分享

从宏观研究框架看商品的逻辑

 我是九儿 2023-06-02 发布于四川

作者:魏一凡 恒力化工学院副院长

最近煤化工跌得稀里哗拉,煤炭能跌多久?煤化工背后的宏观逻辑是什么?

咱们产业客户对于供需基本面是熟悉的,上下游工厂的库存与利润摸得一清二楚,但是一涉及到宏观,确实没有精力去研究,涉及因素确实比较多。

1、都想知道宏观发生了什么?

现在产业客户已经进步很大了:

1、基本上期现公司与贸易商都有研究员,3-5人不等,有的更多

2、产业客户研究员对负责的品种专业能力相当强,消息及时

3、基差贸易与含权贸易模式清楚,期权也用了,D,T,G等字母都熟悉

但是,当问到宏观与煤化工的研究时,

4、大伙都说没有滴,但是都想公司有一个,而且都会补充一下

“最好研究这方面的不是我,太复杂,伤脑细胞。”

我们今天就是想把宏观方面与煤化工的研究框架探讨一下,顺便把宏观和煤化工的数据库做了一些改进,也一起分享一下。

最近有网友单独联系我们,说文章写得少了,主要工作之余时间就在搞宏观与煤化工、原油化工产业客户研究去了,还有期权的研究。

我们也是不断学习,先研究,才能深入。

图片

债券、商品、库存、利润、汇率等报告最近研究了一大堆,摸着了一点头绪。

还有我们最近在交易期权对冲策略(如下图),同时研究含权贸易。

图片

Delta对冲刚开始盈利,这模式比基差贸易相比稳妥一些,是期货与期权的对冲,下面是含权贸易的一个案例,这里就不展开讲期权的交易和含权贸易了:

图片

上面最近半年做的一些研究方面工作,也是为什么文章写得少了的原因。

接下来,就是要从宏观的角度来看一下商品的逻辑,什么是宏观?

我们的心得是:宏观的研究与产业链的研究方法与思路是一样的,譬如煤炭与甲醇的上下游关系,如果宏观就是换成能源端与整体产业利润就行。

大的背后逻辑是一样的,咱们产业客户先不要怕。

无非是格局大了一点,譬如,我们产业研究是看一个产业链的利润,宏观是要看全产业链的利润,就是数据要多整理一些。

2、宏观库存与利润的背后是需求

商品的交易是看价格的,价格的背后是库存,库存的背后是什么?

是,利润!

所以,我们要先看一下当下宏观产业利润与库存的关系,商品这么跌,上一次是2015年,还有2019年两个阶段。

从宏观角度来看,2023年的补库存行为会不会如2015年?

我们整理宏观数据库打开看一下数据:

图片

我们的研究结论是2023年补库存弱很多的:

1、2015年商品也下跌,但是企业是有利润的,可以补库

2、2023年商品也下跌,但是企业没有利润,利润传导还没有走通畅

我们先看上游吧,下图是国际欧洲三港煤炭,国外天然气价格图,这两大能源端从去年底就开始直线掉。

据说,现在欧洲天然气还卖不掉,储存费又贵,竟然说要烧掉。

图片

而国外的煤炭是什么情况呢?我们把图单独拎出来。

图片

这样就清楚了,国外煤炭本来就一路下跌,只是国内煤炭最近跌得比较快,我们看一下国内的煤炭与库存的情况吧。

图片

从能源端来看,除了原油基本面稍好(其实也强不哪里去,相对煤炭与天然气是稍好一点的)天然气与煤炭已经跌了很多的,国内的煤炭库存很高,同时PVC,ABS,橡胶,聚烯烃库存都不低。

为什么三大能源端上不去?尤其是煤炭要跌?

因为宏观方面有需求,需要上游跌,利润需要重新分布:

图片

这个图是什么意思呢?

当下,国内的企业利润不高的,当然这个数据有滞性,最近煤炭这么一跌,下游利润已经恢复了不少,但是仍然还是不够让企业主动去补库存。

我们看上图,在2020年疫情的期间与2008年期间的利润同比下降是-37%与-38%,当下国内企业利润下降同比-22%,它要首先恢复上升趋势,企业才会补库。

那么,问题来下,利润现在在哪一端,答案是:煤炭端。

要想经济活起来,GDP要上去,企业要有利润,股票要起来,有两大法宝:

1、货币宽松,温和通胀稀释负债,同时商品上涨利润恢复

2、需求发力,扩大内需,这需要上调工资与收入

所以,货币方面要看债,看社融,我们需要看一下国债的情况:

图片

通常来说债先于商品启动,现在十年国债来看还是不高,货币环境还是相对宽松,但是商品还是起不来,说明问题一定出在需求方面:

需求有两个:

1、美国与欧洲的需求

2、国内的需求:政府、企业、居民加杠杆

先说国外的需求,港口的运价指数一直下跌,外需求不行。

图片

那能不能发动内需?

现在政府、企业、居民哪个需求端可以加杠杆?居民能加的主要是房地产一端,房地产的情况大家都清楚,企业的与政府就更不好细分析的(如果自己去研究这里有很多分项数据要进行比较一下的)。

总结出结论就是一个:当下的企业补库没有太大的驱动力量,需求未来是要发力的,需要政府出手进行刺激,而最有效的刺激领域,实际是黑色相关那个领域了。

好了,上面是宏观的一个简单“宏观利润与库存,需求”的分析,如果我们分析的逻辑正确,那么应该看到国内外的库存数据是一致的。

也就是,企业现在没有大规模补库存,国外也没有进行补库存,这个逻辑对吧。

因为,从宏观的角度来看,煤炭、原油、天然气三大能源商让利润不够,同时需求不足,两大逻辑是相一致的。

3、产业库存行为

先上图说话:

图片

这是美国与国内的库存周期图,我们数据进行了处理,放在一起方便大家同时看全球的库存周期。

先看美国的库存周期是2.7%,中国的库存累计同比是9.1%,当然这数据是3月底,4月份的还没有出来,不过我们可以从斜率来推算,假设去库2个点,还是有7%左右,同比还是不到位的,再算一下4月,5月,6月,三个月各去1-2个点,大概三季度才会有比较强的补库。

不过,当下,这是在下游工业企业没有利润的情况下,去的幅度会慢一些。

还有一点,补库存之前,价格可能会先到底。

美国的情况就不细说了,这里要看一下美国的耐用品数据,PMI分项里可能更提前来判断,国外补库存周期还早,是晚于我们国内的。

国内+国外同时面临去库存的压力,那么商品的表现就是如下:

国外铜:

图片

国内螺纹:

图片

玻璃和PVC就不用上图了,都差不多,这是从大的宏观逻辑来看的。

4、产业微观方面

我们最终是要落实到现货贸易与期货交易上面,而节奏的把握是看产业微观面的。

譬如,我们看一下尿素。煤炭跌下去,尿素今年一直有利润。

然后煤炭向尿素让利润,尿素下跌去利润,同时开工率上升,库存上升。

你说,这种情况下,尿素能不跌吗?

实际上下游的部分领域已经有利润了,但是需求不好,供给端上升的快,结果就是库存去不掉,有利润的就先下跌。

图片

所以,从宏观上来看,去库存难,从产业这一个链来看,去库存也难,这是宏观与产业链微观结合来一起看的情况。

大部分企业利润没有恢复,上游还没有跌透,但是某些领域有了利润,价格就有压力了,资金空头就堆过去了,看看持仓就明白了。

宏观+产业同时去库存,价格涨

宏观+产业不同时,价格先服从大局

当然,化工品本来是难研究,影响因素太多了,产品互相关联。

我们的煤化工研究是把相关的产品尽量放在起,譬如研究甲醇就得看尿素,看尿素就得看合成氨,看合成氨就要懂国外天然气与国内煤炭。

化工品的研究应该是先有广度,其次才是深度。

先横得比较,再纵向延伸。

最近尿素跌得很凶,那么相关的就是甲醇,黑色中的螺纹与玻璃这些都是煤化工的相关产品,实际上煤化工的下游主要是发电。

发电的下游需求中黑色是很大的部分,而黑色的下游就是房地产,所以推来推去,就是在上面第2部分中的逻辑:需求少了那一块,今年销售环比有好转,但是需求还是起不来,煤化工都有压力。

所以,判断这一块的需求能不能起来,是要研究政策的,特别关键的。

需求起不来,企业的利润要恢复,如果从逻辑上来看,也只有一条路:

原料下去,让利润给中下游

实际上,在2021年煤炭涨上去的时候,把电厂与煤化工下游利润都挤压没有了,国家就要出手的,和2023年市场的情况本质上一样。

只不过,那次是供给端出问题,这次是需求端。

5、讲得乐观的

今年都说天气可能比较热,前面白糖上涨好像是反应了一部分逻辑,具体细节也没去研究。

但是,今年的煤炭日耗还是比较高的:

图片

也就是需求端还是有任性,后面煤炭需求端进入旺季了,如果国内外的需求起不来,天热也是会大大拉动需求,并且这种对于需求的拉动力量很强。

2021年美国天热引发天然气与煤炭紧张的情况就是个例子。

图片

“天之道,损有余,以补不足”

2023年总会有需求好起来的时候,只是时间早晚的问题。

6、宏观挺重要的

譬如,在2022年12月15日,国元证券的宏观研究报告中就明确提出了:

1、商品2023年胜率方向是逢高空

2、库存翻转时间在3季度

图片

我们认真学习与研究了几十份宏观研究框架,发现大部分宏观中商品部分都围绕:

1、库存行为是核心

2、利润是驱动力

3、供需与需求是两大力量

这与咱们对某个产业链,或某个产品的研究思路是一样的。

只不过,再补充一下债券、利率、外汇和政策几个方面就行了,宏观研究一般是横向研究比较宽,而产业研究员一般是纵向比较深。

另外,宏观研究中房地产是十分重要的,不看房地产数据也是不行的,房地产的波动,商品中纯碱,玻璃,PVC,螺纹等黑色,甚至PP,苯乙烯都会受影响的。

现在国内的期现行业与化工行业实在是太卷了,2020年之前大家没觉得还要研究宏观?这才过了几年,环境就变了。

2019年期货市场保证金6000亿。

2022年期货保证金在14000亿。

这宏观资金都跑来割产业客户的韭菜,逼得我们产业客户不得不奋起斗争。

结论就是:

1、宏观确实能够以大的格局来判断商品的大趋势(譬如2022年12月份国元证券的宏观报告框架就是精准判断),如果再结合产业的优势,咱们产业客户就好比有了大炮与机枪,不会经常被收割了。

2、宏观的研究框架无非是库存与利润,与产业客户搞清楚是不难的,难的是谁想去花时间搞清楚。

3、2020、2021、2022多次市场交易宏观逻辑,我们难道在2023年继续被宏观资金收割吗?咱们要先卷起来,咱们产业客户和宏观资金比一比,要有大勇气,大谋略。

4、下半年就盯着上游什么时候跌透,下游库存去完,社会开始补库存,就是咱们产业客户动手的时候了,大家一起盯着。

    本站是提供个人知识管理的网络存储空间,所有内容均由用户发布,不代表本站观点。请注意甄别内容中的联系方式、诱导购买等信息,谨防诈骗。如发现有害或侵权内容,请点击一键举报。
    转藏 分享 献花(0

    0条评论

    发表

    请遵守用户 评论公约

    类似文章 更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