分享

【伟人入党那一天③】刘少奇 | 唯一见过列宁的开国领袖

 浑雅七色堇 2023-06-02 发布于陕西

青年刘少奇

1920年8月,从保定育德中学留法高等工艺预备班毕业后,刘少奇回到湖南湘潭老家筹措经费,准备远赴法国。不料,第一次世界大战结束后大批法国士兵退役,国内就业压力剧增,法国当局开始阻止中国学生入境。

没能赴法的刘少奇偶然从长沙的《大公报》上读到一则消息:一个名叫“俄罗斯研究会”的组织正组织湖南青年赴俄勤工俭学。

俄罗斯研究会是毛泽东、何叔衡等人在长沙组织的一个主义马克思革命团体。这个团体的负责人是同盟会会员、著名的进步人士贺民范。他对这位少负才情、胸怀天下的青年很赞许,不但接受了刘少奇的请求,还介绍他加入了社会主义青年团,将他推荐给了具体负责招生的上海外国语学社领导人杨明斋。在渔阳里6号(今天的淮海路渔阳里团中央旧址),杨明斋、俞秀松等在二楼办公,刘少奇等就在旁边东厢房的集体宿舍里打地铺。刘少奇在此结识了任弼时、萧劲光、罗亦农等人,并共同接受了几个月的俄语进修。

图片
党的第一代领导集体

1921年5月,在上海共产主义小组的介绍下,乔装成裁缝的刘少奇、肖劲光和打扮成理发师的任弼时,登上绕道海参崴的邮轮远赴苏俄。一路上,刘少奇等人克服冰天雪地的严寒,智斗北洋政府的领事,秘密拿到苏联红军通行证,纵身爬上行驶的火车,终于在7月抵达了社会主义革命圣地莫斯科。

彼时,共产国际第三次代表大会正在召开,经李大钊推荐,派代表杨明斋、俞秀松、张太雷参加了大会(所以这三名上海代表没有能够参加在上海召开的“一大”,巧合的是瞿秋白当时以记者的身份采访,也参加了大会),刘少奇等人轮流列席了大会并见到了伟大的国际无产阶级革命导师列宁萧劲光这样回忆当时的情景:“听报告时,我们看见列宁坐在主席台上。我们的心情久久不能平静,像我们这样的穷孩子,竟能在这样堂皇的大厅里,和无产阶级的革命领袖一起商讨革命大事”。会后,刘少奇等进入了刚刚组建的专门用来培养东方各民族干部的东方劳动者共产主义大学(简称东方大学)中国班,系统学习了《共产党宣言》、政治经济学和国际工人运动史,比较全面地掌握了共产主义运动的政治与经济理论。

1921年冬,经过反复考虑,刘少奇毅然决然地同罗亦农等一起,由中国社会主义青年团团员转为中国共产党党员,并与东方大学中国班的党员和团员一起组成了中国共产党旅俄支部。刘少奇担任支部委员。

成为中国共产党的一名成员,是刘少奇生命历程中的一个重要转折点,也使他有了更加明确的方向与目标。1922年初,在填写学校组织的学员调查表时,刘少奇写道:“资本主义已不能统治全世界了,社会主义的社会组织必将由人类的努力开始实现,我们处在这时代的人,应把无穷的希望,促进这段历史。”刘少奇希望自己能够从事工人运动与青年运动。1922年5月,根据组织决定,刘少奇结束了他在莫斯科的求学生活,带领东方大学的一部分同学回到了中国,并从此真正地开始了他的革命生涯。经陈独秀介绍,刘少奇到了中国劳动组合书记部工作并筹备党的二大召开(中国劳动组合书记部旧址就在今天新静安的新闸路成都路口)

当然,四十多年后发生的刘少奇冤案也是我党历史上的最大冤案。1980年5月17日,中共中央、全国人大常委会和国务院为刘少奇平反并举行隆重的追悼大会。这也是北京人民大会堂1959年建成后,第一次在万人大礼堂举行追悼会。邓小平代表中央致悼词后,紧紧握住王光美的手说:“是好事,是胜利!不要哭!”刘少奇生前曾说:“自己去世后遗体火化,不保留骨灰。把骨灰撒在大海里,像恩格斯一样。”5月19日,刘少奇夫人王光美携刘源等子女,在北海舰队舰机编队的护卫下,把刘少奇的骨灰撒向了大海。

图片
骨灰撒向大海


    本站是提供个人知识管理的网络存储空间,所有内容均由用户发布,不代表本站观点。请注意甄别内容中的联系方式、诱导购买等信息,谨防诈骗。如发现有害或侵权内容,请点击一键举报。
    转藏 分享 献花(0

    0条评论

    发表

    请遵守用户 评论公约

    类似文章 更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