分享

他7岁考上“书法研究生”,实力高于董其昌,让日本书坛“甘拜下风”

 三余字画 2023-09-06 发布于山东

若要问明代书坛的“宗师级”人物,人们可能会想到文征明、董其昌等,但是一定没有人想到他,他的书法实力高于董其昌,是明代真正的“一代书宗”。

这个人就是姜立纲,字廷宪,从小天资聪颖,幼年时就可以书写径尺大字,是当之无愧的“书法神童”。

根据《翰林院记》记载,姜立纲在7岁时,便因为精湛的书法技艺,被选入翰林院之中,成为秀才,古代的秀才水平相当于现在的高材生。

而翰林院这样顶尖学府的秀才,就相当于今天的研究生水准,光从天资而论就足够超过董其昌,而且他在“天才”之路上一直稳定发挥。

20岁被授以中书舍人官职,当时宫中的制诰、匾额,大多都出自他之手,学子们将他的字体奉为“姜体”,一时间风靡全国。

而且他的书作不仅在国内流行,在日本的影响力也极大,当时日本人建了一个国门,并打算在国门上题一幅好字,但是他们选遍国内,也没有找到好的书法家。

于是不远万里来到中国,并选中了姜立纲,请他为国门题字,这幅字后来成为了日本的“至宝”,让日本书坛真正做到“甘拜下风”。

但是很可惜姜立纲的传世书作稀少,较经典的就是楷书《东铭册》,此作内容是北宋思想家张载《正蒙》中的《东铭》一篇。

全卷长约2.63米,单字大小在7.5厘米左右,字体棱角分明、气势凛然,结体严谨,点画精致,深得“唐楷”的传承。

将颜真卿、柳公权、欧阳询的楷书特点融合在一起,既有“欧楷”的险绝之感,和“柳字”的清健骨力,又具“颜体”的端正之势。

尤其是跟柳公权的书法最相近,我们都知道“柳字”难学,因为“柳字”的内在筋骨之力,需要较强的基本功,而且柳公权的书作大多都是碑刻传世。

我们很难从刀痕中见笔痕,因此很多人虽然喜欢“柳字”,却也不敢靠近,但是《东铭册》改变了这个问题,此作笔笔稳健,充满清劲之力。

多取学“柳字”的多棱起笔法,但是相较与“柳字”的斜欹、 险峭,此作字体更加平稳、匀称,粗细反差较大的横、直画都改变的均匀。

力求达到平衡之感,同时姜立纲还学过王羲之、钟繇的书作,深得晋人的笔法,明代文学家王世贞曾在《书画跋》说:“右军迹今几绝矣,近代得其笔者唯赵子昂、姜廷宪二君”。

《东铭册》是姜立纲的楷书精髓,也是我们学习楷书的范本之一,可时常临摹,学习其中的楷书技巧。

慢慢向柳公权书作靠近,若能将本作中的技法全部掌握,那么在学习柳公权书作是就会得心应手,真正写出“柳字”的强劲骨力。

    转藏 分享 献花(0

    0条评论

    发表

    请遵守用户 评论公约

    类似文章 更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