十大常见治疗痛风中成药,不想吃西药治痛风降尿酸的看过来,收藏 湿热痹阻/湿热下注痛风急性期,用经典中成药四妙丸治疗从二妙丸、三妙丸发展而来的四妙丸,组方由苍术、黄柏。牛膝、薏苡仁组成,具有清热利湿、化痰通络、理气止痛的功效,可用于治疗湿热痹阻、湿热下注、痰阻血瘀型痛风的足膝踝关节红肿、筋骨疼痛等症。 当归拈痛丸,可用于湿热痹阻型痛风治疗当归拈痛丸,也是治疗痛风的经典中成药,其由当归、葛根、党参、苍术(炒)、升麻、苦参、泽泻、白术(炒)、知母、防风、羌活、黄芩、猪苓、菌陈、甘草组成,具有清热利湿、祛风止痛的功效,可用于治疗湿热痹阻、湿热下注、风湿阻络导致的骨节疼痛、胸胁不利,足膝红肿热痛或溃破流脓的痛风患者。 痛风定胶囊/片,可用于湿热痹阻痛风治疗痛风定胶囊/片,也是常见的治疗湿热痹阻型痛风的经典中成药,组方由秦艽、黄柏、延胡索、赤芍、川牛膝、泽泻、车前子、土茯苓等组成,具有清热祛风除湿、活血通络止痛的功效,可用于湿热痹阻导致的关节红肿热痛并伴有身热、有汗不出、口渴喜饮、烦躁不安、大便干、小便黄赤的痛风治疗。 伸筋胶囊,可用于治疗湿热痹阻痛风复方伸筋胶囊,具有清热除湿、活血通络的功效,由虎杖、伸筋草、三角风、香樟根、飞龙掌血、大血藤、茯苓、泽泻、透骨香组成,可用于治疗因湿热痹阻导致的关节疼痛、屈伸不利, 益肾蠲痹丸,用于治疗肝肾亏虚型痛风益肾蠲痹丸,组方由骨碎补、熟地黄、当归、徐长卿、土鳖虫、僵蚕(麸炒)、蜈蚣、全蝎、蜂房(清炒)、广地龙(酒制)、乌梢蛇(酒制)、延胡索、鹿衔草、淫羊藿、寻骨风、老鹳草、鸡血藤、葎草、生地黄、虎杖组成。 益肾蠲痹丸,具有温补肾阳、益肾壮督、搜风剔邪、蠲痹通络的功效。可用于身体发热,关节疼痛、肿大、红肿热痛、屈伸不利、肌肉疼痛、瘦削或僵硬等肝肾亏虚的痛风治疗。乳药丸,可用于血瘀痰阻型痛风治疗 乳药丸,由乳香、没药、代赭石、川乌、草乌、羌活、全蝎等组成,具有活血通络化瘀、祛风止痛的功效,可用于痰阻血瘀型痛风的治疗。 豨莶丸,可用于各种类型痛风的治疗豨莶丸,具有祛风除湿、舒筋活血、通利关节的功效,可用于各型痛风的治疗。 新癀片,可用于湿热痹阻型痛风治疗新癀片,具有消炎止痛、清热解毒、散瘀消肿功效,可用于湿热痹阻型痛风治疗。 人参归脾丸,可用于正虚邪恋型痛风的治疗人参归脾丸,是治疗脾肾亏虚型痛风的经典中成药,具有养血健脾功效,用于治疗正虚邪恋型痛风,再适合不过。 金贵肾气丸,适用于肝肾阳虚型痛风治疗最后推荐一组适用于肝肾阳虚痛风的调理中成药,如果你身体偏肝肾阳虚,则适用于用温补肾阳的几款经典中成药——右归丸、金贵肾气丸、济生肾气丸等治疗。 最后问一个问题,你知道羌活寄生丸,适合治疗哪类痛风患者吗?欢迎在评论区留言发表观点——总之,我们的目标是:尿酸不再高,痛风不会犯,远离代谢病。 痛风病的中医治疗 痛风是属于中医“痹 证”等范畴,由于脾肾功能 失调,脾失健运,致使湿浊 内生;肾分清泌浊的功能 失调,则湿浊排泄障碍,此 时若又酗酒暴食、劳倦过 度等,则促使湿浊流注于 关节、肌肉,造成气血运行 不畅而形成痹痛,也就是 痛风关节炎。如湿浊之邪 进一步伤于肾则可导致肾 损害,导致痛风性肾病,甚 至慢性肾衰。中医辨证分 型施治,有良好效果。湿热痹阻型 症见关节红肿热痛,肿胀疼痛剧 烈,筋脉拘急,手不可近, 更难下床活动,日轻夜重, 舌红苔黄、脉滑数。治宜清 热除湿、活血通络。方用宣 痹汤加减:防己、杏仁、连 翘、蚕沙、赤小豆、姜黄、秦 艽各10克,滑石、海桐皮、 淫羊藿、泽泻各15克,山 栀、半夏各6克,薏苡仁、土茯苓各30克,虎杖20 克,水煎服,每日1剂。 肝肾亏虚型 症见痛风日久,关节肿胀畸形,不可屈伸,重则疼痛、腰膝酸软、肢体活动不便,遇劳遇冷加重,时有低热,畏寒喜暖,舌淡苔薄白,脉沉细数或沉细无力。治宜补益肝肾、除湿通络。方用独活寄生汤加减:独活、防风、川芎各10克,秦艽、当归、生地、白芍、杜仲、川牛膝、茯苓、鸡血藤各15克,细辛 3克,肉桂、人参各5克,甘草6克,桑寄生20克,水煎服,每日1剂。 寒湿痹阻型 症见肢体关节疼痛剧烈,红肿不甚,得热则减,关节屈伸不利,局部有冷感,舌淡红苔白,脉弦紧。治宜温经散寒、祛风化湿。方用乌头汤加减:制川乌、麻黄各6克,黄芪20克,炒白芍、鸡血藤、当归、生薏苡仁:、淫羊藿各 15克,甘草9克,桂枝5 克,细辛3克,土茯苓30 克,生姜3片,水煎服。 中医外治法 1.大黄粉、蜂蜜各适量,调敷患处。 2.太乙紫金丹(紫金锭)用醋调敷患处。 3.如意金黄散,在红肿热痛未成脓时,用茶水和蜂蜜调敷;欲化脓者用葱汁同蜂蜜调敷患处。 4.外搽药洒方:伸筋草12克,透骨草12克,川桂枝9克,羌活12克,独活12克,川乌9克,草乌 9克,全当归12克,紫草9 克,红花9克,桑枝9克,虎杖9克,络石藤9克,地鳖虫6克。以上诸药,用高梁酒1500毫升浸泡,约7 天后外用。先以热水洗患处,后用药酒轻擦患处,每次10分钟,每日2-3次。 5.当归散:防风、当归、藁本、独活、荆 ,芥穗、牡荆叶各30 克。上药为粗末,加盐120克同炒热,热敷患处。 现代中药治疗 现代中药药理研究的结果显示:芫花所含的芫花素、芹菜素及大黄所含的大黄素对黄嘌呤氧化酶有较强的抑制作用,能减少尿酸的合成。泽兰、桃仁、当归、地龙也有抑制尿酸合成作用。秦皮、车前草、车前子、大腹皮、土茯苓、薏苡仁、苍术、地龙等可以促进尿酸从肾排出;大黄等通便药可以促进尿酸从大便排出。百合、山慈菇等有秋水仙碱样作用,抑制白细胞趋化,从而减轻痛风性关节炎的炎症。威灵仙、秦艽能溶解尿 酸并减轻尿酸疼痛。急性痛风发作时原则上应该选 用有清热作用的中药,例 如黄柏、防己、忍冬藤等。 在寒冷地区或因受寒等, 病者可表现为外寒内热, 此时应用散寒通痹的中 药,如羌活、独活、秦艽、香 附之类。此外,对于初次发 现血尿酸升高的患者,平 时可采用车前草15克,薏 苡仁30克,土茯苓20克, 芦根15克,水煎服,每周 2-3剂,对降尿酸有一定 帮助。 中西医结合科医生:尿酸“最怕”9大中成药,医生护士都在用,“痛风”患者收藏备用!【1】湿热痹阻型——医生护士都在用——痛风定片 组成‖秦艽、黄柏、延胡索、赤芍、川牛膝、泽泻、车前子、土茯苓 功效‖清热祛风除湿,活血通络定痛 适用‖用于湿热所致的关节红肿热痛,伴有发热,汗出不解,口渴喜饮,心烦不安,小便黄;痛风病见上述证候者。 【2】湿热痹阻型--医生护士都在用--痛风舒片 组成‖大黄、车前子、泽泻、川牛膝、防己 功效‖清热,利湿,解毒 适用‖用于湿热瘀阻所致的痛风病。注意少吃海鲜、动物内脏等食品;忌啤酒和白酒。 【3】湿热痹阻型——医生护士都在用——当归拈痛丸 组成‖当归、葛根、党参、苍术(炒)、升麻、苦参、泽泻、白术(炒)、知母、防风、羌活、黄芩、猪苓、菌陈、甘草 功效‖清热利湿,祛风止痛。 适用‖用于风湿阻络,骨节疼痛,胸膈不利,或温热下注,足胫红肿热痛,或溃破流脓水者,疮疡。 【4】湿热痹阻型——医生护士都在用——复方伸筋胶囊 组成‖虎杖、伸筋草、三角风、香樟根、飞龙掌血、大血藤、茯苓、泽泻、透骨香 功效‖清热除湿,活血通络 适用‖用于湿热瘀阻所致关节疼痛,屈伸不利。 【5】湿热痹阻型——医生护士都在用——如意珍宝丸 组成‖珍珠母、沉香、石灰华、金礞石、红花、螃蟹、丁香、毛诃子(去核)、肉豆蔻、豆蔻等 功效‖清热,醒脑开窍,舒筋通络,干黄水 适用‖用于瘟热,陈旧热症,白脉病,四肢麻木,瘫痪,口眼歪斜,神志不清,痹症,痛风,肢体强直,关节不利。 【6】湿热痹阻型--医生护士都在用--四妙丸 组成‖苍术、牛膝、盐黄柏、薏苡仁 功效‖清热利湿。 适用‖用于湿热下注所致的痹病,症见足膝红肿,筋骨疼痛。 【7】血瘀痰凝型——医生护士都在用——痛舒片 组成‖七叶莲、灯盏细辛、玉葡萄根、三七、珠子参、栀子、重楼、甘草 功效‖活血化瘀,舒筋活络,化痞散结,消肿止痛。 适用‖用于跌打损伤,风湿性关节痛,肩周炎,痛风性关节痛,乳腺小叶增生。 【8】血瘀痰凝型——医生护士都在用——十五味乳鹏胶囊 组成‖乳香、宽筋藤、决明子、渣驯膏、黄葵子、藏菖蒲、巴夏嘎、儿茶、诃子、安息香、毛诃子、铁棒锤、木香、人工麝香、余甘子 功效‖消炎止痛,干黄水。 适用‖用于关节红肿疼痛,发痒痛风,黄水积聚。 【9】肝肾亏虚型——医生护士都在用——益肾蠲痹丸 组成‖骨碎补、熟地黄、当归、徐长卿、土鳖虫、僵蚕(麸炒)、蜈蚣、全蝎等 功效‖温补肾阳,益肾壮督,搜风剔邪,蠲痹通络 适用‖用于症见发热,关节疼痛、肿大、红肿热痛、屈伸不利、肌肉疼痛、瘦削或僵硬,畸形的顽痹(类风湿性关节炎)。 注:应用时应该在中医指导下,辨证用药,才能达到应有的效果。在服用上述药物的同时严格控制饮食,可以提高治疗效果。 加味四妙汤治疗痛风高尿酸血症及其引起的痛风性关节炎和关节畸形,常累及肾脏,引起间质性肾炎和尿酸肾结石形成。根据痛风的症状、发病特点与病因病机可归属于中医“痹证”、“历节病”、“水肿”等病证范畴。历代医家认为痛风的发生多由于正气亏虚,复因饮食不节、劳倦过度、病后体虚等,感受风、寒、湿、热之邪,注于经络关节筋骨,使气血运行不畅,痹阻血脉,产生肌肉及关节疼痛、麻木、重着、屈伸不利等症状,日久累积而成痹证。笔者运用加味四妙汤治疗痛风急性发作期,临床疗效较为满意,现将体会浅析如下。 病因病机 笔者经过多年的临床经验,认为痛风的形成多是由于先天禀赋不足,脾肾功能失调,复因饮食不节,湿热内生,流注于关节、筋骨,导致气血运行不畅,痹阻经络而“不通则痛”。实为本虚标实、虚实错杂之证。1.脾肾亏虚是发病之本。《内经》云:“邪之所凑,其气必虚。”《灵枢·百病始生》篇曰:“风雨寒热,不得虚邪,不能独伤人。猝然逢急风暴雨而不病者,盖无虚,故邪不能独伤人。此必因虚邪之风,与其身形,两虚相得,乃客其形。”痛风发病亦如此,患者多为先天禀赋不足或久病体虚,脾肾亏虚是本病发生的根本和关键。肾为先天之本,脾为后天之本。肾者水脏,主津液;脾为仓廪之官,司运化。肾阳不足,膀胱气化无权;脾失健运,水液输布障碍,则湿聚水停,痰浊内蕴,瘀滞肌肉筋骨,阻滞肢节经络而致肿胀疼痛。此外,脾主肌肉四肢,脾气健运,化生精气,精微四布,则脏腑经络、四肢百骸及筋肉皮毛才能得到濡养,从而维持正常的功能活动;若脾失健运,清阳不布,则四肢失养,脉道不利,筋骨肌肉皆无气以生,故不用焉。脾之健运有赖肾阳之温煦,而肾中精气亦赖于脾主运化之水谷精微的充养。凡此种种,正如张景岳云:“痰之化无不在脾,而痰之本无不在肾”。 2.湿热痹阻为发病主因。患者因外感湿热之邪或内生湿热痰浊是发病的主要因素。久居炎热潮湿之地,外感风湿热邪,袭于肌腠,壅于经络,痹阻气血经脉,滞留于关节筋骨,发为风湿热痹。或者由于饮食不节,平素恣食肥甘厚腻或酒热腥膻之物,导致脾失健运,酿生湿热痰浊,外注皮肉关节,内留脏腑,发为本病。张子和《儒门事亲》载:“痹病以湿热为源,风寒为兼”;李东垣《脾胃论》载:“身体沉重走疰疼痛,盖湿热相搏,而风热郁而不得伸”。皆强调了湿热之邪在痹证形成中的重要作用。湿热痰浊不祛,留滞经脉,循经窜络,附于骨节,形成痰核,坚硬如石,可见痛风石;痹阻关节气血运行,不通则痛,可见关节疼痛;邪气内阻,则关节疼痛拒按,痛甚者不能覆盖纸张;湿邪留滞关节,可见关节肿胀重着;热邪内盛,可见关节皮肤发红发热。 3.瘀毒阻络是重要病理环节。痛风患者每因过食膏粱厚味或沉烟酗酒而致病情反复发作,经久不愈。根据“久病人络”、“久病必瘀”理论,整个疾病过程往往伴随瘀毒形成。故在遣方用药之时,往往酌加活血化瘀解毒、疏通经络之品以改善血行,缓解症状。脾肾亏虚,气虚无以推动血行,气滞阻碍血行可致血瘀;湿热痰浊内蕴,凝滞血脉,运行艰涩,亦可致血瘀。瘀血阻滞,筋脉骨节失于濡养,则四肢、肌肉功能活动受到影响。痛风发病,夜半居多,关节红肿热痛甚或僵硬畸形,舌质紫暗,脉涩,均乃痰瘀胶着所致,提示病在血。痛风日久,湿热痰瘀化生毒邪,瘀滞经络,郁于关节,加重病情;患者常伴血尿酸、血脂、血糖等增高,均可视为内生毒邪。正如名老中医朱良春 所云:“痛风乃浊毒瘀滞使然”,“多先有先天禀赋不足,或年迈脏气日衰,若加不节饮食⋯ ⋯浊毒随之而生,滞留血中,终则瘀结为患”。 辨证论治 笔者在临床中以清热燥湿、化瘀降浊、通络止痛为治疗大法,以加味四妙汤为基础方加减治疗痛风急性发作期患者,临床每多效验。加味四妙汤组成:炒苍术10 g,薏苡仁30 g,黄柏10 g,川牛膝15 g,土茯苓30 g,萆薢30 g,炒白术15 g,茯苓30 g,川芎15 g,鸡血藤30 g。用法:水煎服,早晚温服,日1剂。加减:伴尿路结石者,加石韦、金钱草;伴水肿者,加泽泻、防己、猪苓;血尿酸显著升高者,加威灵仙、秦艽;形体肥胖者,加山楂;关节剧痛者,加桑枝、制乳香、制没药、威灵仙、小剂量细辛等。 四妙汤全方由苍术、黄柏、薏苡仁、牛膝组成。方中黄柏清热燥湿为君,且偏入下焦;苍术燥湿健脾为臣;薏苡仁渗湿泄浊,引湿热于小便出,利湿清热作用尤佳,川牛膝祛风湿、补肝肾,引药下行,二者共为佐使。在此基础上化裁而成本方。土茯苓、萆薢利湿化浊,祛风通络,尚有降低血尿酸作用;白术、茯苓健脾益气,补本虚之不足;川芎、鸡血藤活血化瘀,通利关节。诸药相伍,共奏清热燥湿、化瘀降浊、通络止痛之功,使热祛湿除,瘀化浊降,诸症自愈。 验案分析 案1.患者,男,66岁,2010年9月12日就诊。发现血尿酸升高1年余,2周前左足第一跖趾关节处红肿热痛、活动受限,外院服用止痛药症状缓解不明显,伴夜尿增多,每夜2~4次,尿频,尿等待,人睡困难,大便正常,舌质红,苔薄白,脉沉弦。肾功能检查示血尿酸487 µmol/L ,血肌酐、尿素氮正常,泌尿系彩超未见明显异常。方药:炒苍术10 g,薏苡仁30 g,黄柏10 g,川牛膝15 g,土茯苓30 g,萆薢30 g,夜交藤30 g,炒酸枣仁30 g,炒白术15 g,茯苓30 g,川芎15 g,鸡血藤30 g,石韦30 g。5剂。水煎服,早晚温服,日1剂。嘱禁食肥甘厚腻、烟酒之品,保持局部卫生干燥。二诊:左足第一跖趾关节处微肿,皮肤由深红转为淡红,疼痛缓解,可适度活动,睡眠有所改善。继服上方7剂,水煎服,早晚温服,日 1剂。三诊:左足关节红肿疼痛基本消失,活动自如,复查血尿酸为103µmol/L ,症状及实验室检查明显好转。继服上方5剂巩固疗效。 按:根据患者年龄、病史和症状,诊断为痛风合并慢性前列腺炎,辨证同属下焦湿热之证。湿热流注关节,经络不通,则局部红肿热痛;湿热下注膀胱,三焦气化不利,则尿频、尿等待、夜尿增多。虽病症不同,但病机一致,根据“异病同治”原则,均以清热利湿、活血降浊通络为治疗大法,方选加味四妙散治疗,疗效满意。 案2.患者,男,38岁。右足第一跖趾关节及右足跟红肿热痛,不能下地,双下肢水肿,口干多饮,二便正常,舌质红,苔薄白,脉沉弦。肾功能示血尿酸227 µmol/L。既往间断服用止痛剂3年余。方药:炒苍术10 g,黄柏10 g,川牛膝15 g,薏苡仁30 g,桑枝30 g,川芎15 g,丹参30 g,土茯苓30 g,威灵仙30 g,萆薢30 g,玉米须30 g,木瓜10 g,山茱萸10 g,知母10 g。5剂。水煎服,早晚温服,日1剂。二诊:右足跖趾关节及右足跟肿痛减轻,双下肢轻度水肿,余无特殊不适。继服上方7剂。三诊:诸症消失,血尿酸恢复正常。嘱其慎用止痛剂,保持良好生活习惯,戒烟限酒,避免过食肥甘厚味,不适随诊。 按:止痛剂肾病主要指非类固醇类消炎镇痛剂(NsAID)所引起的各类肾脏病变,以急性可逆性肾功能衰竭最常见,大多数患者停药后肾功能可自行恢复。但对于长期服用此类药物者往往伴有持续性的肾间质损伤,可发展为慢性肾功能衰竭。临床中在应用化瘀降浊、解毒通络的同时,需加重健脾益肾之品,如熟地黄、山茱萸、仙灵脾、巴戟天、黄芪、白术等以顾护根本;同时合消肿利水、消积安神药,标本同治,收效较好。 中老年人尿酸高,痛风频繁发作,关节红肿,用什么中成药?痛风舒片 成分:痛风舒成方大黄、车前子、泽泻、川牛膝、防己。 适应症:清热,利湿,解毒。用于湿热瘀阻所致的痛风病。 风湿止痛丸 成分:诃子(去核)、西红花、豆蔻、渣驯膏、獐牙菜、刀豆、山矾叶、藏茜草、紫草茸、刺柏、冰片、天竺黄、丁香、肉豆蔻、草果、沉香、檀香、降香、绿绒蒿、木棉花、木香、香旱芹、木香马兜铃、肉桂、螺厣、石斛、甘松、石花、花苜蓿。 适应症:消肿、止痛。用于寒性痹症,风湿性关节炎等。 槟藿痛风合剂 成分:槟榔、淫羊藿、吴茱萸、蚕沙、紫苏叶、姜黄、桔梗、陈皮、生姜、薏苡仁、苍术、木瓜。 适应症:除湿通络,蠲痹止痛。用于缓解湿浊阻滞所致的痛风引起的趾蹠关节肿胀疼痛。 止痛风湿丸 成分:制川乌、地龙、制草乌、乳香(炒)、威灵仙、栀子、没药(炒)、黄柏、黄芩、制马钱子、甘草。 适应症:祛风除湿,活血止痛。用于四肢麻木,腰腿沉重,风湿疼痛。 痛风定片 成分:秦艽、黄柏、延胡索、赤芍、川牛膝、泽泻、车前子、土茯苓。 适应症:清热祛风除湿,活血通络定痛。用于湿热所致的关节红肿热痛,伴有发热,汗出不解,口渴喜饮,心烦不安,小便黄;痛风病见上述证候者。 十五味乳鹏丸 成分:乳香、宽筋藤、决明子、渣驯膏、黄葵子、藏菖蒲、巴夏嘎、儿茶、诃子、安息香、毛诃子、铁棒锤、木香、人工麝香、余甘子。 适应症:消炎止痛,干黄水。用于关节红肿疼痛,发痒,痛风,黄水积聚。 十味乳香胶囊 成分:宽筋藤、诃子、毛诃子、决明子、黄葵子、余甘子、木香、乳香、巴夏噶、渣驯膏。 适应症:祛风燥湿,干'黄水'。用于湿疹,类风湿性关节炎,痛风等湿痹症,'黄水病',皮肤病。 复方伸筋胶囊 成分:虎杖、伸筋草、三角风、香梅根、飞龙掌血、大血藤、茯苓、泽泻、透骨香、牡丹皮、山茱萸、山药。 适应症:苗医:滇劫滁内,维泻涂洛,汗昊仙督。蒙给沟,告家冲,穷姆阿糯。中医:清热除湿,活血通络。用于湿热疲阻所致痛风引起的关节红肿,热痛,屈伸不利等症。 二十五味儿茶丸 成分:儿茶、诃子、毛诃子、余甘子、西藏棱子芹、黄精、天冬、喜马拉雅紫茉莉、蒺藜、乳香、决明子、黄葵子、宽筋藤、荜茇、铁粉(制)、渣驯膏、铁棒锤、人工麝香、藏菖蒲、木香、水牛角、珍珠母、甘肃棘豆、扁刺蔷薇、秦艽花。 适应症:祛风除痹,消炎止痛,干黄水。用于“白脉”病,痛风,风湿性关节炎,关节肿痛变形,四肢僵硬,黄水病,“冈巴”病等。 二十五味驴血胶囊 成分:驴血、生等膏、降香、檀香、宽筋藤、诃子、石灰华、乳香、秦皮、人工麝香、西红花、体外培育牛黄、毛诃子、余甘子、肉豆蔻、丁香、草果、豆蔻、决明子、木棉花、黄葵子、翼首草、龙胆草、莲座虎耳草、巴夏嘎。 适应症:祛风,除湿,干黄水。用于关节炎,类风湿性关节炎,痛风,痹病引起的四肢关节肿大疼痛,变形,黄水积聚等。 痛舒胶囊 成分:七叶莲、灯盏细辛、玉葡萄根、三七、珠子参、栀子、重楼、甘草。 适应症:彝医:瓜他使他加,诺且诺,差婆衣努。中医:活血化瘀,舒筋活络,化痞散结,消肿止痛。用于跌打损伤,风湿性关节痛,肩周炎,痛风性关节痛,乳腺小叶增生。 尿酸高是什么标准?一般认为血尿酸水平测定超过420μmol/L(约7mg/dl)时,即达到高尿酸血症的分界。高尿酸血症是全身性慢性疾病,为嘌呤代谢紊乱引起的代谢异常综合征,表现为尿酸盐生成过量或肾脏尿酸排泄减少。高尿酸血症好发于中老年人,其中男性占绝大多数。是什么原因造成高尿酸血症呢? 原发性高尿酸血症多由遗传因素所致,常与体质肥胖、糖脂代谢紊乱、高血压、动脉硬化和冠心病等疾病聚集发生有关系;继发性高尿酸血症则因酗酒,嗜食动物肝脏、肾脏等,服用尿酸代谢相关药物如噻嗪类利尿剂、呋塞米、阿司匹林等,化疗放疗或毒素引起的尿酸盐生成过量或肾脏清除减少所致。尿酸高,如不及时对症处理,后续会怎么样演变? 高尿酸血症是终身性疾病,绝大多数不能自愈。在无肾功能损害及关节畸形的情况下,经有效治疗可维持正常生活,正常工作。但如果罢之不理,则可出现急性关节炎和关节畸形,疼痛会严重影响生活质量。药物所致的短暂性高尿酸血症,停药后可恢复。部分高尿酸血症患者会发展成为痛风,出现反复发作的痛风性急性关节炎、痛风石和间质性肾炎,严重者伴尿酸性尿路结石或关节畸形,部分患者还可有结膜炎、角膜炎与巩膜炎。 有哪些中成药可以调理痛风,降低尿酸? 止痛风湿丸,具有祛风除湿,活血止痛的功效。本方由乳香(炒)、威灵仙、黄柏、黄芩、制川乌、地龙、制草乌、栀子、没药(炒)、制马钱子、甘草组成。用于四肢麻木,腰腿沉重,风湿疼痛。 用法用量:口服用药,一次2.5g,一日2次。祛风止痛丸,具有祛风止痛,散寒除湿,强壮筋骨的功效。本方由制草乌、老鹳草、槲寄生、续断、独活、红花、威灵仙组成。用于风寒湿痹、四肢麻木、关节疼痛、腰膝酸软。 用法用量:口服用药,一次2.2g,一日2次。十五味乳鹏丸,具有消炎止痛,干黄水的功效。本方由乳香、儿茶、诃子、安息香、黄葵子、藏菖蒲、巴夏嘎、宽筋藤、决明子、铁棒锤、木香、人工麝香、渣驯膏、毛诃子、余甘子组成。用于关节红肿疼痛,发痒,痛风,黄水积聚。 用法用量:口服用药,一次2-4丸,一日2次。将药丸碾碎成细粉用温开水冲服。十味乳香丸,本方具有干黄水的功效。由毛诃子、黄葵子、余甘子、木香、诃子、决明子、宽筋藤、巴夏嘎、乳香、渣驯组成,用于四肢关节红肿疼痛及湿疹。 用法用量:口服用药。一次4-5丸,一日2次,研碎后服用。风痛安胶囊,本方具有清热利湿,活血通络的功效。由石膏、防己、通草、桂枝、姜黄、黄柏、滑石粉、薏苡仁、木瓜、海桐皮、忍冬藤、连翘组成。用于湿热阻络所致的痹病,症见关节红肿热痛、肌肉酸楚;风湿性关节炎见上述证候者。 用法用量:口服用药,一次3-5粒,一日3次。痛风舒片,具有清热,利湿,解毒的功效。本方由大黄、泽泻、川牛膝、防己、车前子组成。用于湿热瘀阻所致的痛风病。 用法用量:口服用药,一次2-4片,一日3次,饭后服用。痛风定片,具有清热祛风除湿,活血通络定痛的功效。由秦艽、黄柏、川牛膝、泽泻、延胡索、赤芍、车前子、土茯苓组成。用于湿热所致的关节红肿热痛,伴有发热,汗出不解,口渴喜饮,心烦不安,小便黄;痛风病见上述证候者。 用法用量: 口服用药。一次4片,一日3次。祛风息痛丸,具有祛风散寒除湿,活血通络止痛的功效。本方由祖师麻、独活、木瓜、羌活、鸡血藤、制川乌、秦艽等组成。用于风寒湿痹,四肢麻木,周身疼痛,腰膝酸痛。 用法用量:口服用药,一次4丸,一日2次。 正清风痛宁片,具有祛风除湿,活血通络,消肿止痛的功效。本方由盐酸青风藤碱组成。用于风寒湿痹证。症见肌肉酸痛,关节、肿胀、疼痛,屈伸不利,麻木僵硬等及风湿与类风湿性关节炎具有上述症候者。 临床用药经验汇总:郭军强研究正清风痛宁片联合非布司他治疗痛风性关节炎的临床疗效与作用机制,得出结论针对痛风性关节患者,推荐采用正清风痛宁片与非布司他联合治疗。(临床研究,2019,27(03):118-119. 用法用量:口服,一次1-4片,一日3-12片,饭前服或遵医嘱。 临床用药经验汇总: 1、程万强等研究对类风湿性关节炎患者选择风湿祛痛胶囊+穴位注射疗法施治后获得的临床效果,得出结论对于类风湿性关节炎患者临床选择风湿祛痛胶囊+穴位注射疗法施治,于提高病情疗效、减少压痛关节数、缩短晨僵时间以及减少肿胀关节数方面获得显著效果,从而促进类风湿性关节炎患者病情的好转。(当代医学,2018,24(29):4-6.) 2、乔林等研究膝关节骨性关节炎治疗采用风湿祛痛胶囊联合关节内注射透明质酸钠的临床效果,得出结论使用风湿祛痛胶囊联合关节内注射玻璃酸钠治疗膝关节骨性关节炎疗效明确,值得在临床中推广应用。(世界中医药,2016,11(06):1007-1009.) 药物治疗作为控制尿酸的首选方案,应根据患者具体情况制定,目的都是为了预防尿酸盐沉积,防止尿酸结石形成和肾功能损害。同样,患者应该遵医嘱用药;日常保持规律、平稳的生活状态,适当运动,戒烟限酒;定期做健康评估,监测血尿酸水平,关注病情变化。高尿酸症与痛风关系密切,希望玥亮说药今天分享的关于高尿酸及其可用的中成药调理应用能得到大家的重视。 5种用于痛风的中成药,效果奇好1、痛风定片(湿热痹阻) 由秦艽、黄柏、延胡索、赤芍、川牛膝、泽泻、车前子、土茯苓组成。清热祛风除湿,活血通络定痛。用于湿热所致的关节红肿热痛,伴有发热,汗出不解,口渴喜饮,心烦不安,小便黄;痛风病见上述证候者。注意孕妇慎用。服药后不宜立即饮茶。 2、痛风舒片(湿热痹阻) 由大黄、车前子、泽泻、川牛膝、防己组成。清热,利湿,解毒。用于湿热瘀阻所致的痛风病。注意少吃海鲜、动物内脏等食品;忌啤酒和白酒。 3、如意珍宝丸(湿热痹阻) 由珍珠母、沉香、石灰华、金礞石、红花、螃蟹、丁香、毛诃子(去核)、肉豆蔻、豆蔻、余甘子、草果、香旱芹、檀香、黑种草子、降香、诃子、高良姜、甘草膏、肉桂、乳香、木香、决明子、水牛角、黄葵子、短穗兔耳草、藏木香、人工麝香、牛黄组成。清热,醒脑开窍,舒筋通络,干黄水。用于瘟热,陈旧热症,白脉病,四肢麻木,瘫痪,口眼歪斜,神志不清,痹症,痛风,肢体强直,关节不利。对白脉病有良效。注意忌服酸、冷、酒。 4、复方伸筋胶囊(湿热痹阻) 由虎杖、伸筋草、三角风、香樟根、飞龙掌血、大血藤、茯苓、泽泻、透骨香组成。清热除湿,活血通络。用于湿热瘀阻所致关节疼痛,屈伸不利。儿童、孕妇禁用。 5、当归拈痛丸(湿热痹阻) 由当归、葛根、党参、苍术(炒)、升麻、苦参、泽泻、白术(炒)、知母、防风、羌活、黄芩、猪苓、菌陈、甘草组成。清热利湿,祛风止痛。用于风湿阻络,骨节疼痛,胸膈不利,或温热下注,足胫红肿热痛,或溃破流脓水者,疮疡。 痛风是由于嘌呤代谢紊乱所致的一组慢性疾病,临床特点除高尿酸血症外,还表现为急性痛风性关节炎、痛风石、慢性关节炎和关节畸形,累及肾脏引起慢性间质性肾炎和尿酸性尿路结石。患者一般为40岁以上男性,男女比为20:1,以从事脑力劳动及体型肥胖者发病居多。今天,为大家介绍一种治疗痛风的中成药——痛风定胶囊。 功能主治清热祛湿,活血通络定痛。用于湿热瘀阻所致的痹痛,症见关节红肿热痛,伴有发热、汗出不解、口渴心烦、小便黄、舌红苔黄腻、脉滑数;痛风见上述症候者。 配伍分析痛风定胶囊为硬胶囊,内容物为黄褐色至棕褐色粉末,味苦,主要由以下八种地道药材配制而成:秦艽、黄柏、延胡素、赤芍、川牛漆、泽泻、车前子、土茯苓。 君药:秦艽 祛风湿,舒筋络,退虚热; 黄柏 清热燥湿,泻火解毒。 臣药:延胡索 理气止痛; 赤芍、牛膝 活血化瘀,通络止痛。 佐药:泽泻、车前子 清热利水渗湿; 土茯苓 除湿解毒,利关节。 诸药合用,共奏清热祛湿,活血通络定痛之功。 联合用药搭配推荐 01 补氨糖防痛风套餐:补充氨糖,改善关节痛 痛风定胶囊+氨糖胶囊药师点评: 痛风主要是嘌呤代谢紊乱和尿酸过高,尿酸盐沉积在关节引起的疾病,常表现为关节肿胀、疼痛等,氨糖有助于消除关节内尿酸,修复关节软骨。 02 中药调理套餐:促进血液循环,缓解关节肿胀 痛风定胶囊+丹参破壁饮片 药师点评:痛风患者一般会因关节肿胀,疼痛引起行动不便,因丹参具有活血化瘀、通脉止痛之功效,可用于缓解风湿骨痛,促进血液循环。破壁工艺,茶饮易吸收。日常保健来一包,调理随心。 03 内服外用加强套餐:内外搭配治疗,效果更好 痛风定胶囊+痛风贴+神灯治疗仪 药师点评:痛风定胶囊清热祛湿,活血通络止痛,痛风贴可减少疼痛,神灯能促进血液循环,内外搭配治疗,效果更好。 04补充维生素套餐:增强机体免疫力,促进尿酸盐溶解及排除 痛风定胶囊+天然维生素C片+维生素B片 药师点评:想要预防和减少痛风的发作必须是降低血液中的尿酸水平。维生素B能阻止酶将嘌呤转变为尿酸,维生素C能减少体内的尿酸数量,它粘附这些尿酸并随尿液一起排出体外。 用法用量 口服,一日4粒,一日3次。 注意事项 1.服药后不宜立即饮茶。 2.孕妇慎用。 3.如与其他药物同时使用可能会发生药物相互作用,详情请咨询医师或药师。 4.痛风急性发作或者重症者,均建议医院就诊。 专业关怀 01限制高嘌呤食物(如心、肝、肾、脑、鱼虾类等海味、肉类、豆制品、酵母等),多饮开水可以稀释尿酸,加速排泄,使尿酸水平下降。肉汤、鱼汤、鸡汤、火锅汤等中含大量嘌呤成分,饮后不但不能稀释尿酸,反而导致尿酸增高,所以要少喝。 02多吃碱性食物,少吃酸性食物,建议多喝含有矿物质的苏打水,在微量矿物质作用下方可少量吸收,以利改善患者体内的酸性环境。 03多吃蔬菜,以高碳水化合物、低脂肪饮食为主,多吃菜有利于减少嘌呤摄入量,增加纤维素,低油脂饮食有利于控制热量摄入,限制体重,减肥降脂。 04须忌酒(包含有大量嘌呤的啤酒) 十种中成药可以用于痛风急性期通络止痛中成药是以中药材为原料,在中医中药的基本理论指导下,按照规定的处方和方法加工而成的剂型。中成药虽好,但痛风患者也不能随意使用,需要临床中医师辨证用药,根据患者的治疗需求使用。 治疗痛风急性期的中成药,主要以通络止痛为主。内服中成药祛风化湿、化瘀祛痰、通络止痛;外用中成药关节消肿。一般来说,用于痛风通络止痛的中成药包括以下十种:(1)四妙丸:痛风治疗常用药物之一,是中药祛湿剂。成分为苍术、牛膝、黄柏、薏苡仁等中药。功能主要用于湿热痹阻型痛风患者清热燥湿、祛风除湿、化痰通络、理气止痛,可用姜汤冲服。但女性月经期间不可服用。 四妙丸 (2)冲和散:是中药颗粒剂,属于临床应用比较广泛的中成药制剂,尤其在骨科及风湿科等专科医院。成分主要包括紫荆皮、赤芍、独活、石菖蒲、白芷等。功能主要用于痛风性关节炎、乳腺炎、淋巴结炎等逐血消肿、动荡凝滞血脉、破风消肿、生血活血、祛风定痛、散瘀除痛等。(3)当归拈痛丸:为祛湿名方,属中药丸剂。成分为苦参、防风、羌活、猪苓、茵陈、当归、黄苓、党参、粉葛、苍术、泽泻等。主要用于湿热导致的周身肢节肿痛、肩痛沉重、胸膈不利,尤其湿热相搏等,对于痛风患者利尿、加强体内尿酸排泄也有作用。该药急性期和缓解期均可对症使用,但风寒湿闭阻弊者慎用,服药期间忌食辛辣油腻食物。 当归拈痛丸 (4)新癀片:为中药片剂。成分为三七、人工牛黄、肖梵天花、珍珠层粉、水牛角浓缩粉、红曲、肿节风和吲哚美辛(非甾体抗炎药)等。主要用于热毒瘀血所致的咽喉肿痛、牙痛、痹痛、黄疸和无名肿痛等,可活血化瘀、消肿止痛、清热解毒。呼吸障碍、再生性障碍贫血、皮疹者慎用。新癀片 (5)八珍益母丸:是中药制成的棕褐色的水蜜丸或黑褐色的大蜜丸,味甜中带微苦。成分为党参、白术、茯苓、甘草、当归、川芎、熟地黄等。功能主要用于血瘀痰阻型痛风患者补气益血、活血通络、祛风止痛。使用该药期间不能食用辛辣、生冷的食物。
(6)独活寄生丸:是中药丸剂。成分为独活、桑寄生、杜仲、牛膝、秦艽、茯苓、肉桂、防风、党参、当归、川芎等。功能主要用于肝肾两亏、气血不足的风湿久痹、腰膝冷痛、关节不利等,祛风湿、散寒邪、养肝肾、补气血、止痹痛。服用该药温水送服,但不宜吃辛辣油腻的食物。 独活寄生丸 (7)豨莶丸:为中药丸剂。成分为豨莶草等。功能主要用于经络不通、慢性疼痛或脑卒中后遗症,主要用于祛风湿、利关节、解毒,对风湿痹痛、筋骨无力、腰膝瘘软、半身不遂、风疹湿疮等有作用。但如果风痹由于阴血不足、肝肾两虚者忌用。豨莶丸 (8)青鹏软膏:为外用药膏。成分为棘豆、亚大黄、铁棒锤、诃子(去核)、毛诃子,余甘子、安息香、宽筋藤和人工麝香等。主要用于皮肤瘙痒、湿疹及痛风患者活血化瘀、消肿止痛。但皮肤破损、孕妇忌用,运动员慎用。青鹏软膏 (9)跌打万花油:跌打万花油属于痛风急性期外用中成药,为油剂,颜色偏黄、气味有辛香味,无皮肤刺激。成分主要包括野菊花、徐长卿、马齿苋、黑老虎、威灵仙、木棉皮、铁包金、大黄、九节茶等。功能为用于撞击扭伤、跌打损伤、烫伤、痛风疼痛等局部红肿热痛情况下止血止痛、消炎生肌、消肿散瘀、舒筋活络等。跌打万花油可以收缩血管、镇痛、止血、抗菌消炎,但要注意孕妇禁用。(10)活血止痛膏:活血止痛膏种类比较多,临床应用也比较多。成分主要包括天南星、细辛、大黄、薄荷脑、川芎、没药、丁香、冰片等,加入水杨酸甲酯和颠茄流浸膏制成的外用膏剂;功能主要用于筋骨疼痛、肌肉麻痹、关节酸痛等舒筋通络和活血止痛。孕妇禁用。 刘医生提醒大家:无论西药还是中成药或中草药,治疗痛风急性发作,都不能长期使用,需要遵医嘱使用。 即便中草药治疗痛风,也并非千人一方 九种中成药可以用于痛风间歇期降尿酸 中医认为痛风主要是肝肾亏虚、精血不足、脾胃亏虚、积湿成热、痰瘀互结、气血痹阻等导致关节肿大、痛风、酸楚、僵硬、屈伸不利、结节等。中医对于痛风的治疗辨证论治、标本兼治。在对于痛风间歇期的治疗上,也讲究遵循病因、病机和病变规律施治。用于痛风间歇期降尿酸治疗的中成药主要包括如下九种: (1)痛风定:常用痛风治疗片剂或胶囊。成分为秦艽、黄柏、延胡索、赤芍、川牛膝、泽泻、车前子、土茯苓。用于湿热所致的关节红肿热痛、伴有发热、汗出不解、口渴喜饮等,清热利湿解毒、祛风除湿。使用后不宜立即饮茶,孕妇忌用,有阴虚火旺、实热者慎用。![]() 痛风定片 (2)痛风舒:常用痛风治疗片剂。成分为大黄、车前子、泽泻、川牛膝、防己等。用于湿热瘀阻、湿热蕴结痛风患者清热、利湿、解毒、解热,及可用于尿酸排泄减少型患者利水渗湿。使用后忌饮酒,忌食辛辣、海鲜等食物,孕妇慎用。![]() 痛风舒片 (3)痛舒片:中药片剂。成分为七叶莲、灯盏细辛、玉葡萄根、三七、珠子参、栀子、重楼、甘草等。用于痛风性关节炎患者活血化瘀、舒筋活络、化痞散结,消肿止痛等。孕妇忌用。(4)如意珍宝丸:藏药丸剂。成分为珍珠母、沉香、石灰华、金礞石、红花、螃蟹、丁香、毛诃子(去核)、肉豆蔻、豆蔻、余甘子、草果、香旱芹、檀香、黑种草子、降香、荜茇、诃子、高良姜、甘草膏、肉桂、乳香、木香、决明子、水牛角、黄葵子、短穗兔耳草、藏木香、人工麝香、牛黄等。用于神经性病理疼痛、痛风等炎症疼痛润肺消肿、补肾开窍、祛风散寒。食用时禁酸辣、冷等食物,禁酒,运动员及胃肠道疾病者慎用。 ![]() 如意珍宝丸 (5)复方伸筋胶囊:中药胶囊。成分为伸筋草、虎杖、三角风、香樟根、飞龙掌血、大血藤、茯苓、泽泻、牡丹皮、山茱萸、山药、透骨香等。用于湿热痹阻型所致关节疼痛、屈伸不利。儿童、孕妇禁用,使用时忌寒凉、酸涩、辛辣、油腻食物,有高血压、心脏病、肝病、糖尿病、肾病等慎用。(6)益肾蠲痹丸:中药丸剂。成分为骨碎补、熟地黄、当归、徐长卿、土鳖虫、僵蚕(麸炒)、蜈蚣、全蝎、蜂房、广地龙、乌梢蛇、延胡索、鹿衔草、寻骨风、虎杖、生地黄等。用于症见发热、关节疼痛、关节肿大、关节红肿热痛、屈伸不利、肌肉疼痛、瘦削或僵硬等,可益肾壮督、搜风剔邪、祛痹通络,类风湿性关节炎和符合症状的痛风患者都可以使用。儿童、老年人、孕妇、肾功能不全者禁用。 ![]() 益肾蠲痹丸 (7)护肾痛风泰:中药颗粒冲剂。成分为土茯苓、萆薢、薏苡仁、山茱萸、秦艽、独活、赤芍、鳖甲、葛根、威灵仙、地龙、川牛膝、杜仲、防风、丹皮等。用于痛风性肾病、风湿、类风湿等湿热挟肾虚证者,清热利湿、解毒降浊、通络止痛、护肾固本。孕妇禁用。(8)寒湿痹:中药颗粒冲剂。成分有附子、制川乌、黄芪、桂枝等。成分有附子、制川乌、黄芪、桂枝等。用于肢体关节疼痛、疲困或肿胀、局部畏寒者,驱寒除湿、温经通络。孕妇和发热高烧的患者禁止服用,在用药期间不得吃辛辣油腻性食物,饮食要清淡。 (9)补中益气丸:中药丸剂。成分为炙黄芪、升麻、柴胡、炒白术、当归、陈皮、党参、炙甘草、生姜、大枣等。用于脾虚湿阻证、腰膝酸痛、纳食减少,脘腹胀闷痛风患者,健脾利湿、益气通络。阴虚发热、皮疹、湿热泻痢者禁用,忌与感冒药同时服用,儿童、孕妇及慢性病严重者应在医生指导下使用。 ![]() 补中益气丸属于OTC药物 中药治疗痛风,也请中医师辨证用药痛风于中医而言,急性发作期分为湿热痹阻证、寒湿痹阻证、热毒夹湿证;间歇期分为痰瘀痹阻证、脾虚湿阻证等;慢性期分为肝肾亏虚证、气血两虚证、脾肾阳虚证等;肾病期分为湿浊内蕴证、膀胱湿热证、气阴两虚证等。 ![]() 痛风辨证治疗常用中成药和方药 不同的证候、病期,对于痛风的治疗和用药并不相同。在日常用药时,建议痛风患者根据中医师和中药师的建议辨证用药。除此之外,还可结合中药汤剂、针灸、推拿、外洗外敷等综合治疗方法进行治疗。需要提请大家注意的是,药物都有不良反应,中药药物长期使用时也要注意比如皮疹、血压升高、肾脏结石等问题的出现。在使用中药时,一般都禁食辛辣、刺激、生冷、油腻以及海鲜等食物,同时要注意禁酒。 |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