分享

成年人的三大觉醒:懂宽恕,能包容,敢突破

 富书 2023-06-01 发布于北京

作者:以安(富书作者),来源:富书(ID:kolfrc)
见众生,理解了众生万象,便懂了宽恕;见天地,体会了伟大和渺小,便会了包容;见自己,看到了局限和不足,便敢于突破。

周国平说:“在一切力量中,最不可缺少的内在力量,就是觉醒。”
人生,是不断觉醒的过程,长大并不意味着成熟,觉醒才能带来蜕变。
觉醒是自我的成长,是一个人不断向下扎根,向内求索,向上生长的过程。
真正觉醒的人,懂得透过众生万象、人生百态,不断学习,不断反思,能把走过的路,看过的风景,内化成人生的智慧。
一个人的强大,往往从三次觉醒开始。

懂得宽恕,是见众生的智慧

弘一法师说:“众生就是人性,妖魔鬼怪名利权情,见了众生,明白了众生,所以宽容,所以慈悲。”
众生皆苦,见的人多了,便了解了百态人生,就会对世人多一分体谅,对世界多一分接纳。
当渐渐学会了宽恕,内心也便多一份坦然与豁达。

《人生海海》中,“我”本来过着简单幸福的生活,可因为“小瞎子”的一句谣言,让“我”的家变得支离破碎。
爷爷因受不了谣言的污蔑,出卖了上校,在村里人的吐沫星子中上吊自尽;
大哥作为长子,被迫做了倒插门女婿,受尽了侮辱;
母亲和二哥饱受折磨,抑郁而终;父亲行尸走肉般地活着
而“我”一个人被迫漂洋过海,远走异乡,在西班牙过着颠沛流离、风餐露宿的日子。
“我”恨透了小瞎子。
多年后,事业有成的“我”回到魂牵梦绕的家乡。
看着眼前早已被割了舌头、挑断了手脚筋骨、沿街乞讨并且浑身散发着臭味的小瞎子,“我”咒他早死。
可随着时间的流逝,“我”去到了更多的地方,见了更多的人,发现原来这个世上,有很多人的生活令人绝望,却依然兴高采烈地活着。
再次回村见到小瞎子, “我”一改往日嫌弃的冷漠,主动给了他两张一百元,他用僵尸手在地上写下了一行字:大人不记小人过,谢谢你。
“我”当然不需要他的感谢,但这不经意的善举,却给“我”留下了经久不息的安慰。
“我”饶过了他,也饶过了自己,内心感到前所未有的安宁。
麦家在书中说:“人要学会放下,放下是一种饶人的善良,也是饶过自己的智慧。
深以为然,宽恕别人,也是宽恕我们自己,让自己不再跟痛苦较劲。
人生海海,越是执着于过去的仇恨,内心的负累越多。
与其在仇恨的牢笼里痛苦挣扎,不如走出去,见识更多的人生百态,然后学着宽恕,试着放下,坦然享受内心的安宁。
包容差异,是见天地的涵养

《逍遥游》里有这样一个故事:
蝉和斑鸠讥笑北海大鹏,说:“我们决定起飞的时候,一遇到榆树和檀树就停下来了,如果飞不上去,落在地面就是了,你又何必要累死累活地飞到南海去呢?”
然而,大鹏鸟没有因为它们的中伤而怀疑自己,依然遵循着自己的节奏,飞向了九万里的高空,最终到达南海。
对于翱翔在九万里高空的大鹏而言,天地广阔浩瀚,而世间的万物犹如一粒粒尘埃。
不同的环境塑造了不同的眼界,也塑造了不同的认知和思维,站在自己的角度或凭自己的喜好去定义别人的行为,就容易对他人的见解嗤之以鼻。
茫茫众生,坚持自我很容易,难的是守住自己节奏的同时,还能包容差异。
庄子和惠子就是这样一对好朋友。
两人一个哲学家,一个魏国官员。
庄子向往精神自由,他逍遥不羁,平日隐于山野。他不理解惠子为什么非要做官,将自己沉醉于俗世红尘。
惠子位高权重,忧国忧民。他也看不懂庄子,明明穷得吃不上饭,穿不起衣服,买不起鞋子,却还整天幻想逍遥自在。
两人经常因为观点相悖而辩论不停,但无论怎样,他们没有渐行渐远,反而始终感情深厚,惺惺相惜。
庄子和惠子都是见过世面、阅历颇深的人,所以他们能理解世间万物的多面性,也能包容和尊重彼此的差异性。
就像电影《一代宗师》里说的:“见天地,览乾坤而容不同。”
真正的智者就是这样,允许自己与别人不同,也允许别人与自己不同,心态开放,思维开阔。
哲学家罗素说:“须知参差多态,才是幸福的本源。”
很多时候,相同的思想和观念,只能激发自身的认同感。
而不同的思维和观点,却能开阔眼界,促使我们换个角度去思考问题。
所以请走出去,见识更广阔的天地,突破自我的狭隘,不再不陷于计较和成见,拥有“大度兼容,万物兼济”的胸怀。

突破认知,是见自己的修为

网上有人问:“为什么我尝试了很多次,却还是做不好?为什么我明明很努力,却还是会失败?”
有个回答深得人心,他说:“那是因为你对自己的认知偏离了客观事实。”
的确,只有对自己有正确客观的认识,才能更好地自我觉察,才更容易收获更加美好的人生。
《道德经》里说:“知不知,尚矣;不知知,病也。”
意思是说,一个人知道自己的无知,是明智的,不知道自己的无知,是很糟糕的。
一个人的失败,往往源于对于自己的认识不够客观,对于外界事物的认识也很肤浅。
罗翔老师在一次采访中讲过自己的故事。
本科毕业后,感觉自己达到了法律的巅峰状态,什么都懂,什么案件都敢接,什么案子都敢分析。研究生毕业后,更是讲遍了所有法学部门的课。
但随着知识的深入,年龄的增长,他慢慢理解了,自己之前所谓的“什么都懂”是多么的愚昧无知。
当有人再邀请他去讲法律,他会表示,其实自己懂得不是很多。
他说:“即便你再优秀,在某个专业属于杰出者,你对人类知识的理解也是很少的。所以,承认自己的无知,才是开启智慧的大门。”
一个人对于这个世界,了解得越深入,越容易进行自我洞察,避免自我陶醉,从而能更客观地认识和评价自己,保持谦逊。
杨绛曾说:“人生一世,需要有三个自觉,无非是认识自己,洗练自己,自觉自愿地改造自己。”
人生最大的困难就是真正地认识自己,只有对自己有清楚的认知和了解,才能看到自身的局限与不足,才会成长和进步。
一个人最大的修为,是善于发现自身的局限,不断地反省。
只有这样,才能打破原有的认知,改变固有的思维,最终不断觉醒,得以成长。

很喜欢蒋勋的这句话:
“生命是一场对话的旅途,与自己对话,与周遭对话,与世界对话。”
确实,人生是一场觉醒的过程,是不断精进自己的修行。
见众生,理解了众生万象,便懂了宽恕;
见天地,体会了伟大和渺小,便会了包容;
见自己,看到了局限和不足,便敢于突破。
往后余生,愿你踏过万水千山,看遍百态人生,拨开千重迷雾,迎来自己的觉醒。

这样的,才是一个成熟的成年人最好的标志。

    转藏 分享 献花(0

    0条评论

    发表

    请遵守用户 评论公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