分享

最是黄梅时节近,雨余归路有鸣蛙

 高山仙人掌 2023-06-02 发布于福建

古诗词赏析

文/习古文化

芒种将至,正是梅黄时,雨声、蛙鸣又成了夏的主旋律,赵师秀的“黄梅时节家家雨,青草池塘处处蛙”,辛弃疾的“稻花香里说丰年,听取蛙声一片”又成了最应景的诗词。如果你不想引用这些已经被大家说烂了的诗句,可以改成明代刘基(刘伯温)的“雨过不知龙去处,一池草色万蛙鸣”,或是高启的“最是黄梅时节近,雨余归路有鸣蛙”。前者阵势浩大,与江南梅雨季组合起来稍显违和,还是高启的句子更贴合些。

来看这首《初夏江村》:

初夏江村

明·高启

轻衣软履步江沙,树暗前村定几家。

水满乳凫翻藕叶,风疏飞燕拂桐花。

渡头正见横渔艇,林外时闻响纬车。

最是黄梅时节近,雨余归路有鸣蛙。

Image

简析

首联“轻衣软履步江沙,树暗前村定几家”,起得平缓,点破“初夏江村”之题。“轻衣”、“软履”,可见身轻心畅;“树暗”即切初夏之题,同时也带出“定几家”的猜想:陆游诗道“柳暗花明又一村”,村前树木丛生,则表示前面一定有人家。

中间四句就是对初夏江村的具体刻画。

“水满乳凫翻藕叶,风疏飞燕拂桐花”,二句写自然之景。梅雨季临近,江南雨水增多,故有“水满”之说。水满处,怎会少了鸭子?“乳凫”即幼野鸭,野鸭戏水撞翻荷叶,清圆的荷叶与毛茸茸的小鸭相映成趣,那画面是相当治愈。上句写水中景,下句则写岸上景:和风缓吹,燕子掠过桐花,在空中自在地飞翔。“拂”,即轻轻擦过,温柔而美好。

Image

“渡头正见横渔艇,林外时闻响纬车”,二句写人事活动。远处的渡头,横放了几条渔船;树林外,时不时传来几声纺车响。这里虽不见人物,却将江南人民安居乐业、辛勤劳动的场景展现在读者面前。

尾联“最是黄梅时节近,雨余归路有鸣蛙”,归结到“初夏江村”之题。回家之路,有蛙鸣相送,更增生活情趣,想必这次出行,也是令作者十分满足难忘的。另外,以“归路”(回家)应“步江沙”(出来),使全诗首尾呼应,显得结构严谨。

整首诗写景如画,不露闲愁,非常适合现在品读。诗友们还想到了哪些诗词,分享出来,一同欣赏~

    本站是提供个人知识管理的网络存储空间,所有内容均由用户发布,不代表本站观点。请注意甄别内容中的联系方式、诱导购买等信息,谨防诈骗。如发现有害或侵权内容,请点击一键举报。
    转藏 分享 献花(0

    0条评论

    发表

    请遵守用户 评论公约

    类似文章 更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