中流入白银,万历时,仅西
班牙银币年人数百万元。但市场上白银流通仍显得紧张,“天下之民皇皇以匮乏为虑者,非布帛五谷不足也,银不足耳”。这反映出A.政府赋役征
银导致白银流通不足B.政府严禁开采导致白银供应不足C.商品经济发展导致白银需求增大D.中外贸易发展导致白银需求增大8.雍正二年,大
臣刘于义奏称:“山右积习,重利之念甚于重名。子弟俊秀者,多人贸易一途,至中材之下,方使之读书应试。”雍正同感至甚,御笔朱批:“山右
大约商贾居首,……最下者方令读书,朕所悉知。”据此可知,材料反映A.该时期晋商价值观上奉行“学而优则贾”B.该时期中国传统士农工商
阶层实现了逆转C.封建社会末期中国人改变了传统观念D.该时期中国商业繁荣、人们积极从商景象9.被马克思称之为世界上“第一个人权宣言
”的《独立宣言》在大洋彼岸的中国引起了很大反响,在中国 被首次翻译并发表在1901年出版的《国民报》第一期上,1903年,陈天华在
《猛国头》中疾呼:“要学那,美利坚,离英自立。”这表明A.中国资产阶级革命的对象是外国殖民主义B.《独立宣言》推动了中国资产阶级革
命C.中国资产阶级革命以建立民主共和国为目标D.中国资产阶级革命以美国为学习的榜样10.右图是创作于清末漫画《鞭策》。该漫画A.反
映了义和团运动爆发的社会原因B.反映了清政府堕落为“洋人的朝廷”C.是清政府剥削压迫老百姓的直接证据D.艺术地揭示了辛亥革命发生的
根源11.武昌起义尤其是南京临时政府建立以后,各种政党、社团纷纷成立,如雨后春笋般兴起。据统计资料看,自 1911年到1914年1
1月,全国新兴的公开党会多达628 个,其中参与政治活动的约有312个。这A.是当时革命和政局变化的需要B.说明当时中国正朝政党政
治方向发展C.说明国民参政议政的意识逐步形成D.是西方民主政治思想广泛传播的产物12.“五四”以前,宣传新文化、新思想的刊物只有《
新青年》、《每周评论》和《新潮》等少数几个。“五四” 以后,这类刊物如雨后春笋般地发展起来,“五四”后的一年中,新出版的刊物达40
0多种。对这一变化认识错误的是A.它反映出民族危机加深,知识分子以图唤醒民众、改变中国的命运B.它反映出中国知识分子把报刊作为思想
启蒙与传播新思想的利器C.它说明思想文化斗争与现实政治斗争紧密地联系在一起D.它说明宣传社会主义思想有力地促进了报刊业的繁荣与发展
13.孙中山说过:“革命成功之日,效法美国,选举总统,废除专制,实行共和。”孙中山晚年时又说“大家便知道欧美的民权政治根本上还没有
办法,所以我们提倡民权,便不可完全仿效欧美。……”这一转变反映出A.中国没有实行资产阶级民主的条件B.孙中山民主革命思想的成熟C.
孙中山放弃民主政治转向社会主义D.孙中山汲取民主革命失败的教训14.八七会议“反对了政治上的右倾机会主义,使党大进了一步”,但会议
认为中国资产阶级民权革命之完成,“必须实现于反对已成为反革命的资产阶级之斗争之中”、“资产阶级民权主义革命与社会主义革命之间,并没
有截然分为两段的界线”。这可用于说明_A.会议给全党和全国人民指出了前进的方向B.会议对中国革命一些根本问题的认识存在着错误C.会
议正确估计了当时革命和反革命的力量对比D.会议区别了资产阶级民主革命与社会主义革命15.下表是1952年、1956年各种经济成分在
国民收人结构的比重变化情况(总比重:100%)国营经济合作社经济公私合营经济个体经济资本主义经济1952 年19.1%1.5%0.
7%71.8%6.9%1956 年32.2%53.4%7.3%7.1%接近于零这一变化不能反映A.在国民收入结构中国营经济居于主导
地位B.在国民收入结构中个经济变化最大C.在国民收入结构中公私合营经济和资本主义经济实现了角色互换D.社会主义公有制经济成分在整个
国民收入结构中占居绝对优势地位16.在雅典民主政治发展中,十将军始终保持选举制,并可连选连任,不给薪俸,而且将军是掌握兵权的实力人
物。伯里克利从公元前443年起到公元前429年连选连任首席将军而控制了雅典政局,成为事实上的终身政府首脑。这可用于说明A.雅典实现
了真正自由选举B.雅典民主政治留有“漏洞”C.雅典民主政治讲求奉献精神D.雅典公民大会职权遭到削弱17.下面是英国1450 —15
29年粮食与羊毛等价格指数变化表。据表中可知,这一时期的英国时间粮食平均价格指数羊毛平均价格指数羊毛和毛纺织品出口价格指数1450
-14591001001001460-1469101132981470-147995121—1480-14891161381301
490 — 1499991171281500-15091141131581510—15191171451681520—152915
7135155A.出现严重通货膨胀B.物价上涨是新航路的开辟后英国对外贸易大增的结果C.农民收人显著增加D.物价上涨根源于英国工场
手工业得到发展、城市兴起18.19世纪中叶以前,英国的官吏任用存在严重混乱和舞弊现象。1855年英国政府对文官制度进行了初步改革;
1870年6月,颁布了关于文官制度改革的命令,规定实行公开竞争考试来录用文官;后来经过不断的补充修正,使文官任用制度逐渐完备起来。
这一制度A.适应了社会发展的需要B.要求所有职位公开竞争择优录用C.任用的官员随内阁更迭而更换D.杜绝了政治腐败现象19.德意志帝
国统一后,俾斯麦政府一方面促使议会通过了《镇压社会民主党企图危害治安的法令》,解散工人组织,禁止工人运动,另一方面又连续颁布疾病保
险法、意外灾难保险法、残废和老年保险法等。上述做法A.充分暴露了资本主义政权的反动本质B.反映当时德国资产阶级与无产阶级矛盾尖锐C
.目的是既要巩固政权,又要缓和矛盾D.说明当时德国政府为了团结内部、一致对外20.—战前的俄国已经是一个帝国主义国家,但“资本帝国
主义比较薄弱,而军事封建帝国主义是比较强大的”,“这个国家的最新资本帝国主义,可以说被资本主义前的关系的层层密网缠绕着”。这表明A
.俄国农奴制改革失败了B.在俄国社会中还存在封建农奴制残余C.十月革命爆发的偶然性D.十月革命只可能是资产阶级民主革命21.联邦德
国首任总理阿登纳说:“目标是要一步一步地,首先通过经济一体化,随后政治一体化,最后军事一体化,而达到欧洲的统一……”。这一主张A.
是在美苏争霸的背景下提出的B.是为了反对苏联的渗透和控制C.是为了对抗美国对欧洲的威胁D.是为了自身生存与发展的需要22.1969
年7月25日,尼克松在谈到美国同亚洲“友邦”关系时说,“现在是着重强调下列两点的时候了 :第一美国将恪守条约义务……,第二在军事防
卫问题逐渐由亚洲国家本身来负责。”这反映出 A.经济危机沉重打击美国B.美国深陷越南战争泥潭C.美国在亚洲推行战略收缩D.中美关系
开始走向正常化23.1961年9月,第一次不结盟运动首脑会议宣言反对任何形式的“殖民主义、帝国主义和新殖民主义”;1970年9月,
第三次首脑会议宣称“超级大国之间的恐怖均势没有给世界其他地区带来和平与安全”。这一转变反映出A.国际形势发生重大变化B.美苏争霸扩
展到第三世界国家C.资本主义世界殖民体系彻底打破D.不结盟运动斗争矛头发生变化24.1986年,美国总统里根表示,美国的目标是“促
进世界的民主革命”,“按照美国的理想去影响事态 的发展。”1987年西方“七国首脑会议”发表《关于东西方关系》的声明,强调“我们有
义务探索一个更加自由、更加民主和更加尊重人权的社会”。上述材料A.反映西方国家积极推动和平演变战略B.说明战后资本主义世界体系发展
到新阶段C.反映西方国家积极关心世界民主政治D.说明东西方国家间的斗争深入到政治领域第II卷(非选择题共52分)本卷共3个大题,5
2分。第25题25分,第26题12分,第27题15分,第28题15分,第29题15 分。(一)必考题:共37分。25.(25分)阅
读材料,完成下列要求。材料一 “公社是由巴黎各区普选选出的城市代表组成的。这些代表对选民负责,随时可以撤换。其中大多数自然都是工人
,或者是公认的工人阶级的代表”……“公社的第一个法令就是废除常备军而用武装的人民来代替它”……“一向作为国家政府的工具的警察,立刻
失去了 一切政治职能,而变为公社的随时可以撤换的负 责机关……其他各行政部门的官吏也是一样……从公社委员起,自上至下一切公职人员,
都只应领取相当于工人工资的薪金。国家高级官吏所享 有的一切特权以及支付给他们的办公费,都随着这些官吏的消失而消失了法官已失去其表面
的独立性……他们今后应该公开选出,对选民负责,并且可以撤换”……——摘自马克思《法兰西内战》材料二 资产阶级国家由无产阶级国家(无
产阶级专政)代替,不能通过“自行消亡”,根据一般规律,只能通过暴力革命。恩格斯对暴力革命的颂扬同马克思的屡次声明完全符合,这种颂扬
决不是“迷恋”,决不是夸张,也决不是论战伎俩。必须不断地教育群众这样来认识而且正是这样来认识暴力 革命,这就是马克思和恩格斯全部学
说的基础。——摘自列宁《国家与革命》材料三 就是这样,西方资产阶级的文明,资产阶级的民主主义,资产阶级共和国的方案,在中国人民的心
目中,一齐破了产。资产阶级的民主主义让位给工人阶级领导的人民民主主义,资产阶级共和国让位给人民共和国。这样就造成了一种可能性:经过
人民共和国到达社会主义和共产主义,到达阶级的消灭和世界的大同。康有为写了《大同书》,他没有也不可能找到一条到达大同的路。资产阶级的
共和国,外国有过的,中国不能有,因为中国是受帝国主义压迫的国家。唯一的路是经过工人阶级领导的人民共和国。——摘自毛泽东《论人民民主
专政》(1)根据材料一并结合所学知识,列举相关史实说明马克思的话。(10分)(2)根据材料二并结合所学知识,阐述列宁“无产阶级国家
(无产阶级专政)代替资产阶级国家只能通过暴力革命”的观点。(8分)(3)根据材料三并结合所学知识,评述毛泽东的观点。(7分)26.
(12分)阅读材料,完成下列要求。材料 从15、16世纪开始,历史进入一个新的转折时期。亚欧大陆农耕世界的相对闭塞,撒哈拉以南非洲
与亚欧大陆之间在更大程度上的闭塞,美洲、大洋洲与世界其他地区的完全隔绝——这些现象都逐步发生全面改观。15、16世纪是历史发展为世
界历史的重大转折时期。转折之所以发生,是因为在亚欧大陆农耕世界的内部,首先在西欧,社会经济发生了前所未有的根本变化。人类历史的前资
本主义时期因这个变化而归于结束,资本主义开始以其新的生产力和生产关系出现在历史的地平线上。——摘自吴于廑、齐世荣主编《世界史?近代
史编》根据上述材料并结合所学知识,自拟论题,并对所拟论题进行阐述。(要求:论题明确,表述成文; 持论有据,阐述充分;逻辑清晰。)(
二)选考題:15分。请考生在第27、28、29三道历史題中任选一题作答。如果多做,则按所做的第一题计分。27.(15分)【历史——
选修1:历史上重大改革回眸】阅读材料,完成下列要求。材料 自西晋永嘉之际北方大乱,“幽、冀、青、并、兖五州及徐州之准北流人,相率过
江淮”,“及胡寇南侵,淮南百姓皆渡江”。以后北方流人南下几未中断,据估计北方人口南下总数约九十余万。为安置这些北方士人和流民,东晋
在长江南北设立了很多侨州、侨郡和侨县,用北方地名建置,管理各该 属籍的流人。侨人的户籍用白籍,以区别于土著人的黄籍,属于白籍的人户
享受免除一定赋役的优待。侨置政权的官吏皆由北方士人担任。为限制大族的占有人口和增加政府收入,早在东晋成帝时便先后有“咸和土断”和“
咸康土断”的实行。所谓土断,即不论原来属籍何地的大族与庶民,一律以土为断——按现居住区编入户口,将白籍改成黄籍,承担国家租役。桓温
的“庚戌土断”成果较显著。在加强经济上的集权方面,刘裕当政时,又于东晋义熙九年(413年)实行“义熙土断”。这次土断 雷厉风行,会
稽余姚大族虞亮隐匿千余人,被刘裕处死。——摘自詹子庆、田泽滨主编《中国古代史》(1)根据材料并结合所学知识,概括东晋侨置州郡的原因
和带来的问题。(9分)(2)根据材料并结合所学知识,概括“义熙土断”的意义。(6分)28.(15分)【历史——选修3:20世纪的战
争与和平】阅读材料,完成下列要求材料 在巴黎和会期间,美国总统威尔逊成为国际联盟的积极倡导者。在他的鼓吹之下,英法等国也积极附和,
一时间国际联盟成为热点话题。出席巴黎和会的中国代表也受到这种氛围的感染,要求政府积极迎合这一潮流。然而,中国加入国联的经历可谓一波
三折。由于中国在巴黎和会上受到了不公正的待遇,尤其是关于山东问题,中国未能得到最起码的尊重,因为拒签对德和约,中国也未加入国际联盟
,我国代表对此深表遗憾,但根据国联盟约之规定,我国若签对奥和约,仍能成为国联之成员。北洋政府对此十分重视,特别组织一委员会整备相关
提案,并就入盟相关程序问题问讯我国代表,要求“迅为电复,以凭筹备”。不久,我国签订了对奥和约,中国成为国联的创始会员国之一。——摘
编自王其勇等《论北京政府时期中国对国际联盟成立的认识和参与》(1)根据材料并结合所学知识,简析威尔逊积极倡导建立国际联盟的原因。(
6分)(2)根据材料并结合所学知识,评价我国北洋政府主动谋求加人国际联盟的外交行为。(9分)29.(15分)【历史——选修4:中外
历史人物评说】阅读材料,完成下列要求。材料 王世贞,明朝一代名臣。他少年有才名,史籍称“生有异禀,书过耳,终身不忘”,“年十五,
咏宝刀诗,师为之避席”。隆庆元年(1567年),王世贞被起用为大名副使。大名风俗,逢婚丧之事,姻 族相聚吃喝,“多者匝月不止”。置
办一次,“而中人之亏去半矣”。王世贞到任,定婚丧礼,力求简约, “其俗至今守之”。大名府下属州、县十一个,真定府三十多个,但“以军
兴论供输,则大名与真定等”, 极不平等。经过王世贞力争,“乃不果增”。万历二年(1574年)九月,王世贞以右副都御史抚治郧阳。 在
任期间,他“为纠劾贪纵,咨访将才,刷军政,清屯田,郧遂隐然为重镇”。此时张居正当国,王世贞对 张居正改革是支持的,“江陵相业,吾始
终不谓其非”。但张居正的骄横跋扈,他又极为反感,“臣道太 盛,坤维不宁”。张居正的妻弟辱江陵令,王世贞“论奏不少贷”。万历十八年(
1590年),王世贞辞官回乡。——据白寿彝总主编《中国通史》整理(1)根据材料并结合所学知识,概括王世贞的主要政绩。(9分)(2)
根据材料并结合所学知识,简评王世贞的为官品质。(6分)2022-2023学年普通高中高三第一次教学质量检测历史参考答案第I卷(选择
题共48分)题号123456789101112答案DCACBCCABDBD题号131415161718192021222324答案
DBABBACBDCDA第II卷(非选择题共52分)25.(25 分)(1)(10分)公社成立后,采取了一系列革命措施,在政权建设
方面:经过民主选举产生的公社委员会是最高权力机构,拥有立法权和行政权;废除旧军队、旧警察,代之以国民自卫军;取消资产阶级的法庭,建
立了自己的司法机构;公职人员由民主选举产生,人民有权监督和罢免;任何一个公职人员的薪金不得超过一个熟练工人的工资。(2)(8分)1
917年3月,二月革命”爆发推翻了罗曼诺夫王朝。革命中,工人和士兵建立了新政权——工兵代表苏维埃。革命后临时政府掌握着实际权力。俄
国出现了两个政权并存的局面。但临时政府继续进行帝国主义战争。1917年4月,列宁提出将俄国革命从资产阶级民主革命转变为社会主义革命
的任务,明确提出“不给临时政府以任何支持”和“全部政权归苏维埃”的口号,争取以和平方式取得政权。1917年7月,俄军在前线出击遭到
惨败引起彼得格勒工人和士兵示威游行。临时政府出动军队血腥镇压,两个政权并存的局面结束,以和平方式取得政权的希望破灭。1917年11
月,“十月革命”爆发,布尔什维克党举行武装起义,夺取政权,推翻临时政府,建立世界上第一个无产阶级专政的国家。(3)(7分)中国人民
走人民共和国道路是历史的选择。近代一百多年的历史中,先进的中国人探索救国道路几经曲折,其中资产阶级先后提出改良和革命方案,进行过维
新变法运动和辛亥革命,均失败了。清王朝覆亡后,北洋军阀和南京国民政府时期依然是独裁专制统治,中国依然是一个半殖民地半封建国家,中国
人民依然没有享受到民主权利。五四运动后,中国工人阶级(通过中国共产党的领导)接受了马克思主义,经历新民主主义革命,推翻了三座大山,
建立了人民共和国,之后在过渡时期完成了社会主义改造走上了社会主义道路,实现了人民当家作主的愿望。26.(12分)这一题属于开放性试
题,考查考生发现问题、分析问题和解决问题的能力,同时渗透了时空观念、历史解释、家国情怀等历史学科核心素养。首先,考生要注意阅读材料
的内容,内容包括两个方面,一是15、16世纪是历史进入一个新的转折时期,二是历史进入一个新转折时期的根源是什么。然后,考生需要结合
所学,来分析论证上述观点的正确性。最后,总结陈词,说明上述观点的正确性,也可以升华或者深化自己的观点。示例一:论题:15、16世纪
开始,人类历史进入一个新的转折时期论述:15、16世纪开始,亚欧大陆农耕世界的内部,首先在西欧,社会经济发生了前所未有的根本变化。
人类历史的前资本主义时期因这个变化而归于结束,资本主义开始以其新的生产力和生产关系出现在历史的地平线上。15、16世纪开始结束了世
界各地相对孤立的状态,各地的文明开始会合交融,日益连成一个整体。随着新航路的开辟,葡萄牙和西班牙,荷兰、英国、法国等欧洲国家也紧随
其后,纷纷加入海外探险的行列,开辟了欧洲前往世界各地的航路。欧洲的商人们开始直接同世界各地建立商业联系,他们把亚洲的茶叶、丝绸、瓷
器、香料,非洲的黄金和象牙,美洲的黄金、白银、玉米、烟草以及欧洲的枪支、工艺品等运往各地销售,赚取丰厚利润。从此,以西欧为中心的世
界市场的雏形开始出现。示例二:论题:资本主义的产生和发展引发15、16世纪世界历史的重大转折论述:15、16世纪开始,亚欧大陆农耕
世界的内部,首先在西欧,社会经济发生了前所未有的根本变化。在社会分工扩大的基础上,欧洲的城市和城镇日益增多,商品经济迅速发展起来。
14、15世纪先后在意大利的威尼斯、佛罗伦萨、西北欧的尼德兰等地的一些城市里出现了资本主义萌芽。资本主义工商业的发展,引起社会的巨
大变化,以自然经济为基础的西欧封建社 会渐趋瓦解。在社会和经济方面,人们从土地的束缚中,从封建人身附庸关系的羁绊中解放出来;从封闭
的封建城堡走出来,进入城镇和工商业中心,投入市场;商品经济 逐渐取代自然经济。在精神文化方面,人们力争从宗教神学的禁锢中解放出来,
追求 现实生活,尊崇理性与科学;科学技术的发展以及知识的不断积累和扩大,极大地开阔了欧洲人的眼界和活动范围,他们越海穿洋,走向欧洲
以外更加广阔的世界。世界 历史的地平线上初露近代的曙光,人类面临着一个新时代的到来。(“示例”仅作为参考答案,其他答案言之有理即可酌情给分)27.(15 分)(1)(9分)①.东晋侨置州郡的原因:稳定流民;保持南方社会安定;保护北方大族的利益;恢复和发展南方社会经济。(5分)②.东晋侨置州郡带来的问题:一是造成版图户口的混乱,一是由于侨郡白籍不服租役,成为大族控制人口的手段,影响政府财政收入。(4分)(2)(6分)限制了大族的占有人口,封建国家控制了较多人口,削弱了劳动者对地主的依附关系;增加了政府收入;限制了滥征赋役,减少部分杂税、徭役,使农民负担相对减轻。28.(15分)(1)原因:在一战中美国大发战争财,刺激了美国的政治野心;企图依仗其雄厚的经济实力,谋求扩大在国际关系中的影响力,通过建立并操纵国际联盟逐步建立世界霸权。(6分)(2)以积极的姿态参与国际联盟的创立并成为国联创始国之一,是主动融入世界的举措;为中国开辟了一个全新的国际外交平台,可以使中国更为清晰的了解世界, 也可以让世界听到中国的声音;还可以借助于国联开展国际合作与交流活动,有助于中国社会的变革与发展。(9分)29.(15分)(1)在大名改革婚丧风俗,力求简约,并争取减轻百姓负担;在郧阳惩治贪腐、改革军政、发展经济,促使郧阳成为地方重镇;支持张居正改革但反对其骄横跋扈等。(9分)(2)提倡节俭,追求简约;为官一任,造福一方;刚正不阿,不趋炎附势。(6分)zxxk.com学科网(北京)股份有限公司zxxk.com学科网(北京)股份有限公司zxxk.com学科网(北京)股份有限公司
献花(0)
+1
(本文系小磊老师首藏)