分享

政和通宝狭穿版族详解—(下)旁系篇

 馱夫 2023-06-01 发布于福建
前文引述:
笔者将狭穿大类分为两个分支(以下例举整合新老北铜谱,并排除新北铜中的一些不确定因素)。分别是以“狭穿”本体为发散的,在风貌形制上有明显联系脉络的本系。本系包含本体“狭穿”,“狭穿广郭”,“狭穿广郭大字”,“狭穿仰俯”,“勾和”,“狭穿细缘”等版式。
另外,则是形制风貌上相似,脉络可循但文字风格明显有异于本体的旁系,旁系包含“短宝狭穿”,“长宝狭穿”,“阔政狭穿”,“异书”等版式。
图片
图片
(狭穿广郭)

旁系诸版,其共同的特征即是铸造的水平皆属上乘,与本系常见版式本体“狭穿”,“狭穿广郭”相较,几种常见版式既保留了铜质精好,肉厚钱周的特点之外。钱文的铸造细节呈现,艺术表现力都要提高一个层次。

旁系中,最为常见的版式即是阔政狭穿的真书钱。其对品则略少。此版所彰显的一系列特征,倒是与本系本体最为相近,当然,钱文除外。
有着相对稳定且良好的铸造质量,却也常会出现铸造呈现良莠不齐的现象。同样给人不求精美但求良造的感觉。
文字方面,首观给人“怪诞”之感。这种现象在政和以前的徽宗平钱里是几乎没有的。就算是还带有强烈元符味道,并没有形成徽宗风格的早期圣宋钱,也几乎没有这样的代入观感。
图片
图片
阔政狭穿对品)

细查总结,其实倒不是文字不具美感,而是其夸张的币面构局与各部比例的相互控制所致。

正如其版式名称,政字宽阔的出奇,向两边的延伸感极强,颇有“横卧”之势。其余三字也皆宽阔,似有撑满币幅之意图。大大的字却配小小的穿口,各种视觉因素相呼应,特殊感便油然而生。但是,整体来看的确给人一种“稳定”之感,这说明在币面设计这方面,此版是成功的。个性得以彰显,亦能追求到一种和谐。
有时不得不感慨徽宗泉在币面设计上下的一些功夫,可能因为笔者本职是建筑师的原因,尤其喜好观察“比例”配置带来的视觉效应。例如崇宁通宝中的大字高走通,则是大字配比较广的穿口,我有时在想,这种“适合”是必须的,因为如果此版不是偏广穿,而改用其他尺度的穿口,那或许它的美就得打去点折扣了。“适合”的尺比带来建筑的美,同样也作用于钱币吧。
图片
图片
图片
(关于和谐的“比例”带来更佳的币面美感。政和折二中的阔字狭穿篆书也是一个较好的例子,依旧大字配狭穿,浑厚却内秀,别具一格。并且,正因为政和折钱中大部分的版式皆有“比例”失谐的问题,所以在观感上往往无法让人快速感知其魅力。)
再说到“阔政狭穿”真书钱的文字,其实也是十分的有味道的。乍看,似无有结构,亦无技巧。但若久观却能感受出几分磅礴浩然,不似一些版式的纤媚,倒是因为稚拙而有了古韵。此版的文字让我想到宁夏固原博物馆石刻馆内所藏的 “三关口筑路碑”。颇有些“八分”之韵。
图片
(三关口筑路碑局部)

有意思的是,此版的篆书钱若不察文字、构局与真书钱的关联性,在铸造质量上很难将其联系为对钱。篆书钱常有铸造问题,缺边少肉的现象频出,且钱体在一般情况下都要薄于真书钱,铜质也不如对品精良,铸造量也要少很多。但是综合其他信息,笔者对于其两为对钱的判断依旧保持认可。这种现象似乎可以说明,此两品虽为对钱,但并不是同时铸造。

徽宗一朝自崇宁始,暂罢铸对钱,无论重宝、通宝以及其后的大观钱都没有对钱存在。这与期间的罢铸小平钱,币制改革等活动不无关系。笔者认为罢对钱的还一原因即是当局上层可能存在的对于铸币风貌的欲求统一与标准化的探求,是对开元通宝等优秀前朝铸币更进一步的学习,并力求革新的表现。笔者曾在一篇文章《前徽宗时代与后徽宗时代》中简单探讨过,此处便不在赘述。政和年始恢复对钱制,那么这种虽为对品,却明显不在同时铸造的现象会不会是因为对钱制的重新启用而在仓促下补充铸造的原因所致?引人遐想。
阔政狭穿有一直接变化式,即“异书”。此版通宝二字与阔政狭穿几乎完全相同,唯独字势略有微差,比如,异书宝字为直宝,而阔政狭穿却是有一点仰的。最大的区别则为政和二字写法,异书的政字没有明显的“阔势”,原因在于政字攴部捺笔无拖出,收笔短促,政字正部上横短促,和字则是有无禾部有无勾笔的区别。总体来看,稚拙之味更足些,也颇有美感。
此两品在形制上亦同,几乎没有任何区别。笔者认为异书是由阔政狭穿改字而来,原因在于和字的勾笔明显与直笔相接不谐,后加特征明显。另外政字只需要稍作加刀改形即可实现转换。
此版存世极为稀少,可能是因为改字并少量铸造后,出于某种原因被放弃所致。这也使得其并不存在对钱(至今未现)。
图片
(阔政狭穿与异书)

旁系中,铸造最精良者当属短宝狭穿与长宝狭穿两版,所见之品皆可谓处处精良,用一句常语概括之即是“肉好周郭”。

此两式在文字上与阔政狭穿有异曲同工之处,似乎能感受到其相承性。但若连带形制一起看,短宝狭穿则更为相近。一是文字的风格更为相似,二是此两品钱背郭皆略广,因此看起来穿口被“放大”了。也正因为此,笔者认为短宝狭穿的篆书钱实际上并不是“短宝狭穿”真书的对钱,原因即在于此,篆书钱的钱背穿郭更细,因此看起来穿口更加狭小,并且略微带决文。这是一个不能够忽视的细节,另外篆书钱的文字精度也要更胜,铸造呈现给人以字深之感。
故此,笔者是认同目前一些研究者将其归为独立版式的判断的。例如宋研的周鲲老师将其命名为“狭穿宽通”,笔者认为颇为准确。
不过长宝狭穿与其变化式,即长宝狭穿背四决。此两版其实在各色特征上都与短宝狭穿篆书钱有所关联。比如文字写法上都有遒劲之意,形制上缘细字深,背穿视觉狭小或时而微带决文,铸造精好,尺寸较同。笔者认为,如果一定要安插一个对钱,此品作为长宝狭穿或其变化式的对钱倒是颇为合适,虽有乱点鸳鸯谱之意,但似乎的确可以成立。
图片
图片
图片
短宝狭穿篆书钱)

得一提的是,长宝狭穿背四决此版除了背的特征区别之外,文字也是有差异的,背四决的和字口部向右下撇斜,而长宝狭穿本体为正口,是一个不错的分辨小技巧。

分版族的意义何在,乍一看无非是一些臆想与推断罢了。
对于一些特征明显的版式大类来说,仅是跟随学科的一般逻辑去归纳便可非常明晰的被整理出来。例如政和钱里的狭通大类,大观钱里的降通大类等等。但是,如果想要更进一步的去探索版式之间的变化联系、演变脉络、铸地出处等,就需要我们把更多的版式联系在一起去看。尝试去跨越一些类别,甚至跨越年号。这个时候,所谓的“版族”联想,以及其带来的进一步自我归纳就显得十分有用了。
其实,优秀的泉谱也已经给了我们启示,例如老北铜里大观平钱篇的短尾大和降通这两个大类为什么会被紧放在一起,正是因为这样的概念存在。
只不过,版式的分类是以第一特征为主引,展开后再酌情逐步追加第二第三特征与区别的。因此有很多实际上可能存在关联,能够形成族系的版式被分归为不同的大类。
优秀的泉谱,必是要给与读者最为科学且简明有力的分类的。以老北铜来看,其归纳法无疑是相当成功且致用的。但是,以自我认知为主去进一步归纳,划分版族也依旧有它的意义。即是给予我们自身更多学习的空间和探索的可能,赋予遐想的乐趣。
最直接的一点或许是----方便记忆,方便收集。
图片
图片

    本站是提供个人知识管理的网络存储空间,所有内容均由用户发布,不代表本站观点。请注意甄别内容中的联系方式、诱导购买等信息,谨防诈骗。如发现有害或侵权内容,请点击一键举报。
    转藏 分享 献花(0

    0条评论

    发表

    请遵守用户 评论公约

    类似文章 更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