分享

左工•防潮 “水文化”征文68|母亲的水事

 文乡枞阳 2023-06-02 发布于安徽
万元奖金等您拿|左工·防潮 “水文化”主题征文活动来啦!


母亲的水事

作者:王芸丽(河南 林州)

老家的院子里有一个三米见方的水池,每逢下雨,母亲想方设法也要把从楼顶上泄下来的水引进水池里。几年前,弟弟妹妹都不理解,毕竟在老家,一方水才两块钱,她和父亲一个月用水也花不了十块钱。妹妹也曾经问过我,究竟是什么原因让母亲这么的执着?她是个90后,没有经历过饥饿,而母亲在那个缺粮少水的年代里生活了三十年,节约意识已经脑子里根深蒂固。

上个世纪八十年代,村里的那两口老井养活了四千多人。父亲常年不在家,这挑水的事儿就落在了母亲的身上。我家住在山坡上,距离最近的那口老井也有800多米,母亲很瘦小,两桶水加上一副钩担的重量和她的体重相差无几。母亲挑起来很吃力,尤其上那个坡时,钩担在她肩上晃来晃去,她的身体随着惯性摇来摇去,两只水桶也跟着荡来荡去,她走的很慢,使出了浑身解数,努力去控制水桶的平衡。然而,这越慢,消耗的力量就越多。

被浓烟熏得乌黑的厨房里放着一个永远“喂不饱”的水缸,水面上漂着一个塑料水瓢。母亲的动作很温柔,每次都是舀半瓢水,轻轻地倒进锅里或者盆里。洗菜的水,刷锅的水她也舍不得扔掉,或者浇菜或者给猪做饭。到了晚上,她盛上一盆洗脚水,先让我洗,而后她洗,最后我爸洗。在我五岁那一年,爷爷和大伯用了半个月时间在院子里挖出来一个8米深的水井。初夏,天空飘起了雨滴,落到了房顶上,落到了院子里,最后全都流进了水井里。那场大雨过后,母亲才结束了挑水吃的日子。

1998年,我们住进了新家。院子里,卫生间还有厨房里全都安上了自来水管。然而就在搬家的时候,母亲执意要带走那个水缸,她说,万一停水了怎么办?万一水管冻住了怎么办?只有水缸里有水,我心里才踏实。

带过去的水缸仍然放在了厨房里,村里的自来水也没有停过,家里的水龙头也没有被冻过,而母亲往缸里倒水的习惯却始终坚持着。尤其到了雨天,她就把盛水的家什全都拿出来,摆到院子里,待到雨停后,她再把落到锅里、盆里,还有桶里的雨水倒进水缸里,用来浇花、浇菜、刷锅、洗碗。2016年,村里通了燃气,父亲把厨房装饰了一番,那个古老的水缸和现代化家具放在一起已显得格格不入,母亲只好把它搬到了二楼。但她到雨天接水的本能依旧没有改掉,只是换了一种方式,她把楼顶上泄下来的水全都引进了院子的水池里。

母亲一个人在家,那洗衣机可就是一个摆设。用她的话来说,洗衣机洗一次衣服就会用掉几盆水,这也太浪费了,真不如自己洗,虽然浪费点时间,消耗了点力气,可攒下来的脏水,至少也够咱家冲几天马桶吧!

这些年,母亲的言行举止一直在影响着我,在我的身上,也传承了这优良的家风,每逢暑假,寒假,我就把女儿送回老家,让她去体验一下质朴的农家生活,在潜移默化中也养成一个勤俭节约的习惯。

来源:文乡枞阳

    转藏 分享 献花(0

    0条评论

    发表

    请遵守用户 评论公约

    类似文章 更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