分享

清代皇室书画艺术

 新用户8926AVU2 2023-06-01 发布于北京
文章图片1

北京海淀区的万寿寺影堂,是大禅堂的东配殿,明万历五年(1577)始建,清代重修,原为陈设尊师画像的航所。 现为“万几余暇”清代皇室书画艺术展。

文章图片2

落日余晖——道光至宣统时期皇室书画艺术

文章图片3

清晚期,朝廷应对国内外风云变幻的政局捉襟见肘。内忧外患的困境使皇帝无暇顾及文化艺术,很难做到气定神闲地进行书画创作。皇室书画艺术呈现衰微之象。与之前相比,书画风格发生了一些变化。书法方面,这时期的皇室趣味已转而崇尚唐代书家欧阳询的书体,道光、咸丰、同治、光绪、宣统几代皇帝均依此面貌,体方笔圆,少有变化。宗室书画家由于家族传承等因素影响,仍有多样面貌。绘画方面,以往视为正统的文人画派和皇室扶持的宫廷画日渐凋敝。一些通商口岸受西方绘画影响颇大,海派、岭南画派等新面貌出现,对皇室书画产生一定影响,但皇室书画整体上仍延续着宫廷绘画的传统面貌,以细腻、工整、华贵见长。

文章图片4

道光帝御笔楷书团河即事轴 清道光壬辰年(1832)纵73厘米横68.5厘米

作品为道光皇帝自书“团河即事”诗。内容为“春光乍和煦、行馆俨芳园。映水柳初绿,迎人桃正繁。流年真易度,往事不堪论。火器幼龄习,追伤训朂恩。团河即事”。落款“壬辰季春月御笔”。后钤朱文印“道光宸翰”,白文印“政贵有恒”。诗尾有作者自注:“予十三岁恭随皇考在南苑习猎,于团河行宫内蒙恩面训,练习火枪,自是日加勉励,弗感疏怠。转瞬三十八年矣。抚今追昔,怆慕追感之怀,曷其有极。”

道光至宣统五帝的书画艺术 清道光、咸丰时期,社会动荡进一步加剧,国力日渐衰微。道光、咸丰二帝由于忙于政事和应对危机,在书画上并无多大建树。道光帝主要善于楷书,取法欧柳,尚能做到秀美严谨、结构精密。咸丰帝书法风格与道光帝相似,在授业师傅杜受田欧书风格影响下,结字更为标准工整。

文章图片5

道光帝楷书“承恩堂”横幅 清道光(1782-1850)纵61厘米 横126厘米

作品楷书“承恩堂”,钤“道光御笔之宝”。字体严谨端正,用笔精严,圆润秀气。道光帝旻宁(1782-1850),嘉庆帝第二子,在位三十年。性喜文雅,擅行书,喜画花鸟、兰草。

同治、光绪时期,文化艺术处于新旧文化的过渡阶段,呈现中西混杂、雅俗共赏的局面,但对同治、光绪二帝的书画并未产生太大影响。同治帝英年早逝,存世书画作品不多,但能看出具有一定的书画基础。其楷书以欧阳询《九成宫醴泉铭》为范本,追求工整。绘画崇尚设色清雅。光绪帝虽有志发奋,却始终被慈禧太后为代表的守旧势力压制,失意时常以书画自娱。其书法笔画颇有劲力,绘画寿院体画影响较多。

宣统帝平生喜画牡丹花卉,书法曾获晚清陆润痒、陈宝琛、梁鼎芬等人悉心指导,善欧体楷书,字体工整、浓黑醒目,具有一定造诣,常以书画作品赏赐近臣。

文章图片6

道光帝荷花成扇 清道光(1821-1850)纵16厘米 横43厘米 扇骨长29米

作品绘一茎荷叶舒卷,意欲伸展;一朵新荷从水中淤泥挺立而出,含苞待放,姿态娇艳。一株水草率意穿插其间。画面布局巧妙,线条工细,敷色沉稳。传写出富有生机物趣的自然形象。

文章图片7

道光帝御笔七言对条 清道光(1821-1850)纵183厘米横38厘米

此联书于云龙纹蜡笺纸上,内容为“水抱山环添画意,年丰民乐助唫情”。字体严谨端正,圆润秀气。道光皇帝在欣赏自然风光时,也能想到百姓生计,表现其作为国家君王的情怀和关切。下联钤朱文印“道光御笔”,白文印“刚健中正”。

文章图片8

咸丰帝御笔兰石图轴 清咸丰(1851-1861)纵42厘米 横37厘米

作品画舒展飘逸的兰草,布局疏朗,兰叶层次分明,上部书“空谷清芬”及奕詝七绝诗一首:“清露泠泠竹石旁,含薰自有不言芳。他时合与芝呈瑞,莫拟紉秋在楚湘。”书画相得益彰,表现出了兰花的孤高个性。

文章图片9

同治帝绘管城春满图轴 清同治(1862-1874)纵62.5厘米 横31.3厘米

画中石几上陈列有盆景三株,左边为松,右边为夹竹桃,中间的花碟寿字纹青花尊中插着桃枝,白中泛红的桃花星缀其上。画面上绽放的朵朵春花演绎着“千花百卉争明媚”春天景象

文章图片10

光绪帝御笔幽涧林谷图轴 清光绪(1875-1908)纵80厘米 横37.5厘米

画面采用深远构图,远处山峦重叠、林木扶疏,中景峭岩陡立,近处小桥、流水、人家。一策杖老者携仆童行走桥上,不远处的屋舍旁矗立三株高达古树。画面结构严谨,设色明洁。画面正中有“御笔”二字,钤印“光绪御笔之宝”“海涵春育”。画面左上侧题诗“石骨嶙峋百尺巅,峦头曲折挂飞泉。山梁高映长虹影,秋色苍茫而后天。光绪丙午立夏。臣王寿彭敬题。”后钤印白文“王寿彭印”、朱文“癸卯状元”。诗堂内题诗“南山郁初霁,曲江湛不流……良辰自多暇,忻与数子游。岁在民国二十五年端午节前一日,济堂苏尚志。”钤朱文印“苏济堂印”。

宣统帝御笔对联条 清宣统(1909-1911)纵143.5厘米 横33厘米

此对联为宣统皇帝《赐陈宝琛七十寿联》,内容为“世臣喻乔木,晚节视黄花”。下联钤朱文圆印“宣”,白文方印“统”。

文章图片11

宣统帝御笔楷书“凝清室”横幅 清宣统(1909-1911)纵37厘米 横105.5厘米

作品横书“凝清室”,钤朱文印“宣统御笔之宝”,书法工整,浓黑醒目,含欧体韵味。宣统帝溥仪(1906-1967),清朝末代皇帝,其父淳亲王载沣(奕譞第五子),其母为慈禧养女(荣禄之女)。1908年光绪帝载湉薨, 无子,慈禧太后岁选溥仪为嗣皇帝。溥仪在位三年,擅画牡丹花卉。

文章图片12

宣统帝御笔花卉轴 1922 纵144厘米 横42厘米

这幅花卉图没骨写意,设色秀丽精熟,极有风致。上部正中钤朱文印“宣统御笔之宝”。落款“壬戌孟冬中浣御笔”,并有大臣朱汝珍敬题诗一首。溥仪虽于1912年逊位,但仍居紫禁城称皇道朕。1922年12月1日,正值溥仪十六岁大婚之际,他欣然绘制这幅牡丹以表喜悦之情。

文章图片13

道光至宣统时期宗室书画家 道光至宣统时期,由于宗室家族传承性特点,出现许多优秀的宗室书画家。较之清盛期而言,在作品数量和艺术创造力上都有所衰落,他们接续清皇室能书善画的传统,往往数辈人专擅某类题材绘画,或某种字体的书写,其中不少人此后还影响了书画界很长时间。

道光帝同辈宗室书画家有:辅国公永敬之子绵铖、荣恪郡王面億、礼亲王昭梿等。

咸丰帝同辈宗室书画家有:惇亲王奕誴、恭亲王奕訢、醇亲王奕譞、孚郡王奕譓、郑亲王端华、庆亲王奕劻、贝勒奕绘、镇国公奕谟等。

同治、光绪二帝同辈宗室书画家有:贝勒载瀛、贝勒载洵、贝勒载涛、豫亲王懋林等。

宣统帝溥仪同辈宗室书画家有肃亲王善耆。

文章图片14

惇亲王长乐宫亲率山水轴 清咸丰(1851-1861)纵51.5厘米 横37厘米

作品是惇郡王仿仇英青绿山水,设色浓艳,用笔工整。楼台结构准确,山石造型独特。上题“仇实父所画十宫图。醇邸珍赏者也,曾借一观,其中长乐宫山水超秀,位置合宜,今仿为之以供怡琴先生清玩”。惇郡王奕誴(1831-1889),道光帝第五子,继惇恪亲王绵恺为嗣,后晋为亲王。

文章图片15

恭亲王奕訢临《献之静息帖》轴 清同治庚午年(1870)纵28厘米 横31厘米

奕訢行草临习《献之静息帖》。内容为:“献之:兄静息应佳,何似复小恶耶?伏想比消息理尽转胜耳。礐石深是可疑事。兄息患散,辄发痈,势为积乃不易,愿复更思。献之唯赖消息,内外极生冷而心腹中恒无他,此一事是差。但疾源不除,自不得佳。论事当随宜思之也。献之。姊性源净触事殊尝不可。献之。”落款“庚午五月为万松堂主临,恭亲王。”后钤印白文“恭亲王”。

文章图片16

多罗贝勒载洵兰轴 清光绪(1875-1908)纵82厘米 横20厘米

贝勒载洵所绘水墨兰石图,画中绘有山石和几簇盛开的兰花,淡远萧疏。落款:“澹影高标,拟石田法奉大雅嘱。贝勒洵。”后钤印白文,“贝勒载洵诗书画”。

文章图片17

豫亲王懋林楷书七言对条 清光绪(1875-1908)纵127厘米 横29厘米

此作为豫亲王楷书对联:“善养百花惟晓露,能生万物是春风。”钤朱文印“豫亲王”“染翰”。对联揭示了培植花草的主体经验,增添了春风给万物带来无限生机的观感。联中“百花”对“万物”,“晓露”对“春风”,可谓妙合天成。

文章图片18

肃亲王善耆书法条 1913年 纵233厘米 横60厘米

作品为杏黄色龙凤笺纸上书《般若波罗蜜多心经》。落款:“二弟属书,癸丑春日背临天瓶居士本,偶遂亭主。”钤白文印“肃亲王”。

文章图片19

庆亲王奕劻行书七言对条 清光绪(1851-1861)纵165厘米 横39.5厘米

此作为奕劻行书改写北宋秦少游的诗句:“读书众壑归沧海,下笔微云起太山”。署款“赓虞三兄雅署,庆亲王。”钤白文印“庆亲王”、朱文印“奕劻”。字体方正、结构严谨、比比顾盼。

文章图片20
文章图片21
文章图片22
文章图片23
文章图片24
文章图片25

皇七子奕譞楷书兰阳工次随笔卷 清咸丰(1851-1861)纵23厘米 横331厘米

作品为奕譞楷书兰阳工次随笔卷,内容依次为《简园记》《小蘧庐》《登城作》《登山口占》《题画》《简园古松》《公暇即事》《题扇》《为刘道士题风雨归舟图》《后院一联》《题画》《差寓一联》《偶成一联》《五月十五夜》《无题》《月夜》《渔樵横幅》《题画》《看画口占》《八仙寒山拾得渡海图戏成》《偶成》。卷后钤朱文印“皇七子”。白文印“和硕醇亲王”。拖尾附翁同龢跋文《乙亥之春有事》,落款“是岁三月望,翁同龢谨记。”后钤白文印“翁同龢印”。

文章图片26

道光至宣统时期皇室女性书画家 清代皇室女性自幼受过良好教育,大多能诗善画。出于维护皇权的需要,对皇室女性的记载大多凤毛麟角,导致她们的艺术才华鲜为人知。

至清晚期,由于慈禧皇太后执掌政权多年,加之她雅好翰墨,带动了当时皇室女性研习书画的风气,留下了大量书画作品,如瑾妃、珍妃之艺术才华广为人知。孝全成皇后、荣惠皇贵妃等皇室女性也擅长书画,并留有作品传世。

慈禧皇太后不仅以翰墨怡情,更将其作为重要的统计手段,常命屈兆麟、缪嘉惠、阮玉芬、潘祖荫、张仁甫等职业画家及善书大臣为她代笔,赐作品给臣子以示恩宠。

文章图片27

慈禧皇太后御笔“福”字条 清光绪癸卯年(1903)纵164.5厘米 横97厘米

慈禧皇太后墨书“福”字于云龙纹蜡笔纸上,结体严谨端正。正中上部题“御笔赐”,,右上题“光绪二十九年十二月二十三日,慈禧端佑康颐昭豫庄诚寿恭钦献崇熙皇天后”。左下题“赏戴花翎三品衔、正白旗公中佐领、镶黄旗校骑参领、造办处总管郎中臣崇启”。

文章图片28

荣惠皇贵妃楷书“锡兹繁衹”横幅 清同治(1862-1874)纵67厘米 横167厘米

作品为荣惠皇贵妃楷书“锡兹繁衹”横幅,乃乐府诗《征西将军登歌》里的诗句。有祝愿子孙后代繁荣昌盛的意思。字幅上部正中位置钤朱文印“荣惠皇贵妃之宝”。书法结构平正端庄,点画圆润浑厚,不露圭角。

荣慧皇贵妃《1856-1935》,西汉觉罗氏,同治帝之嫔,光绪间进为妃,宣统间尊封贵妃。清帝退位后尊为皇贵妃。

文章图片29

慈禧皇太后墨梅图横幅 清光绪甲午年(1894)纵24厘米 横62.5厘米

此作为慈禧皇太后所绘墨梅图,时年恰逢慈禧60大寿。画上有“光绪甲午仲春中浣御笔”字样,并钤“谦受益”白文印。画面上部中间位置钤以“慈禧皇太后之宝”朱文方印。此外另有题画诗一首“姑射仙人萼绿华,南枝开编占群花。琼楼玉宇高寒处,不数孤山隐士家。陆宝忠瑾题。”后钤朱文印“翰林供奉”。

文章图片30

端康皇贵妃“龙”字轴 清光绪(1875-1908)纵206厘米 横101.5厘米

此作是端康皇贵妃于蜡笺纸上墨书“龙”字,字幅上部正中位置钤朱文印“端康皇贵妃御笔之宝”。蜡笺纸吸水性不强,笔墨极难控制。此作幅面超大,笔法粗狂奔放,一气贯通,可见其颇有书法功力。

2022年9月24日

谢谢您的关注与观看!

    本站是提供个人知识管理的网络存储空间,所有内容均由用户发布,不代表本站观点。请注意甄别内容中的联系方式、诱导购买等信息,谨防诈骗。如发现有害或侵权内容,请点击一键举报。
    转藏 分享 献花(0

    0条评论

    发表

    请遵守用户 评论公约

    类似文章 更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