分享

905刘钰:班主任开展民主教育有何抓手

 高教课堂研讨 2023-06-02 发布于江苏

      随着我国民主制度的不断完善,民主的重要性也得到越来越多的关注,将民主带入课堂、进行民主教育成为学校教育中的重要目标。下面将从课堂教学和班级管理两方面,详细讨论教师在班级中如何实现民主教育。

民主教学:

兼顾“主体与主导”和“权威与自由”

      班主任“民主教学需要掌握正确的民主教学方法,搭建课堂沟通桥梁。在课堂上,民主是在师生之间和学生之间流动的,更为重要的是师生之间的民主。教师和学生在课堂上的不同身份很容易让彼此割裂,形成距离。如果不采取合理的教学方法,就可能出现“重主体,轻主导”的学生中心派,以及“重形式,轻内容”的表演意识派,形成“假民主”的现象。这些都不是民主教育的正确表现。

      此外还需要把握好教师权威和学生自我意识的关系,处理好两者之间可能产生的冲突。比如,不以教科书、标准答案限制学生的思考,对学生创新性的解题思维和学习技巧多加鼓励,不居高临下地审判学生的行为……

      当教师率先在民主教育的道路上迈出一步,才能有效缩短师生距离,与学生共同搭建民主课堂沟通的桥梁。

民主管理:

统筹“选举-决策-管理-监督-协商”

      班主任“民主管理"需要参与民主环节,把握节奏、合理引导。民主环节分为民主选举、民主决策、民主管理、民主监督和民主协商五个方面,教师在课堂上引进民主教育也可以从这五点入手。

      在日常实践中,“选举"表现为通过民主选举的方式选出班干部;“决策”体现为由班集体共同制定班规;“管理”是让更多的学生参与班级管理;"监督"可以是班级纪律和卫生由学生一起监督;“协商”是基于班级民主生活来商议各项事宜。

      民主管理不仅要遵循基本程序,更要解决实际问题。民主教育虽然可以让民主这一概念更加深入人心,让学生在班级民主生活中产生荣誉感和归属感。但扩大化的民主,也会带来一些问题:学生为了能够当选班干部而互相抨击、形成小团体,有不同意愿的学生会产生矛盾,出现问题会互相推诿。学生会因为非理性思维和处于自身利益的考虑忽略民主环节的意义,而更看重民主之后的结果,将民主视为一种手段,让其染上官僚主义的恶风。这无疑是背离民主教育初衷的,但又的确是民主教育进入课堂后可能会形成的局面。

      解决民主程序中出现的“真实问题”,就需要发挥班主任老师的积极作用。当民主制度的实施并没有偏离民主教育的要求,教师们大可放手让其自由施为,而当班级民主滑向混乱时,教师就要出手干预,及时制止学生的不当行为,起到“发动机”和“刹车手”的作用。在这个意义上,班主任在民主管理实践中,扮演着“合理引导”和“把握节奏”的管理者角色。

      总之,民主教育是不可抗拒的历史潮流,它并不同于侧重教育者对教育对象的态度的教育民主,更着重对学生进行有关民主素质的启蒙教育。无论是教师在教学中采取正确的方法实现师生之间的民主沟通,还是让学生在班级中进行民主实践来吸取经验和教训,都能有效推动民主教育进入班级,实现民有、民治、民享的教育。

高教课堂研讨

    转藏 分享 献花(0

    0条评论

    发表

    请遵守用户 评论公约

    类似文章 更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