分享

一个家族是怎么垮掉的?

 激扬文字 2023-06-02 发布于四川
一个好好的家庭是怎么垮掉的?
我们来看看拓跋家里的情况。

01

先介绍基本信息:
1、时间:公元315年。
2、地点:新平城(今山西应县附近),北方少数民族(鲜卑族)政权所在地。
3、出场人物
鲜卑族家庭:
拓跋猗卢(代王)——家里的父亲,少数民族部落首领。
拓跋六修——家里的大儿子(长子),按规矩要继承家业(太子)。
拓跋比延——家里的小儿子,受父亲偏爱。
拓跋普根——猗卢的弟弟,也是六修和比延的叔父,在外工作(守边境),手握重兵。
事载《资治通鉴》卷八十九。
02
拓跋家的一切是由偏爱引起,无原则的偏爱。
此前,父亲已经设立大儿子为太子,大儿子也很有实力。
但是,父亲一直偏爱小儿子。
现在,父亲偏爱到要让小儿子当太子,代替大儿子。
说干就干,父亲先把大儿子支开,赶出都城(新平城),把大老婆(大儿子的母亲)也废黜了。
315年)初,代王猗卢爱其少子比延,欲以为嗣,使长子六修出居新平城,而黜其母。
当初,代王拓跋猗卢偏爱小儿子拓跋比延,想让他作为继承人,便让长子拓跋六修出去居住在新平城,并废黜了他的母亲。
大儿子已经感受到危机。
但毕竟是父亲,也没有正式废黜自己的太子身份,而且反抗也需准备时间,所以先忍着,等等。
03
然而,老父亲可沉不住气。
老大(大儿子六修)你不是有一匹喜欢的骏马吗?我夺过来,送给小儿子(比延)。
就是要气气大儿子,表明我(猗卢)的态度。
六修有骏马,日行五百里,猗卢夺之,以与比延。
拓跋六修有骏马,能日行五百里,拓跋猗卢便把马要过来送给拓跋比延。
04
越喜欢小儿子,就越看大儿子不顺眼。
“六修,你要给你弟弟(比延)跪下。”
这个脑回路也是清奇——明明有违伦理,大儿子明显不会干啊——是了,猗卢就是故意要打大儿子(六修)的脸,捧小儿子。
六修来朝,猗卢使拜比延,六修不从。
拓跋六修来朝见,拓跋猗卢让他给拓跋比延行礼,拓跋六修不答应。
什么,不跪?猗卢想出了一个骚操作:把小儿子装在父亲的车里,出门,让大儿子以为是父亲出行,于是稀里糊涂就参拜了。
后来,六修(大儿子)看清楚是弟弟(比延),又羞愧又愤怒跑开了。(“惭怒而去”)
换谁谁不气啊。
猗卢乃坐比延于其步辇,使人导从出游。六修望见,以为猗卢,伏谒路左;至,乃比延,六修惭怒而去。
拓跋猗卢于是让拓跋比延乘坐自己辇乘,派人当先导和随从,出去巡游。拓跋六修远远看见,还以为是拓跋猗卢,便在路左边伏首拜谒,来了一看,原来是拓跋比延,拓跋六修羞惭愤怒地扬长而去。

05

父亲听说了,让人叫大儿子来;大儿子没来。
父亲很生气,带了很多人去打他——猗卢是部落首领,带了大量军队讨伐大儿子(六修)。
你(猗卢)生气什么,不是你自己挑事的吗?这次讨伐是预谋已久的吧。
但是六修也不是吃素的:你打我,我就还手。结果打败了父亲的军队。
猗卢召之不至,大怒,帅众讨之,为六修所败。
拓跋猗卢宣召他而不来,勃然大怒,率领军队讨伐拓跋六修,结果被拓跋六修打败。
父亲(猗卢)惨败。狼狈到什么样子呢?乔装改扮成老百姓,逃跑了。(“猗卢微服逃民间”)
戏剧性的是:猗卢被一个贫穷的女人认出来了,六修就杀了猗卢(父亲)。
猗卢微服逃民间,有贱妇人识之,遂为六修所弑。
拓跋猗卢穿上百姓的衣服逃到百姓中,有一个贫贱的妇人认出了他,于是被拓跋六修杀了。
06
这里停一下,说说我的看法。
对六修的做法,我认为是可以理解的。
父亲反复羞辱我,哪怕违背了伦理(给弟弟参拜),我其实并没有反抗,最多就是生气不来(“召之不至”),没有做什么不符合道义的实际行为。
我行动,是因为你(父亲)行动在先(带军队来灭我)。
既然撕破了脸,要我死,我就不留情面了;像你(猗卢)一样,我也要刀兵相见了。
儿子(六修)反抗,杀了父亲(猗卢)。
07
叔父(拓跋普根)听说了家里的事,赶回来,把侄子(六修)杀了。
拓跋普根先守外境,闻难来赴,攻六修,灭之。
拓跋普根原先在外面镇守,听说后便来赴难,攻打拓跋六修,把他消灭了。
猗卢这个家庭算是完了,以一种悲惨的方式:父亲偏爱发昏,长子受辱反抗,儿子杀父亲,叔父杀侄子。

08

父母对于子女的爱,可以(也应该)是无条件的,但不能是无原则的。
无原则偏爱的背后可能有一个不健全的人格。猗卢这一系列操作的背后,有自恋的影子。可怕的是,自恋但又有利益、实力(身为部落首领),于是引发一场内乱;内乱引发家庭的分裂和部落的危机。
儿子(六修)的反抗,是走向独立的标志。每个孩子都会在精神上“弑父”,但在拓跋家,这次是肉体上的弑父,稍有不慎就会把自己也搞死。
未知小儿子(比延)的结局如何。如比延回想这一切,会不会觉得父亲这些举动也是害了比延自己呢?

-END-

打扰啦,以下都是广告,只想读文章的朋友,不用再往下翻啦。

有一些朋友私信问我,哪个版本的《资治通鉴》较好?

我的经验:其实都差不多,看你想怎么读。

对于初读者、第一次读或没打算全读完的朋友,可以买个精选本,读些重点篇章就够了,价格便宜,不会吃亏上当,也不心疼钱。比如:

对于有历史爱好的朋友,想读足本《资治通鉴》,可以考虑入手以下这套。

这是足本,文白对照,可以典藏;不足之处在于册数比较多(原著本来就比较长),稍微占地方,价格小贵。

当然,也有价格更贵、装帧更精美的版本,我在这里就不推荐啦,您按照自己的需求购买即可。

谨祝夏宁

    本站是提供个人知识管理的网络存储空间,所有内容均由用户发布,不代表本站观点。请注意甄别内容中的联系方式、诱导购买等信息,谨防诈骗。如发现有害或侵权内容,请点击一键举报。
    转藏 分享 献花(0

    0条评论

    发表

    请遵守用户 评论公约

    类似文章 更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