分享

家训宝典补遗之二:《太公家教》上

 ptzhangyh 2023-06-01 发布于福建

宋代以来,中国传统蒙学的读本主要以《三字经》、《百家姓》、《千字文》、《千家诗》为主,被称为“三百千千”。但宋朝之前,上迄中唐,除《千字文》外,还有数种蒙学读本曾经长期广泛流传,影响深远,甚至成为后世许多蒙学读本的主要取材来源,其中最重要也影响最大的当属《太公家教》。

《太公家教》是一部中唐至北宋期间盛行于广大民间的蒙书,全书主要以四言韵语编写而成。其序文说:“讨论坟典,简择诗书,依经傍史,约礼时宜,为书一卷,助诱儿童,流传万代,幸愿思之。”其内容性质与我国古代蒙学诗教的旨趣无异,主要在教忠教孝,教导学习洒扫应对进退之节,留意食息言动之际,使之从容周旋,动静云为,合宜中节,以达到潜移默化之功。因此,体现我国孝道思想的主要宝典《孝经》,记述日常生活许多细小行为规矩的《曲礼》,以及记录儒家为人处事之方的《论语》等,就成为《太公家教》主要取材来源,除此而外,还有取自《礼记》、《荀子》、《老子》、《庄子》、《淮南子》、《韩诗外传》、《说苑》、《列女传》、《抱朴子》、《颜氏家训》、《汉书》、《晋书》、《傅玄箴》、《千字文》等书中的内容。

文章图片1

原文(上):

余乃生逢乱代,长值危时,亡乡失土,波迸流离,只欲隐山学道,不能忍冻受饥;只欲扬名后世,复无晏婴之机;才轻德薄,不堪人师;徒消人食,浪费人衣;随缘信业,且逐时之宜。辄以讨论坟典,简择诗书,依经傍史,约礼时宜,为书一卷,助诱童儿,流传万代,幸愿思之。

经论曲直,《书》论上下,《易》辩刚柔,《诗》分风雅。礼乐兴行,信义成著,仁道立焉。礼尚往来,尊卑高下,得人一牛,还人一马。往而不来,非成礼也,来而不往,亦非礼也。知恩报恩,风流儒雅。有恩不报,岂成人也。

事君尽忠,事父尽孝。礼闻来学,不闻往教。舍父事师,必望功效。先慎口言,却整容貌。善事须贪,恶事莫乐。直实在心,莫作诈巧。

孝子事亲,展省暮参。知饥知渴,知暖知寒,忧则共戚,乐则同欢。父母有疾,甘美不餐,食无求饱,居无求安,闻乐不乐,闻喜不看,不修身体,不整衣冠,父母疾愈,整亦不难。

弟子事师,敬同于父,习其道术,学其言语,有疑则问,有教则受。黄金白银,乍可相与,好言善述,莫漫出口。臣无境外之交,弟子有束修之好。一日为君,终日为主;一日为师,终日为父。

教子之法,常令自慎,勿得随宜,言不可失,行不可亏。他篱莫蓦,他户莫窥,他嫌莫道,他事莫知,他贫莫笑,他病莫欺,他财莫愿,他色莫思,他强莫触,他弱莫欺,他弓莫挽,他马莫骑。弓折马死,偿他无疑。

财能害己,必须畏之;酒能败身,必须戒之;色能致乱,必须弃之;忿能积恶,必须忍之;心能造恶,必须裁之;口能招祸,必须慎之;见人善事,必须赞之;见人恶事,必须掩之;邻有灾难,必须救之;见人斗打,必须谏之;见人不是,必须语之;美言善述,必须学之;意欲去处,必须审之;不如己者,必须教之;非是时流,必须弃之;恶人欲染,必须避之。罗网之鸟,悔不高飞;吞钩之鱼,恨不忍饥;人生误计,恨不三思;祸将及已,悔不慎之。

其父出行,子须从后,路逢尊者,齐脚敛手。尊者赐酒,必须拜受;尊者赐肉,骨不与狗;尊者赐果,怀核在手,勿得弃之,为礼大丑。对客之前,不得叱狗;对食之前,不得唾地,亦不得漱口。忆而莫忘,终身无咎。

立身之本,义让为先。贱莫与交,贵莫与亲。他奴莫与语,他婢莫与言。商贩之家,慎莫为婚;市道接利,莫与为邻。敬上爱下,泛爱尊贤;孤儿寡妇,特可矜怜。乃可无官,不可失婚。身须择行,口须择言。共恶人同会,祸必及身。

养子之法,莫听诳言;育女之法,莫听离母。男年长大,莫听好酒;女年长大,莫听游走。丈夫好酒,揎拳捋肘,行不择地,言不择口,触突尊卑,斗乱朋友;女人游走,逞其姿首,男女杂合,风声大丑。惭耻宗亲,损辱门户。

妇人送客,不出闺庭;所有言语,下气低声;出行逐伴,隐影藏形;门前有客,莫出闻听;一行有失,百行惧倾;能依此礼,无事不精。

    本站是提供个人知识管理的网络存储空间,所有内容均由用户发布,不代表本站观点。请注意甄别内容中的联系方式、诱导购买等信息,谨防诈骗。如发现有害或侵权内容,请点击一键举报。
    转藏 分享 献花(0

    0条评论

    发表

    请遵守用户 评论公约

    类似文章 更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