分享

钱穆先生:万物一体之理想长存于心,可以革除积习、变化气质

 我的书海601 2023-06-01 发表于广西
如何泯化小我,还复大我?宋儒有一句扼要的话,叫做“变化气质”。横渠的《正蒙》说过:
 
形而后有气质之性,善反之,则天地之性存焉。故气质之性,君子有弗性者焉。
 
程明道说:
 
学至气质变,方是有功。
 
朱子说:
 
气质之说,起于张、程,极有功于圣门,有补于后学,前此未曾说到。故张、程之说立,则诸子之说泯矣。
 
现在且问,如何才叫气质变化呢?明道的语录上曾经举着一个具体的例说:
 
人语言紧急,莫是气不定否?曰:“此亦当习,习到自然缓时,便是气质变也。”
 
然则气质变化,照明道的说法,是无异于革除一个旧习惯而养成一个新习惯。在他的《识仁篇》上也说:
 
存得便合有得。盖良知良能,元不丧失。以昔日习心未除,却须存习此心,久则可夺旧习。此理至约,惟患不能守。既能体之而乐,亦不患不能守也。
 
本来小我之私,只是心理上相沿的一种习惯,一种思想上的积习。
 
宋儒意见,人生一切习惯,皆从躯体起。他们所谓“气质”,即指躯体而言。他们理想的人生,一切应服从纯理性的指导,不该为躯体所左右或主宰,故须变化气质。
 
即如婴孩生命开始,那时他尚不知有所谓小我之私。小我之私,只是人心以后逐渐染得的新习。

要泯化小我,还归大我,则须把天地万物与我一体的理想长存在心,令他成为心理上思想的又一新习惯。待那新习惯既成,以前旧习惯自除,小我之私,便自泯化。那时则是变化气质后的理想境界了。
 
——钱穆先生《阳明学述要》

Image

钱穆(18951990),史学大师、国学大师,著有《国史大纲》《国史新论》《中国历代政治得失》《中国历史研究法》等1700余万字的史学和文化学著作。
钱先生说:任何一国之国民,尤其是自称知识在水平线以上之国民,对其本国已往历史,应该略有所知。所谓对其本国已往历史略有所知者,尤必附随一种对其本国已往历史之温情与敬意。

微信号:qianmuyuzgwh

新浪微博:钱穆与中国文化

敬请关注

上下五千年,纵横十万里

经纶三大教,出入百家言

关注中国文化,关注南怀瑾先生

    本站是提供个人知识管理的网络存储空间,所有内容均由用户发布,不代表本站观点。请注意甄别内容中的联系方式、诱导购买等信息,谨防诈骗。如发现有害或侵权内容,请点击一键举报。
    转藏 分享 献花(0

    0条评论

    发表

    请遵守用户 评论公约

    热点新闻
    类似文章 更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