分享

社会层级斗争还是最富1%群体的斗争?

 潘海露 2023-06-02 发布于江苏

#头条文章养成计划#

无论针对时空相距遥远、先天截然不同的社会,还是使用完全不同的名词和概念代指社会群体的特别社会,我的基本目标都是比较不平等的结构。前10%或1%群体的概念相当抽象,也肯定缺乏诗意。多数人更容易与自己熟悉的群体产生共鸣:农民或贵族,无产阶级或资产阶级,办公室职员或高层管理人员,服务员或商人。但使用“前10%和前1%”这种说法的好处就在于,它们能让我们使用大家基本都能接受的共同语言,来比较那些原先无法比较的不平等现象。

必要的时候,我们将对这些人群进行更精细的划分,使用百分位数甚至千分位数来更精确地记录社会不平等的连续性特征。特别是在每个社会,甚至在最平等的社会里,最上层的10%人群其本身的确就是一个世界。其中,有些人的收入仅比平均值高两三倍,其他人的财力则高一二十倍,甚至更多。开始时,把最上层的10%再分成两个子群更具启发意义:最上层的1%(具体起见,我们可以称之为“统治阶层”,但并不是说这个词就比其他的好)和余下的9%(我们可以称之为“富裕阶层”或“小康阶层”)。

例如,看一下劳动收入不平等程度较低的例子(如斯堪的纳维亚国家),如表7.1所示,20%的工资流向了收入最高10%的人,归于最上层1%的比重一般是总工资的5%。这意味着在一个月平均工资为2 000欧元的社会里,最上层1%人群的收入是平均工资的5倍,即每月10 000欧元。换言之,收入最高的10%人群每月挣4 000欧元,但是最上层1%人群每月挣10 000欧元(其余9%每月挣3 330欧元)。如果我们继续细分,看一下最上层1‰(即收入最高者的0.1%)的情况,我们发现,甚至在20世纪七八十年代的斯堪的纳维亚国家,有人每月挣几万欧元,也有少数人挣数十万欧元。当然,这样的人不多,所以他们在所有工资总和中的权重相对较小。

因此,判断一个社会不平等的程度,只看到有些人享有极高收入是不够的。例如,说“收入规模从1扩展到10”或者甚至“从1扩展到100”,实际上什么也没有说明。我们还需要知道在每个水平上有多少人挣到了这种收入。归于最上层10%或1%人群的收入(或财富)比重才是判断一个社会有多不平等的有用指数,因为它不仅反映了极高的收入或极大财富的存在,也反映了获得这种报酬的人数。

在我展开的历史调查中,最上层1%是一个特别有意思的人群。虽然他们(从定义上讲)只占人口的极小部分,但依然比备受关注的几十个或几百个超级精英(如用两次世界大战期间广泛使用的名称,从法国的“200个家庭”到法兰西银行的200名最大股东,或《福布斯》杂志设立的“400个最富有美国人”或类似排名)多得多。2013年,在法国这个有6 500万人口的国家,约5 000万为成年人,最上层1%有约50万人。在拥有3.2亿人口的美国,2.6亿为成年人,最上层的1%有260万人。这些在数字上相当大的群体必然在社会上引人注目,更何况他们愿意居住在同一座城市,甚至聚集在同一个社区。在每一个国家,最上层1%人群不仅在收入分配中地位显赫,在社会面貌中也吸引眼球。

因此在每个社会,不管是1789年的法国(1%~2%的人口属于贵族)还是2011年的美国(“占领华尔街”运动将批评矛头对准最富裕的1%人口),最上层的1%都是一个庞大的人群,足以对社会面貌和政治经济秩序产生重大影响。

这表明了为什么前10%和前1%群体是有趣的研究对象。除了认真考察这两个群体,评估流向两者的国民财富和收入比重,人们还能依据什么去比较1789年的法国和2011年的美国社会不平等的区别呢?诚然,这个做法不能让我们消除和解决所有问题,但至少可以让我们说些什么——这比一言不发强多了。我们因而能够确定是路易十六还是乔治·布什、巴拉克·奥巴马治下的“1%”更有权势。

回过头来说一下“占领华尔街”运动。它表明,虽然乍看起来有些抽象,但使用通用术语,尤其是“最上层1%”概念,有助于揭示不平等的显著加剧,因而可以充当解读和批评社会的有用工具。连大规模社会运动也可以利用这个工具,开发出非同寻常的鼓动性主题,比如:“我们是99%!”这乍看起来令人惊讶,但我们马上想起1789年1月西耶斯神父(abbé Sieyès)发布的著名宣传册的标题:“什么是第三等级?”[8]

我也应该阐明,收入层级不同于财富层级。劳动收入分配的最上层10%或最底层50%不是构成财富分配最上层10%或最底层50%的同一批人。收入最高的1%不是占有财富最多的1%。劳动收入、资本占有和总收入(包括劳动和资本)的前10%和前1%群体是分别定义的。第三个概念是前两者的合成,因此定义了一个复合社会层级。在论述中,必须阐明所指的是哪一个层级。在传统社会中,前两者的相关性经常为负(因为拥有巨额财富的人不工作,因而处于劳动收入层级的末端)。而在现代社会中,相关性一般为正,但从未完全相关(相关系数总小于1)。例如,许多人的劳动收入属于上层阶层,但财富数量却要归于下层阶层,反之亦然。社会不平等是多维度的,就像政治冲突一样。

最后要注意,表7.1~ 表7.3对收入和财富分配的描述和本章以及后面几章所做的分析都是指“初次”分配,也就是税前分配。根据税收制度(和公共服务、财政转移支付)是“累进制”还是“累退制”的不同(这意味着根据收入或财富层级中的地位高低,不同人群的负担轻重不一),税后分配可能多少比税前分配平等一些。我将在第四部分讨论这个问题和其他许多与再分配有关的问题。这个阶段只需要考虑税前分配。

    本站是提供个人知识管理的网络存储空间,所有内容均由用户发布,不代表本站观点。请注意甄别内容中的联系方式、诱导购买等信息,谨防诈骗。如发现有害或侵权内容,请点击一键举报。
    转藏 分享 献花(0

    0条评论

    发表

    请遵守用户 评论公约

    类似文章 更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