分享

《保你平安》:这年头谁还愿意较真啊

 没羞没臊看电影 2023-06-02 发布于浙江
 


难得,见电影照进现实

在别人还在想方设法吃爱国主义红利的时候,大鹏却已经完成了从单纯商业到社会思考的主题跨越。《保你平安》以黑色幽默的方式揭示了目前存在的诸多社会问题:谎言、流量、不明就里的跟风,以及肆意的诋毁和谩骂。在社会监管疏忽失效甚至不作为的情况下,普通人又有谁会为事情真相较真呢?不愿(敢)较真的背后又折射出怎样的社会困境呢?

话说墓地销售经理魏平安在女儿参加学校表演时接到一通电话,声称其已故客户因为地方大佬的干预需要尽快迁葬。为啥呢?因为已故客户名声不好。为啥不好呢?

她是坐台的。

回顾逝者生前的种种,魏平安无论如何也想不通她怎么会从事那种行业。谁能证明?怎么证明?如果这消息是假的,谁来给逝者洗刷冤屈?谁来为这种不实的消息道歉?

一个孤儿院长大的孩子,一个没有三亲六故的亡魂,一段被神秘人散播的谣言,一段被社会大众消费却无人在乎真相的诽谤,终于让吊儿郎当的魏平安愤怒了。

他要替客户出头,替亡魂伸冤,向社会讨个说法。

初看本片演员阵容,观众很自然会把本片理解为一部喜剧片。马丽、王迅、贾冰、乔杉等近年来频频出现在综艺和影视觉的喜剧演员,怎么看都是一部流俗的讨巧之作。

但影片开始5分钟左右,一种不属于今天主流创作状态的感觉就上来了。

魏平安为人市侩,但做事认真。吊儿郎当,为人较真。他在原则问题上和大是大非方面绝不马虎,有着一种与今天社会大环境格格不入的轴劲儿。

你说人坐台,你看见了?

你说人坐台,你消费过?

你说人坐台,你给出证据让我看看?

现实生活中跟帖回复的有,连轴对骂的有,但就一件与自己毫不相关的事,一条条跟帖,一条条回复,一条条问询,且天天坚持,丝毫不中断,哪怕放弃生活工作也要一追到底,非要搞清事情真相的真未必有。

抛开贾冰饰演的“纯洁”的老板,乔杉饰演的修车行小老板,为了家庭陪睡前辈的墓地销售主管等角色,魏平安的出现像一条线把诸多社会角色串了起来。在社会众生面前宛若一把利刃,抽筋剥骨,直指人心。

对于这件事魏平安其实完全没必要较真。

人都死了,还是个孤儿,没必要搞什么客户关系维护。他自掏腰包追求真相,搭上时间精力和财力来回折腾,除了对客户的尊重,更有一种不向世俗妥协,跟社会不良风气作斗争的悲壮。

这个时代,真相仿佛越来越不重要。

只要有噱头,有看点,能博人眼球,就能吸引人去关注。

哪怕是虚假的内容,只要能满足人们的好奇心就会成为引爆点。哪怕再荒诞不经的事,只要有人关注经炒作发酵就能引发社会议论。

至于真假,无所谓。

反正信息爆炸的时代各种信息每分每秒都会出现,时时刻刻都在更新。事件背后别说人,就是只狗都无所谓。看客们凭着自己主观臆断,在媒体人带节奏的表述之下各种回复跟帖,好的坏的干净的脏的都往上堆。

我说错了?我极端了?我把节奏带坏了?

无所谓。

2分钟后另一段视频会吸引别人注意,我参与的这段就没下文了,我不提了,你也别介意,咱去下一个视频背后留言开骂。

封号?

不怕,我换个号依旧在键盘后面指点江山。

你说我诋毁别人,那又怎样?

网络上那么多人评论开骂呢,你凭啥就说是我的责任,我不可以有我的主观看法么?我不能说两句么?我作为公民难道没有言论自由么?

在诸如此类的情况下,受害者无法挽救自身形象,社会舆论不断被带偏,网络喷子不费吹灰之力就可以完成对一件事的事实扭曲。配合着跟风群众的添油加醋,不断拱火,事情真相如何已经不重要了。

何止是网络。

动车上被人欺负正当防卫会被认定为互殴,老年人、未成年人和精神病主动影响甚至袭击他人,会被调解达成“谅解”,动不动就防卫过当。种种和稀泥、不作为成为常态,法律被人践踏,普通人又能如何?违法成本太低,维权成本太高!

电影里魏平安舍得一身剐,最后换来的仅仅是造谣者的行政拘留。女儿被霸凌,仅仅是小崽子们被象征性训诫。这种轻描淡写的所谓“惩处”其实屁用没用,作恶者出来还会变本加厉。

而维权者呢?仅仅获得一句道歉。

可悲啊,真可悲啊。

豆瓣上说,大鹏拍摄本片有一种社会投机心态,这是借社会情绪完成商业目的。可我倒觉得,只要能有社会反思,聚焦社会弊病,这样的作品为啥不能拍呢?

难道非得是歌功颂德才算是好么?

敢于面对问题,剖析问题,应对问题,解决问题,这个社会才会有进步。成人世界恶性循环的游戏规则如果都不去反思,所有人都习惯了枉顾事实而麻木不仁,那这世道就真没得说了。

毛主席说过:世界上最怕认真二字。

大银幕上,需要有更多的《保你平安》。

    转藏 分享 献花(0

    0条评论

    发表

    请遵守用户 评论公约

    类似文章 更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