带状疱疹,用这个小方子外敷!八十年代曾多次验证 生大黄、黄柏、黄连、制乳香、没药。所有这些药材研成细粉,调成糊状。用什么调成糊呢?就用绿茶泡出来的浓汁。调成糊状以后,外敷在患处,什么时候干了,什么时候换药。 这个办法,有一个名字,叫做三黄二香散。三黄,指的是大黄、黄柏、黄连。二香,指的是乳香和没药。 其中一个比较典型的病例是这样的:患者女性,年21岁,本是一个学生。1979年7月份,忽然有一天,她感觉到右侧腰部出现密集的水泡,而且水泡越来越多,刺痛非常,令她坐卧难安。当时,有校医认为,这肯定是带状疱疹。可是,经过抗生素等治疗,效果很不好。怎么办?转投中医。 刻诊,见患者舌绛红,无苔,脉细。当时,医家就用这个办法为患者外敷调治。当天,患者疼痛感大大减轻,可以入睡。2天之后,患处结痂。4天之后,诸证悉平。 现在,我简单说说这里的道理。 带状疱疹这个病,我以前在文章中说过,它的主要病因病机,是肝经湿热。你看带状疱疹发生地方,一般在腰部。腰部,为肝胆经循行之处。肝胆湿热,蕴于肌肤,这就是此病的来历。中医内服汤药里头,龙胆泻肝汤常常拿来应对此病。 用中药外敷治疗,根本思路,也在于清热燥湿、活血化瘀止痛。 上文所述的方子里面,大黄能清热泻火、凉血解毒。黄柏和黄连,善于清热燥湿、泻火解毒。这三味药,构成了基本的治疗体系。 在这个基础上,用乳香和没药来活血生肌、消瘀止痛。如此,可以很好地改善患者的疼痛症状。所有这五味药,都是临床常用药,立方思路简单明确,平和无奇,适合向读者们来介绍。 当然,这办法,也不是万能的。它针对的,主要就是带状疱疹的发作期。带状疱疹好了以后,部分人可能会有后遗疼痛。这个时候是否适合用此类外敷法,就不一定了。至少,我本人没有尝试,也未曾见过,有人用它治疗过带状疱疹后遗痛。 总之,这就是中医临床对带状疱疹的一种治疗方法,我科普给你,希望能对你有所帮助。 其实,针对带状疱疹的治疗,无论是西医还是中医,都有不少方法。尤其是现代医学的诸多疗法,可以说简单有效。尤其是在治疗后遗疼痛方面,西医的办法有时候也比中医强很多。 所以,有了此类问题,非专业读者,最好还是第一时间去医院。上面我科普的办法,源于中医临床,可以作为选项之一,但不一定最佳治疗方案。 关注@老中医的健康经,我就是你身边的中医朋友[心] #中医来了##家庭健康守护官##如何做健康老年人# ![]() ![]() ![]() |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