分享

浇黄还是娇黄?故宫武英殿弘治的两件黄釉器

 月下观沧海 2023-06-03 发布于北京

      故宫武英殿陶瓷馆新张展出的两件明弘治黄釉器,一件标签上显示“浇黄釉弦纹牺耳尊”,一件标签上显示“浇黄釉描金弦纹尊”。器物釉色与器型都相当漂亮, 堪称明代弘治朝黄釉器中的典型器。但品名标签上的“浇黄”二字难以体现器物的釉色之美,可能还是用“娇黄"更好些。

      关于弘治黄釉,耿宝昌先生在其明清瓷器鉴定中有两处描述。一处见105页”弘治时期瓷器风貌与成化时的大体相同,但在全面继承前代优秀传统的基础上,又创新出许多富有时代特色的品种,如色调特殊的茄皮紫釉,独出心裁的露胎火石红色纹饰和青金蓝色着彩。最为突出的,则是素负盛名的黄釉器,其色泽娇嫩鲜艳,超越宣德成化,烧制技艺已臻炉火纯青之境地,堪称为明代黄釉的典型。以后清代各朝大量烧造黄釉,就是受弘治黄釉器影响的结果。”另一处见111页“黄釉——明代各朝黄釉的釉色,首推弘治器最佳,其黄色娇嫩,如鹅油一般;釉面光亮,似一泓清水。此时的釉色和釉面,较之成化那种泛白的淡黄油显得深且厚,但比之后来正德的黄釉,则又浅淡适中。弘治黄釉超群出众,在陶瓷史上常把它作为明代黄釉的典型。”两处描述中,均不惜笔墨给予弘治黄釉以极高的评价,称其为“超群出众”、“明代黄釉的典型”,并在描述其釉色时两次用上“娇嫩”二字。足可见弘治黄釉器在陶瓷上的地位。“娇黄”二字早已深刻在陶瓷研究者、爱好者的心中。

      细观武英殿展处的两件弘治黄釉器,其釉色着实能代表“娇黄”二字,个人观感,用“黄嫩油亮”描述简单贴切,实在耐人端详、美不胜收。愿以“娇黄”替“浇黄”,还瓷人心中对明代弘治黄釉器的一种敬仰和挚爱。

    转藏 分享 献花(0

    0条评论

    发表

    请遵守用户 评论公约

    类似文章 更多