分享

黄庭坚这件“丑作”,是宋代草书“唯一的神”,水平在唐代张旭之上!

 墨品书法网 2023-06-01 发布于北京

爱好书法的朋友应该不难发现,一些平常我们认为的很丑的作品,在书坛上的艺术地位偏偏却很高。比如颜真卿写的“天下第二行书”《祭侄文稿》,还有《争座位帖》。

宋代黄庭坚的这件《诸上座帖》也是如此,看起来满纸云烟,无疑是一件“丑作”,但偏偏被视为宋代草书“唯一的神”。

唐代著名的书法理论家张怀瓘曾经说过这样一句话:“深识书者,唯观神采,不见字形”。意思是真正懂书法的人,只会在意文字所传达出来的神韵,而不会去在乎表面的字形。

在这一点上,草书,尤其是狂草就是典型。唐代的“草圣”张旭开创了狂草,实现了书法艺术更自由的写意性表达。此后怀素以狂继颠,两人并称“颠张狂素”。

到了宋代,能继承他们遗韵的就只剩黄庭坚一人。这件《诸上座帖》就是黄庭坚的狂草代表作。

在这件作品中,黄庭坚首先继承了怀素“惊蛇入草”,“飞鸟入林”的艺术风格,以迅疾的行笔和细瘦的线条,以及字势的起伏错落,让作品成功地打破常规,实现了章法的丰富变化和整体强烈的视觉冲击。

黄庭坚的看家本领在于他的“荡桨笔法”塑造出来的自然意趣。在这件《诸上座帖》中,其荡桨笔法得到了尽情的展现。

比如其中的“执”字、“伊”字,某些笔画都被拉得很长但却恰到好处,点画一波三折极富意趣,同时加上文字整体中宫收紧的结构,让作品呈现出大格局、大手笔的痛快感

元代学者刘敏中在《题山谷帖后》中评价这件作品:“今观山谷此帖,浩乎如行云,倏忽如雷电,如惊蛇,如游龙,意态横出,不主故常,当使人心动目眩,而莫知其然也。”

黄庭坚对文字笔画、结构、章法等内容恰到好处的处理,证明黄庭坚创作这件作品时,书法已经完全成熟了。

俗话说“文无第一,武无第二”,但若论气势磅礴和大气,这件《诸上座帖》的水平其实已经超越了唐代狂草创始人张旭。

书法是一项艺术而非简单的技艺,它必然具有写意性,我们一味地强调文字的识读性,其实是让书法偏离了艺术的轨道。

要想真正地跨进书法艺术的大门,我们必然要学会“审丑”,黄庭坚的《诸上座帖》就是一件很好的钥匙,它真正地为我们诠释了什么叫草书的“无定法”。

唐代张旭、怀素流传在世的作品一直都有真伪之争,而这件《诸上座帖》在千百年间一直流传有序,被收藏在北京故宫,是确凿无疑的真迹,更便于我们学习。

    转藏 分享 献花(0

    0条评论

    发表

    请遵守用户 评论公约

    类似文章 更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