分享

朝花夕拾 | 潘文龙:居士本来无垢

 向度文化 2023-06-01 发布于山东

朝花夕拾

水垢何曾相受,细看两俱无有。寄语揩背人,尽日劳君挥肘。轻手,轻手,居士本来无垢。

居士本来无垢

文 | 潘文龙



写苏东坡是一件危险的俗事。因为喜欢的人多,苏学已经成为一门显学,写不好就成了俗学。有时候细想,东坡居士和凡夫俗子一样吃喝拉撒,可是境界迥然。近来读李一冰的《苏东坡新传》,点滴随感,忍不住想写写东坡洗澡。

东坡爱洗澡,已成癖好。

苏氏父子初到黄州,居无定所,只好暂住寺院——定慧院。在寺里搭伙,跟从和尚们一起用斋。他白天睡觉,晚上出来闲逛。人生地不熟,乌台诗案的余惊尚在,生活条件简陋,能填饱肚子已属不易,洗澡是一件很奢侈的事。不过,即便如此,苏东坡还是要找个地方沐浴一番。他在《与王定国书》中描述了初到黄州的生活状况:

某寓一僧舍,随僧蔬食,感恩念咎之外,灰心杜口,不曾看谒人。所云出入,盖住村寺沐浴及寻溪傍谷,钓鱼采药以自娱耳。

因言获罪,所以灰心杜口;怕见生人,所以钓鱼采药。不过,哪怕是偏安暂居,苏轼还是要洗浴。或许所居寺院不方便,他经常去城南的安国寺去洗澡。

尘垢能几何,倏然脱羁梏。披衣坐小阁,散发临修竹。心困万缘空,身安一床足。岂惟忘净秽,兼以洗荣辱。默归毋多谈,此理要观熟。(《安国寺浴》)

洗澡,对于东坡来说,不仅可以洗去身上的尘垢,或许还可以洗去世间的荣辱。

现代人往往把洗澡和沐浴混为一谈。其实在古代,两者是有很大区别的。《说文解字》里说:“沐,濯发也,浴,洒身也;洗,洒足也,澡,洒手也。”也就是说,今天说的洗澡,在古代指洗脚洗手,而沐,是洗头,浴才是洗身体。所以甲骨文里,“沐”字像是一个人用双手捧起水来洗头,浴字则像是一个人在一个器皿里,旁边有水洒落。上古时斋戒前必须沐浴,以示恭敬。孔子还留下“沐浴而朝”的记载。秦时阿房宫里流出宫女洗浴的脂粉腻水,唐代华清宫里温泉水滑,贵妃出浴,一幅海棠春睡图。

宋代,作为官员,苏东坡和同僚们是有规律性的休沐制度的。这大概是从汉代确定下来,以洗澡的名义确定了休假制度。汉时规定每隔五天允许官僚们休假一天,让他们回去洗头洗澡换服洗衣。可见五天工作制早在两千年前就已经普及了。不过,对罪官身份连文书都不能签发的苏东坡来说,洗澡还真是一个问题。其实,即使是那样,卫生习惯还是取决于个人。同时代的王安石就很不修边幅,他位居高位,却很不讲究。可能是不喜欢洗澡,以至于身上都爬满了虱子。有一次在朝堂之上,一只虱子爬到了胡须上,弄得宋神宗忍俊不禁。
对于一个精神自由内心阔达的人来说,洗澡又何必在乎实际的形式呢?东坡到黄州的第二年早春,去三十里外的沙湖买田,路上遇雨。因为雨具让人先带回去了。所以众人都狼狈不堪,惟有东坡安步当车,竹杖芒鞋,沐浴一蓑烟雨,坦荡自然,内心里也无风雨也无晴。这是东坡的自然浴。

到黄州三年后,由心境寥落,寂寞沙洲冷,到慢慢地结识三五好友,加上时有故人过访,东坡开始“此心安处是吾乡”。有个冬夜,东坡在雪堂准备解衣休息了。虽不是望日,但月色入户甚美,良夜怎可辜负,他欣然起行,想起了住在附近承天寺的张怀民。两个人在寺院的中庭踱步,看夜色如水,竹柏交影,尘间水月,如梦如幻。这个元丰六年十月十二日的普通夜晚,后来被无数人记取,成为留在中国文化史上众多奇妙夜之一。这,也可以看作是东坡的月光浴。

一年后,东坡得到起复命令携带家眷离开黄州,漂泊江淮。年末岁晚,来到泗州。泗州,古城今已沉入河底,现在是以小龙虾闻名的江苏盱眙。因为一年将近,东坡偕同家人留在泗州度过余岁。或许是大半年的风尘飘荡,抑或是除夕将至吐故纳新,在泗州,东坡美美地洗了一个好澡。

元丰七年,腊月十八日,在雍熙塔下,由和尚开办的澡堂里,他痛痛快快地洗了一个热水澡。宋代,公共浴室一般由寺庙举办,许是洗得开心舒爽,东坡居士留下了两阕《如梦令》的沐浴词,还较早地记录了浴室中有“擦背”的助浴服务。

水垢何曾相受,细看两俱无有。寄语揩背人,尽日劳君挥肘。轻手,轻手,居士本来无垢。

自净方能净彼,我自汗流呀气。寄语澡浴人,且共肉身游戏。但洗,但洗,俯为人间一切。

助浴的人啊,请你手下轻点。一个心灵坦荡襟怀洁白的人,身体上这些泥垢算得了什么呢?有如禅宗自悟,自净才能净人。正如西方基督教的施洗,一个胸怀人世的智者,俯瞰的都是人间尘浊。此刻,还是让我忘记了自己这凡陋的肉体吧。

东坡一生酷爱陶渊明。据说他曾经把陶诗挨首和了一遍。后来得到了一卷陶诗,每天只读一点儿,害怕一下子读完了没的读。晚年流落惠州,有一首《和归田园居》之三,记述了洗浴后的快乐:

新浴觉身轻,新沐感发稀。风乎悬瀑下,欲行咏而归。仰观江摇山,俯见月在衣,步从父老语,有约吾敢违?

对于一个精神澡雪的灵魂来说,无论是身内身外,本来就没有污垢。

配图:网络 / 编辑:闺门多暇


潘文龙,作家,策划人,吴文化研究学者。现居苏州。出版有《手艺苏州》(合著)《医药苏州》《苏州名人故踪》《典范苏州之名士贤人》,编著《梅事儿》等书。

说明:本平台打赏即稿酬。相关信息请关注公众号后获取。


订阅《向度》:点击上方小程序或点击左下角“阅读原文”

    转藏 分享 献花(0

    0条评论

    发表

    请遵守用户 评论公约

    类似文章 更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