分享

为什么要追求,理想的课堂

 若水123 2023-06-02 发布于山东
标志着新教育实验开始转型的2006年北京研讨会对“构筑理想课堂”,好的介绍是:“通过创始一种平等、民主、和谐、愉悦的课堂氛围,将人类文化知识与学生的生活体验有机结合起来,追求高效课堂与个性课堂。”

未来的教育会是什么样子?无论何种教育,必定是要有成绩的支撑,在应试教育的大环境下,只要高考的指挥棒一挥,所有的人千军万马都要过这座独木桥。能者上,弱者下。

我希望,教育不只是有选拔功能,培优扶差,更应该然后每个学生都能自信、乐观、阳光的,按照自身的节奏成长。

对教育者,对学生的衡量,不是只有一把尺子。让师生都能找到自身的优势,坚定“天生我才必有用”的信念,而不是一个又一个失败者的角色。让每个人都拥有自信力,相信世界因自己而精彩!

大家也都清楚一个事实,就是这种课堂话语中所探讨的,并非一般意义上的教学内容,研究指向的并非是普通的,日常的课堂教学。

这意味着,百分之九十的教研活动,是用于研究几乎只占百分之二十的特殊课——每个老师每个学期上一堂公开课,这堂课与日常教学关系并不大,日常的课堂教学,事实上并未按照这种公开课的模式在进行。

改革者试图通过课堂教学流程的最优化,让所有课堂、所有学科成绩取得显著的成效。

也许国外的先进的教育,我们羡慕不来,外国的月亮再圆,也不能摘来为我所用。所谓一方水土养一方人,一个国家有一个国家的国情。

教育的环境,跟国情,跟我,跟本土文化分不开,至少目前,高考对于广大考生来说,是最公平的选拔方式。

人才的选拔,高考制度的变革,举步维艰。也许,一切都没有自己想的那么简单,没有理论的支撑,没有丰富的实践经验,不敢妄言。

再说,教育制度的变革不是一蹴而就的事。只是希望每个人,都能体会到教与学的幸福,感受到生命拔节成长的快乐,在知识的海洋中体悟精神心灵得以丰富的喜悦。

不再有厌学,也不再有厌教,也不再有人因学习而心理状况百出,乃至悲观,厌世,轻生。

    转藏 分享 献花(0

    0条评论

    发表

    请遵守用户 评论公约

    类似文章 更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