分享

孔子的父亲为什么叫叔梁纥,却不姓孔?

 穆小 2023-06-02 发布于陕西

孔子其实不姓“孔”,叔梁纥也不姓“叔”,爷俩都姓“子”,是殷商贵族的后裔。按现代人的习惯,孔子应该叫“子丘”,字“仲尼”,叔梁纥应该叫“子纥”,字“叔梁”。

您可能要问,孔子不是姓“孔”吗?错了,“孔”是孔子的“氏”,而不是“姓”,只是如今我们已经将“姓”和“氏”混为一谈了。

中国的“姓”跟图腾文化密不可分,原始社会的各部落为了有所区别,就在各部落的图腾后面加上部落名称。每个部落最早的祖先,其称谓就是前两项再加上他的名字。

“部落名称”或者部落最早的“祖先名字”,后来就演化为中国最早的“姓”。

中国历史上出现过的姓超过一万个,但最原始的姓其实很少,主要有姬、姜、姒、嬴、妘、妫、姚、姞(上古八大姓)、风、子、己、祁等十几个。

比如我们熟知的尧帝姓“祁”、舜帝姓“妫”、大禹姓“姒”,夏朝国姓“姒”、商朝国姓“子”、周朝国姓“姬”。

那么,什么叫“氏”呢?简单来说“氏”就是“姓”的分支,姓是“祖宗”,氏是“子孙”。

为什么要有“氏”呢?因为古代讲究血缘传承关系,同姓的宗族子弟经过若干年的发展,血缘关系疏远了,各支脉所承袭的待遇也相差太大了。

于是便各自认同某个分支的先祖,这些分支就是“氏”。所以,古人完整的称呼应该包括姓和氏两个部分。

比如秦始皇,他姓“赢”,氏“赵”,名“政”,可以叫他“嬴政”,也可以叫他“赵政”。再比如孔子,我们可以叫他“子丘”,也可以叫他“孔丘”。

今天我们的绝大多数的“姓”,在古代其实都是“氏”,只是后来“西风压倒东风”,氏的数量远远大于姓,于是人们将姓和氏混为一谈了。

那么,“氏”是怎么命名的呢?

有人说,古人以爷爷的名字或者字号为氏,其实不一定,准确来说应该是以本支中影响力最大的先祖的名字为氏。比如孔子家族的“孔”氏,就来源于孔子的六世祖“孔父嘉”。

周灭商后,武王分封,将商纣王的哥哥微子启分封在宋地,建立了宋国,孔父嘉就是宋国第五任国君宋闵公的第五世孙,孔子的第六世祖。

既然如此,孔子怎么就成了鲁国人了呢?这里面还有一段屈辱的故事。

孔父嘉姓“子”,名“嘉”,字“孔父”。按规则,他的后人应该氏“嘉”,或者“孔父”,怎么就单取了个“孔”呢?

因为“父”在古代是个泛称,那时候字号里面带个“父”字的人多如驴毛。父,是同宗诸侯和大夫们之间的敬称,文献中常见的“诸父”就是这个意思,别误解成“诸位爹们”。

按宗法制,各诸侯国实行“公室”共治的模式。以宋国为例,国君是宋国的最高领导人,但军政大权由“子氏”子弟共同执掌。

孔父嘉当时官居“大司马”,执掌宋国的军权。别以为手握军权就能呼风唤雨,那时候子家人都拥有各自的私兵,孔父嘉只能掌管宋国的中央军。

宋国最牛的大佬当属一个叫“华督”的人,他官居太宰,相当于后来丞相,百官之首。华督是宋戴公的孙子,从血缘关系上讲,他与国君的关系要比孔父嘉近得多。

宋戴公还有一个孙子就是宋宣公,因为他的一次“孝悌”,给宋国带来了百年的灾难。

宋宣公死后没有按“父死子继”的法统将大位传给儿子“与夷”(宋殇公),而是传给了德行出众的弟弟,是为宋穆公。宋穆公感恩哥哥的无私,死后又将大位还给了侄子,同时将自己的儿子“冯”赶到了郑国。

为了防止有人作乱,宋穆公临终前特地令孔父嘉“主社稷”,做宋殇公的辅政大臣。

宋穆公的这个安排,让孔父嘉一跃成了宋国的国君之下的一把手。毫无疑问,华督和流亡的“冯”成了最大的受害人。

于是这两人勾结郑国,企图推翻“与夷”。孔父嘉是个猛男,一言不合就开打,于是他十年间十一次出兵攻伐,其中三次针对支持“冯”的郑国。

不幸的是,此时郑国的大当家是威名赫赫的郑庄公,人称“春秋小霸”,孔父嘉猛不过“小霸”,连吃败仗,搞得宋国民生凋敝。

于是华督乘机联络各派势力,号召一起干掉孔父嘉。

《史记》却把这段故事描绘成了一段香艳的故事。

说某一天,华督外出游荡,回城的途中偶遇一个天仙般的妹妹(美而艳)。顿时这伙计转不动眼,拔不动腿,恨不能立刻就能上手上脚。

可他有点不敢,原来这个女人不是别人,正是孔父嘉的老婆。

这玩意太闹心了,华督像一只馋嘴的猫,眼睁睁看着倩影消失在自己的视野里,急得直抓狂。华督失眠了,他左思右想,觉得无论如何不能亏待了自己的人生,于是他决定干掉孔父嘉,夺了孔妻。

也不知道孔父嘉干嘛吃的,华督已经公开喊话要干他了,他居然依然没有防备,真的被华督干掉了。当然,作为猫,鱼一定是要吃的。

宋殇公的怒火还没发出来,华督又麻溜地将他一起干掉了,然后将“冯”从郑国迎回立为国君。

孔父嘉死后,其子孙害怕遭到华督的清洗,于是他的儿子“木金父”带领家人逃往鲁国寻求避难。从此,他们这一支就成了鲁国人。

春秋时期是个很讲究“义”的时代,像孔家这种流亡他国的贵族子弟,一般情况下都会在流亡国得到善待。比如孔家,他们虽然没有了在宋国的“公室”待遇,但鲁国还是给予他们“大夫”的身份。

请注意,这非常重要,“大夫”是贵族,享有世系的等级待遇,要不然孔子毕生奔走呼号为个啥?不就是为了重建等级社会吗?

最后一个问题:孔子的老爸为何不称“孔纥”或者“子纥”,而是叫“叔梁纥”这么个怪怪的名字?

一点不奇怪,那时候正是“氏”诞生和发展期,还很不规范,人们的称呼就是那么乱。有以官职称呼的,有以地名称呼的,也有以姓或氏称呼的,还有以排行称呼的,也有叔梁纥这类名字和字号混搭的。

最离奇的是,还有以生理特征称呼的,比如黑肩、黑臀。相较于他们,叔梁纥,多么赫亮的名字!

    本站是提供个人知识管理的网络存储空间,所有内容均由用户发布,不代表本站观点。请注意甄别内容中的联系方式、诱导购买等信息,谨防诈骗。如发现有害或侵权内容,请点击一键举报。
    转藏 分享 献花(0

    0条评论

    发表

    请遵守用户 评论公约

    类似文章 更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