分享

长篇连载《三国鼎立》(114)——司马懿隐退·高平陵事变

 新用户6303bXRU 2023-06-01 发布于重庆

(紧接上期)

第八节 司马懿隐退

东边与高句丽和南边与孙权的战争并没给魏国时局带来多大的改变,曹爽等人一如既往地胡作非为,以至民间出现:“何、邓、丁,乱京城”,还有“台中有三狗,二狗崖柴不可当,一狗凭默作疽囊”这样不满的歌谣。

二狗指的是何晏、邓飏;一狗指的是丁谧。“崖柴”是形容狗呲牙要咬人的样子。“疽囊”本意是毒疮里毒液聚集的根部,引申为群恶聚集的地方。默(一作黠)是曹爽的小名。此话是说三狗都咬人,其中丁谧最凶,主要是凭借曹爽的宠信。

这里有必要澄清曹爽迁太后于永宁宮的罪名。太后住永安宮、永宁宮都可以,也都一样。住哪里就称为什么宮,如曹丕的文德郭皇后住永安宮,就称其为永安宫;曹睿的明元郭皇后住永宁宮,就称永宁宫,没有强迫太后一定要迁往永宁宮的道理。

《晋书》中记载的曹爽迁太后于永宁宮,太后与司马懿相对哭泣而别完全是捏造,是想加曹爽之恶。想想这个很有镜头感的场景就知道是假的,曹爽要迁太后,不会拉司马懿一起,就算拉司马懿一起,太后也不会和司马懿相对哭泣而别,这成何体统?曹爽作恶的事情已经足够多了,《晋书》这个捏造完全是画蛇添足。

面对曹爽集团的胡作非为和嚣张跋扈,司马懿没有一战而胜的把握,选择了退避三舍。正始八年(247年)五月,司马懿称病不朝。

司马懿这招看似服软退却,其实很阴险毒辣。一方面,不能和曹爽正面为敌,因为没有必胜的把握。一旦公开敌对,就是你死我活,但鹿死谁手还未可知,这个风险太大了,司马懿不愿也不敢贸然行事。

要避开公开敌对的风险,最好的办法就是不与曹爽同朝议事。议事就会产生分歧、矛盾,不小心擦枪走火就满盘皆输。

另一方面,司马懿深知只要退下来,曹爽一伙就会更加肆无忌惮地胡作非为,会得罪更多的官员,会引起百姓更多的痛恨,在民怨沸腾时自己以救世主的姿态出现,拨乱反正,更容易树立威望,得到官员和百姓的拥戴。

这样做也有一个巨大的风险,就是曹爽集团抓住这个机会,幡然醒悟,改邪归正,赢取官心、军心、民心,那么司马懿就真的只能在家凉快了。不过这只是理论上的风险,曹爽集团已经病入膏肓不可就药,不可能骤然改变,反而会更加邪恶。

魏明帝曹睿喜欢改历法,他的历法和曹芳的不同(这个问题很复杂,一时半会聊不清楚,记住有这个现象就行了)。他死于2391月,曹芳的正始年号要从240年开始,也就是说,曹芳当皇帝的第一年还是用的曹睿的景初年号。有专家考证,从景初三年到正始元年之间长达14个月。

正始八年(247年)5月,曹爽和司马懿共掌朝政九年,也明争暗斗了九年,突然一下,司马懿不玩了,称病不朝。表面上看来是曹爽赢了,但实际情况如何,连曹爽自己都内心不安,真有些懵了。

称病不朝,无非两种情况。一种是真病了。司马懿此时68岁,在当时算高寿了,生病也正常。一种是装病。这就麻烦了,里面的问题太多。为什么要装病?装病干什么?弄清楚司马懿是真病还是装病成了曹爽集团的当务之急。

第二年(248年)冬,河南尹李胜谋得了荆州刺史的肥缺,曹爽指使李胜去向司马懿辞行,趁机查看司马懿是否装病。李胜领命前往。

司马懿自然知道李胜辞行的真实目的,就表演了一场戏给李胜看。

司马懿卧床不起,叫两个侍婢站在床边,要穿外衣,侍婢递衣服过去,司马懿拿不起,一下掉地上了。司马懿又指自己的嘴,表示口渴要喝水,侍婢端了一杯粥给他,司马懿拿着杯喝粥,粥都流出来沾在胸前。

司马懿的表演太真实,李胜居然为其伤感落泪,说:“主上年幼,天下还有依赖明公。但是大家都说明公旧病突然发作,没想到会这么严重。”司马懿喘息一阵,调整气息,慢慢开口说:“年老了,又是长久以来的旧病,死在旦夕了啊。你到并州去委屈了,并州邻近胡人,你要好自为之啊。恐怕我们没机会相见了,怎么办啊!”

李胜纠正说:“是到荆州,不是并州。”司马懿装作听不见,继续装疯卖傻,说:“你到并州,要努力自爱啊!”紧接着又说了些胡话,看上去像呓语。

李胜再次纠正说:“是到荆州,不是并州。”司马懿装出有点明白的样子说:“哦,我老了,恍恍惚惚的,没听清楚你的话。你要到家乡去做刺史,真是盛德壮烈,好好地建立功勋吧。现在要和你相别,可惜自顾无力,将来一定见不到你了。想请你吃顿饭,和你生死共别。叫司马师、司马昭兄弟和你结交为友,你不要拒绝,辜负我。”

说完后哭得一塌糊涂,李胜当然不会留下来吃饭,探查清楚司马懿的状况就达到目的了,赶忙找借口退出,说:“应承教,但必须得到皇上的敕命。”说完告辞而出。

李胜出来后立即与曹爽集团的人会合,详细讲述会面经过,说:“司马懿语无伦次,口不摄杯,指南为北。又说我要去并州,我反复纠正是到荆州,他偶尔清醒时才知道是到荆州。还要请我吃饭,不让我走。”李胜说得有些伤感,眼泪都掉下来了,说:“司马懿的病不会好转了,令人怆然啊。”

但《晋书•宣帝纪》里的记载有些不同,说:李胜出来后告诉曹爽:“司马懿尸居余气,形神已离,不足虑矣。”情形完全不同。笔者更愿意相信前者,虽然司马懿是在骗李胜,但李胜相信了,真以为司马懿病入膏肓了。英雄末路,令人伤感落泪,也是人之常情。

《晋书》的记载全无人情味,只是一味地把曹爽里的人说成是十恶不赦没有人情的坏人。非黑即白,国人的思维就是这么简单幼稚愚昧。

几乎是同时,还有个外放官员到司马懿那里辞行,如果曹爽等人知道司马懿是怎么接待这个人的,估计就乐不起来了。这个人就是孙礼。

前面提到过与曹爽结怨的孙礼,因众人求情,曹爽在一年后解除他的五年刑期,任为城门校尉。此时并州一带的匈奴王刘靖部落人多势众,对并州形成威胁。鲜卑人又经常骚扰边境,朝廷就任命孙礼为并州刺史,加振武将军,使持节,护匈奴中郎将。

估计这也是曹爽的主意,想把他打发到边远地区去,因为孙礼本人并不愿意去。

孙礼临行前去向司马懿辞行,见到司马懿后面带愤懑不平的表情,又不说话。司马懿问他:“你得到并州还嫌少吗?是在愤恨清理平原、清河二郡边界划分的事情失去朝廷信任了吗?如今要远行,为何不高兴啊?”

孙礼原来是冀州牧,冀州比并州大得多,况且并州是边鄙之地,与匈奴、鲜卑部落相邻,又穷又危险,怎么也比不上冀州。

前面说过,孙礼是因为平原、清河二郡的边界划分得罪了曹爽,司马懿此时故意拿这件事情来刺激孙礼。孙礼这时还真没上司马懿的当,还怼了司马懿一句,说:

“明公的话怎么这么乖戾小气啊!我虽不德,岂能在意官位大小和往事对错啊?本来以为明公会像伊尹、吕尚那样,匡辅魏室,上报明帝之托,下建万世之勋。可如今社稷将危,天下汹汹,这才是孙礼不高兴的原因。”

孙礼情绪很激动,说得一把鼻涕一把泪,司马懿赶忙劝止他说:“别这样,要忍不可忍。”

孙礼的反应可以印证前面说的司马懿退隐让曹爽等人胡作非为引起公愤的办法非常有效,其实司马懿也是在“忍不可忍”。

这两个辞行的场景对比太强烈了,曹爽要知道后面这个场景的话,还会那么猖狂吗?

司马懿行将就木,这个消息无疑让曹爽集团的人喜上眉梢。还有什么好顾忌的呢?尽情地享乐吧。这帮人很快就会为自己的狂妄和愚蠢付出惨痛的代价。

第九节 司马懿的精英团队

正始十年(249年,这年四月改年号为嘉平)正月,少帝曹芳到高平陵祭拜曹睿,曹爽与曹羲、曹训、曹彦等兄弟都跟着一起去。以前曹爽几兄弟也经常一起外出,大司农桓范提醒曹爽说:“你们几兄弟总领万机,提典禁兵,不宜一起外出,如果有人关闭城门,谁放你们进来呢?”

曹爽说:“谁敢这样做!”虽然嘴里狂妄,但还是听从了桓范的劝告,从此不再一起外出。现在司马懿快死了,曹爽把桓范的话全忘脑后,兄弟一起外出。

前面说过,司马懿集团不光是司马懿一个人,是一群人,还是一群同样有权有势的人。

司马懿集团由两类人组成:

第一类,亲属。弟弟司马孚,尚书令;儿子司马师,中领军;儿子司马昭,中护军师、散骑常侍。还有其他兄弟和侄子。

第二类,朝廷重臣。

久居中枢的刘放、孙资二人。这二人真的不简单,历事曹操、曹丕、曹睿、曹芳四朝,处权力中心而不倒,还不断加官进爵。曹芳继位,二人加为左右光禄大夫,位次三公。正始六年(245年)刘放升骠骑将军,孙资升卫将军。虽然这二人在司马懿退隐后跟着退位,但其在朝中仍然具有一定的影响力。每月朔望之日仍以列侯的身份上朝,位特进。

司徒高柔,字文惠,陈留郡圉县(今河南省杞县南)人,是袁绍外甥并州刺史高幹的从弟,也应该算是袁绍的亲戚了,也是四朝元老。最擅长的是执法,任廷尉长达二十三年。

找不到他与司马懿的渊源关系,但能找到他和曹氏的过节。高幹投降后又叛变,高柔是从这个时候自己跑到曹操这边来的。曹操并不信任他,让他做刺奸令史,想找个借口杀掉他。

高柔小心谨慎战战兢兢如履薄冰地办事,既公正无私,又昼夜不懈,经常在衙内处理事务到深夜,以至抱着公文睡着了。有次曹操晚上出来巡查各府,看到高柔就那样睡着了,很哀怜他,解下自己的裘衣轻轻地给高柔盖上。从此不再想杀他,反而重用他,任他为丞相仓曹属。

那个时候留下的心理阴影估计影响了高柔的选择,再加上曹爽的胡作非为确实让正派大臣无法接受。

太尉蒋济,是司马懿原来的同僚,曹操为丞相时,蒋济为丞相主簿兼西曹属,司马懿为丞相主簿兼东曹属,二人的关系由来已久。曹爽弄权时,蒋济为太尉,曾与曹爽集团在改革刑罚的问题上发生过争执。

太仆王观,字伟台,东郡廪丘(今河南省范县东南)人,司马懿为太尉时召其为从事中郎,是司马懿故吏。曹爽弄权时,王观为少府(九卿之一,掌宫中御衣、宝货、珍膳等)。

曹爽想贪污宫中建材,叫主管材官张达削减朝廷建材。王观立即将建材全部造册并将财物没收入官。少府属下三个尚方御府内有很多珍奇玩物,曹爽也想要,但经历了建材事件后怕王观又来阻拦,就将王观调任太仆。

还有一些中低级官员就不一一列举了。上面三个人,都是正直之人,能支持司马懿,可见曹爽确实做了许多不得人心的恶事,引得众叛亲离。

司马懿称病在家,只是不上朝议事而已,他的权力并没有被剥夺,他儿子的权力、支持者的权力也没有被剥夺,曹爽就敢得意忘形,可见曹爽真是个庸人,曹爽集团的人愚蠢到什么地步。

司马懿以养病为名在家里和司马师秘密商议铲除曹爽集团的大事。司马师秘密招募了三千名敢死队员,潜伏在洛阳城里,随时听候调遣。这件事情做得非常隐秘,以至后来这三千人突然冒出来时,司马懿集团的人没有谁知道是哪里来的。

第十节 高平陵之变

曹爽兄弟倾巢外出,司马懿抓住这个难得的机会发动政变,史称高平陵事变。

司马懿以郭太后名义下令关闭洛阳的各个城门,然后兵分三路:一路由自己亲自率领去占据武库。一路以司徒高柔持节代理大将军职务,占据曹爽营地;一路以太仆王观代理中领军职务,占据曹羲营地。

占领武库途中,司马懿险遭不测。曹爽府第在武库的南面,司马懿要占领武库,必须从曹爽门前过。曹爽的妻子刘氏在府中,听到外面喧哗,立即走出厅房召来守卫府中的督将严世,说:“公在外面,如今兵变,该怎么办?”

严世安慰她说:“夫人勿忧。”然后登上门楼,拉开弓弩放进弩箭要射杀司马懿。另外一个将领孙谦在后面拉住他的手肘,不让他射,说:“事情的结果如何还不得而知啊!”严世三次准备射击,三次都被孙谦拉住手肘,不能射击,使得司马懿顺利通过

历史的吊诡之处就隐藏在这些偶然性里,如果严世射杀了司马懿,历史又会怎样演变呢?

完全掌控了城中局势后,司马懿与蒋济率军出洛阳南门,守住洛水上的浮桥。高平陵在洛阳城南,曹爽要进入洛阳就得从这里过来。

曹爽虽然愚蠢,但毕竟是当朝权臣,还是有人愿意跟随。司马懿占据洛阳城时,有两个人就跑出城去向曹爽通风报信。

一个是大司农桓范,字元则(一说字允明),沛国龙亢(今安徽省怀远县西龙亢镇北)人,龙亢桓氏家族是世代望族。桓范在建安末期进入曹操丞相府,曹丕时期与刘劭、王象、韦诞、缪袭等人一起奉曹丕之命编辑《皇览》。

所谓“皇览”,即皇帝浏览。《皇览》共分四十多部,每部有数十篇,共八百多万字。是中国类书的始祖,对后世影响极大,开《四部要略》《艺文类聚》《永乐大典》等大型类书之先河。

曹睿时期初为中领军,累官至征虏将军、东中郎将,使持节都督青、徐诸军事。在任时和徐州刺史邹岐(就是被张既替代的那个凉州刺史)争抢房屋,要凭持节的特权杀邹岐,被邹岐告了,结果被免官回乡。

后来又任其为兖州刺吏,桓范兴奋得上表谢恩,但又听说要被转为冀州牧,又郁闷不乐。由刺史改为州牧,应该是升官,冀州也比兖州大和富,桓范为啥反而不高兴呢?

因为冀州统属镇北将军,镇北将军吕昭(字子展)为官资历比桓范浅,不知道二人以前是否有过节,反正桓范不愿意屈居其下,对妻子仲长说:“我宁愿作九卿,这样就只是向三公长跪罢了,不能给吕子展下跪。”

妻子回答说:“你以前督青、徐时,犯了想擅自杀徐州刺史之罪,大家觉得做你手下太难。现在你又羞于为吕子展屈膝,这样的话做你上司也难啊。”桓范被妻子说到痛处,气得拿刀环撞击妻子腹部。妻子当时已经怀孕,桓范这一撞,撞得妻子流产,胎儿死亡。

桓范坚持不到冀州赴任,称病在家。曹芳时任其为大司农。

从桓范的简历来看,他既能编纂大型类书,还可以自己写书(见下),又能出任军职,还能出任文职,是个文武双全的人才;从其处事行为来看,是个心胸狭隘,生性残忍的人。

从古至今,有才和有德从来不是成正比的,纯属不相干的两码事。一个有才的人可能是有德之人,也可能是无德之人。社会生活中最要防范的是有才无德的人,因为这种人百分之百是个坏人,无才有德的人顶多是个笨蛋,人畜无害。

为官闲暇时,桓范摘录《汉书》中记载的一些杂事,加上自己的议论,写了一本书,取名《世要论》。蒋济接替满宠为太尉后,曾经和桓范等官员一起聚会。桓范就怀揣这本书去,想拿给蒋济看,心里以为蒋济一定会虚心观看。

聚会时,桓范把书拿出来给大家传看,传到蒋济手里时,蒋济随手放下,看都没看一眼。桓范心里十分愤怒又不便发作,就趁议论到其他事情时对蒋济发怒。蒋济本来也是个刚毅的人,但他知道桓范是个犟人,不想和他发生争执,只是蔑视了桓范一眼没有搭理他。

当时正是曹爽与司马懿辅政时期,曹爽因为和桓范是老乡,桓氏家族是沛郡世族,桓范在沛郡的仕次(九品中正制中的一个环节)又仅次于曹真,所以对桓范特别尊敬,但并不亲近。

司马懿在洛阳发动政变时,认为桓范聪明晓事,就点名要他来,想让他接替曹羲的中领军职务。桓范本来是要去的,被儿子劝阻了。他儿子断定司马懿会输,皇帝在外,不如去跟随皇帝。桓范有些犹豫,儿子不停地催促他去。

于是桓范决定出城跟随皇帝,府里的丞、吏都劝桓范不要去。桓范不听,打马狂奔至平昌城门。这时城门已经按照司马懿的命令关闭了,负责守卫城门的门候叫司蕃,是桓范的故吏,桓范叫他过来,举起手中的版(当时诏书的一种,版诏),矫诏说:“有诏召我,赶快开门!”

司蕃想看一下版上的诏书,桓范大声呵斥他说:“你不是我的故吏吗,怎么敢这么大胆?”司蕃没办法,只好开门。桓范出城后,还回头对司蕃说:“司马懿图谋叛逆,你跟我走!”司蕃还真跟桓范去了,但因为是步行,跟不上桓范,跑不动了才没去。

第二个出城追随曹爽的是谁呢?下期再聊。

(未完待续)

原创不易,敬请关注,欢迎转发

    转藏 分享 献花(0

    0条评论

    发表

    请遵守用户 评论公约

    类似文章 更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