分享

科学用药这些事一次讲明白

 和谐世界 2023-06-02 发布于福建

生病后到底该不该吃药

最近,一则“女子感冒不就医,喝'神奇果汁’后离世”的消息引发热议。消息中提到,某年轻女子生病后,拒绝就医,靠喝“神奇果汁”治病,最终不幸身亡。该“神奇果汁”是否真有奇效暂且不论,但生病后不接受治疗的行为确实不妥。

据调查,很多人不愿意吃药的原因是担心药物的不良反应,有些不法商家借此宣扬“药物无用论”“药物有害论”,声称“人体免疫系统就能对抗疾病,无须吃药”。那么,生病后到底需不需要吃药?如何看待药物的副作用呢?

首先,让我们来了解一下药物治病的机理。在大多数人心中,吃药治病是一件理所当然的事情,但倘若深究“吃药为什么能治病”,恐怕很少有人知道其中缘由。对此,上海交通大学附属第六人民医院药剂科副主任药师张剑萍在接受人民网科普中国采访时指出:“人体本身是一个复杂的化学反应体系,能够合成、利用、代谢、分解各种化学物质,使得各种反应达到平衡。疾病产生的机理,就是这一连串反应中出现了失衡的情况。药物进入人体,能够促进、阻断或干扰人体内部的反应,使失衡的反应'改邪归正’,从而达到治疗疾病的目的。”

有些不法商家宣称,生病后不需要服药,因为人体自身的免疫系统能够“杀死”致病菌,所以疾病是可以“扛过来”的。张剑萍表示:“人体免疫系统是长期进化形成的,在某种程度内确实能够消灭致病菌,这也是有些疾病能够自愈的原因之一。但是,致病菌也是不断变异的,人体免疫系统并不能免疫所有致病菌。举例而言,流感病毒和普通感冒病毒随时都在产生变异,对于新型的变异病毒,免疫系统可能还没有来得及产生对应的抗体,也就没有针对性的抵抗能力,进而也就无法消灭这些病毒。在这种情况下,就需要借助药物等治疗手段帮助人体消灭致病菌。”

俗语有云:“是药三分毒。”很多不法商家借助这个概念,夸大宣传甚至虚假宣传药物的副作用,让不少百姓视药物如“洪水猛兽”。那么,如何看待药物的副作用呢?“药物的副作用是指应用治疗量的药物后出现的治疗目的以外的药理作用。简而言之,一种药物通常都有多方面作用 ,既有治疗疾病的作用,也会产生一些其他作用,从这个角度来说,任何药物都有不同程度的副作用。但大家一定要对药物副作用有一个清醒的认识,不必过于恐慌。”张剑萍介绍。

1.每种药物的副作用在其说明书上都有详细说明,一般分为常见副作用和罕见副作用,常见副作用包括头晕、食欲减退等,这些副作用通常会在数日内消失,且发生率并不高;罕见副作用则主要发生于一些特殊人群中。医生在开药时会将服药的相关注意事项告知患者。

2.与药物的副作用相比,疾病给人体带来的危害通常更大、更严重,所以患者应该“两害相权取其轻”,遵照医嘱服药。

3.药物的副作用通常不是必然发生的,也未必会在所有人身上发生。

4.随着医疗技术的进步,大部分药物的副作用将会越来越少。

此外,“吃药后出现不良反应的情况未必都是由药物本身的副作用引起的。”张剑萍提醒,“举例而言,在合格药物的常规使用中,如果使用方法、使用剂量不当,患者也可能出现不良反应。因此,患者在吃药时一定要谨遵医嘱,切勿自行变更用药方式、调整用药剂量等。”

用药禁忌要牢记

安全用药,是很多人都忽略的问题。2005年春晚的节目《千手观音》给人留下了深刻的印象,但很多人不知道的是,《千手观音》的21位残疾人表演者中,有18人是因为用药不当导致的药物中毒性耳聋!

所以安全用药,绝不是一个可以被忽略的小问题。今天为大家梳理总结了7条用药知识,和我们每个人息息相关。

感冒药:不能混合着吃

感冒可轻可重,严重时会给人带来严重困扰,很多人感冒后为了追求快速缓解症状,多种感冒药联用,按照最大量甚至超量使用,这是使用中的最大误区。

上海市胸科医院呼吸科副主任医师胡洋指出,感冒药大部分为多种成分的复合制剂,很多感冒药成分类似甚至重合,两种联用可导致药物过量,并不能起到疗效叠加的效果,反而增加副反应,应尽量避免联用。

还有些人,喜欢随意地将西药和中成感冒药联合使用,这种做法同样不对。中成药是按照特定的中草药处方制成方便服用的成药,含有很多中草药成分,但有些药物,特别是中成感冒药也加入了西药成分,常见的有对乙酰氨基酚,该成分也是西药感冒药的主要成分之一,如随意联用,可能导致该成分过量,损害肝肾功能。

维生素:过量可能变成“毒药”

现在,越来越多的人寄希望于通过补充各种营养素包括维生素和矿物质等,来预防甚至治疗包括癌症在内的慢病发生。

事实上,补充维生素可能并没有人们所希望的那么大功效。而过量还容易给身体带来伤害。

据《钱江晚报》2021年报道,50多岁的陈先生由于近年来身体不太好,动不动就生病,于是在家人朋友的推荐下选择了一款进口的复合维生素。

起初,他严格按照说明书写的一天1颗。可过了一个多星期,身体也没什么反应,他就开始怀疑是不是补得不够,于是决定加大剂量,从原先的一天1颗,直接加到了一天8颗。可只过了不到一個星期的时间,他就感觉到乏力、胃口不好,又过了10天,还出现了小便发黄、皮肤发黄。最后还进了医院,检查结果显示肝衰竭。排除了病毒性、免疫性等原因后,最终考虑是药物性肝炎,“元凶”就是进口的复合维生素。医生要求他立即停止服用,同时进行系统治疗,持续了将近一个月的时间,各项指标才恢复到正常水平。

哈尔滨医科大学营养与食品卫生学教授李颖谈到,一般来说营养素参与机体重要的生理和生化反应,慢慢的人们对营养素有了更多地期望,开始希望通过补充一定的营养素来预防和治疗一些疾病,特别是老年相关的一些疾病,包括癌症、心脑血管疾病、糖尿病、骨质疏松等。

然而随着研究增多并不断地深入,大量补充营养素人群试验的研究证实,补充营养素不能降低这些慢性疾病的发生。反而有研究发现补充大量的钙能增加心脑血管和肾结石的风险。甚至大剂量的服用维生素D之后,不仅不能改善骨质疏松,还会导致骨丢失,促进骨质疏松的发生。因此李颖表示,是否需要補充,补充多少,实际上每个人不一样。对于能够正常饮食,并且能保证平衡膳食的个体来说,不建议补充大量营养素。

头孢类抗生素:停药7天内别沾酒

很多人知道服用头孢时不能饮酒,但事实上,不仅在服用头孢类抗生素时不能饮酒,停药七天内都不能沾酒或者含乙醇制品的饮料、食物。

山西医科大学第一医院耳鼻喉科主任医师王建明提醒,服用头孢曲松钠、头孢哌酮等头孢类抗生素后再喝酒,可导致体内乙醛蓄积而发生中毒反应,医学上称为双硫仑样反应,患者会表现出面部潮红、眼结膜充血、视觉模糊、头痛、头晕、恶心、呕吐、出汗、口干、胸痛、肝损伤等,查体时可有血压下降、心率加速等改变。

其严重程度与用药剂量和饮酒量成正比,老年人、儿童、心脑血管疾病以及对乙醇敏感者更为严重。一旦出现严重的双硫仑样反应要立即到医院采取相应治疗措施。

创可贴:乱用可能会引起感染

创可贴是大家经常使用的应急物品,可以起到保护创面、快速止血的作用,但创可贴并不是万能的,并不是所有伤口都可以使用,用不对容易引起创面感染。

上海市浦东医院骨科副主任医师敖荣广提醒,如果伤口是小而浅的,如手指被清洁的刀具划伤,创口较小且无须缝合时,在对伤口清创以后,是可以使用创可贴的。

而对于皮肤擦伤,盲目使用创可贴,由于其不透气,不利于伤口的恢复,而对于较深或者感染伤口,盲目使用创口贴,有可能引起或者加重感染。

控缓释制剂:不能掰开吃

剂量、次数、时间通常是人们在服用药物时通常关注的问题,此外,药物能否掰开服用,也是用药中的一个重要方面。

广州中医药大学第一附属医院药学部药师戴碧珊指出,控缓释制剂不能掰开服用,如果掰开,控释膜、控释骨架就会破坏,药物迅速释放,达不到缓释和长效目的,还有可能因为药物的大量释放吸收,使体内药物浓度骤升,从而引起中毒。

膏药:别一痛就贴

腰腿痛贴膏药,扭伤了贴膏药……需要注意的是,每种膏药都有其独特的药理作用,并非一痛就贴,更不能所有疼痛都贴一种膏药。

如果是因风寒引起的慢性腰痛和跌打损伤等,可用狗皮膏药或追风膏,以散寒祛风、舒筋活血、止痛。如果因热毒郁结引起的红肿疼痛,可用拔毒膏拔毒消肿。一般的橡皮膏类膏药也有消炎止痛的作用,对风湿痛、腰痛、肌肉痛、扭伤、挫伤等均有一定疗效。

激素类外用药:乱用会产生依赖

江苏省中医药皮肤科副主任医师刘岩说,激素药膏长期使用会有依赖,一停激素就反弹,局部汗毛变粗、变浓,皮肤变薄,毛细血管扩张,甚至还会继发毛囊虫感染。

比如,神经性皮炎经激素治疗后好转,停用后又复发。于是有些人会反复涂抹,时间一长便会对激素产生依赖,引发激素依赖性皮炎。所以一般医生建议涂抹激素药膏不得超过两周,如果要继续使用要咨询医生。

药品的有效期如何计算

很多人会在家中放置一个小药箱,用来储存药品,以备不时之需。因为每种药品的生产日期和有效期不同,所以掌握读懂药品有效期的方法非常重要。不少人发现,不同药品标注有效期的方式并不一样。那么,如何读懂药品的有效期呢?

首先,让我们来了解一下什么是药品的有效期。药品的有效期也可以被称为药品的质量生命周期,是指药品在规定的贮藏条件下,质量能够符合规定要求的期限。当药品超过这个期限后,其内在结构、组成和临床药效等均会发生改变,比如疗效降低、毒性增强等。只有在有效期内服用药品,才能保证其安全、有效。

那么,如何计算药品的有效期呢?一般来说,在药品说明书上,药品有效期会通过以下三种方式标注:

1.直接标明失效期,即“失效期:某年某月”,是指该药在该年该月的1日起失效。举例而言,对于标有“失效期:2019年04月”的药品,只能使用到2019年3月31日。

2.直接标明有效期,即“有效期至某年某月”,也可以用数字(年份用4位数表示,月份用2位数,如果是1-9月,则在月份数字前面加0表示)标注,是指该药可用至有效期最末月的月底。举例而言,对于标有“有效期至2018年12月”,或“有效期至2018.12”“有效期至2018/12”“有效期至2018-12”等的药品,其可使用到2018年12月31日。

3.标明有效期年数或月数,这种方式标注的药品有效期可以根据药品生产日期推算,一般规定生产日期,即批号用六位数表示,前两位表示年份,中间两位表示月份,末尾两位表示日期,比如标有“批号180815”,有效期为2年的药品,其有效期是到2020年8月14日。

为了保证药品的安全、有效,建议大家定期对家里的备用药品进行整理,一般每3-6个月整理一次。值得一提的是,药品的有效期是针对在没有开封的条件下保存的药品,因此大家切勿随意拆封药品,对于已拆封的药品,应在专业医生的指导下服用。

这些药品术语要会看

王老伯需要每日服用维生素C,有一次他在服用时发现片剂有变色现象,但他查看药盒,发现并未过保质期。这种情况可能与药品平时的“养护”有关,如果保存不当,就有可能提前过期。

药品说明书中有一些常用术语,如密闭、密封、遮光、阴凉处、凉暗处、冷处和常温等,要正确理解其含义。

密闭是指将容器密闭,尘土和异物无法进入;密封是指将容器密封,以防止风化、吸潮、挥发或异物进入。要密闭保存的药物应放在玻璃瓶内,瓶口要封严,不能用纸盒贮存,否则易变质。此类药物包括维生素C、鱼肝油滴剂等,以及一些易挥发的药物如红花油、碘酒及其他含酒精的制剂。

遮光是指用不透光的容器包装。此类药物包括氨茶碱、维生素C、硝酸甘油等,应放置在棕色瓶中并置于暗处保存。

常温是指温度范围在10℃-30℃;阴凉处是指不超过20℃;凉暗处是指避光,并且温度不超过20℃;冷藏是指温度范围在2℃-10℃。需要冷藏的药物包括胰岛素、丙种球蛋白及各种生物制剂,以及受热后易变形的各种肛门栓剂、阴道栓剂。一些易挥发的药品如芳香水剂,虽不需放在冰箱内,但也应放置在阴凉处。

此外,还要注意查看药品是否超过有效期或变质。如果片剂出现松散、变色,糖衣片、胶囊剂出现黏连或开裂,丸剂出现黏连、霉变或虫蛀,散剂出现严重吸潮、结块或发霉,眼药水出现变色或混浊,软膏剂出现异味、变色或油层析出,就说明已经变质,切勿再用。

如果家中的药品种类很多,可以建一张药品档案卡,将药品分门别类。可先将贮存药品分内服、外用两大类;再按药品名称、用途、用法、用量、注意事项、失效期等制成表单,一旦需要即可查表,能起到方便、安全用药的作用。

吃药喝水有讲究

吃药的时候,都少不了用水送服,可是用凉开水、温水,还是热水好呢,不少人可能觉得热水好。但实际上,有些药用热水送服的话,反而会失去药效或影响疗效,服药水温有讲究。

一般来说,大部分药物最好用温水来送服,也就是40℃-50℃的水,口腔感觉热热的,可以耐受的这种水。

但以下这6种药物,水温过高可能会影响药效,产生不适感,建议用40℃以下的温水或凉开水服用。

胶囊剂型的药物

胶囊壳的主要成分是明胶,水温过热会加速明胶溶化,增加胶囊外壳的黏性。

当黏性增加后,胶囊就会黏附在咽喉和食道的部位,使胶囊不能到达胃和小肠进行释放药品,发挥它的作用。

这样不但会损伤咽喉和食道,还会影响它的疗效。

糖浆类的药物

具有一定的黏度,它是通过药物覆盖在发炎的咽喉等部位,然后形成一种保护性的药膜,从而来发挥药效。

比如止咳糖浆,水温过高就会降低糖浆的黏度,降低药效。

注意:使用的水一定要少,太多也会降低黏度影响疗效。

阿莫西林等广谱的青霉素类药物

它在水中是非常不稳定的,而且随着温度增加会加快阿莫西林发生分子间的聚合,形成聚合物。

而这种聚合物就会使人体产生过敏反应,比如说会导致过敏性休克。

维生素C泡腾片

泡腾片服用方法是放入水中3-5分钟,待药物溶解完全释放出气体之后才能饮用它,如果没有完全释放的话,可能还会产生气体导致窒息。

维生素C泡腾片分解后,释放出来的维生素 C在水溶液中是非常不稳定的,如果是用热水来泡,遇热更容易氧化分解,降低药效。

消化酶类药物

比如说我们临床上常用的胰酶肠溶胶囊、多酶片,这些都含有帮助消化的一些酶。

老年患者消化不好,就要服用这些消化酶来帮助消化,这种酶是一种活性的蛋白质,遇热之后就会凝固变性而失活,导致疗效下降或消失。

红霉素软膏不是“万能药”

天气越来越热,要说起这个季节最让人讨厌的,莫过于蚊子。被它咬一口,真是瘙痒难忍。每当这时候身边常有人说,抹点红霉素软膏就好了。除此之外,无论是皮肤过敏或者长痘,也会有很多人推荐它,仿佛这就是一款“万能药”。

不久前,红霉素软膏登上了微博热搜,引起众多人的关注。医生提醒,红霉素软膏绝对不能长期使用,一旦滥用,等到真正需要使用的时候,身体可能会陷入无药可用的境地,

那么,红霉素软膏到底是一种什么药?应该如何科学使用呢?

红霉素软膏是一种什么药?

红霉素软膏,顾名思义,主要成分是红霉素,是一种比较常见的抗菌药物,对大多数的革兰阳性菌如葡萄球菌有较好的抗菌活性。

少量红霉素混合在黄凡士林和石蜡中制成含量1%的软膏,就是我们常见的红霉素软膏了。

主要用于治疗哪些病症?

说明书上提到红霉素软膏的适应证包括:

1.脓疱疮等化脓性皮肤病。

2.小面积烧伤、溃疡面的感染,这里需要强调烧伤和溃疡面是小面积的、程度较轻的情况,严重者一定要及时就医,以免延误治疗。

3.寻常痤疮。痤疮也称为青春痘,是一种比较常见的皮肤病,痤疮的发生主要与皮脂分泌过多、毛囊堵塞、细菌感染和炎症反应等因素密切相关。

这里需要提醒大家,不是所有的痤疮都需要使用红霉素软膏,症状较轻且没有感染时是不需要使用抗菌药物的,而当毛囊堵塞进而引起的毛囊炎时,应用红霉素软膏才是对症的。

除了红霉素软膏,还有一种红霉素眼膏,它们又有什么区别呢?能不能混用呢?一起来看。

红霉素软膏和红霉素眼膏有啥区别?

1.红霉素眼膏用于沙眼、结膜炎,或者眼外部感染,应用时涂于眼睑。而红霉素软膏是涂抹在皮肤表面的。

2.因為要涂抹在眼睑内,红霉素眼膏是要求近似无菌的,生产过程要严格控制无菌。而红霉素软膏主要局部涂抹于皮肤表面,不是无菌制剂,两者绝对不可以混用。

3.一般来说,红霉素眼膏的浓度是0.5%,红霉素软膏的浓度更高,是1%。因此,如果把红霉素眼膏当软膏使用,可能会因为浓度不够影响皮肤局部的抑菌抗感染作用。

应如何科学使用红霉素软膏?

1.建议在医生或药师指导下使用。红霉素属于抗生素类药物,使用不当或者滥用会导致病原菌耐药情况的发生。应用红霉素软膏前,请先咨询医师或药师,在医生或药师确认并给予相应的用药指导后使用。

2.警惕药物过敏等不良反应的发生。虽然相较其他抗菌药物,红霉素相关过敏反应报道较少,但在用药前一定要仔细告知医生或药师自身情况(如过敏史等),如用药后出现不适症状如用药部位有烧灼感、瘙痒、红肿等或其他不适情况应停药,并将局部药物洗净,必要时去医院就诊。

3.不可长期滥用。红霉素软膏应用时间过长可能导致细菌耐药情况的出现,即细菌对抗菌药物的击杀“刀枪不入”,耐药菌越多,感染的治疗也就越发困难。

综上所述,红霉素软膏不是万能药!红霉素软膏中主要含有抗菌药物红霉素,属于抗感染的药物。因此,不适用于蚊虫叮咬、过敏等非感染情况,使用前需咨询专业医生或药师。如出现任何不适,应及时停药,冲洗皮肤,必要时就医治疗。

参谋贴士

《中华人民共和国药典》对水温的描述是有一定规定的,与服药相关的温度主要包括:常温、40℃以下的温水、温水、热水。

常温:温度在10℃-30℃的水,也就是我们常说的凉开水;

40℃以下的温水;

温水:温度在40℃-50℃的水;

热水:温度在70℃-80℃的水。

正常人体的口腔温度在36.2℃-37.2℃之间,那么我们就用饮水后口腔的感觉来感受温度。

常温(凉开水):饮用后口腔感觉凉凉的冰冰的;

40℃以下的温水:饮用后口腔感觉温温的,不凉也不热;

40℃-50℃的温水:饮用后口腔感觉是热的,但是它不烫,可以耐受。

70℃-80℃的热水:饮水后口腔感觉很烫,可能一下子就吐出来了,不能耐受。

    本站是提供个人知识管理的网络存储空间,所有内容均由用户发布,不代表本站观点。请注意甄别内容中的联系方式、诱导购买等信息,谨防诈骗。如发现有害或侵权内容,请点击一键举报。
    转藏 分享 献花(0

    0条评论

    发表

    请遵守用户 评论公约

    类似文章 更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