分享

《红楼梦》|进不去怡红院的柳五儿

 漫话红楼 2023-06-01 发布于北京

心比天高,身为下贱,这是曹雪芹写给晴雯的判词,也是晴雯薄命的根源。

这句判词,同样适用于柳五儿。

晴雯的薄命,源于她有着出众的外貌,因此被贾母喜爱而一步登天,成了宝玉的准姨娘,未来一片光明。

这种美女心态,自古至今都存在,以为凭美貌就可换取好命,咸鱼翻身。

柳五儿也有这种心态。

柳五儿出场很晚,在第六十回,是由芳官引出的。作者只用一句话,就突出了她品相不凡:“原来这柳家的有个女儿,今年才十六岁,虽是厨役之女,却生的人物与平、袭、紫、鸳皆类。因他排行第五,因叫他是五儿。”脂批:五月之柳,春色可知。用五月柳来形容,而非三月之花,且与四大丫鬟相提并论,可知非庸脂俗粉。

         

拥有如此资质,心高一点自是正常,人往高处走,谁不希望活得更宽裕呢?

因此,她拒绝了小厮钱槐的求婚,一心要进怡红院。

目标明确是成功的第一步,接下来,就是朝着目标努力了。

可是,柳五儿终究没能进得去怡红院,而且还在这个过程中,把小命丢了。

怡红院这么难进吗?

我们先来看她进怡红院的目的。

近因柳家的见宝玉房中的丫鬟差轻人多,且又闻得宝玉将来都要放他们,故如今要送他到那里应名儿。”这是柳五儿她娘柳嫂子的想法。

这句话值得解读一下。

柳嫂子和天下所有疼爱儿女的母亲一样,希望女儿不受苦。因此,她想把女儿送进怡红院有两个原因:一是怡红院“差轻人多”,即事少工作轻松;二是“将来都要放他们”,希望这份工作只是个过度,将来还能辞职出来自行安排。

简而言之,柳嫂子看中怡红院是因为轻松自由。

再看柳五儿自己是怎么想的:“一则给我妈争口气,也不枉养我一场;二则添上月钱,家里从容些;三则我的心开一开,只怕这病就好了——便是请大夫吃药,也省了家里的钱。

三个理由,前两个都算正常,单位好脸上有光,且能挣钱,这都是世人的普遍心理。但这第三个理由,就分明把怡红院当疗养院了。

是的,柳五儿有一个严重阻碍她进怡红院的问题:“素有弱疾”,像黛玉一样,是个长期生病需要用药养着的人。

这样的人,怎能给人当差?

何况,怡红院是贾府上下重点保护的地方,平时丫鬟生病都要回去养,尽量让宝玉远离病源。柳家却准备把一个病人送进怡红院,送到宝玉身边,这就是认知不明,初心就错了。

怡红院是最吃香的地方,也正因为如此,想要进去很难。柳家凭什么就敢做这样的梦呢?一是因为五儿的资质,二是因为有芳官这条门路。

也就是说,柳家想用走后门这种非正常的方式,把五儿送进怡红院。

芳官是什么人?不过是个十来岁的小丫头,只因投了贾母的缘而进了怡红院,又得到宝玉的宠爱,于是认为自己有百分百的把握把五儿弄进怡红院。

芳官的理由很简单:“我听见屋里正经还少两个人的窝儿,并没补上。一个是红玉的,琏二奶奶要去还没给人来;一个是坠儿的,也还没补。如今要你一个也不算过分。

这话听起来很有道理:有两个空缺需要填补,要一个资质不错的进来当然没问题。

但实际上,问题大了去了。

这么重要的人事安排,岂是傻白的芳官能看懂的?

怡红院丫鬟的安排,大致有这么几个来源:一是像红玉一样,在大观园建造之初,被安排进来看园子。等到宝玉住进来,自然就成了怡红院的三等丫头,做着打杂的活。二是像春燕那样,被管理者从众丫鬟们中挑选出来,分派到怡红院;三是像袭人和晴雯一样,被老太太亲自调教并指派到怡红院。

因此,除非像芳官一样得到老太太青睐,五儿想进怡红院,一定要经过王熙凤才行。这是王熙凤的职责,选错了人她是要担责的。

另外,王熙凤也有她的私心。因金钏空缺,好几拨人给王熙凤送礼,想要把女儿送到王夫人身边顶金钏的缺。连王夫的丫鬟都由王熙凤经手,何况宝玉呢?

这也是王熙凤的一条生财之道,如果就这样让芳官走后门给解决了,王熙凤能善罢甘休?

芳官以为只要宝玉点头就行,却不知道宝玉从来只有嘴上功夫,毫无实权的。即使真如宝玉所说“明儿直叫他进来罢,等我告诉他们一声就完了”,暂时进来了,王熙凤也肯卖面子接受了,那么该怎么安排五儿的编制呢?无论是顶红玉的缺,还是顶坠儿的缺,都是干杂活的三等丫头,并不轻省,不能和芳官享受同等待遇。

何况,五儿还经常生病无法上岗。

这些,芳官都想不到,她只会从自身出发,以为五儿进来能和她一样,陪宝玉玩就够了。

理想很美好,现实很残酷,活了半辈子的柳嫂子,和芳官一样幼稚,以为给女儿谋了一条康庄大道,却不知从她有这份初心开始,就把女儿架在了火上烧烤。

因为,芳官的这条路子不正。

被特招进怡红院的芳官,并没有跟袭人好好学着怎么当差,却跟晴雯学会了和宝玉没大没小地瞎玩,全然不知道主仆和尊卑之别。

因此,当芳官把从宝玉那里得到的玫瑰露送给五儿时,就注定了五儿将无缘怡红院。

玫瑰露是什么东西?当初袭人从王夫人那里取回来时,王夫人强调过,“那是进上的,你没看见鹅黄笺子?你好生替他收着,别糟踏了”。

进上的,即贡品,普通人无福消受。这个无福,指的是普通人没有机会接触。如果无意拥有了,容易让人怀疑是非法渠道所得。

第二十九回,清虚观打醮,道士们送了宝玉一盘子贺物,都是富贵子弟的佩戴之物。当时宝玉要拿去散给乞丐,被张道士阻止:“若给了乞丐,一则与他们无益,二则反倒遭塌了这些东西。”张道士说得委婉,“与他们无益”,就暗含了容易让他们获罪。乞丐们拿着这些东西,无论是去典当还是去售卖,都容易引起怀疑而带来无妄之灾。

所以,与自己身份不符的东西,最好不要拥有

这个道理,宝玉不懂,芳官更不懂,有过几十年生活经验的柳嫂子也不懂。于是,当他们拿着玫瑰露做着最温情的关怀之事时,灾祸便来了。

虽然最终有惊无险,但过程实在太过磨人:“被人软禁起来,一步不敢多走”,“五儿心内又气又委屈,竟无处可诉;且本来怯弱有病,这一夜思茶无茶,思水无水,思睡无衾枕,呜呜咽咽哭了一夜”。

五儿虽然是厨役的女儿,却也被母亲保护得很好,好似温室里的花朵。因此,一点点风浪都足以摧毁她。

经历了这一件事,“受了委屈烦恼,回家去又气病了”。恰好在此时,宝玉提出“明儿直叫他进来罢”,谋了这么久,怡红院的大门终于向她敞开了,她却因病进不来了。

本来是要谋一条生路,结果谋成了死路。一个美如五月柳的女孩,就这样夭折在十六岁的花季。

很巧,晴雯死的时候,也是十六岁。

是不是很残酷?这正是曹雪芹无情之笔的可贵之处,他告诉我们一个虽浅显却实用的真理:美好生命的夭折,通常就在这些看似微不足道的行为里。

五儿有罪吗?当然无罪,但她就得死;晴雯有罪吗?也无罪,但她也必须死。

心比天高,身为下贱,五儿和晴雯走的是一条相同的路,不肯脚踏实地谋未来,期望通过取巧的方式一步登天,最终葬送了生命

成功从来没有捷径,无论哪一个时代。

    转藏 分享 献花(0

    0条评论

    发表

    请遵守用户 评论公约

    类似文章 更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