分享

栽得不冤!3名钓友在禁钓区夜钓被抓,“黑科技”让人心生畏惧

 小胡渔记 2023-06-02 发布于四川

长江流域的野生鱼类正进入繁殖期,随着气温的回升,各种鱼类开始靠岸产卵和觅食,活动显著增加。这也意味着长江沿岸的垂钓活动会有所加剧,成为许多钓友关注的黄金季节。

然而,在长江流域全面禁渔的大背景下,长江沿岸的许多地方都已禁止垂钓活动。比如在江苏省仪征市,就发生过三名钓友在禁钓区夜钓被抓的事件。这三名钓友夜钓的时候似乎并没有意识到,自己的行为已经触犯禁渔令,最终“栽得不冤”。

事实上,在过去一年里,仪征市相关部门已投入700多万元,购置各类高新设备进行长江沿岸的监控布控。包括高清摄像头、无人机,以及专业的巡逻艇等,对长江岸线24.7公里进行全天候的监视监控。

配合禁渔部门人员日夜不停地巡逻勤务,想要逃过这套“天罗地网”的监控,对任何违规捕捞和垂钓者来说几乎都是不可能的。在这样严密的监控之下,过去几个月内,仪征当地已成功抓获多起违规夜钓案例。

虽然这些钓友心知在禁渔期夜钓的风险,但大概还是抱有侥幸的心理,期望能躲过监控“顺水推舟”。然而,高科技设备的运用让这种侥幸心理最后成为了自己的绊脚石。

对于仪征市来说,在重要的野生鱼繁殖期实施严密监控,制止任何违规捕捞行为显得尤为必要。只有让长江的鱼类资源在关键时期得到有效保护,长江的渔业资源才有望实现可持续发展。仪征市严格禁渔并大手笔购置高科技设备进行监控,这一举措在网民中引起了热议。

一方面,许多网民对此举赞叹不已,誉为“黑科技”,相信此后想要偷偷违规垂钓的人必定会心生畏惧。但另一方面,也有网民对此表示质疑,认为仅为了制止垂钓活动,采取如此高投入的监控手段似乎“有点过了”。

事实上,对于仪征市来说,最大的监控打击目标并非垂钓活动本身,而是像电鱼、炸鱼和盗捕等会造成深刻生态破坏的非法捕捞行为。这些非法捕捞行为在鲜鱼产卵期造成的渔业资源损失是巨大的,所以必须实施严密监控加以遏制。

以往曾发生的多起盗捕案例中,工作人员在现场缴获的渔获往往高达数百乃至上千斤。如果不被及时发现制止,这些盗捕者在短时间内就能造成数万斤量级的鱼类资源损失。相比而言,个别钓友违规垂钓造成的生态破坏实属小巫见大巫。

此外,许多违规夜钓者采用的不仅是普通钓具,更有电鱼器、可视化锚鱼等违禁钓具,这些钓具的破坏力更加巨大。这也从另一个侧面证明,仪征市严监控的主要目的并非针对普通钓友,而是要遏制那些会造成生态危害的非法捕捞行为。

如果不是这套严密的监控措施发挥作用,在长江野生鱼量最丰富的繁殖期,非法捕捞者很可能会造成难以挽回的生态破坏。所以,对仪征市的做法,在长江君看来是值得理解和支持的。制止盗捕等非法行为,保护渔业资源,这也是长江流域各地部门应尽的责任。

总之,生态保护是一个涉及广泛的系统工程,它需要有关部门、企事业单位和公众的共同努力。钓友作为长江渔业资源的直接消费群体,应该扮演好资源监督者和保护者的角色。只有各层面通力合作,才能真正实现长江生态资源的可持续利用。

    转藏 分享 献花(0

    0条评论

    发表

    请遵守用户 评论公约

    类似文章 更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