分享

晓婷考研失利,该如何正确面对?这些现实的残酷,你不能逃避

 此木无为 2023-06-02 发布于湖北

绀珠教育    原创不易,请在文末点个赞,点亮“在看”此文1651字,阅读大约需8分钟

同学老六的女儿晓婷的考研成绩出来了,没有过线。
这是晓婷第二次考研。在上大学之前,我们就规划好她本科毕业后,一定要考研,继续学习深造,以后能够在一个中等城市找到工作。
第一次也是做足了充分的准备,由于口罩的原因,她在准备本科毕业论文的同时,就在着手考研的复习,随之也就有了去年底的第二次参考。

考研为什么越来越难了?
我看到了这样的一组数据。在2017年之前,考研人数一直在200万之下,直到2017才到了201万,2018年有238万,2019年有290万,2020年有341万人,2021有377万,2022年有457万人,这样看来,500万大关,也一定会在2023年实现突破。
报考人数的增多,而学位有限,也就自然提高了卡线,也就自然地提高了未通过率。晓婷所要面临的对手,越来越多,自然困难也是越来越大。
新东方发布的《2023硕士研究生招生数据解读报告》,《报考》显示2023年全国共计864所招生单位进行招生,总计招生名额761763人(不含推免和博士研究生),大致是今年全国仅统考招生76万人,比去年扩招了1万人,但今年报考人数是474万人,如果不算弃考,仅看以上数据,那么今年有近400万人落榜,仅仅招了个“零头”。
在这种背景下,你可能考了去年擦边的分数,放在今年,过线的机率就会大大降低。这种情况将会越来越严重,加重了内卷。
这种环境下竞争,胜算太低了,付出和压力自然倍增。

为什么越来越多的学生会选择去考研?道理和原因,其实大家都懂,比如就业的压力大。你本科毕业,就业人口太多,不如通过考研缓缓?避避风头?但大家都这样想,也就没多大意义了。
二是也想通过考研去提升自己的专业技能,很多学生说,随着年龄的增长,危机感增加,可能只有到了研究生阶段,才会真正地好好学习了;
三是也是想提升下自己的学历水平。毕竟一个专本科毕业生,在就业市场门槛不断升高的当下,考研也就是要提升下竞争优势而已。

说了那么多,其实考研,最重要的,还是因为就业压力。
晓婷学得的是医技专业,在普通一本院校学习了四年。本科毕业,能够找到什么样的工作?
从刚刚发布到的全省各地的事业单位人员招考情况来看,她可能有县一级城市里面二三级医院岗位的机会,而且还要加上专业技术证书的条件。
而如果想要到县级中心医院类似的岗位,那就至少需要硕研学历了。再到地一级及以上的中心医院,那可能博士才有资格应聘。
简单来说,学历和职位、工资,以及提升的空间,有着直接的关系。
其实从2020年口罩影响,我们就发现了端倪。三年以来,各用人单位的招聘人数大量减少,还有大量往届生面临裁员、应届毕业生在找不到合适工作,在这种情况下选择去提升自己,成为个人发展所需。

整个就业市场,对于学历的更高要求,也就使考研学习,成为时下教育内卷的重要原因。
这也使我想到了另外一则信息,那就是80%的大学毕业生,都会去考教师资格证,报考人数也是越来越多,通过率也就越来越低。一些在职教师想要去考高一级学段的资格证,明显感受到,拼不过现在在的大学生了。
这其实很现实。在我们这个六线城市,招聘高中教师,研究生可能会更有机会。即使在农村学校岗位,研究生报考已经成为趋势和主力了。基层岗位,对于学历就是这样卷,大城市的就业压力有多大?可想而知。

二次落榜后怎么办?
这几天也在讨论这件事情。一味道地死嗑考研,在这种情况下,其实并不是明智之举。毕竟人生,不只有考研一条路。
听多了张雪峰关于考研焦虑的煽动,其实有些紧张之后,还是多了一些坦然。就像他所说,“世界上所有的500强都强调学历不重要,可是他们就只会到985,双一流高校招聘”。现实虽很残酷,但要准备定位自己其实很重要。
比如,我们可以降低就业的期望,我们可以边工作,边准备复习;我们可以考虑考编上岸,事业单位招考、公务员招考都行。
毕竟口罩三年后,我们对拥有一份稳定的工作,是何等的感恩和看重。

从大学象牙塔刚刚出来的大学生,对于生活和工作,有很高的期望值。而面对生活无情打击,自我情绪的管理,不仅仅需要父母的关心,更重要的还是要有强大的自愈能力。
所以,孩子及时地参加工作,迅速适应社会法则,步入正常的人生节奏,担责、明理,这会更重要。
也许在充实的工作生活中,对于考研复习有另外更加丰富的实战经验,四两拨千斤,兴许有更好的机会。
人生就是不断地考试,需要我们认真做好每一份答卷。
我们这些人就在考试与考试之间苟且偷生。——亦舒


精彩导读

高考誓师热血澎湃,教师进考场五味杂陈,人生就是考试,请以追梦的名义前行

光阴夜白,浮生素喜 ,山村教师张亚玲,用梦想书写着人生的暖意

从80人到1000人,激活全面育人的“一池春水”,破解凤凰路小学涅槃重生的密码

你是夜空中最亮的那颗星,安陆市特殊教育学校,以爱之名,守护“折翼天使”成长

走过六合小学,探寻乡村教育的和美生态

解读2023年"一号文件"教育热点,发展面向乡村振兴的职业教育,建设城乡学校共同体

中职生可以读研究生,正视乡村教育发展困境,教育数字化从资源向数据纵深推进  2023年全国教育工作会议释放了哪些信号

做一名“清流”教师!浮华时代,静等风来,花开成海

经过才懂,新学期何其珍贵。教育,是一场双向奔赴幸福的遇见


  你也可以在作者的“今日头条”“一点资讯”“百度百家”“百度百家号”“搜狐自媒体”“凤凰自媒体”“新浪博客”“简书”“新浪看点”“UC云观”“恰年家”“北京时间”“企鹅公众平台”“网易云阅读”“虎嗅网”、“砍柴网”、“淘达人”等平台阅读作者更多自媒体文章。

    转藏 分享 献花(0

    0条评论

    发表

    请遵守用户 评论公约

    类似文章 更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