分享

浅说今人与古人对“舍得”理解的不同境界

 蓝風博客 2023-06-02 发布于辽宁

古人对舍得之意的理解,即愿意付出,不吝惜。最早出自《易经》。
再看看孟子怎么说:“鱼我所欲也,熊掌亦我所欲也;二者不可得兼,舍鱼而取熊掌者也。生亦我所欲也,义亦我所欲也,二者不可得兼,舍生而取义者也这段话出自《孟子·告子上·鱼我所欲也》。

孟子以严肃的态度,庄重的语言,阐述了一个重要的主张:义重於生,当义和生不能两全时,应该舍生取义。一个正直的人,有道德修养的人,有觉悟的人,应该为义而生,为义而死,必要时要舍生取义,而不能见利忘义。不辨礼仪而贪求富贵的行为是不足取的。成语“舍生取义”即出於此:常用於赞扬那些为了正义事业勇於奉献,不怕牺牲的难能可贵的精神。

古人之舍得是無偿的给予和奉献,我的东西舍得给你,你要就拿去。他们在为国家,为民族的大义上,可以舍生取义,置生死度外。从古到今,像“人生自古谁无死,留取丹心照汗青”的文天祥;电影《英雄儿女》中“为了胜利,向我开炮”的王成等等,無数舍生忘死的英雄和可歌可泣的仁人志士不胜枚举,他们用自己的鲜血和生命换来了国家的和平昌盛,人民的生活幸福。这样的舍是最高意义上的舍,無比高尚的境界!

 
今人有《论·舍得》者曰:有舍才有得,不舍不得,大舍大得,小舍小得。
山人理解,此“舍得”是为“得”而“舍”,既是带有功利性的,为利益而“舍”。
可见时下有些人对“舍得”的理解与古人之“舍得”是相形见绌的,是不可同日而语的。在有些人的眼里,“”是付出,是投入;“”是收获,是回报。这是患得患失的人生哲学,“舍”何“境界”?

 
佛家说,舍,就是得;不舍,哪有得。放下,便得自在。

“舍,看起来是给人,实际上是给自己。给人一句好话,你才能得到别人回你一句赞美,给人一个笑容,别人才能对你回眸一笑。舍和得的关系,就如同因和果,因果是相关的,舍与得也是互动的。能够舍的人,一定是拥有富者的心胸;如果他的内心没有感恩,结缘的性格,他怎么肯舍给人,怎么能让人有所得呢?他的内心充满欢喜,他才能把欢喜给你,他的内心蕴藏着无限的慈悲,他才能把慈悲给你,自己有财,才能舍财,自己有道,才能舍道。有的人心中只有贪嗔愚痴,他给人的当然也是贪嗔愚痴。所以我们劝人不要把烦恼、愁闷传染给别人,因为舍什么就会得什么,这是必然的结果。——这是星云大师在《以舍为得》中的一段话。
这是当下网络盛行的一般意义的“舍”,与孟子“舍生而取义”之”,在意义和境界上仍有天壤之别。

 
就一般意义而言,正确理解和处理好舍与得的关系,仍然是一种处世的哲学,也是一种智慧的生活艺术更是一种人生境界和态度

舍得不应是舍与得之间的斤斤计较,而是对已得和可得的东西进行决断的情怀。舍得就像水在流动。在巴勒斯坦有两个水源相同的湖,加里勒亚湖和死海。加里勒亚湖清澈洁净,四周一片生机勃勃而死海,却了無生机,湖边寸草不生,一片荒凉。他们的不同之处是前者既接纳也付出,而后者在接纳之后,只保留,不懂得舍却原来的水,让水流动,方得一池清澈,这是流水不腐的道理。

得之坦然,失之淡然。丢弃多余的,放下不该得的。有所放弃,才能有所追求。放得下,才能走得远。

2023.6.2.蓝風之雲山雾雨

    转藏 分享 献花(0

    0条评论

    发表

    请遵守用户 评论公约

    类似文章 更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