配色: 字号:
管理期末重点整理
2023-06-01 | 阅:  转:  |  分享 
  
要素费用分配

原材料费用分配:

基本生产车间生产产品耗用的,记入 生产成本——基本生产成本 账户

辅助生产车间生产产品耗用的,记入 生产成本——辅助生产成本 账户

车间生产管理耗用的,记入 制造费用

企业行政管理耗用的,记入 管理费用

企业销售部门耗用的,记入 销售费用

项目建设耗用的,记入 在建工程

为取得其他业务收入耗用的,记入 其他业务支出



原材料费用的分配方法:

某产品应负担的原材料费用=该产品的分配标准原材料费用分配率

原材料费用分配率=各产品共同耗用的材料费用/各产品分配标准之和



借:生产成本——基本生产成本、生产成本——辅助生产成本、制造费用、等

贷:原材料



职工薪酬的分配:

行政管理部门人员、销售部门人员、项目建设人员的工资、生活福利部门人员工资、长期病假人员的工资,分别计入 管理费用 销售费用 在建工程 应付职工薪酬——职工福利 营业外支出



计提的职工福利费

借:应付职工薪酬——职工福利

贷:现金或银行存款



折旧费用分配

按照固定资产的用途计入产品成本和当期损益.记入 制造费用



辅助生产费用分配

按受益原则分配辅助生产费用的基本公式:

辅助生产费用分配率=待分配的辅助生产费用/承担费用的各受益对象的受益总量

某受益对象应负担的辅助生产费用=改收益对象的受益量辅助生产费用分配率

直接分配法

辅助生产费用分配率=辅助生产车间直接发生的费用/辅助生产车间意外的各受益对象的受益总额

=该辅助部门的总耗费/(该辅助部门提供的劳务总量-其他辅助部门耗用的劳务总量)

辅助生产车间以外的各受益对象应负担的辅助生产费用=该受益对象的受益量辅助生产费用分配率



交互分配法

辅助生产费用分配率(某项劳务单位成本)=辅助生产车间直接发生的费用/辅助生产车间提供的劳务总量

某辅助生产车间应负担的辅助生产费用=改辅助生产车间受益的劳务数量该项劳务的单位成本



对外分配的计算公式:

辅助生产费用分配率=交互分配后的实际费用/辅助生产车间以外的各受益对象的受益总量

辅助生产车间意外的各受益对象应负担的辅助生产费用=该受益对象的受益量辅助生产费用分配率



制造费用分配方法

月度实际分配率法

制造费用分配率=制造费用总额/车间产品生产工时总数

某月某产品应负担的制造费用=该月产品生产工时制造费用分配率



年度计划分配率法

年度计划分配率=单独制造费用计划总额/年度各种产品计划产量的定额工时年度计划分配率

借:生产成本——基本生产成本

贷:制造费用



废品损失的核算

废品发生于产品完工入库时:

某项费用分配率=该项生产费用总额/(合格品数量+废品数量)

废品应负担的该项费用=废品数量该项费用分配率



废品发生在生产过程中

其他项目的费用分配率=其他项目的生产费用总额/(合格品生产工时+废品生产工时)

废品应承担的该项费用=废品生产工时该项费用分配率

3.其他项目的生产费用也可以按废品的约当产量作为分配标准进行分配:

废品约当产量=废品数量完工程度(%)

其他项目的费用分配率=其他项目的生产费用总额/(合格品数量+废品约当产量)

废品应负担的该项费用=废品约当产量该项费用分配率



约当产量比例法:

在产品约当产量=在产品数量在产品完工率

费用分配率=(月初在产品成本+本月发生的生产费用)/(完工产品数量+月末在产品约当产量)

月末在产品成本=月末在产品约当产量费用分配率

完工产品成本=完工产品数量费用分配率



以消耗定额为标准:

在产品完工率(投料率)=单位在产品工时(材料)消耗定额/单位产成品工时(材料)消耗定额



当各工序的在产品数量和单位产品在各工序的加工量差不多时,后面各工序可以抵补前面少加工的:

某道工序的产品完工率=(前面各道工序的工时(或材料)消耗定额之和+本道工序的工时(或材料)消耗定额50%)/产成品工时(或材料)消耗定额



若生产产品所消耗的原材料对着加工进度在每道工序之初投入,即每道工序开始时一次投入本道工序全部材料:

谋道工序的在产品投料率=在产品至本道工序为止的材料消耗定额之和/产成品的材料定额消耗





多产品保本点:

保本点销售额=固定成本总额/综合贡献毛益率

综合贡献毛利率=各产品贡献毛益总额/各产品销售额100%

或综合贡献毛利率=Σ(各产品的贡献毛益率该产品销售额占全部产品销售额的比重)



产品组合分析和亏损产品的决策:

亏损产品生产能力无法转移时,只要亏损产品能够提供贡献毛益率,就不应该停产。

亏损产品生产能力可以转移时,如果所提供的贡献毛益总额大于其生产能力转移所提供的毛益总额或者出租收入,则不应该停产。

产品组合分析(开发新产品)不追加固定成本时,采用贡献毛益总额或单位资源贡献毛益分析法,涉及追加专属固定成本时,采用贡献毛益总额分析或差量分析法。

差量收入:两个方案的预期收入差异

差量成本:两个方案的预期成本差异

差量损益=差量收入-差量成本(差量损益大于0,前者有利)

边际利益=销售收入-变动成本(直接材料、直接人工、变动制造费用)

单位资源贡献毛益=单位贡献毛益/单位产品资源消耗定额=(销售单价-变动成本)/单位产品资源消耗定额

单位贡献毛益=销售单价-单位变动成本

贡献毛益总额=销售收入总额-变动成本总额(-专属固定成本)

=(销售单价-单位变动成本)销售量(-专属固定成本)

=单位贡献毛益销售额(-专属固定成本)

贡献毛益率=贡献毛益总额/销售收入总额100%=单位贡献毛益/单价100%=1-变动成本率



标准成本控制

材料成本差异=材料数量材料价格

用量差异=标准价格(实际产量下的实际用量-实际产量下的标准用量)

价格差异=(实际价格-标准价格)实际产量下的实际用量

材料成本差异=用量差异+价格差异



标准成本的基本形式:

单位产品标准成本=单位产品消耗数量标准单位价格标准

数量标准包括直接材料、直接人工工资和制造费用的用量标准;价格标准包括材料标准、工资率标准和周遭费用分配率标准。



标准成本的制定

直接材料标准成本的制定

单位产品耗用的第i种材料的标准成本=材料i的价格标准材料i的用量标准

单位产品直接材料的标准成本=Σ[材料i的价格标准材料i的用量标准]

成本标准=用量标准价格标准

单位产品直接材料标准成本=Σ成本标准

直接人工标准成本的制定

直接人工价格标准=标准工资率=标准工资总额/标准总工时

单位产品标准人工标准成本=标准工资率工时用量标准

标准工资率=月标准总工资/月标准工时

直接人工标准成本=单位产品工时用量标准标准工资率

制造费用标准的制

制造费用价格标准=制造费用分配率标准=标准制造费用总额/标准总工时

制造费用标准成本=工时用量标准制造费用分配率标准

标准变动制造费用分配率=标准变动制造费用总额/月标准总工时

变动制造费用标准成本=单位产品工时标准标准变动制造费用分配率

标准固定制造费用分配率=标准固定制造费用总额/月标准总工时

固定制造费用标准成本=单位产品工时标准标准固定制造费用分配率

单位产品制造费用标准成本=变动制造费用标准成本+固定制造费用标准成本

成本差异的计算分析

直接材料成本差异

直接材料成本差异=实际产量下的实际成本-实际产量下的标准成本

=实际用量实际价格-标准用量标准价格

=(实际用量-标准用量)标准价格+(实际价格-标准价格)实际用量

=直接材料用量差异+直接材料价格差异

直接材料用量差异=(实际产量下实际用量-实际产量下标准用量)实际用量

直接材料价格差异=(实际价格-标准价格)实际用量

直接人工成本差异

直接人工成本差异=实际产量下的实际成本-实际产量下的标准成本

=实际工时实际工资率-标准工时标准工资率

=(实际工时-标准工时)标准工资率+(实际工资率-标准工资率)实际工时

=直接人工效率差异+直接人工工资率差异

直接人工效率差异=(实际产量下实际人工工时-实际产量下标准人工工时)标准工资率

直接人工工资率差异=(实际工资率-标准工资率)实际产量下实际人工工时

变动制造费用成本差异

变动制造费用成本差异=实际产量下实际变动制造费用-实际产量下标准制造费用

=实际工时变动制造费用实际分配率-标准工时变动制造费用标准分配率

=(实际工时-标准工时)标准分配率+(实际分配率-标准分配率)实际工时

=变动制造费用效率差异+变动制造费用耗费差异

变动制造费用效率差异=(实际产量下实际工时-实际产量下标准工时)变动制造费用标准分配率

变动制造费用耗费差异=(变动制造费用实际分配率-变动制造费用标准分配率)实际产量下实际工时

固定制造费用成本差异

固定制造费用成本差异=实际产量下实际固定制造费用-实际产量下标准固定制造费用

=实际分配率实际工时-标准分配率实际产量下标准工时

=耗费差异=+能量差异

标准分配率=固定制造费用预算总额/预算产量下标准总工时

(两差异分析法。

固定制造费用耗费差异=实际产量下实际固定制造费用-预算产量下标准固定制造费用

=实际产量下实际固定制造费用-预算产量-工时标准标准分配率

=实际产量下实际固定制造费用-预算产量下标准工时标准分配率

标准分配率=预计固定制造费用总额/预计标准工时

实际产量应耗标准工时=实际产量单位产品耗用标工时

固定制造费用能量差异=预算产量下标准固定制造费用-实际产量下标准固定制造费用

=(预算产量下标准工时-实际产量下标准工时)固定制造费用标准分配率

(三差异分析法

固定制造费用耗费差异同上

开支差异=固定制造费用实际数-固定制造费用预算数

固定制造费用效率差异=实际产量下实际工时固定制造费用标准分配率-实际产量下标准工时固定制造费用标准分配率=(实际产量下实际工时-实际产量下标准工时)固定制造费用标准分配率

固定制造费用闲置能量差异=固定制造费用预算数-实际产量下实际工时固定制造费用标准分配率

=(预算产量下标准工时-实际产量下实际工时)固定制造费用标准分配率

分步法

先计算第一步骤半成品成本,然后加上第二步骤加工费用,以求得第二步骤半成品成本,以此类推。

(综合结转分步法:

上一步骤完工的半成品成本,部分成本项目,按综合成本转入下一步骤.

如果各步骤所生产的半成品为下一步骤直接领用,半成品成本可在各步骤之间直接结转;如果完工后需要通过半成品库手法,那么当半成品交验入库时,应按其半成品成本借记 自制半成品 贷记 生产成本。

(成本还原:

自制半成品这个项目是由以前步骤半成品成本逐渐累积起来的,而其他成本项目,都是本步骤发生的加工费用。

成本结构还原法:

某步骤本月完工成品某项目成本占总成本比重=该步骤本月完工半成品该项目成本/该步骤本月完工半成品总成本

本月完工产成品所消耗该步骤半成品所含该步骤某项目成本=本月产成品所耗该步骤半成品的综合成本该步骤本月完工半成品该项目成本占总成本比重

成本还原率还原法:

某步骤成本还原率=本月产成品所消耗该步骤半成品的综合成本/本月该步骤完工自制半成品总成本

本月产成品所消耗该步骤半成品所含该步骤某项目成本=该步骤本月完工办成本该项目成本该步骤成本还原率

(分项结转分步法

④平行结转

某步骤约当产量=本步骤在产品数量折合为本步骤完工半成品数量+以后步骤在产品数量折合为本步骤完工半成品数量+半成品库半成品数量折合为本步骤完工半成品数量+最终产成品数量折合为本步骤完工半成品数量





献花(0)
+1
(本文系行到水穷尽...原创)