分享

《医学源流论》:阴阳是什么?

 火岩山 2023-06-01 发表于浙江
上一篇简单讲了阴阳,这篇继续讲阴阳。讲中医就离不开阴阳,抛开阴阳讲中医的都是门都没入的神棍。阴阳是天地万物运动的根本规律,这个规律是什么?我们往下看。
阴阳的特性之一升降,阳升阴降。我们讲阴阳失衡就是在说一个人的阴阳升降出问题了,该升不升该降不降。因为升降是一个整体的循环,阴阳从某种角度看,它是同一个事物的不同状态,对立统一的关系。阳从阴中来,阴从阳中来。
用天人同构的取象思维比较好理解。比如水循环,水气、冰块,液态水都是同一个事物的不同状态。水的气体形态是往天上走,往上升,到达一定的高度后,水气凝结一起转化成液态水以下雨的形式下降。太阳下温度高,水从液体转化成气体向上升;夜晚或低温,从气体转化成液体或固体。
上面是水的阴阳,人体内的阴阳升降本质上和水是相同的。顺带一提,宇宙的一切都是处于运动变化中,只有道是不动不易的。易经就是上古圣人总结的宇宙变化规律,所做的一部历法,或者说是一个简单的宇宙模型。
阴阳的升降,必然带来阴阳的相交,也叫交通、交合。就像两个人上下同一个楼梯,必然会碰面。交合也是阴阳运动的一个规律。
阴阳的运动规律之三,阳生阴长,阳杀阴藏,出自《素问·阴阳应象大论》。从时间角度来说,我们一年为单位,阳主生长,阴主杀藏。以四季为单位,阴阳之间又各有生杀,春天阳气升发为阳生,万物复苏生长为阴长,秋天阳气收敛为阳杀,万物收敛闭藏为阴藏。
这里简单总结下阴阳的特性:
阳:向上的、向外的、温暖的、好动的、无形的,对应太阳、白天、春夏、男
阴:向下的、向里的、寒冷的、喜静的、有形的,对应月球、夜晚、秋冬、女
文中徐大椿讲了元阳和浮阳的概念,其实就是阴阳,元阳是阴,浮阳是阳。这也是在表达阴阳的本质上是一体的。阴在下在里,也叫阴精或者精气,精化气,阳气是精气的转化而来,起到守卫和固摄阴精的作用。
徐大椿用太极图来解释元阳和浮阳。有兴趣大家可以看周敦颐的《太极图说》,结合《列子·天瑞篇》来互相参照理解更好。下面附上太极图:

图片

列子天瑞篇:
夫有形者生于无形,则天地安从生?故曰:有太易,有太初,有太始,有太素。太易者,未见气也;太初者,气之始也;太始者,形之始也;太素者,质之始也。气形质具而未相离,故曰浑沦。浑沦者,言万物相浑沦而未相离也。视之不见,听之不闻,循之不得,故曰易也。易无形埒,易变而为一,一变而为七,七变而为九。九变者,究也,乃复变而为一。一者,形变之始也,清轻者上为天,浊重者下为地,冲和气者为人;故天地含精,万物化生
有人可能好奇,阴阳可以一直循环下去,循环不止的同时是否就能长生不死呢?
不是的,元阳(阴)好比存款,用一笔少一笔。养生就是一门存钱的学问,只是一般人很难做到,纵观历史也就那么寥寥几人。广成子、彭祖、老子这些高一点,最低存款能用几百年;孙思邈,张三丰就差一些,存款只够用个百来年。
薪火相传才是生命长存的根本。一代代的旧生命死去,才有新生命的诞生。这也是阴阳护根循环的体现,阴代表死亡,阳代表新生。万物盛极而衰,周而复始。
内经讲,想存钱就要学会阴平阳秘。就是徐大椿讲的不要扰动元阳,阳气要像一堵坚固的城墙一样保护阴气,阴气好好静下来,不要夺阳气。具体如何操作,大家多看内经,反复看,读书百遍其义自现。《生气通天论》的内容与本篇的联系多一点。
以上就是今天的内容,阴阳的升降关系。
附:原文

卷上·脏腑经络·阴阳升降论

人身象天地。天之阳藏于地之中者,谓之元阳。元阳之外护者谓之浮阳,浮阳则与时升降。
若人之阳气则藏于肾中而四布于周身,惟元阳则固守于中,而不离其位。故太极图中心白圈,即元阳也,始终不动,其分阴分阳,皆在白圈之外。故发汗之药,皆鼓动其浮阳,出于营卫之中,以泄其气耳。若元阳一动,则元气漓矣。是以发汗太甚,动其元阳,即有亡阳之患。病深之人,发喘呃逆,即有阳越之虞,其危皆在顷刻,必用参附及重镇之药,以坠安之。
所以治元气虚弱之人,用升提发散之药,最防阳虚散越,此第一关也。至于阴气则不患其升,而患其竭,竭则精液不布,干枯燥烈,廉泉玉英,毫无滋润,舌燥唇焦,皮肤粗槁。所谓天气不降,地气不升,孤阳无附,害不旋踵。《内经》云∶阴精所奉其人寿。故阴气有余则上溉,阳气有余则下固,其人无病,病亦易愈。反此则危。故医人者,慎毋越其阳而竭其阴也。

    本站是提供个人知识管理的网络存储空间,所有内容均由用户发布,不代表本站观点。请注意甄别内容中的联系方式、诱导购买等信息,谨防诈骗。如发现有害或侵权内容,请点击一键举报。
    转藏 分享 献花(0

    0条评论

    发表

    请遵守用户 评论公约

    热点新闻
    类似文章 更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