分享

陈巨来《安持精舍印话》精选(附白话翻译)

 昵称35151243 2023-06-01 发布于安徽
图片
很多人看过陈巨来的印,却很少读过他的文章,即使有,大概是那本号称民国八卦集萃的《安持人物琐忆》了。实际上,陈巨来先生还有一本专门关于篆刻理论的著述,名为《安持精舍印话》,只是这本书篇幅不大,且又是用文言文写的,所以影响并不大。金石君读过以后,发现里面有很多真知灼见,非常值得我们后辈印人学习。那么今天,金石君就从这本书里摘选了一部分文字,分享给各位印友。为方便大家阅读和理解,金石君还特别做了白话试译和配图,如有错误或遗漏之处,敬请广大印友批评指正。

图片
△ 陈巨来先生

图片

今之谈印者,盛称浙派、皖派,而于徽中诸印人,若程穆倩邃、巴予藉慰祖、汪尹子关、胡长庚唐等,其名反不如丁敬身、蒋山堂、邓顽伯、吴让之之隆,是可异焉。徽派诸家所作,一以汉印为法。以余所见,穆倩、予藉之浑穆,长庚之遒劲,而尹子所作最多(吴县吴氏四欧堂藏有尹子《宝印斋印谱》,都千余方,海内第一本也)亦最为工稳之。数子者,试以其所作,并列汉印中,殆可亦乱真。非前之文三桥、何雪渔,后之浙、皖二派诸家名曰仿汉,而实非汉所得比拟也。



图片

今天谈篆刻的人,都非常推崇浙派和皖派,而徽派一些篆刻家,比如程邃、巴慰祖、汪关、胡唐等,他们的名声反而不如丁敬、蒋仁、邓石如、吴让之,这是有点奇怪的。徽派的篆刻家,全部是以汉印为宗法对象的。我个人认为,程邃、巴慰祖两人的印风较为浑穆,胡唐的印风则以遒劲见长。在这些人中,汪关传世的作品是最多的(吴县四欧堂收藏《宝印斋印谱》,收录汪关作品千余方,海内第一),他也是刻得最工稳的。如果把这些人的作品放到汉印中,绝对是可以乱真的。以前的文彭、何震以及后来浙皖两派的篆刻家,虽然名义上都说是仿汉,但实际上与汉印还是有很大差距的的。

图片
△ 黄道周印(程邃刻)
图片
△ 巴慰祖印(巴慰祖刻)
图片
△ 树穀(胡唐刻)
图片
△ 李宜之印(汪关刻)

图片


钝丁、完白之作,精美无疵者甚少,而其声名之盛,一时无两。余尝推而考之,清初治印者,大都犹存文、何遗风。自钝丁出,一洗其法,独创一格。完白所作虽异其理,正同推陈出新,风气一变。于此可以知丁、邓得名所在矣。



图片

丁敬、邓石如二人的作品,真正精彩又没有什么毛病的很少,但他们的名声却非常大。我曾经专门研究过这件事,结论是清代初期刻印的人,大部分都是沿袭文彭、何震二人的风格。而丁敬出来以后,一下子改变了这种情况,他自己独创一路。邓石如的篆刻虽然和丁敬完全不同路数,但他也是推陈出新,使印坛的风气大变。由此可以知道,丁敬、邓石如为什么会有这么大的影响了。

图片
△ 敬身(丁敬刻)


图片
△ 新篁补旧林(邓石如刻)


图片


近百余年来,印人辈出。舍丁、邓外,著称者,若蒋山堂仁、奚铁生冈、黄小松易、陈曼生鸿寿,要皆谨守一派,未能脱去藩篱。洎会稽赵㧑叔之谦出,集取徽、浙、皖三派,而更参以新室镜铭、六国币等,上师秦汉,内辟心源,错综变化,莫可端倪。二百年来,一人而已。李阳冰有云:“功侔造化,冥受鬼神。”㧑叔当之,允无愧色。


图片

近一百多年来,印坛可谓是名家辈出。除丁敬、邓石如之外,比较有影响力的还有蒋仁、奚钢、黄易、陈鸿寿,但他们都是死守一路,没有跳出前人的窠臼。直到赵之谦出现,他将徽、浙、皖三派融为一炉,还加入古代镜铭、币文等元素,往上他师法秦汉,于内他独辟蹊径,融会贯通,变化莫测,绝对可以称得上是二百年来第一人。用李阳冰的”功侔造化,冥受鬼神。“这句话来赞美赵之谦都不为过。

图片
△ 山堂(蒋仁刻)

图片
△ 会稽赵之谦印信长寿(赵之谦刻)



图片


㧑叔寻常朱文,每参以完白之法,然其挺拔处,非完白所能到。其后徐辛谷三庚,更仿㧑叔,变本加厉,遂致转运紧苦,天趣不流,有效颦之诮。盖㧑叔之作,不同于俗,而亦宜于俗,不泥乎古,而实合乎古,神妙通变,未易企及也。



图片

赵之谦常规的朱文印一般是参照邓石如的印式,但他的线条又比邓石如的要挺拔很多。后来的徐三庚,模仿赵之谦,有意强化某些特征,只是篆法和线条不够自然,缺少天趣,有一点东施效颦的感觉。赵之谦的作品,不俗气,但又很接地气,不泥古,但又很有古意,神妙通变,这种高度是很难达到的。

图片
△ 灵寿花馆(赵之谦刻)



图片


与㧑叔同时,尚有扬州吴让之熙载,所作宛转刚健,亦自不凡,惟墨守皖派成法,未多变化,故其名终为㧑叔所掩。然吴昌硕俊卿丈,私淑让之,取精用宏,卒继㧑叔以成名者也。



图片

与赵之谦同时期的还有扬州的吴让之,他的印作宛转刚健,也是非常的不同凡响。不过他一直墨守皖派的成法,作品并没有太多变化,所以名声也被赵之谦所掩盖。然而吴昌硕先生却非常推崇吴让之,他自己学习和研究吴让之的作品,并从中汲取营养,化为己用,继而成为赵之谦之后的又一代大家。

图片
△ 梦里不知身是客(吴让之刻)

图片

同光以后之印人,余所服膺者,厥为嘉禾胡匊邻䦆、黟县黄牧甫士陵。匊邻之印,余最赏其白文,若有意无意,在再现其天趣,苟天假以年,或可与昌老抗手。牧甫早岁亦学让之,晚年所作佳者,方劲古折,如斩钉截铁,气魄神韵,于㧑叔,得不似之似。


图片

同治光绪以后的篆刻家,让我最佩服的就是胡䦆、黄牧甫两人了。胡䦆的篆刻,我比较喜欢他的白文印,在有意无意之间,很有天趣,如果老天再让他多活一些时间,其名气和影响或许可以与吴昌硕抗衡。黄牧甫早年也模仿吴让之,但他晚年的作品方劲古折,如斩钉截铁,气魄神韵,与赵之谦的作品亦有几分相似之处,但又有明显的个人面目。
图片
△ 石门吴徴长生安乐(胡䦆刻)


图片

宋、元圆朱文创自吾、赵,其篆法、章法上与古玺、汉印下及浙、皖等派相较,当另是一番境界,学之亦最为不易。要之,圆朱文篆法纯宗《说文》,笔划不尚增减,宜细,宜工。细则易弱,致柔软无力,气魄毫无;工则易板,犹如剞劂中之宋体书,生梗无韵。必也使布置匀整,雅静秀润。人所有不必有,人所无不必无,则一印既成,自然神情轩朗。

图片

宋、元圆朱文印最早是由吾丘衍和赵孟頫两人所创,它的篆法、章法与古玺、汉印以及后来的浙、皖等派别相比,完全是另外一种系统,想学好它也是非常难的。圆朱文篆法纯粹宗法《说文解字》,笔划不提倡增笔和减笔,要刻得细,刻得工稳。要知道,线条细了容易弱,弱了就显得柔软无力,毫无精神。而过于工稳又容易陷于呆板,就像雕刻印刷的宋体字,生硬无趣。必须布置得匀称规整,才能雅静秀润。创作时,别人有的我们可以不要,但别人没有的我们反而要具备,那么一方印刻出来,自然是神情轩朗。

图片
△ 出山小草(陈巨来刻)


图片

更有论者,每持治印,必准《说文》之说,余谓此可专指圆朱文言。苟仿秦汉,则此说似是而实非矣。夫秦书八体,摹印居五。泊乎汉代,更有缪篆。曰摹印,曰缪篆,皆所以施诸印章之文字也。例如《说文》无“亮”字、“斌”字,而汉印中数见不鲜。篆刻时如检《说文》代替之字,是无异舍正路而不由。钝丁有诗曰:“说文篆刻自分驰,嵬琐纷论街所知。解得汉人成印处,当明吾语了非私。”盖谓此也。

图片

还有一些人一谈到篆刻用字,就把《说文解字》当作唯一准绳,我认为这个说法专门针对圆朱文是可以的,但如果仿秦汉印,未免就欠妥了。要知道秦朝有八种书体,摹印篆排在第五。到了汉代,还出现了缪篆。摹印篆和缪篆这两种书体其实都是专门用于入印的文字。比如,《说文解字》中没有“亮”“斌”这两个字,但汉印中带这两个字的印却屡见不鲜。篆刻创作时,如果遇到《说文》没有收录的字,就用通假字来代替,那就等于有正路而不走了。丁敬曾有诗说:“《说文》篆刻自分驰,嵬琐纷论街所知。解得汉人成印处,当明吾语了非私。”说的就是这个意思。
图片
△ 攘之手摹汉魏六朝(吴让之刻)

读完陈巨来先生这些印话,是不是对他以及他的作品又有了新的认识?欢迎在下方评论区留言,谈谈您的看法。




图片

图片

 图片 

点这里进【金石印坊微店】图片


    本站是提供个人知识管理的网络存储空间,所有内容均由用户发布,不代表本站观点。请注意甄别内容中的联系方式、诱导购买等信息,谨防诈骗。如发现有害或侵权内容,请点击一键举报。
    转藏 分享 献花(0

    0条评论

    发表

    请遵守用户 评论公约

    类似文章 更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